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讨会 AISNS 2026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Network Security 会议详情:点击查看 大会时间:2026年01月11日-12日 会议地点:中国 · 江门 (另设杭州主会场,详情可咨询会议秘书) 二轮截稿:2025年1月6日 审稿结果通知周期:7个工作日左右 提交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 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讨会,是2025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CCF广州分部学术年会的子论坛。同时本次研讨会将作为 AISNS 2026 的重要分会场,于 2026年1月11日至12日 在 中国广东省江门市 同期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智能计算、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信息内容安全与可信计算等方向,在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数字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智能计算在数据处理、行为分析和系统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安全挑战也愈发严峻,从信息泄露、恶意攻击到深度伪造,安全问题已成为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次研讨会将重点探讨智能技术在提升网络系统安全性与可信度方面的创新进展,推动跨领域研究合作与技术落地应用。 会议将邀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技术趋势,并分享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在社交网络、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场景中的应用实践。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学者齐聚江门,共同推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究的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安全、可信与智能的未来网络空间。 最新通知:AISNS2026 已上线IEEE官网! Conferences Search(可点击链接查看)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 大会主席 汤庸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出版主席 宣传委员会主席 夏承遗 教授 天津大学 袁成哲 博士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地方程序委员会主席 宣琦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程萧潇 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 林荣华 特聘副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 许小可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组织委员会成员: 张海峰 教授 安徽大学 刘 闯 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 刘小洋 教授 重庆理工大学 朱安定 副研究员 浙江工商大学 胡海波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成员: 刘 宇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孔宜修 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荆 飞 研究员 香港大学 张晓奇 研究员 河南理工大学 吴世卿 助理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 汤庸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汤庸,学者网创始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华南师范大学首批二级教授;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琶洲实验室杰出科学家,广东科技学院学术副校长,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专注学者社交网络及数据智能,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丁颖科技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CCF协同计算杰出贡献奖、CCF杰出演讲者等。 武汉大学学士和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先后任教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曾任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实体系)主任和国家LINUX推广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中心创始主任;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协同计算专委主任、YOCSEF广州创始主席,ACM广州主席,广东省数智科技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袁成哲 博士,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袁成哲,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入选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2026年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CCF TCCC)执行委员。近年来主持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市厅级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智能教育,学者大语言模型,推荐系统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World Wide Web Journal、Frontiers in Physic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近3年,获得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等荣誉。担任IJMLC、Journal of Big Data、WWWJ、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Patter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软件导刊等多个国内外期刊会议审稿人。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计算机算法 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强化学习和自主系统可解释 AI 和可信赖 AI多代理系统和群体智能边缘人工智能和分布式智能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社交网络系统的架构与算法设计错误信息检测和内容审核的技术实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理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区检测的数学建模人工智能推荐系统的统计模型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影响信息传播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区检测AI 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心理需求满足度研究元宇宙社交场景下虚拟角色信息交互社交网络中的社会影响和信息传播智慧城市和城市社交网络的社会互动模式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和意见挖掘社交网络中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和意见挖掘社会影响和信息传播​社交网络中的隐私社交网络中的安全与信任 会议论文投稿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出版,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投稿,请点击在线投稿链接。 语言要求: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大会秘书。 格式与页数:请严格按照会议模板调整格式,不少于4页。模板下载链接:模板下载 原创性要求:论文须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或一稿多投。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链接)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进行查重,全文查重率(含参考文献)不高于30%。 审稿周期:投稿后5-7个工作日反馈审稿结果。早投递早审核早录用,如需安排加急审核,请联系大会秘书。 【支持期刊 Special Issue Support】 专题名称:社交网络的复杂性 (期刊:Entropy|SCI: 影响因子2.1|CiteScore 4.9|JCR :Q2) 组委会将从本次会议录用论文中遴选高质量研究成果,推荐至该专题专刊。本专刊聚焦社交网络复杂性的前沿研究,重点关注理论模型、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传播机制、社区结构演化、算法系统动力学、社交网络模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的创新方法等方向。 被推荐的论文需按照期刊格式要求进行新的审稿流程。投稿时须附上会议专家的审稿意见作为参考,并在投稿系统中注明“WICNS2026会议推荐”。被推荐论文可享受期刊提供的版面费优惠政策。 (注:为确保学术出版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如论文被推荐至 Entropy 并最终被期刊录用,将不再安排其在 IEEE Xplore 会议论文集中出版。) 2026年1月11日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CCF广州分部学术年会 时间 内容 10:00-14:00 注册报到 14:00-18:00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CCF广州分部学术年会主会场 2026年1月12日 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讨会 时间 内容 09:00-10:00 主旨报告 10:00-10:30 茶歇&海报展示 10:30-12:00 口头报告 12:00-13:00 午餐 完整的会议日程将在活动前一个月左右公布。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细节,请随时与我们的会议秘书联系。 类型 费用(元) 论文投稿(4页内) 3500元/篇 学生/IEEE会员投稿(4页内) 3300元/篇 口头报告 1800元/位 海报展示 1800元/位 普通参会 1500元/位 超页费(第5页起) 300元 /页 学生/团体参会(≥3位) 1200元/人 加购纸质论文集 300元/本 *团队投稿/参会可申请团队优惠,详情请咨询大会秘书。 Ⅰ. 酒店信息: 江门新会龙泉度假酒店 酒店电话:+86-750-6182222 酒店地址:江门新会区会城圭峰山 (龙潭景区内) >> 标间房:390元 含2张床/无线网络/2份早餐 >> 单间房:390元 含1张床/无线网络/1份早餐 请尽快在1月2日前完成预定(逾期无法保证房间安排,需视酒店房态而定),如有变动或取消预定需提前一周告知酒店经理。酒店费用将由酒店直接收取并开具发票。 Ⅱ. 交通指南: *礼乐站,驾车距离8.9公里, 约19分钟 *江门东站,驾车距离9.9公里, 约21分钟 会议秘书:Kiko 微信/电话:15013299507 会议邮箱:ic_aisns@163.com 投稿/参会邀请码请填写L777
学讯通 54 2025-11-21
喜讯!华大基因参与两大科研项目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杨柳) 11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发了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华大基因参与的两项重大科研项目双双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凸显了其在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领域的持续投入、技术积累与卓越贡献。 聚焦前沿:精准医疗新方向 本次华大基因参与获奖的两个项目分别聚焦于恶性肿瘤的智能诊断与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治,均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项目一:面向恶性肿瘤的人工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同参与。项目旨在攻克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关键难题,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影像、基因检测等多组学数据,建立了精准、高效的智能诊断体系。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为肿瘤的早期发现、精准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有望显著提升我国肿瘤的诊疗水平。 项目二:结直肠癌精准防治的核心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本项目由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合作,开展无创肠癌检测多组学技术研发和创新标志物发现,完成相关技术专利申报、肠癌辅助诊断试剂盒研发,并获批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资质(人SDC2、ADHFE1、PPP2R5C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试剂盒)。通过开展前瞻性肠癌筛查队列研究,探究了新型肠癌检测技术在大人群肠癌筛查防控中的应用模式和卫生经济学价值,也为优化我国肠癌防控策略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项目还成功建立了“分子早筛 + 智能肠镜”序贯筛查新体系:即先通过分子检测进行无创初筛,锁定高风险人群;再结合AI辅助的智能肠镜技术进行精准诊断,显著提升了筛查效率与准确性。 彰显科技投入与企业担当 作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者,华大基因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在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和研发投入。 此次获奖的两项研究,正是这种坚持的生动注脚。从构建肿瘤人工智能诊断平台,到创新结直肠癌精准防治体系,华大基因的科研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为患者带来更早、更准、更有效的诊疗希望。这不仅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更是对生命健康的庄重承诺。 未来,华大基因将继续增强科研实力,加速创新成果的产出,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携手各界合作伙伴,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华大力量”。(完)
湾区科技观察 215 2025-11-21
第20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于2025年11月7日至9日在广州举行。 第20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The 20th CC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ChineseCSCW 2025)于2025年11月7日至9日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CCF TCCC)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承办,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协办。大会主席由专委会主任、郑州大学副校长杨天若教授与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振友教授共同担任,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全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从事协同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近300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合影 大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副主席、专委副主任、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大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振友教授作大会致辞。王振友校长代表广东工业大学向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CCF和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与大会组委会给予本次学术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恰逢全运会开幕,具有特殊意义,王振友校长表示广东工业大学将竭尽所能为大会做好服务工作,确保会议顺利进行,也期待能够通过此次会议,推动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智能中的相关理论模型、核心算法、关键技术和平台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的交流,共同促进国内CSCW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发展。 大会副主席、专委副主任李小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振友致辞 CCF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校长杨天若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寄语参会者深耕学术、共促创新。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专委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海龙教授详细介绍了会议征文情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智能”,围绕“CSCW与社会计算”、“人机物融合与人智协同计算”、“群智协同与演化计算”、“数据、软件与服务协同”等4个研究方向征集论文投稿。大会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的94个单位的论文投稿196篇(其中境内合作论文25篇,境内外合作论文12篇)。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西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投稿数量尤为突出。 大会主席、专委主任杨天若教授致辞 程序委员会主席、专委副主任孙海龙教授致辞 11月7日和11月9日上午共有6位来自领域内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会特邀主旨报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卫明教授做了题为“智能体及其应用”的主旨报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家优青陈伟能教授做了题为“分布式群智共识优化——从规则驱动到学习赋能”的主旨报告;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IEEE/IET/AAIA Fellow胡斌教授做了题为“心理生理计算与精神障碍诊疗”的主旨报告;CCF/IEEE/AAIA Fellow、国家杰青、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金芝教授做了题为“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智慧物联服务:意图驱动的开发和确认”的主旨报告;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CCF Fellow、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肖侬教授做了题为“超算互连网应用支撑环境技术”的主旨报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梁玉成教授做了题为“从局部事实到整体事实——基于大模型的测量社会学”的主旨报告。