
教授/学者网创始人
数据智能 , 社交网络与人本计算 (教育大数据与学者知识图谱)
Scholat Lab专注学者社交网络及数据智能应用,致力打造学者知识图谱和智库,开放数据及接口,创建SCHOLAT+生态。教学科研理念:问题导向、数据牵引、做真研究、出真成果,真才实学服务社会。
SCHOLAT于2009年1月上线,为学者提供自主学术空间和可信交流平台。目前拥有涵盖所有985高校在内的5000+国内外机构数十万注册用户,还有4000+课程(含1万+班级、38万+学生),以及亿级学术信息和学术关联,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已成为独特的学者社交网络及科研教学大数据生产者。SCHOLAT蕴含着无穷创新课题,包括人本计算理论、软件UI设计、知识数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架构设计以及Scholat+应用等。
欢迎合作和加盟!联系方式: Scholat.com/ytang [站内邮件&在线聊天];ytang4@qq.com;scholartang[微信];PhoneNo[通过上述方式获取]
汤庸,学者网创始人,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获宝钢教育奖、丁颖科技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重要社会学术奖20余项。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学指导与人才培养专门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琶洲实验室数据智能团队负责人,华师-华为“智能基座“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软件工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广州市重点学科、广东省自然基金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负责人。
获武汉大学学士和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先后任教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曾任中山大学计算机系(实体)主任、信息学院副院长、国家LINUX培训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数据智能与协同计算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40余项,出版著作10多部(含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内首部时态数据库著作),发表重要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包括TKDE、AAAI、SIGIR、VLDB、IJCAI等),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200多名(含博士及博士后60余名)。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协同计算专委主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CCF数据库、信息系统专委执行委员,曾任YOCSEF广州创始主席,ACM广州主席,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CCF出版工委执行委员和青工委委员等;担任多类国家级重要项目(含人才计划)会评专家,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100多次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论坛的大会主席或特邀报告人(含29所985高校和6所国外境外高校)。
1981.9 湖南省大庸县(现张家界市)理科第一名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5年6月获理学学士学位(导师:李卫华)。在刘道玉校长时代渡过大学本科生涯。
1987.9 -1990.3 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张龙翔教授),1990年6月获武汉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导师:李卫华教授)。
1998.10-200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杨学良教授(北京),同时得到陈国良院士(合肥)指导。
华南师范大学(2009.10—)
结缘华师:2005年受邀担任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秋接受刘鸣校长、李永杰副校长、人事处马广智处长、计算机学院鲍苏苏院长和林伟雄书记诚挚邀请,并且婉谢了其他985高校领导稍后的邀请。考虑到团队成员发展和华师计算机师资需求,提出将中山大学团队部分老师和一位“非编”教师以团队名义一同调入并且全部得到晋升。竭力辅助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华师计算机学科培养了一支队伍。
主要贡献:为华师实现了计算机学科“从二级硕士点到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历史跨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牵头申报工程硕士(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软件工程成为华师首批工学一级博士点(2017)、广州市重点学科(2018)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入选“软科”全国前10%(2020),招生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0)。
校内服务:2010年初担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负责学位点建设,2011年5月担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创业学院副院长,2012年经广东省人社厅批准为二级教授(广东首批),2013年5月兼任南海校区新成立的软件学院院长(至2018.11)。2014年10月任第11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2019年12月当选为第8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学指导与人才培养专门委员会主任,2021年兼任华师-华为“智能基座”建设办公室主任、2022年任校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科研教学:创建信息服务软件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基础先后获批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创新强校工程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和参与2个省工程中心、2个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牵头申报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实现学院在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科研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教学团队等方面“零的突破”。
开启新模式,专注SCHOLAT数据智能:经过努力,经过2020年6月和2021年4月两次“启动”换届,终于在超期服务2年之后,于2021年6月17日正式卸任行政工作。感谢学校书记以两个“功不可没”对我十年任职的评价。
2022.6 受邀组建琶洲实验室”学者知识图谱与协同智能应用“团队,希望开启新模式。
————————————————
中山大学(2002.5—2009.9)
2001年12月,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黑石屋贵宾室会见本人,诚邀本人主持刚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工作,时任信科院院长姜云飞陪同会见。2002年5月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第一、二层次)引进人才身份入职中大,任计算机系(实体机制)系主任,并创建协同软件研究中心;2003年独立招收首批博士生;2003年12月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实验教学与设备资产(含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三个门类10多个专业);2005年在数学流动站招收首位博士后研究人员。2009年9月调离后继续担任部分学术职务,2016年6月最后一名博士生毕业,至此共指导中大博士生27名(24名获博士学位,3名结业),硕士生124名,出站博士后5名。