六场大会特邀报告内容前沿深刻、案例丰富详实,学术视野开阔、实践指向明确,会场互动交流频繁、研讨氛围热烈浓厚,充分展示了当前CSCW与社会计算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沈卫明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陈伟能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胡斌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金芝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肖侬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梁玉成教授做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公布了2025年首届CCF协同计算专委奖励评选结果。象征着CCF协同计算专委最高荣誉的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CCF会士、专委荣誉主任、复旦大学顾宁教授。顾宁教授长期引领以人为中心的协同计算领域的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分布协同、社会协同、群智协同和人智协同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顾宁教授作为主发起人推动创立了CCF协同计算专委会,先后担任协同计算专委会副主任、主任和荣誉主任,对推动专委会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积极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提升了国内CSCW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专委会主任杨天若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沈卫明教授,共同为顾宁教授颁奖。 顾宁教授获CCF协同计算专委最高科学技术奖 CCF协同计算专委青年科技奖颁给了武汉大学郑志高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蔡志成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林荣华特聘副研究员,以表彰未满45周岁的杰出青年学者在推动协同计算领域技术发展与研究创新中的贡献。 郑志高、蔡志成、林荣华获CCF协同计算专委青年科技奖 复旦大学张鹏、广东工业大学康嘉文和郑州大学杜春锋获得了CCF协同计算专委青年学者激励计划支持,以激励协同计算领域的未满38周岁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 张鹏、康嘉文、杜春锋获CCF协同计算专委青年学者激励计划支持 华南理工大学魏凤凤、北京交通大学张焘和厦门大学翁娟娟获得了CCF协同计算专委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支持,以激励获得博士学位未满三年的协同计算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青年博士。 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大会同时还举办了优秀青年学者论坛、顶会顶刊交流论坛、“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论坛、“智慧教育”论坛、“人智共生下的社会与协同计算”论坛、“群智协同、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协同计算在广东”论坛、“群智双网协同与AI能力组合优化”论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专项论坛。 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现场 顶会顶刊论文交流论坛现场 “智慧教育”论坛现场 “人智共生下的社会与协同计算”论坛现场 “群智协同、智能计算及其应用—协同计算在广东”论坛现场 “群智双网协同与AI能力组合优化”论坛现场 第六届ChineseCSCW2025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作为本届会议的重要亮点,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学者网图数据挖掘”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协同计算的前沿交叉创新。竞赛旨在通过实战挑战,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图形数据处理、智能推荐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潜力。活动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团队积极参与,经过激烈角逐,涌现出一批高水平解决方案,充分展示了协同智能领域的技术活力与人才培养成果。 第六届ChineseCSCW2025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现场 11月9日上午的大会闭幕式由专委秘书长、复旦大学卢暾教授主持。在闭幕式上,首先为大会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的获得者进行颁奖,同时对大会论文优秀审稿人进行致谢;然后进行了第六届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颁奖仪式,来自复旦大学的参赛队伍荣获一等奖,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两支参赛队伍荣获二等奖,来自福州大学、广州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的三支参赛队伍荣获三等奖;最后,分别对大会赞助商、大会独家宣传媒体、大会承办方与协办方进行了致谢。 最佳论文奖颁奖 最佳学生论文奖颁奖 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一等奖颁奖 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二等奖颁奖 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三等奖颁奖 第 21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 (ChineseCSCW 2026) 将在河南洛阳由CCF主办,CCF协同计算专委和郑州大学联合承办。 下届学术年会ChineseCSCW 2026筹备介绍 至此,第20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ChineseCSCW2025)圆满落幕。
第二届储能及能源转换国际学术会议(ESEC 2026)将于2026年6月12日至14日在中国·呼和浩特(中国会场)& 韩国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科研专家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储能技术与能源转换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会议聚焦高效储能材料、先进电池技术、可再生能源转换、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热点议题,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ESEC 2026将推动储能与能源转换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助力全球能源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踊跃参与,共绘能源领域未来蓝图。 6月优质会议,内蒙古工业大学主办 | 多所高校、研究院支持!近距离交流杰青 第二届储能及能源转换国际学术会议(ESEC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Storage and Energy Conversion 2026年6月12-14日 中国·呼和浩特(中国会场)& 韩国 会议官网:www.icesec.org【参会投稿】 早鸟优惠截稿时间:2026年4月3日(咨询老师) 最终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Inspec、Scoups等数据库 参与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可获报告证书,毕业/项目结题等均可用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支持单位:智慧储能研究院、大规模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绵阳师范学院 【会议主席】 大会主席 陈哲教授 丹麦奥尔堡公立大学、IET Fellow、IEEE Fellow 王顺利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IET Fellow 文福拴教授 浙江大学、IEEE Fellow、浙江大学电力经济及信息化研究所所长 技术委员会主席 周孟奇教授 IEEE中国联合会 IEEE中国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IEEE北京分会常务副主席 岳东教授 南京邮电大学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 Fellow、IEEE PES(中国)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主席 刘广忱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规模储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院长 组织委员会主席 齐咏生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 曹文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金思宇副教授 内蒙古工业大学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可再生能源系统 节能建筑 光伏发电 能源材料 电机和驱动器 电源转换器 蓄电池和 BMS 储能技术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智能电网 输电和配电 新电力系统 控制策略与算法 新能源发电系统与并网技术 电机系统建模与分析 电机系统设计与优化 电机系统故障诊断 噪声、振动、EMI 和 EMC 电能质量 电气轨道交通 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 电气自动化与动力工程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① 论文根据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全文模板 ② 英文投稿:请将排版好的论文全文(WORD+PDF)投稿至→投稿系统 ③ 中文投稿: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艾思编译】 ④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⑤ 经大会评审的优秀论文,将有机会直接推荐相关SCI期刊发表。 期刊①: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ISSN: 1570-7873,IF: 5.5) 期刊②: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ISSN: 2296-665X,IF: 4.6) 期刊③: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ISSN: 2296-701X,IF: 3)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第二届韧性城市与安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RCSE 2026)将于2026年6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成都举行。主要围绕“城市工程”、“城市韧性和安全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韧性城市与安全工程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和参与。 本届大会希望能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代表们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探讨学科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的平台。我们诚挚邀请全球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学术界同仁,共襄盛会,共同推动韧性城市与安全工程的发展,以应对新的科技挑战并服务于社会需求。 华南理工大学主办,高校背书 | 6月重磅会议!录用率高,学生友好 | 三人组团参会可享优惠 第二届韧性城市与安全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RCSE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ilient C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大会官网:www.icrcse.net 【参会投稿】 大会时间:2026年6月26-28日 大会地点:中国·成都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Inspec、Scoups等数据库 参与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可获报告证书,毕业/项目结题等均可用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韧性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生态韧性、社区韧性、大数据与城市韧性管理、智能交通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城市能源系统、技术韧性、环境安全评估与韧性设计、公共基础设施设计、气候变化与城市韧性、数字韧性与智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城市应用、城市的社会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安全工程 城市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电力和能源安全、建筑耐震与韧性设计、城市基础设施与恢复力、建筑耐震与韧性设计、生态安全与城市韧性、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安全监控与智能安全工程、安全工程中的风险管理体系、安全科学与工程、数字安全与城市韧性、交通安全与韧性管理、设施安全与工程设计、城市灾害防治技术 更多主题请查看会议官网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Scopus 等数据库检索。 投稿参会须知 ◆论文不得少于6页。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前往“会议资料”栏目下载。 ◆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艾思编译】可为您提供翻译、润色、排版、降重、定制修改等服务! ◆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提供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大致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第二届桥隧建设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BTCE 2026)将于2026年4月10-12日在青岛召开,这是一个集中探讨全球桥隧建设与工程领域创新和挑战的国际学术平台。旨在汇集全球领域内的学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业界领导者,共同探讨各种与桥隧建设与工程相关的最新趋势、技术革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届会议将涵盖一系列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桥隧融合技术、隧道设计与施工、桥梁健康监测、桥梁再生与加固、地质与隧道相互作用、智能交通系统等。 本次会议为桥隧建设与工程领域学术研讨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促进领域内学术问题的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 土木、建筑领域均可投,征稿范围广 | 4月重磅会议!华南理工大学主办 第二届桥隧建设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BTCE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 &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BTCE 2026) 大会时间:2026年4月10-12日 大会地点:中国·青岛 大会官网:www.icbtce.org【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早鸟优惠时间:2026年2月2日23:59前投稿,优惠400元/篇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Inspec、Scoups等数据库 参与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可获报告证书,毕业/项目结题等均可用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协办单位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会议主席】 大会主席 宋丹青,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张志增,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张建伟,教授,河南大学 Krishna Kant Pathak,教授,印度理工学院 组织委员会主席 袁炳祥,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Mohammadreza Vafaei,副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出版主席 宋宏权,教授,河南大学 Sophia C. Alih,副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姚晓亮,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Mohd Hisbany Mohd Hashim,教授,玛拉工艺大学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1、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桥梁监测与维护、材料与构造、桥梁施工技术、桥梁工程管理系统、桥隧融合技术、桥梁再生与加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与桥梁设计、桥梁风工程、桥梁结构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多功能桥梁设计、智能交通技术与桥梁管理、多式联运与桥梁 2、隧道工程:隧道设计与施工、地质与隧道相互作用、隧道施工技术、隧道环境与生态保护、隧道应力与变形分析、隧道结构抗震设计、隧道通风系统、城市交通系统、隧道智能化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排水系统、隧道抗震设计与安全评估、新型隧道掘进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地质工程数学模型 3、其他相关主题均可。不确定主题是否符合,请联系会议秘书快速评估!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数据库检索。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提供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统一由组委会打印;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艾思编译】汇集全球数万名真实学术专家与英语母语编辑,提供专业的翻译、润色、发表支持服务!