在中山大学期间,负责创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广州分论坛并任首届主席(2003),负责承办了第23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NDBC2006、第6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学术会议CCSCW2008等并担任执行主席;创建中山大学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并任主任,担任广东省发改委、科技厅、公安厅等7厅委批准成立的LINUX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创建高校LINUX推进联盟并被推选为理事长(倪光南院士为名誉理事长);担任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考核专家组成员(2003-2006)。2006年受邀担任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导师,连续招收三届医学信息方向博士生,为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顺利通过合格评审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黄达人校长的离别短信赠言:“汤庸教授,让我们留下中山大学的美好回忆吧”。
广东工业大学(1994.5-2002.5):
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I1995)和教授(1999),1995年12月起任广东工业大学合校后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7年任校学位委员、计算机学位分委员会主席,主持计算机学科学术和学位工作;2000担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2001年创建校协同软件研究中心。主持申报了二级硕士点、工程硕士和一级硕士点、省重点扶持学科(3个计算机领域省重点学科之一)。1996年独立招生首批硕士生,2004年6月最后一届毕业,在广工共指导18名硕士。调离后被聘为兼职教授。
武汉大学(1991.12-1994.5):
计算机系讲师,软件基地(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前身)软件二部副部长,期间公派访问美国从事软件开发(1993年3-8月,Alpha Omega System Co., Los Angeles, USA)。在软件基地主任李卫华副校长领导下,参与了863项目、工商管理信息系统、System Z等国内外重大研究和应用项目。
长沙铁道学院(1985.7-1991.12)
电子系应用软件教研室助教,参加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承担“铁路选线专家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
[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NCET-04-0805);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022),丁颖科技奖(2004),宝钢教育奖(2005),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2022)。
[2]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时态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及示范软件,2005,排名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2004,排名第1);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云计算资源管理与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及应用,2014,排名第1;协同软件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2010,排名第1;蓝盾网络安全云关键技术,2011,排名第2);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典型数据库形式化描述,1999,排名第1);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行计算及在物探信息处理应用,2000,排名第3)。
[3] 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数据库系列课程“本硕博”协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06,排名第1);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数据库协同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建设,2010;立体多维数据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创新,2018;数据赋能的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模式与创新实践,2021;均排名第1);全国首届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三等奖(《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2000,排名第2)。
[4] 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2022)、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2006)、广东省教学团队(数据库技术,2015);广东省精品课程(数据库系统及技术,2008);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高级数据库技术,2013)负责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实验、高级数据库技术)负责人。
[5] 其它荣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云计算与云服务,2012)和教育厅创新团队(数据智能与教育应用,2018)负责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1996),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2001),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11);中山大学教学名师(2008);华南师范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2019“立德树人奖”)、科研工作优秀奖(2010)、优秀党支部书记(2021);广东工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先进科技工作者(2002)、优秀党员(1996-1999,1999-2001)、先进工作者(1995)。
[6] 社会服务:CCF杰出演讲者(2020年度)、CCF协同计算专委10周年杰出贡献奖(2010-2020)、CCF广州分部首批杰出贡献奖(2020),YOCSEF广州15周年特别贡献奖(2018);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突出贡献奖(2009);第16届广州亚运会荣誉证书(2011)。
[7] 论文奖励:广东省首届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时态XML索引技术,2008,排名第1);第二届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直觉模糊描述逻辑的推理,2010,排名第2);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音频视频协同工作机制研究,1998,排名第1);Apweb2016 (CCF C类会议)Best Paper Award;NDBC2006优秀学生论文奖(指导的博士生获奖);首届中国数据库“萨师煊优秀学生论文奖”(NDBC2007,指导的博士生获奖);CCSCW2015最佳论文;中国(杭州)移动互联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2014);第6届中国云计算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015);ChineseCSCW2018最佳论文;NACC2020最佳论文奖,HCC2019优秀学生论文(指导教师)。
[1] 中国计算机学会首批杰出会员(会员号05335D),第8、9和12届理事,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发起人之一,2010年当选首届副主任,2019当选主任),数据库专委、信息系统专委执行委员,青工委荣誉委员,曾任出版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YOCSEF广州首届主席、广州分部首届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8),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2012)。
[2]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2010-)、法定代表人(2022.10-2026.10),人工智能专委首任主任(2019-),协同计算专委主任,数据库分会执行会长,。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2009-);广东省Linux专门委员会副主任,高校Linux推进联盟理事长,广东省开源软件促进会副会长(2007-2010),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2019-202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专家(含杰青、重点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会评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香山会议申请主题评议通信评议(2012),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专家组成员(2010-2013);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评估专家组成员(2003-2006);教育部长江学者、学科评估(软件工程)、科学技术奖、博士点学科基金等通讯评审等。
[4]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软件与信息专业组长(2005-2008)、特等奖和突出贡献奖会评专家;广东省教授级高工、突出贡献人员职称、高校教师职称大评委委员(2001-);珠江学者会评专家(201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会评专家;广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委(2013-)等。
[5] 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2017-)、数字家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2016)、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山大学,2012)专家委委员;国家Linux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中山大学)主任(2007-);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2006数字家庭、智能传感器网络,2013现名),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2020)。
[6] 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2015-),计算智能与网络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2018),科技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广州金融学院2018),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智能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副主任(华师2018)、智慧学习工程中心专家委委员(华师2016)、数据科学工程中心技术委副主任(华师2015),广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中心技术委员(华南农业大学2017)、现代养猪数字化工程中心(华农2016)技术委员。广东高校数字化纺织服装工程中心技术委副主任(广东职院2011),高校数据化学习工程中心技术委主任(岭南师院2015);高校大数据智能信息处理与安全工程中心(华南理工201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师2009)、网络安全工程中心(暨南大学2012)、制造业知识产权工程中心(广东工业大学2014)技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咨询专家(广州市发改委,2016-2018),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专家委委员(南方报业集团,2016) ,广东省全民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2014-);广东省高级法院信息建设咨询委员会(2015-)。广西自治区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桂林电子科大,2011首届,2016-),广西自治区人机交互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南宁师范大学2021);科学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南宁师范大学2014)、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广西大学2017)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7] 教育部高校计算机专业指导委员会计算机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2019.12-),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与产业实践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202103-),广东省第6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2016.12-),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5-2019),省高等学校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19-2023 )。
[8] 学术会议:IEEE CSCWD(CCF C)2020,,2022,2023 general co-chair, 2021 session chair; ChineseCSCW 2020,2021,2022,2023共同主席;HCC2016-2022 General Co-Chair; CyberC2009 General co-chair;Workshop on RFID and IoT Security (RFIDsec'13 Asia) General Chair;WISE2013 Workshop on Social Computing and E-Health Co-Chair;CSCWD'2004 Organizing Committee Vice Chair;NDBC 2006 PC执行主席(承办负责人); CCSCW & IIN2008联合会议主席(承办负责人);CCSCW2002-2006副主席;WISA 2015 PC共同主席;ICWL 2015 Special Session Chair;SOCA2017(CCF C)General Vice-Chairs;SETE 2021 General co-chair;ChineseCSCW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HCC 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 PC Members: DASFAA2013,,2016,2021,2022;CIKM 2009, KSEM2013-2015, CSCW2011 Workshop(CSCW in China), SIGMOD IDAR2008;CAID/CG2001-2007, SPAC06,07;SEAL06, ISITAE07,08;GrC2007,2012;APPT07, RBC09, CBPM2012; CCSCW 2002-2019, NDBC 2004-now, CSCWD2001-now, ICPCA2007-2013 ( renamed to HCC since 2014);
[9] IJDMB(SCI源刊),《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应用》、《软件导刊》等编委;中国科学(移动互联网专辑2014)、计算机科学(知识图谱专辑,2022)、软件导刊(智慧教育专辑,202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智慧教育与协同智能,2023)、Sustainability(Special Issue "Research Frontier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2023)特约编辑(主编)等。
[10]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兼职博导(2006-2014);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2006-2009)、广东工业大学客座教授(2004-2007),韩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2013-2016),广州商学院客座教授(2014-);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名誉院长(2012-2020);嘉应学院荣誉教授(2016);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Adjunct Professor(2015.9);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20-)。
[11] 武汉大学广州校友会计算机分会首任会长(2016.9),广东省武汉大学校友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2018-);广东工业计算机学院第二届校友理事会荣誉会长(2021);华南师范大学校友会计算机分会名誉会长(2013);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计算机分会顾问(2022.5)。
[12] ACM(Member No.5176275),Chair(from 11-Jul-19) of ACM Guangzhou Chapter (Chapter Group ID: 113930,chapter web account: gtujcryxz)