第二届数字化社会、信息科学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DIR 2026)将于2026年1月23日至25日在沈阳盛大召开。 大会以“数字赋能·智能风险共治”为主题,致力于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信息科学与风险管理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应用。作为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ICDIR 2026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科研精英,围绕数字社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展开全面探讨与经验分享。会议涵盖信息技术基础与前沿应用、数字治理与智能决策、风险识别与量化评估、风险智能控制及应对机制等领域,聚焦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紧密合作,促进理论创新与技术实践的深度结合。 ICDIR 2026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多元化的国际学术与产业交流平台,推动全球信息科学及风险管理领域的协同发展,助力构建安全、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社会。我们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踊跃参与,共同引领数字时代的创新与变革。 【会议亮点】 早鸟优惠:投稿优惠申请,详情咨询会议老师 录用信息完整:含online线上见刊链接、纸质刊物、DOI号、ISSN(刊号)、ISBN(书号)、Vol(卷号) 第二届数字化社会、信息科学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DIR 2026)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Societ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Risk Management 2026年1月23日-1月25日——中国-沈阳 大会官网:www.icdri.net【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具体查看会议官网 审稿回复:投稿后5个工作日内(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提交检索:EI, Scopus, 知网CNKI, Googel Scholar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征稿主题: 数字化社会 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通信;数字化交通;数字化社区;数字化政务;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农业及水利;数字化医疗;数字基建;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经济模型与软件工程;线性回归分析;ARMA时间序列的建模与预测;经济管理中复杂数据建模;算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商务与数字业务;人工智能与及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监管的应用;区块链安全技术;经济预测方法和组合预测模型;公共安全数字化;新公共管理理论;金融经济学;经济发展;IT技术教育与安全;教学系统人机交互;虚拟学习环境(VLEs);协同虚拟环境(CVEs);人工智能与开放学习...... 信息科学 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处理、光通信、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编程、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DSP)、雷达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算法、先进控制策略、网络化系统、复杂动态系统控制与优化、先进传感技术与算法、故障诊断与故障容错控制......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风险规避;风险自留;风险分担;风险转移、预防和减少风险损失;风险与应急治理体系;风险测量与预测;风险评估与失效分析;风险传播路径;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可靠性工程与风险管理;社会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复苏、可持续发展和降低未来风险、大数据驱动的风险分析与管理;风险治理与大数据;公众情绪与风险认知、大数据在疫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分析与管理、人工智能与公共政策研究、食品安全与人工智能、风险管理与智能定价...... 其他符合主题皆可接收 论文出版 ICDIR 2026所有投稿文件都将进行严格的审稿审查,审核结果和修改评论意见都将在审稿过程结束后返回给作者。 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出版,会议录用的文章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EI)和Scopus检索。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重要信息】 截稿日期:2025年11月30日 会议地点:中国 · 成都 会议网站: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MCEE95RK 会议时间:2026年1月9-11日 接收或拒收通知日期:投稿一周到两周内 【会议简介】 本次研讨会聚焦数字能源与转换技术领域,将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科研人员及行业专家,围绕智能电网、能源存储、光伏系统等核心议题,通过主题演讲、分论坛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与未来趋势,为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西华大学 【会议议程】 2026年数字能源与转换技术国际研讨会(DECT 2026) 日期 时间 内容 2026年1月9日 09:00-17:00 注册报到 2026年1月10日 09:00-12:00 主题报告(一) 12:00-14:00 午餐时间 14:00-17:30 主题报告(二) 2026年1月11日 12:00-17:00 学术考察/自由活动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数字能源核心技术 能源转换数字化 源网荷储数字调控 新能源高效转换 数字化碳管理 双碳能源转型 能源信息安全 跨域能源协同 能源大数据应用 数字能源产业链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CPCI, CNKI。 【报名参会】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报名参会(请先登陆):【参会报名请点击】 【投稿须知】 1.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请先登陆):【在线投稿请点击】 2.会议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再投递。 3.文章页数要求不少于4页。请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修改文章格式。【模板下载请点击】 4. 论文应为原创文章且从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禁止一稿多投。作者需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不高于 20%; 点击提交官方查重,24小时自助,不收录,不留痕 5.投稿后2-3个工作日处出审稿结果。
RDLink研发家 14 2025-11-21
11月21日,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如下(共 73 人,分专业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数学物理学部(14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戴彧虹 5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运筹学 2 戴子高 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能天体物理 3 梁作堂 60 山东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 4 刘建亚 60 山东大学 数论 5 刘若川 44 北京大学 数论 6 刘正猷 59 武汉大学 人工结构物理 7 柳卫平 6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天体物理、不稳定核束物理 8 彭承志 4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实验研究 9 王海斌 5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水声学 10 王晋军 6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复杂流动的机理与控制 11 杨坤德 50 西北工业大学 水声学与信息技术 12 姚裕贵 53 北京理工大学 凝聚态计算和理论 13 张 靖 50 山西大学 超冷原子分子物理 14 周兴江 5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实验 化学部(11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陈永胜 61 南开大学 光电能源高分子材料 2 郭 林 6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无机固体化学与材料化学 3 胡文平 54 天津大学 有机半导体物理化学 4 李 隽 62 清华大学 稀土元素理论无机化学 5 骆广生 60 清华大学 微化工科学与技术 6 马 丁 50 北京大学 催化化学 7 申有青 56 浙江大学 高分子材料 8 唐 波 60 崂山实验室 化学传感与成像 9 夏海平 60 南方科技大学 元素与金属有机化学 10 徐铜文 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膜化工 11 张万斌 60 上海交通大学 有机合成方法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蔡秀军 6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微创医学、智慧医学 2 邓宏魁 61 北京大学 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3 房静远 6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胃肠癌的防治 4 傅向东 55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遗传学 5 何舜平 6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鱼类分类学与系统演化 6 胡海岚(女) 51 浙江大学 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脑机制 7 马克平 6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机理 8 瞿礼嘉 57 北京大学 植物生殖生物学 9 王拥军 6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脑血管病 10 曾木圣 57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EB 病毒感染与致癌机制 11 周 俭 5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胆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 12 朱 冰 5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表观遗传学 13 朱 兰(女) 6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妇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地学部(9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陈衍景 62 北京大学 矿床形成规律和找矿预测 2 代世峰 5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地质学 3 樊 杰 6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土空间与综合人文地理学 4 施 闯 5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卫星大地测量学 5 唐辉明 6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滑坡地质灾害 6 王艳芬(女) 5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土壤生态学 7 张 兵 5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高光谱遥感 8 张 强 47 清华大学 大气成分变化与大气环境效应 9 朱茂炎 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早期生命演化与地层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11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邓云凯 6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2 何元智(女) 5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 卫星通信系统科学 3 洪 伟 62 东南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4 胡德文 6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脑认知模式识别 5 贾 平 6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空天光学成像与测量 6 李树涛 52 湖南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7 刘云浩 53 清华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 8 施 毅 62 南京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9 孙洪波 55 清华大学 光学与激光物理 10 张艳宁(女) 57 西北工业大学 天基空间环境监测处理 11 周志华 51 南京大学 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技术科学部(15 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研究方向 1 陈小龙 6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2 陈延峰 61 南京大学 超材料及其应用 3 方 秦 6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地下结构抗冲击爆炸 4 冯西桥 56 清华大学 生物力学 5 林元华 53 清华大学 无机电介质陶瓷及器件 6 刘小勇 5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 吸气式发动机技术 7 鲁军勇 46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 8 吕昭平 54 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材料 9 马 骋 6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 舰艇推进理论与设计 10 钱林方 6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二研究所 兵器科学与技术 11 舒歌群 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能源动力系统复合循环理论 12 孙宏斌 55 清华大学 能源互联网 13 王 珏 6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14 姚仰平 6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岩土力学与工程 15 尹周平 52 华中科技大学 先进电子制造装备与技术 外籍院士名单(27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学科领域 1 易卜拉欣·阿卜杜赫蒙诺夫 Ibrokhim Abdurakhmonov 乌兹别克斯坦 生命科学 2 皮埃尔·阿戈斯蒂尼 Pierre Agostini 法国 物理 3 佩尔·阿尔伯格 Per Ahlberg 瑞典 地学 4 克里斯蒂·安塞斯 Kristi Anseth 美国 化学 5 亚力克西·贝尔 Alexis Bell 美国 化学 6 盖伊·贝特朗 Guy Bertrand 法国 化学 7 考切尔·比尔卡尔 Caucher Birkar 英国 数学 8 陈刚 Gang Chen 美国 技术科学 9 崔屹 Yi Cui 美国 化学 10 阿图尔·埃克特 Artur Ekert 英国 物理 11 哈罗德·富克斯 Harald Fuchs 德国 技术科学 12 福斯托·詹奇利亚 Fausto Giunchiglia 意大利 信息技术科学 13 乔治·霍夫曼 Georg Hoffmann 德国 医学 14 迈克尔·乔丹 Michael Jordan 美国 信息技术科学 15 本杰明·利斯特 Benjamin List 德国 化学 16 海伦娜·纳德尔 Helena Nader 巴西 生命科学 17 阿洛基亚·纳森 Arokia Nathan 加拿大 信息技术科学 18 布拉德利·尼尔森 Bradley Nelson 瑞士 技术科学 19 乔治·帕里西 Giorgio Parisi 意大利 物理 20 阿迪·沙米尔 Adi Shamir 以色列 数学 21 丹·谢赫特曼 Dan Shechtman 以色列、美国 技术科学 22 施扬 Yang Shi 美国 生命科学 23 丽莎·托克斯 Lisa Tauxe 美国 地学 24 苏珊·特朗波 Susan Trumbore 美国 地学 25 奥马尔·亚吉 Omar Yaghi 美国、约旦、沙特阿拉伯 化学 26 彼得·佐勒 Peter Zoller 奥地利 物理 27 阿里·申戈尔 Ali Şengör 土耳其 地学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学讯通 7051 2025-11-21
11月21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共有71位来自工程科技各领域的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位,农业学部8位,医药卫生学部8位。共有24位外籍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共71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陈新 1960年2月 广东工业大学 2 陈勇 1967年8月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3 冯江华 1964年11月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4 高仕斌 1964年11月 西南交通大学 5 黄维娜(女) 1968年10月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6 廉玉波 1964年4月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7 齐润东 1962年10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8 王永庆 1965年2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9 王增全 1962年2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〇研究所 10 苑世剑 1963年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11 张锦岚 1963年12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邓中亮 1965年9月 北京邮电大学 2 樊仲维 1965年7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陆铭华 1963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4 王建华 1962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93114部队 5 王晓云(女) 1968年6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6 吴枫 1969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 云晓春 1971年2月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8 张文军 1963年10月 上海交通大学 9 周建华(女) 1962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61081部队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戴圣龙 1966年9月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 黄险波 1965年3月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黄玉东 1965年1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李红霞(女) 1965年10月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5 聂红(女) 1962年12月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6 孙宝德 1963年4月 上海交通大学 7 杨斌 1965年5月 昆明理工大学 8 杨超 1971年8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9 杨中民 1971年11月 华南师范大学 10 朱荣 1962年12月 北京科技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胡振琪 1963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2 雷增光 1961年4月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 李夕兵 1962年9月 中南大学 4 林枫 1966年3月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5 刘泉声 1962年8月 武汉大学 6 陆佳政 1969年2月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7 苏光辉 1966年2月 西安交通大学 8 苏学斌 1968年12月 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 9 王香增 1968年12月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吴凯 1968年11月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熊盛青 1963年6月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2 郑玉平 1964年8月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贾金生 1963年1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姜卫平 1972年6月 武汉大学 3 李国强 1963年2月 同济大学 4 汪双杰 1962年4月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 肖明清 1970年12月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6 余志武 1955年5月 中南大学 7 张鹏举 1963年4月 内蒙古工业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曹宏斌 1971年10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 程博闻 1963年1月 天津科技大学 3 李俊华 1970年9月 清华大学 4 席北斗 1969年10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5 俞志明 1959年5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6 张强 1965年9月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农业学部(8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范国强 1964年6月 河南农业大学 2 何中虎 1963年7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李洪文 1968年3月 中国农业大学 4 路战远 1964年7月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5 王红宁(女) 1963年8月 四川大学 6 王立春 1960年11月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7 张友军 1968年7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8 赵书红(女) 1967年11月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医药卫生学部(8人) 序号 姓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1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1966年9月 新疆医科大学 2 程涛 1963年8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3 高月(女) 1963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4 季加孚 1959年12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5 王健伟 1968年12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王宁利 1957年5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7 徐瑞华 1967年2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 庾石山 1962年8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02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24人,分学部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李琳 英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 丸山茂夫(Shigeo Maruyama) 日本 机械工程 3 斯杰里马赫·亚历山大(Stelmakh Oleksandr) 乌克兰 机械工程 4 卡洛斯·格德斯·苏亚雷斯(Carlos Guedes Soares) 葡萄牙 船舶与海洋工程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郭毅可 英国 数据科学,人工智能 2 黄捷 美国 控制科学与工程 3 李尔平 新加坡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申作军 美国 人工智能与供应链优化 5 宋永端 美国 控制科学与工程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3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彼得·路易斯·安德瑞森(Peter Louis Andresen) 美国 金属材料腐蚀与环境断裂 2 康斯坦丁诺斯·苏蒂斯(Constantinos Soutis) 英国 航空复合材料 3 朱世平 加拿大 高分子化工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4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比罗尔·丹德若克(Birol Dindoruk) 美国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 彼得·大卫·路德(Peter David Lund) 芬兰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3 毕凯晟(Bikash C. Pal) 英国 电气工程 4 帕维尔 达拉拉伊(Pavel Talalay) 俄罗斯 地质与矿产探测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3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伯恩哈德·沐乐(Bernhard MÜLLER) 德国 城乡规划与发展 2 史才军 加拿大 土木工程材料 3 谢亿民 澳大利亚 结构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2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马丁 亚伯拉翰·科恩斯图尔特(Martinus Abraham COHEN STUART) 荷兰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琼·B·罗斯(Joan B Rose) 美国 健康相关的水微生物学 农业学部(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张友明 德国 合成生物学及遗传工程 医药卫生学部(2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研究方向 1 贝努瓦·杜比(Benoît Dubuis) 瑞士 生物医学与工程 2 卢欣 英国 分子肿瘤学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学讯通 5300 2025-11-21
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25年11月21日
湾区科技观察 678 2025-11-21
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讨会 AISNS 2026 Workshop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Network Security 会议详情: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AHF74VVF 大会时间:2026年01月11日-12日 会议地点:中国 · 江门 (另设杭州主会场,详情可咨询会议秘书) 二轮截稿:2025年12月01日 审稿结果通知周期:7个工作日左右 提交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 会议秘书:Kiko 微信/电话:15013299507 会议邮箱:ic_aisns@163.com 投稿/参会邀请码请填写L777 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讨会,是2025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CCF广州分部学术年会的子论坛。同时本次研讨会将作为 AISNS 2026 的重要分会场,于 2026年1月11日至12日 在 中国广东省江门市 同期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智能计算、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信息内容安全与可信计算等方向,在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致力于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数字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智能计算在数据处理、行为分析和系统优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安全挑战也愈发严峻,从信息泄露、恶意攻击到深度伪造,安全问题已成为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次研讨会将重点探讨智能技术在提升网络系统安全性与可信度方面的创新进展,推动跨领域研究合作与技术落地应用。 会议将邀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技术趋势,并分享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在社交网络、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场景中的应用实践。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学者齐聚江门,共同推动智能计算与网络安全研究的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安全、可信与智能的未来网络空间。 最新通知:AISNS2026 已上线IEEE官网! Conferences Search(可点击链接查看) 大会主席 汤庸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出版主席 宣传委员会主席 夏承遗 教授 天津大学 袁成哲 博士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地方程序委员会主席 宣琦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程萧潇 副研究员 浙江大学 林荣华 特聘副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 许小可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组织委员会成员: 张海峰 教授 安徽大学 刘 闯 教授 杭州师范大学 刘小洋 教授 重庆理工大学 朱安定 副研究员 浙江工商大学 胡海波 副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程序委员会成员: 刘 宇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孔宜修 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荆 飞 研究员 香港大学 张晓奇 研究员 河南理工大学 吴世卿 助理教授 澳门城市大学 汤庸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汤庸,学者网创始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华南师范大学首批二级教授;教育部数据科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琶洲实验室杰出科学家,广东科技学院学术副校长,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专注学者社交网络及数据智能,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丁颖科技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CCF协同计算杰出贡献奖、CCF杰出演讲者等。 武汉大学学士和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先后任教于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武汉大学等;曾任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实体系)主任和国家LINUX推广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中心创始主任;及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协同计算专委主任、YOCSEF广州创始主席,ACM广州主席,广东省数智科技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等学术兼职。 袁成哲 博士,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袁成哲,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入选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2026年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CCF TCCC)执行委员。近年来主持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市厅级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智能教育,学者大语言模型,推荐系统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World Wide Web Journal、Frontiers in Physic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多篇。近3年,获得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等荣誉。担任IJMLC、Journal of Big Data、WWWJ、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Patter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软件导刊等多个国内外期刊会议审稿人。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计算机算法 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强化学习和自主系统可解释 AI 和可信赖 AI多代理系统和群体智能边缘人工智能和分布式智能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社交网络系统的架构与算法设计错误信息检测和内容审核的技术实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理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区检测的数学建模人工智能推荐系统的统计模型优化​ 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影响信息传播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区检测AI 在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心理需求满足度研究元宇宙社交场景下虚拟角色信息交互社交网络中的社会影响和信息传播智慧城市和城市社交网络的社会互动模式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和意见挖掘社交网络中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和意见挖掘社会影响和信息传播​社交网络中的隐私社交网络中的安全与信任 会议论文投稿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出版,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投稿,请点击在线投稿链接。 语言要求: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大会秘书。 格式与页数:请严格按照会议模板调整格式,不少于4页。模板下载链接:模板下载 原创性要求:论文须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或一稿多投。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链接)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进行查重,全文查重率(含参考文献)不高于30%。 审稿周期:投稿后5-7个工作日反馈审稿结果。早投递早审核早录用,如需安排加急审核,请联系大会秘书。 【支持期刊 Special Issue Support】 专题名称:社交网络的复杂性 (期刊:Entropy|SCI: 影响因子2.1|CiteScore 4.9|JCR :Q2) 组委会将从本次会议录用论文中遴选高质量研究成果,推荐至该专题专刊。本专刊聚焦社交网络复杂性的前沿研究,重点关注理论模型、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信息传播机制、社区结构演化、算法系统动力学、社交网络模型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的创新方法等方向。 被推荐的论文需按照期刊格式要求进行新的审稿流程。投稿时须附上会议专家的审稿意见作为参考,并在投稿系统中注明“WICNS2026会议推荐”。被推荐论文可享受期刊提供的版面费优惠政策。 (注:为确保学术出版的规范性与统一性,如论文被推荐至 Entropy 并最终被期刊录用,将不再安排其在 IEEE Xplore 会议论文集中出版。)