分别于1996、2003和2005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已指导博士(后)60余名、硕士近200名。在读学生有获CCF数据库专委“萨师煊优秀学生论文奖”、教育部-IBM 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一等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奖励等;毕业学生大多数活跃在国内外IT行业,也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985/211高校博导/院长等。
主持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省精品课程和省研究生示范课程,主讲过的本科课程: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时态数据库等。目前主讲高级数据库技术(本、研)、社会网络计算(研)等。
一、在读学生
博士生:Before 2019:李英,常超、张丽君,王丽杰、耿江涛(Intl);2020:林荣华,张妮妮;2021:李伟生、潘志宏(AI);2022:杨鹏,程俊伟(硕博连读);2023:。
社交网络大数据智能研究团队在读硕士生和本科生。
二、毕业博士【其中:中山大学24(3)、华南师范大学13】
1.梁路,协同软件可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中山大学,2006.6【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2003级
2.余阳, 时态工作流模型研究,中山大学,2007.6【中山大学教授、博导】,2003级
3.潘炎,时态工作流建模、分析与挖掘研究,中山大学,2007.6【2006年教育部-IBM 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当年全国80 名,中山大学研究生唯一获奖者),现任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导】,2004级
4.何庆,基于描述逻辑的时态知识表示与推理研究, 中山大学,2007.6【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4级
5.冀高峰,基于角色感知的协同软件研究,中山大学,2008.6【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级
6.汤娜,时态XML模型研究,中山大学,2008.6【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2004级
7.道炜,基于时限的访问控制技术研究,中山大学,2008.6【广东天讯瑞达通信技术】,2004级
8.吴凌坤,多维数据及时态数据索引研究,中山大学,2009.6【腾讯/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首届萨师煊数据库优秀学生论文奖】,2006级
9.马慧, 流程挖掘研究及工作流模型的时间性能分析,中山大学,2009.6,【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06级
10.朱君,角色协同中访问控制和群体感知技术研究,中山大学,2009.12【东莞理工学院副教授】,2006级
11.李建国,社会网络及协同感知机制研究,中山大学,2010.6【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2007级
12.刘海,时态数据模型及应用研究,中山大学,2010.12【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2005级
13.左亚尧,时态的粒度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山大学,2010.12【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2005级
14.陈国华,学术信息搜索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中山大学,2011.6【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2007级
15.郭欢,时态索引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山大学,2011.6【广发银行/上海浦发】,2008级
16.潘颖, 数据空间的极松散结构模型研究, 中山大学,2011.12【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博导】,2007级
17. 彭泽武, 排序学习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山大学,2012.6【广东电网】,2009级
18. 蔡永铭,预分类的模糊支持向量机及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2.12【广东药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院长】
19. 孙玉霞,WSN程序的基于事件过程实例的分析与测试,中山大学,2013.12【暨南大学副教授】
20. 郑琪,面向中西医结合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研究及其应用,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3.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21. 赖韩江,面向噪声数据的排序学习模型和算法研究,中山大学,2014.6【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中山大学副教授,博导】
22. 黄世平,学术信息管理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山大学,2014.6【广东邮政银行】
23. 胡珊,基于多源信息的骨肉瘤疾病数字特征研究,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4.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24. 贺超波,在线社交网络挖掘若干问题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4.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25. 陈洁敏,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及其应用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4.12【华师计算机学院】
26. 杨阿祧,基于社会网络的动态链路预测方法及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15.12【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
27. 吴正洋,本体构建及其在学习推荐系统中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15.12【华南师范大学】
28.覃遵跃,XML数据编码与关键字检索技术研究,中山大学,2016.6【吉首大学副教授,软件学院副院长】
29.李春英,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研究与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16.1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30 傅城州,学术社交网络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7.6,(博士国家奖学金)【广东药科大学信息学院】
31. Aftab Akram,基于学者网学生行为数据的学习预测模型研究,Research on Learning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Students’ Behavior Data from SCHOLAT,华南师范大学,2019.6(华师首届十佳国际学生获奖者),【University of Education, Lahore, Pakistan,博士导师】
32. 袁成哲,面向文本数据的自动摘要研究与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20.6【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33. 李宇耀,基于教育和科研大数据的高校教师群体职业行为分析,华南师范大学,202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4. Shahbaz Hassan Wasti,基于特征的概念语义相似度和关联度计算方法,华南师范大学(与蒋运承联合指导), 2020.6【University of Education, Lahore, Pakistan】
35. 赖河蒗,面向多模态情感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21.6【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36. 汤志康,基于高阶组织的复杂网络社区结构分析,华南师范大学,2021.1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37. 楚寒露,异质多模态数据检索研究与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22.6
38. 陈万德,面向非易失性内存的数据重删及更新机制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22.12
39.