RDLink研发家 77 2025-11-21
关于公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学者网讯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7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7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25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湾区科技观察 779 2025-11-21
2025年11月16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指导、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承办的“CCF走进高校——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活动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CCF信息系统专委副秘书长、CCF杰出会员、国防科技大学赵翔教授,CCF高级会员、广州大学杨世宇教授,CCF高级会员、重庆大学马川副教授进行了主题报告。西南大学15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会议由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袁野副教授主持,首先介绍了专家基本情况并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赵翔教授介绍了CCF信息系统专委走进高校活动的意义和宗旨,并鼓励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积极加入CCF。 专家报告环节,赵翔教授以《从大语言模型到世界模型:概念与途径》为题展开分享,深入剖析大语言模型的技术演进逻辑,探讨其向世界模型进阶的理论路径与技术挑战;杨世宇教授带来《半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压缩》主题报告,详解高效压缩的技术原理与实践方案,对底层数据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马川副教授作《面向鲁棒安全图学习的研究》报告,为图学习在数据隐私保护、鲁棒性提升等方面的落地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提问互动环节,三位专家就现场师生的提问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解答,让现场师生对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有了具象认知,对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规划都很有启发。 本次活动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激发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力,助力高校科技社团建设,搭建起学界专家与青年学子的对话桥梁,在推动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普及的同时,也为西南大学计算机领域的学科建设、科技社团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二届新型电力系统与电力电子国际会议(NPSPE 2025)将于12月26日至28日在中国海口举行。本届大会致力于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一个探讨行业热点问题,促进科技进步,增加科研合作的平台。本届大会涵盖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等领域的广泛议题和热点问题,并通过特邀报告,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口头汇报/墙报等形式,分享学术知识和研究成果,加深相关领域学者间的交流讨论,探讨未来先进的研究方向。 支持单位:莫道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版支持:SPIE 论文检索:EI、Scopus 会议官网:https://www.iaast.cn/Meet/home/Bx170J6b NPSPE 2024EI检索截图 【主讲嘉宾】 Hossam A. Gabbar,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 Mohan Lal Kolhe,挪威阿哥德大学 Farhad Shahnia,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 Philip W. T. Pong,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 Adrian David Cheok,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福拴,浙江大学 任洪亮,香港中文大学 Sudhakar Kumarasamy,马来西亚彭亨苏丹阿都拉大学 【征稿主题】 新型电力系统动态建模与仿真 电网通信与光通信应用 新型电力系统架构设计及运行策略 电机分析与设计 新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光学传感和监测 分布式智能电网(微电网) 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光学技术 电力电子新兴技术 新型储能技术 光电转换与光伏技术 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 光电反馈与智能控制 可再生能源电力预测 光子学与电光功率学 分布式能源交易 光电材料与器件 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光子创新 光学电机驱动器和运动控制 先进电池储能设备的光学监测 电池状态监测 弹性电力和能源系统 电机和电力电子材料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发电厂 光纤传感与电网监测 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管理 电力物联网 电磁场和高电压新技术 新兴光传输和配电技术 新型材料和超导应用 【联系方式】 会务组:方老师 联系电话:15515608397 会议邮箱:npspe@acamail.org
爱思德学术 78 2025-11-20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肖曼婷)11月15日,由广州南方学院、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院承办,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民办教育分会、广州海外联谊会指导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审计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方学院举办。本次论坛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审计领域的前沿议题,吸引海峡两岸40余所高校的学者及行业专家共计190人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创新与发展展开深入交流。 论坛开幕式在广州南方学院格致楼报告厅举行,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杨双华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副校长卢文民教授,广州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鸿文先生,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民办教育分会副会长张兆国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董成杰教授主持。 董成杰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杨双华副校长向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始终致力于推动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学院作为先行者,在财会类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表示,本次论坛为拓展两岸学术资源、促进会计学科发展搭建了高层次交流平台,对推动财会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杨双华副校长致辞 卢文民副校长、李鸿文副会长、张兆国副会长一致认为,在数字化浪潮下,会计审计领域亟需创新,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两岸三地学术合作,共促行业发展。 卢文民副校长致辞 李鸿文副会长致辞 张兆国副会长致辞 开幕式后,中山大学林斌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卢文民教授、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王鹏程教授等4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中山大学谭劲松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中华教授先后主持该环节。 中山大学林斌教授以“中国自主内部控制知识体系构建探讨”为题,深入剖析了我国内部控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体系构建路径,为学科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中国文化大学卢文民教授聚焦“全球ESG实践:跨国企业的永续领导力与社会责任创新”,结合国际经验与实证研究,解读ESG发展的核心趋势与企业实践方向;武汉大学李青原教授围绕“公司财务会计研究的学科交叉创新思考”,分享跨学科融合在财务会计研究中的应用与突破点;北京工商大学王鹏程教授从“数智化时代的会计变革与审计转型”切入,深入分析了数智技术对行业的重塑作用及转型路径,为实务发展提供了参考。林斌教授作主题报告 卢文民教授作主题报告 李青原教授作主题报告 王鹏程教授作主题报告 下午举行了平行论坛,设有“数字技术与会计审计创新”“ESG与会计审计创新”“数据资产与会计审计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与会计审计创新”四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围绕相关论文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平行论坛 圆桌论坛以“两岸三地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路径与模式探讨”为核心主题,由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张媛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中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曾诚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王伟权教授、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王彦钧执业会计师共同参与研讨。嘉宾们结合高校教学实践、行业人才需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路径分享见解,强调数智化时代需强化校企协同、跨域合作,打造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结束后举行了闭幕式,由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院院长助理王家碧主持。据悉,本次会议共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中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曾诚教授和广州南方学院董成杰教授分别为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颁奖仪式后,董成杰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嘉宾的倾情分享、会务组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论坛通过主题报告、平行论坛与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全面覆盖会计审计领域热点议题,有效促进了两岸三地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希望在本次会议的推动下,各参会代表就相关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期望取得丰硕成果。 嘉宾大合影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海峡两岸会计审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双方在理论与实务层面的相互借鉴与启发,为两岸该领域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 · 长沙 2026年01月30日-2026年02月01日 重要信息 大会官网: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V3844YUW 2026年1月30-2月1日 中国 · 长沙 论文出版: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检索 参会投稿截止时间 海报截止 最终截稿 口头报告 听众截止 2026年1月25日 2026年1月21日 2026年1月25日 2026年1月27日 在线投稿 在线报名 ***12月10日前完成投稿注册可享受400元早鸟优惠,参会注册享受300元早鸟优惠!!名额有限,欢迎咨询~ 大会简介ACMPN 2026 2026年先进复合材料、聚合物和纳米技术国际学术会议(ACMPN 2026)将于2026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由中南大学主办。会议旨在为来自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能源技术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先进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纳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发展趋势。 ACMPN 2026 将围绕材料设计、性能调控、制造工艺、功能应用、工程实践以及产业创新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推动跨学科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助力先进材料技术在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会议设有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特邀论坛及产业交流等环节,欢迎全球研究人员投稿与参会,共同探讨材料科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未来。 合作单位ACMPN 2026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支持单位 大会组委ACMPN 2026 大会主席 技术委员会主席 组织委员会主席 潘力佳 南京大学,中国 于金刚 中南大学,中国 喻桂朋 中南大学,中国 许杰 武汉纺织大学,中国 组织委员会主席 地方组织主席 出版主席 李桂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 杨锦瑜 惠州学院,中国 Harikrishnan Santhanam Kings Engineering College, India 征稿主题ACMPN 2026 01. 先进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智能、仿生和多尺度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制造工艺(3D 打印、自主成型、固化工艺等) 0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设计、合成与改性;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绿色高分子;功能性聚合物与凝胶;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加工技术与装备等 03.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纳米结构材料设计与制备;纳米传感、纳米器件与纳米电子;纳米能源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催化等);纳米医学与生物材料;界面与表面纳米工程等 04. 材料表征技术与模拟 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力学与物理性能测试;多尺度模拟与材料计算设计;无损检测与先进测量技术等 *更多征稿主题,请查看官网... 论文出版ACMPN 2026 会议论文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在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检索。 在线投稿 论文模板 投稿须知 ◆论文不得少于6页。 ◆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前往“会议资料”栏目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 会议秘书Kiko 15013299507(微信同号) ◆大致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检索; 投稿说明: (1)论文不得少于6页;(2)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会议秘书;(3)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4)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系统自费查重,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重复率需不高于20%;(5)同一作者最多仅可投递3篇文章;(6)投稿后请主动添加会议秘书微信,方便及时跟进论文状态及后续出版的相关事宜,在线投稿点击:
RDLink研发家 64 2025-11-20
2026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国际学术会议(GAIIP 2026)将于2026年4月24日-4月26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GAIIP 2026将汇聚来自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领域的顶尖学者、技术专家和产业代表,共同探讨生成模型、深度生成网络、图像合成与理解、多模态生成以及先进视觉计算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发展。会议涵盖生成对抗网络(GAN)、扩散模型、自监督学习技术、大规模视觉数据处理及智能算法,聚焦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促进数字内容创作、医学影像分析、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跨界融合。 会议亮点: 1.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相关主题都可投递,录用率高! 2.限时早鸟优惠:2026年3月11日之前投稿,立减400元! 2026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国际学术会议(GAIIP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age Processing 会议官网:www.ic-gaiip.net【查看详情】 会议时间:2026年4月24-26日 会议地点:中国·广州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会议检索:EI,Scopus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支持单位:西南大学 【会议组委】 --大会主席-- 杨杰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曾念寅 教授 厦门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苟建平 教授 西南大学 刘志 教授 上海大学 秦川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冷璐 教授 南昌航空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张苗辉 教授 河南大学 顾运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主席-- 秦红星 教授 重庆大学 刘伟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陈雷 副教授 山东大学 方江雄 副教授 浙江台州学院 --宣传主席-- Razali Yaakob 副教授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Thinagaran Perumal 副教授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征文主题】 1. 生成式AI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新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生成技术、AI驱动的音乐生成系统、生成式AI在图像合成中的应用、基于AI的自动化内容生成、生成式AI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深度学习在生成式AI中的应用、AI生成内容的版权与伦理问题、自适应和多模态生成技术、强化学习在生成式AI中的应用 2. 图像处理 图像增强与去噪、图像分割与目标检测、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分析、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复原与重建、图像风格迁移、视频分析与处理、多模态图像处理、图像质量评估、人脸识别与表情分析 3. 机器学习 宽度学习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学习迁移、知识图谱、路径规划、迁移学习、生成对抗网络、对抗学习、对偶学习、分布式学习、元学习 4.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机器感知、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如果您不确定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大会主题,可微信咨询老师(回复快),可有效提高选题的准确性。 【会议出版】 GAIIP 2026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同行专家评审,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都将由出版社见刊后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参会方式】 1、口头报告: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发表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含问答环节。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2、海报展示: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进行海报展示,海报尺寸为A1。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3、听众参会:无需提交稿件,直接注册听众参会即可。 注:所有参会者现场均可获取参会证明,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专属纪念品,参会证等会议资料。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第三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国际学术会议(GAIIS 2026)将于 2026年3月27-29日在武汉举行。会议主要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的最新研究展开,紧密聚焦AI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剖析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大会上通过主题演讲、口头报告等方式与学者们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探讨学术难题。我们热烈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向GAIIS 2026提交他们的新研究或技术贡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宝贵的经验! 武汉科技大学主办,书记、Fellow、院长等专家莅临 | IEEE出版,已上线IEEE官方会议 EI稳定检索,往届论文全部见刊检索,见刊1个月检索!收稿范围广,高录用快检索 第三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国际学术会议(GAIIS 2026) 2026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6年3月27-29日,武汉 大会官网:ic-gaiis.org【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IEEE Xplore、EI、SCOPUS 往届均已检索!目前EI检索稳定,往届录用论文已于见刊后1个月完成EI检索! 【主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会议委员会】 荣誉主席 何炎祥 教授,武汉大学(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张 凯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院长) 秦明君 教授,湖北大学(书记) 大会主席 詹志辉 教授,南开大学(IEEE Fellow)(国家级青年人才) Prof. Eduard Babulak, Liberty University, USA 叶志伟 教授,湖北工业大学(院长) 张 䶮 教授,院长,湖北大学(院长)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M.A.Jabbar, Vardham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ndia Prof. Yousef Farhaoui, Moulay Ismail University, Morocco 余志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青年人才) 鲁剑锋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王玉林 教授,武汉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刘小明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刘 斌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邓文萍 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院长) 田 浩 教授,湖北经济学院(院长) 出版主席 刘茂福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刘 玮 教授,武汉工程大学 Prof. Soon Myoung Chung, Wright State University, USA 宣传主席 解 丹 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 刘 俊 教授,武汉科技大学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限于) (1)生成式人工智能 (2)信息安全 生成式AI安全 AI与机器人仿真 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安全 深度学习技术 计算机视觉前沿 大模型与通用人工智能 强化学习与决策智能 AI与科学计算 边缘与嵌入式AI 可信AI与安全验证 脑计算与仿生AI AI与智能机器人 AI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模型窃取与反制技术 数据投毒与防御 隐私保护生成建模 多模态大模型内容安全 具身智能安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入侵检测技术 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 生成式AI驱动的安全防御 更多征稿主题【点击查看】 【论文出版与检索】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同行专家评审,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提交IEEE出版(ISBN:979-8-3315-4622-9),出版后将提交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投稿方式】 1、论文必须是全英文稿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2、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同行评审。 3、作者需通过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禁止一稿多投。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4、论文需按照模板排版,不少于4页,不超过20页。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会议亮点】 1、高录用快见刊、检索:合作ACM出版社审稿录用速度快,最快投稿后2-4个月左右见刊,见刊后1个月左右提交EI、Scopus、知网CNKI、谷歌学术检索。 2、早鸟优惠:投稿优惠申请,详情咨询会议老师 3、征稿范围:工程管理、信息科学方向均可投递 4、录用信息完整:含online线上见刊链接、纸质刊物、DOI号、ISSN (刊号)、ISBN(书号)、Vol(卷号) 第五届工程管理与信息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EMIS 2026) 2026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大会时间:2026年1月23-25日 大会地点:中国-沈阳 大会官网:www.icemis.net【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具体查看会议官网 审稿回复:投稿后5个工作日内(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提交检索:EI, Scopus, 知网CNKI, Googel Scholar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征稿主题 工程管理 信息科学 工程管理,信息科学,风险管理,区域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公共管理,物流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数据管理,运营管理,技术管理,建筑工程 土木与结构工程,工程财务与造价管理,信息处理工程,系统工程,大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安全工程与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农林业工程管理,通信工程管理,城市经济与管理,质量工程与管理 知识获取与管理,多媒体应用与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媒体,交互,设计和创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工程可伸缩计算,基于代理的计算,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系统与运用,计算机科学与系统,计算机方面的数值算法,物联网,计算优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物流信息技术,网络应用和Web服务,图像处理和着色,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创新的网络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管理,人工智能及应用,密码和安全系统 其他符合工程,管理和信息科学的主题皆可投稿 由于EI检索为工程索引,在审核时实证类文章优于综述类文章,建议作者增加更多的实证内容(图表、数据、模型等),以降低拒稿率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择优到ACM ICP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出版,并提交至ACM Digital library,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目前该会议论文检索非常稳定。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ACSR-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ISSN: 2352-538X)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Scopus检索。 EMIS 2026合作SCI,SSCI期刊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直接推荐至包括并不限于以下SCI期刊发表 Applied Sciences-Basel (ISSN :2076-3417, IF=2.838,CAS Q4) PeerJ Computer Science(ISSN :2376-5992, IF=2.411,CAS Q4)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ISSN :1868-5137, IF=3.662,CAS Q3 注意:请投递Word版本,初稿无需排版。通过初步审核后,编辑将给出论文模板。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2025年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国际会议 (ICAISG 2025) 会议日期:2025.12.12 - 2025.12.14 会议地点:中国 杭州 会议网站:https://www.icaisg.org/ 2025年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国际会议(ICAISG 2025)将于 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杭州举行。该会议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承办 ,浙江-法国数字媒体取证联合实验室协办,IEEE提供技术支持。会议旨在搭建多方参与的全球对话平台,推动建立包容、均衡的国际治理框架,协调技术标准与监管政策,促进安全研究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共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朝着可信、可靠、可控的方向发展。 出版信息: 本次会议文章将由程序委员会严格审核,通过审核录用的文章在完成注册和报告后将由IEEE出版收录至ICAISG 2025会议论文集,提交进入IEEE Xplore在线数据库,并提交Ei-Compendex核心和Scopus 等数据库检索。 ICAISG 2025 进入IEEE 会议官方列表:https://conferences.ieee.org/con ... erencedetails/68699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专题 1:内容生成与篡改内容检测 专题 2:合成内容的可追溯性和来源分析 专题 3:大型语言模型的安全性 专题 4:数据隐私保护 专题 5: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安全 专题 6:自动对抗测试与验证 专题 7:支持人工智能的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 专题 8:生物识别安全与人工智能 专题 9:人工智能伦理与法规遵从 专题 10:人工智能安全的新趋势 专题 11:可解释且透明的人工智能 专题 12:人工智能系统中的对抗鲁棒性 专题 13:公众参与与人工智能素养 更多主题请访问:https://www.icaisg.org/cfp.html 投稿须知: 1.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只接受英语论文,请务必用英语撰写 2.如果您想报告并出版文章,请投稿全文,文章篇幅要求至少4页;如果您只想做报告不出版,请投稿摘要。 3.投稿方式: ▪将文章上传到电子投稿系统:http://www.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icaisg2025 ▪直接发送附件至icaisg_contact@yeah.net 更多细节请访问:https://www.icaisg.org/submission.html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董老师 会议邮箱:icaisg_contact@yeah.net