40.
41.
三、出站博士后
1.蒋运承,描述逻辑及其应用,中山大学(数学流动站,在站期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项目),2007.5【现任华师计算机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珠江学者】
2.刘冬宁,时态信息处理中若干问题的逻辑公理化研究,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 2009.5【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
3.杨志景,信号自适应分解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2010(杨力华指导);
4.沈榆平,NP逻辑系统的归约关系研究,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2011.5(赵希顺指导);
5.黄晋,高级Skyline查询算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流动站),2012.6,【华师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
6.黄昌勤,开放网络环境中资源与服务应用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特等项目),2012.12【珠江学者,二级教授】
7.陈国华,学者网学术搜索引擎架构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流动站),2014.1,合作导师丁时进教授
8. 刘海,学者社交平台SCHOLAT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数学流动站),2014.3,合作导师沈文淮教授
9. 余松森,华南师范大学(企业工作站联合),2014.9【华师软件学院教授、副院长】
10.李丁丁,新型存储架构下虚拟机读写性能优化技术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5.8【华师计算机学院副教授,CCF-腾讯犀牛鸟基金获得者,广州珠江科技新星】
11.沈映珊,课程教学视频中基于文本索引的研究与评价,华南师范大学,2015.12【华师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2.徐俊,华南师范大学(企业工作站联合),2015.12【珠江科技新星,广电运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13.刘越畅,社会网络关系预测与协同机制研究及应用,华南师范大学,2016.4【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14. 蓝连涛,最优多元常重码与搜索算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21.9【华南农业大学】
15. 熊利平,多智能体系统下的策略能力的表示和推理,华南师范大学,2021.12
四、硕士学位获得者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18名(1996-2004):
苏军根、彭重嘉;田新有、区海翔、黄鹤远;李松、肖慧;何晓桃、张静、汤娜;韩坚华、张华、邓智、韦巍、申建芳(与傅秀芬教授合作);许伟权、刘浩钊、刘冬宁。
中山大学硕士124名(2002-2011):
黄如寿、贺桂英、曾庆光、于雷、张秀丽、卓月明、曲超、余峰、陈子聪、谭柱成、刘斌、黄冠能、胡波、戴娜、陈广智、李月、李梦婷、易盛、石磐、蔡奕伦、方文崇、张文升、姚良超、戚洪睿、林鹭贤、罗烨敏、吴桂宾、黄帆、陈明、钟l润禄、潘家铭、谢建勤、汤理钧 、王鹏等。
华南师范大学(含SCHOLAT实验室研究生和指导的非SCHOLAT实验室研究生),按拼音和学硕专硕顺序:
2013:陈成、李道淑、余建辉、朱峰华;李旦、曾帅 | 郑振抄、曾建
2014:蔡祖瑞、林海、刘晓、张龙(国家奖学金);傅城州(国家奖学金)、刘育钊、罗源
2015:洪少文、杨镇雄、邹锋;蔡奕彬、胡蓉、麦辉强、熊文、张启
2016:董浩业(国家奖学金)、方家轩、黄畅、蒋文丽、袁成哲(国家奖学金);刘猛、王大豪、王津凌、许玉赢、 曾惠敏、曾媛
2017:陈凌潇(国家奖学金)、丁蕊(国家奖学金)、黄泳航、曾伟铨;陈笑凡、曹慧林、刘连子、唐婷芳;| 吴远谋(澳门)
2018:陈明、刘继伟、林雪琴(国家奖学金)、潘明明、韦经敏、肖丹阳;丁水清、蒙德杰(国家奖学金)、章睿
2019:黄晓先、李伟玲、毛丹、彭博、孙赛美;常超、何俊逸、何健宇、罗冯杰、毛超丹、杨佐希(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2020:林吉红、王柳,蔡一响、董晓明、李汶、连善淳、温昂健、伍耀星、徐强
2021:贺毅、卢益博、纪畅、彭泽林
2022:郭炯声、胡昆、邱伦杰、徐青、马文杰
2023:
五、部分访问学者
中山大学期间:杨文元、韦萍萍、汪清明、张繁荣、周如旗、杨小萍等10多名;
华南师范大学:李舒亮、孔令美、苑俊英、张钰莎、甘宏、张世龙、贺超波、兰丽、卢鹏、马慧、卓志宏、吴晓玲、陈海山、叶景、谭定英、叶小艳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重大专项子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重大专项、教育厅创新团队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60余项,取得一批理论和应用成果,在TKDE,AAAI,SIGIR,VLDB,IJCAI等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10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出版著作10多部(含国内首部时态数据库著作和国家级规划教材)。代表性成果如下:
1)主持开发中国商标图文检索系统(1992-1993)。提出并实现一种商标图文数据库系统,得到国家商标局的支持开发成独立产品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该项目为时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卫华教授主持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系统子系统,1992年底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李未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
2)主持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1998-2004)。主要创新包括时态工资自动确定算法等,实现基于时态知识库的财政工资管理系统。2000年广东省财政厅和人事厅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应用,在全国率先实现财政工资统一发放,2004年作为“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被列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3)开展时态数据库研究及应用,开辟时态知识工程研究领域(1999- )。出版国内首部时态数据库著作,负责CCF数据库专业委员会《数据库百科全书》、《数据库技术新进展》时态数据库章节和词条;发布TempDB/KB软件,被列入维基百科、百度等词条和多部教材章节,被广泛下载和引用。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广东省南粤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
4)开展社交网络与协同计算研究(2007- ),2009年1月创立SCHOLAT(学者网),构建学者知识图谱,目前活跃注册用户数10万(涵盖所有985高校在内的国内外4000多机构),数十亿条科研教学关联,受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关注和使用,已稳定在Google和百度“学者”词条前列。相关研究工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南方报业集团“粤治现代化-大数据优秀案例”等多项奖励。
5)开展学者大数据与知识图谱研究(2019- ),目前已发布4个数据集,包括第1、2届CCF ChineseCSCW CUP大数据竞赛数据集(2020,2021)。学者知识图谱以初步形成百万级实体与关联。
应邀在百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会议和论坛做了100多场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
985(29):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线上)// 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线上)等。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深圳先进研究院。
211/一流高校(19):哈尔滨工程大学(线上)、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
其它知名大学(30):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五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线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吉首大学,/ 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线上)等。
学院(25):南京金陵科技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湖南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韶关学院、龙岩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广州商学院、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软件学院(线上)、广州工商学院(线上)等。
高职学院(6):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
国(境)外高校(6):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RMIT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克大学、巴基斯坦拉合尔教育大学(线上)等。
重要会议及论坛:全国计算机院长/系主任论坛、CNCC技术论坛、第二届人工智能教育高峰论坛、全国大数据教育大会、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分论坛、全国大数据学术会议、全国计算机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暨计算机学科创建40周年纪念活动之计算机科学技术名家讲座、华东师范大学6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60周年院庆学术报告(暨CCF走进高校活动),国际学术会议WISE、CSCWD、HCC、BESC等大会报告。
-
欢迎合作(Scholat Lab)
-
个人简介(Bio)
-
教育背景(Education Backgrou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cence)
-
主要荣誉(Honors)
-
社会服务(Services)
-
指导学生(Teaching)
-
代表成果(Achievements)
-
学术报告(Keynotes)
-
Contact by SCHO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