爱科会易 19 2025-11-20
2025年数据管理、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DMCS 2025),将于2025年12月05-07日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召开。ICDMCS 2025会议主题主要围绕数据管理、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现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ICDMCS 2025诚邀您10月相约南京! 【会议亮点】 高录用快见刊、检索:合作IEEE 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CPS)出版 审稿录用速度快,最快投稿后2-4个月左右见刊,见刊后1个月左右EI、Scopus、谷歌学术检索。 征稿范围:数据管理、计算机科学方向均可投递 录用信息完整:含online线上见刊链接、纸质刊物、DOI号、ISSN(刊号)、ISBN(书号)、Vol(卷号) 2025年数据管理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ICDMCS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Science 大会官网:www.icdmcs.net【投稿参会】 大会时间:2025年12月5-7日 大会地点:中国-南京 截稿时间:具体查看会议官网 审稿回复:投稿后5个工作日内(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提交检索:EI, Scopus, 知网CNKI, Googel Scholar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会议组委 大会主席 Prof. João Gama IEEE Fellow, EurIA Fellow、University of Porto, Portugal 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Mohand Tahar Kechadi IEEE Member、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出版主席 Prof. M.A. Jabbar Vardhma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ndia Prof. Anton Satria Prabuwono Universiti Teknologi Petronas, Malaysia Assoc. Prof. Nur Azaliah Abu Bakar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Malaysia 财务主席 Prof. Zhen Zhang 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组织主席 Prof. Dongshu Wang 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Heshan Wang 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征稿主题 计算机科学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与计算机科学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 大数据处理的算法与编程技术 大数据搜索算法与系统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工具 大数据分析管理与加密 大数据分析、搜索与挖掘 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开放平台 大数据质量与来源控制 大数据工具包 数据挖掘,图挖掘和数据科学 大数据基础模型 大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 大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 大数据的科学应用 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 网络与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 大数据的技术、模型和算法 大数据的工具和系统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硬件/软件基础设施 智能数据处理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人工智能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智能数据库系统 模糊控制 模式识别 智慧通信 智能数据处理 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 管理科学 行政管理与智慧城市 社会管理 财务管理 情报管理 公共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发展与战略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国际化经营管理 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 运营与管理 物流管理 品牌管理 旅游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创业与创新 决策与商业模式 ICT与管理应用 商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数字时代的道德与隐私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 技术采用和变更管理 数据治理和质量管理 电子商务和数字营销趋势 IT治理和遵从性 区块链与云计算 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与组织变革 智能数据系统在企业资源规划中的应用 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在数字化管理中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大数据分析在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消费者数据分析在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作用 数字化工具与平台在远程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数字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革新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公共管理 教育数据分析与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策略在企业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 大数据下的消费者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 大数据在特定行业的应用 大数据治理与质量管理 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与云计算 大数据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 大数据教育与培训 开源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数字化领导力与组织文化 数字化管理下的员工协作与远程工作 数字化风险管理与网络安全 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 大数据在公共政策和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创业与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医疗与健康中的应用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在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道德决策 其他相关主题... 其他符合主题皆可接收;详情可咨询大会秘书! 论文出版 所有投递ICDMCS 2025会议的稿件都必须通过2-3位组委会专家的严格审稿,所有录用稿件将以会议论文集(Conference Proceedings)的形式在IEEE 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CPS)会议论文集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论文至EI Compendex(EI)、Scopus进行检索。 ICDMCS 2025合作英文普刊 《商业与经济研究进展》Online ISSN: 2209-265X 是一本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着力于公司与金融行为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该刊致力于推动商务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 征稿主题:商业理论;会计与金融管理;经济学;贸易学;资本市场;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战略与创新;市场营销与零售,其他经济方向即可 检索类型:谷歌学术,知网 ICDMCS 2025合作英文期刊 《语言研究论坛》(FLS)是由Whioce Publishing Pte. Ltd.出版的国际同行评议期刊,旨在发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服务于广泛的读者群体,包括语言研究人员、语言学家、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业人员以及对语言和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士。 征稿主题: 音韵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功能语言学、对话研究、语言教学、语言习得、语言政策、语言哲学、语言景观学,其他符合期刊主题方向皆可投稿。 《环境与社会心理学》(ESP)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其致力于发表有关环境与人类行为、心理之间联系的高质量文章。ESP已被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征稿主题: 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环境与人类心理之间的联系、环境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其他符合期刊主题方向皆可投稿。 *期刊将通过会议征集并评判符合发表标准的文章,符合的文章将发表至对应期刊 录用时间:收到审稿报告后2周 见刊时间:文章录用后2周(电子刊) 检索类型:Scopus等 SCI期刊征稿 Journal Name: Big Data Research; ISSN: 2214-5796; IF: 3.3; 正刊 Journal Name: Information; ISSN: 2078-2489; IF: Ei Compendex; 专刊 Journal Name: China & World Economy; ISSN: 1749-124X; IF: 3.1; 正刊 另有多本全科主题的普刊,欢迎咨询老师!
2025年第15届通信与网络安全国际会议 (ICCNS 2025) 会议日期:2025.12.19 - 2025.12.21 会议地点:中国 吉林 会议网站:https://www.iccns.org/ 2025年第15届通信与网络安全国际会议(ICCNS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东北电力大学主办, 东北电力大学计算机学院承办,并获广西大学信息安全产业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协办!作为已持续15年的学术品牌会议,本届会议主要围绕”通信与网络安全”研究领域展开讨论,将继续为学术界、工业界及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展示通信加密技术、网络攻防体系及安全协议设计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致力于推动跨领域协作,应对物联网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及基础设施韧性等关键挑战,成为网络安全研究与实践群体深度对话的重要国际盛会。 会议出版: 所有文章将由程序委员会严格审核,ICCNS 2025所有录用文章在完成注册后将收录出版至 ICCNS 2025会议论文集, 并在会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和 Scopus 检索,文章作者将被邀请到会展示研究报告。 查看往届会议出版检索历史,请访问:http://www.iccns.org/pub.html 征稿主题: 议题 1: 通信与信息工程 多媒体和实时通讯 网络管理 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 网络流量表征 跨层设计与优化 传播与信息论 通讯软件和服务 通信协议和算法 ...... 议题 2: 信息与网络安全 普适计算中的安全性和隐私 信息泄漏 信息盗窃 数据篡改 资料删除 电脑病毒 安全漏洞 攻击监控 ...... 议题 3: 数据安全 议题 4: 隐私保护 ...... 更多征稿主题,请参照: https://iccns.org/cfp.html 投稿: 会议只接受英文论文, 我们将根据您的文章主题,提交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 作者身份参会: 审稿后文章被ICCNS 2025录用,并在会议现场发表演讲,口头报告和海报报告展示均可接受。 报告者身份参会: 在ICCNS 2025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报告文章仅被收录至会议合集,不出版。 →投稿系统: https://www.zmeeting.org/submission/iccns2025 →投稿邮箱: iccns_secretary@young.ac.cn *文章模板下载: https://iccns.org/acm_template.docx(word 模版) https://iccns.org/LaTeX-Templates.zip(Latex 模版) *摘要模板下载: https://iccns.org/abstract_template.docx 详细投稿指南,请访问:https://iccns.org/sub.html 会议日程: 2025年12月19日 10:00-16:30 | 参会者到注册台进行会议签到,并领取会议资料 | 线上测试 2025年12月20日 9:00-11:45 | 大会开幕式&会议主旨报告&线上同步 14:00-16:00 | 线上&现场分会场报告 2025年12月21日 9:00-18:00 | 线上&现场分会场报告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雷老师 会议邮箱:iccns_secretary@young.ac.cn
爱科会易 54 2025-11-20
2025年第十一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 (ICRAI 2025) 会议日期:2025.12.19 - 2025.12.21 地点:日本 名古屋 会议网站:http://icrai.org/ 2025年第十一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RAI 2025)将于12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本届会议旨在搭建全球机器人与AI领域的深度协作平台,通过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推动机器人开发经验与AI技术知识的共享。会议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多元应用场景下的技术挑战,聚焦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及跨模态协同等核心议题,致力于为复杂机器人系统的创新研发提供跨学科解决方案,加速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突破与落地实践。 会议出版: 如往届一样,被录用并注册的文章将出版到ICRAI 2025会议论文集,提交IEEE Xplore数据库收录,并提交EI核心, Scopus等数据库检索。该论文的作者将被邀请参会做口头报告。 ICRAI 2024-新加坡 | November 15-17, 2024 | ISBN: 979-8-4007-1745-1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23-新加坡 | November 17-19, 2023 | ISBN: 979-8-4007-0828-2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22-新加坡 | November 18-20, 2022 | ISBN: 978-1-4503-9754-4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21-中国广州 | November 19-22, 2021 | ISBN: 978-1-4503-8585-5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20-新加坡 | November 20-22, 2020 | ISBN: 978-1-4503-8859-7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19-新加坡 | November 22-24, 2019 | ISBN: 978-1-4503-7235-0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ICRAI 2018-中国广州 | November 17-19, 2018 | ISBN: 978-1-4503-6584-0 | Ei compendex and Scopus 征稿: 主题: 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如:空中和水下机器人,生物启发机器人学,电缆机器人,认知机器人,机器人学的认知方法,协作型机器人,集体和社会机器人,控制和监督系统,人与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 更多征稿主题请见: https://icrai.org/topic.html 投稿途径: 1. 全文投稿(报告及出版) 2. 摘要投稿(仅报告) 上传稿件到电子投稿系统:https://www.zmeeting.org/submission/ICRAI2025 任何疑问,可联系会议邮箱:icraiconf@outlook.com 详细信息请见----https://icrai.org/submission.html 会议日程: 2025年12月19日-参会人员现场签到并领取会议材料 2025年12月20日-开幕式+特邀专家报告+作者报告(下午) 2025年12月21日-作者报告+颁奖+会议闭幕致辞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李老师 会议邮箱:icraiconf@outlook.com
爱科会易 69 2025-11-20
2025年第七届智能自主系统国际会议 (ICoIAS 2025) 会议日期:2025.12.26 - 2025.12.28 会议地点:日本 大阪 会议网站:https://www.icias.org/ 2025年第七届智能自主系统国际会议(ICoIAS 2025)将于12月26日至2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本届会议迎来创办七周年,旨在为全球研究者、工程师与教育工作者提供跨学科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智能自主系统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技术挑战与实践解决方案。会议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方法驱动的先进控制技术,展示其在提升自主系统感知决策、动态协调与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理论创新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 会议论文集: 录用文章将以ICoIAS论文集形式出版,提交IEEE出版,论文集将提交至Ei-Compendex和Scopus等数据库检索。文章作者将被邀请参会展示研究报告。 ICoIAS会议历史: ICoIAS 2023 | ISBN: 979-8-3503-7125-3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中国秦皇岛 ICoIAS 2022 | ISBN: 978-1-6654-9837-1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中国大连 ICoIAS 2021 | ISBN: 978-1-6654-4195-7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中国武汉 ICoIAS 2020 | ISBN: 978-1-7281-6077-1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新加坡国立大学 ICoIAS 2019 | ISBN: 978-1-7281-2662-3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ICoIAS 2018 | ISBN: 978-1-5386-6329-5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 (Ei核心) & Scopus |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征稿主题: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A.→高级智能控制: 智能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传感器融合 B.→机器人原位装配与制造: 人机交互、智能推理、运动规划、多模态感知、自动操作; C.→机器人抓取和操作: 抓握计划、抓握协同、人类抓握与操作建模与学*、灵巧操作、手握操作、抓握与操作学*与认知发展; D.→视觉和导航: SLAM、3D视觉、RGB-D感知、机器视觉、视觉检测、场景理解; E.→仿生机器人与技术: 仿生材料,机械,精巧结构; F.→深度学*与模式识别: 目标检测和识别 G.→自治系统的应用: 无人水面飞行器、无人飞行器、航天器、机器人系统、柔性机械臂等。 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车辆和交通系统、智能机器人 多代理系统和分布式控制、自适应控制和学*控制、最优控制和预测控制 网络物理系统和网络安全、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网络控制系统 模糊和神经系统、海洋自动化、运动规划 估算和识别、图像处理和应用、目标检测和识别、深度学*和应用 投稿详情: 投稿链接: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icoias2025 文章模板: http://www.icias.org/IEEE-Formatting.docx (可接收全文和摘要投稿,但只有全文才有出版资格)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杨女士 投稿邮箱:icoias_secretary@163.com
爱科会易 74 2025-11-20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共同主办,科学网、艾思科蓝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The Innovation、科艺万象、新浪微博、抖音共同支持的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首场活动,于2025年11月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启动。本次活动共有7个机构通过10余块展板,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进行了科学可视化作品及学术相关信息展示,展示内容丰富、新颖,包括科学可视化封面、插图等众多艺术设计作品,以及以阅壤为主题的月球土壤艺术展示,受到了众多师生围观。 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自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启祥在主持活动中表示,科技与艺术的破壁共生,正重塑着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当科研的严谨邂逅艺术的灵动,当数据的深邃与视觉的张力交汇,必将激发出难以估量的创新潜能。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讲师、国家科技成果视觉优化计划课题组召集人王沂以其前沿视角为现场约百位师生解读《科学可视化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科学可视化技术的起源及基本概念,并用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示了科学可视化这一新兴技术在现实应用及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研究员邱国强则后续的报告中抛出“干货”,他以论文发表的逻辑与技巧为主线,为现场师生做了题为《从0到N炼成高水平SCI及案例分享》的报告,用专业视角与现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解锁论文发表密码。 来自中国科学报社的科学可视化制图设计师王汝勤在题为《如何用科研绘图打动期刊主编》的报告中表示,封面和插图已经成为学术“内卷”的焦点。她说,一张兼具美感与专业度的科研绘图,不仅能让学术成果的传播力翻倍,更有机会登上顶级期刊封面。王汝勤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科研成果的视觉表达提供了精准指引。 The Innovation视觉总监梁猛和阅壤 IP 展览总策划刘晶晶分别讲述了The Innovation期刊中的艺术创作思路,以及火遍全国的阅壤 IP 主题展览背后的策展思考。交流会上,多位专家通过图文与视频结合的方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知识相融的盛宴。 本次活动的理念为“科艺交融·视界未来”,倡导通过视觉化技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数据与过程转化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科学之美与艺术之思的共生关系,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计划于11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成都、长沙、深圳、广州五个城市10所高校巡回开展。10所高校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暨南大学。 本次高校巡展系列活动,深度契合AiScholar艾思科蓝“科研领域连接者”的品牌内核。依托“人工智能+科研学术”的融合战略,艾思科蓝构建了一站式科研学术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学术交流、科研论文、科研提升、成果转化等领域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科研人员提升学术表达与成果传播效能。此次活动,不仅是“科艺交融”的典范,更是艾思科蓝所倡导的“智能、连接、开放”科研新生态的展示,为科学可视化与学术交流注入新动力。
11月15日-17日,以“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大会由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赢在AI+》节目组、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联合主办。由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独家战略支持。艾思科蓝(AiScholar)作为协办单位之一,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及高质量学术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与平台服务保障,成为推动大会实现“场景驱动、协同创新”目标的关键力量。 本次大会吸引超过千名参会者,汇聚了多位 AI 领域顶尖专家共襄盛会,来自全国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 AI 下一个十年发展路径、“人工智能 +” 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引擎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 在主论坛环节,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发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他提出,AI大模型正在革新各行各业,中长期要走向AGI,赋能科学,同时也必须确保AI安全、可控可靠。它的前景辽阔,影响深远,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突破。中国不缺应用人才和场景,最重要的是培养更多尖端创新人才。 作为青年先锋力量的代表,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以《我们的下一个十年》为题,分享了深藏心底的梦想与奔赴:我们的下⼀个十年,必将是“生长与绽放”——是机器人从“能做事”到“会做事”,从“行业工具”到“生活伙伴”的十年。 作为大会的亮点之一,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顺利举行,AiScholar艾思科蓝董事长刘国兴受聘加入。目前,人工智能百人会已汇聚了6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先锋,将尽力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系统。 大会还设置了多场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生态建设,共同构筑了一场以“场景驱动”为核心的创新对话,通过跨界交流,有效激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潜能。 其中,由人工智能百人会、琶洲实验室(黄埔)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主办,艾思科蓝(AiScholar)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的 2025 年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国际学术会议(AIFM 2025)已于2025 年 11 月 16 日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会议深度衔接了人工智能百人会 "政产学研金服用" 跨界资源生态,立足 "人工智能 +" 国家战略实施背景,延续了其 "定义标杆、链接生态、引领产业" 的核心价值导向。 作为2025全球人工智能+核心学术活动之一,AIFM 2025 聚焦于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前沿进展与产业融合,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领域的领军研究者及政府机构决策专家,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涵盖基础模型架构创新多模态智能融合,大模型训练与优化,AI安全与可信赖性,行业应用与落地实践以及开源生态与标准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研讨,覆盖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交流需求。 2025人工智能+大会从国内产业协同到国际合作共赢,从场景驱动到人才培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艾思科蓝(AiScholar)通过协办大会及提供系统化学术与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的衔接,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实施注入创新动能,携手各界共同开启AI下一个十年的崭新篇章。
2025年智能通信、感知与电磁学术会议(ICSE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深圳举行。ICSE 2025旨在为业界建立一个广泛、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让我们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最新技术,拓宽研究视野,推动学术进步以及技术成果的高效应用。参会者不仅可以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精彩报告,并且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热忱欢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大会。 大会官网:www.icicse.net【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多主题征稿:智能通信|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电磁学等主题征稿 名校背书:985高校-中山大学作为主办单位,多平台上线宣传! 出版确定:IEEE出版(ISBN:979-8-3315-7936-4) 往届历史:往届会后4个月检索,会议历史好!检索稳定!录用高! 主讲嘉宾:邀请国内外专家担任主讲嘉宾,拓宽国际视野【嘉宾简介信息】 Thomas Wong 教授,IAAM Fellow,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美国 游检卫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东南大学,中国 程潇鹤 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是为聚集创新人才,促进学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政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旨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推动国内重点科技,如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疗、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交流,通过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会议邀请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并作特邀报告,同时各系列专业会议采用主题报告、现场提问、自由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并同期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活动。组委会诚挚邀请广大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助力,推动科研学术新发展。 会议官网:cisse2025.iaecst.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延续IEEE出版,ISBN已确定 | 连续6届稳定见刊检索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广州理工学院联合主办 CISSE 2025主讲嘉宾: 樊平毅 教授,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IET 会士,清华大学 Wan Mohd Nasir Wan Kadir 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 欧阳建权教授,湘潭大学(湖南省二级教授) Suleman Mazhar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国际会议 (ISRIMT 2025)暨202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年会定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常州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 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汇聚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ISRIMT 2025立足这片创新沃土,将深度对接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区域优势领域,重点探讨智能工厂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人机协作系统开发等前沿方向。 依托常州智能制造与新能源装备集群、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生态、无锡物联网产业高地的联动优势,会议将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平台,推动制造过程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的系统性突破。我们诚邀各界人士莅临此次盛会,共同探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与进步。期待在ISRIMT 2025与您相聚,共同开创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会议官网:www.isrimt.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IEEE出版,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ISRIMT2024会议已于会后5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实现EI和Scopus检索!
已入驻的机构
高校
媒体
企业
社团
其他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入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