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2016年8月19日报道 第11届中国传媒年会于2016年8月18日上午在广州广东迎宾馆隆重开幕。18日当天,主办方安排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纵论业界融合现状,探讨媒体转型发展的未来未来路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秘书长蓝云以《舆情服务与精细治理》为题,介绍南方舆情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党政机构发言人可拜傅园慧为师” “主题报告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做个小调查,本次里约奥运会人气最高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一个提问,台下众人原本有些倦怠的情绪为之一振。“不错,她就是有洪荒之力的游泳女运动员傅园慧。”蓝云为听众讲解:南方舆情所做的舆情排行显示,仅拿到一枚铜牌的傅园慧的确是拥有关注度最高的中国运动员。蓝云认为,毫不做作、貌似有啥说啥的傅园慧,在媒体面前的表现恰恰是最妥当的舆情应对的“正确姿势”,“个人认为,全国党政机构发言人都可拜傅园慧为师。”蓝云表示,现实中一些党政部门应对舆情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个别新闻发言人'不说人话、不干人事、不讲人性',事件发生之后的应对不仅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应对方式本身成了更加激烈的'二次事故',根源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素养、参与公共治理的意愿,与一些地区落后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在于推动舆情处置的供给侧改革。”蓝云称,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表明,做好舆情回应已被高层看做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党委书记莫高义在2014年初提出,舆情服务核心目的,是力争通过新闻宣传与舆情服务的有效结合,为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蓝云介绍,南方舆情在分管领导、集团副总编辑曹轲的具体带领之下,两年多来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提出建设新型智库,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重塑媒体价值,体现了融合、转型的新的“南方经验”。 “舆情熵”:破坏力=熵值*时长*人数 蓝云称,南方舆情从成立之初,就以人民网、新华网的舆情工作为行业标杆。“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舆情具有三个维度: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媒体舆情。我们提倡的舆情应对模式,是从粗放式、机械式的舆情应对模式,转变为精细化、人性化的模式。从管控思维、静态思维转化为治理思维、动态思维。”《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中明确,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蓝云在主题报告里引入“舆情熵”的概念,提出“破坏力=熵值*时长*人数”的公式,着重强调舆情应对时效性的重要性,引起听众的很大兴趣。 蓝云以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发生的陈仲伟医生遇袭身亡的舆情监测为例,指出事件舆情爆点事件在5月7日至9日的事件,称这表明“舆情爆点的出现未必与事件在同一时间节点”。 除了时效性要求,舆情回应还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 “舆情是治理多元性的集中体现,舆情回应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治理思维是解决舆情事件的开门钥匙,提升治理能力是根本上消解'舆情'的唯一药方。”南方舆情研究院成立2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线上+线下、专职+兼职、电脑+人脑、舆情+数据、问题+对策”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和商业用户提供舆情预警、研判、应对、培训、品牌管理和数据分析等一揽子服务,目前已经做到“广东市场规模第一、项目签约额第一、综合影响力第一、服务覆盖面第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 与会专家评价:南方舆情媒体融合探索迈出可喜一步 黄晓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广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丰富、最活跃、最前卫的地区,也是社会舆情最复杂、最多发的高地,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勇立潮头、火眼金睛,争做政府治理的耳目和参谋,就像一只灵敏的“青鸟”,这些年辛勤为社会“探看”,卓有成效,令人刮目相看。蓝云秘书长的演讲,有观点、有案例、有数据,情理交融,一上来就吸引大家的耳目。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今天的论坛精彩纷呈,各家媒体在融合方面做了非常有创意的探索。特别是南方舆情数据项目,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不错,有较大规模的流水。媒体融合项目是否成功,就看能否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 刘建华(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舆情研究绝对不是对发生过的热点事件进行马后炮式的精致分析与点评,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即跟社会治理紧密联系,实现社会心理稳定、经济稳定与政治稳定。蓝云秘书长的主题报告明确宣示,南方舆情是国内首家从专业媒体角度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邻域的复合型智库。他对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媒体舆情的“三分法”十分有见地,与我在《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中提出的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二分法本质是一致的。
据南方都市报2017年6月14日报道 李少魁:学者,广东顺德 盘古开天地之初,就给人类竖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幕布。为了冲破它,人类从结绳记数,就开始了七千年的信息长征,直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幕布终于被渐次揭开。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秘书长蓝云先生编著的《从1到π———大数据与治理现代化》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力作,受到俞可平、郑永年、周宏仁等著名海内外学者的力荐,在互联网上,在IT行业,在数据研究领域,都引起一定的反响。 《从1到π》认为,“从0到1”专注的是有限、循环、线性、低速、静态、抽样的世界,而“从1到π”专注的是无限、不循环、非线性、动态、大数据的世界。笔者认为这本书写了数据化的历史发展,从小数据、中数据走到真正大数据,是人类用信息工具的一个演变过程。这个时代特征和工业史发展是有关联的。 作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第63页,清晰整理出从0到1的时代,和从1到π的时代之间16个对比坐标。笔者认为这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作者给大数据治理的研究开了一扇天窗。俞可平教授评价该书为“在不确定性的世界寻找精准治理”。 信史与信息 中国历史太长,我们没有办法几句话把五千年文明史讲清楚,所以我们把历史搞成断代史,每一个朝代的历史不能自己写,都是下一个朝代给上一个朝代编纂立史,就是所谓的信史。为什么?就是因为当代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自己夸自己信任度是0,没有人相信。换一个朝代,前面信息趋近于1,就比较可信了。这就是从0到1的演变过程。 蓝云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曾经到顺德与我交流,我把古代形容为“信息黑洞”时代。作为信史来讲,有一些人造的“信息黑洞”后世才能够揭示出来,当然也有类似“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或许我们去查查历朝历代的改天换地,策划阶段都是严密封锁了数据信息,起事之后发布虚假信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就是在鲤鱼肚子里塞一个绢帛,写了“陈胜王”的假数据就成功了嘛!《从1到π》其实就是在0到1方面,进行一些数据化的研究。 从小数据到中数据到大数据 从小数据到中数据到大数据,这个时代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它和工业史发展是有关联的。笔者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军工厂工作期间,组织过Q C小组(质量管理)攻关活动。那个时候搜集数据,按今天的眼光看,是效率低得慢如牛。当时学习日本的T Q C (全面管理)的时候,我们做怎么预警控制伺服电机的一次交检合格率的课题。你首先要算一下上下控制界限,你必须要用25天的时间积累每天的数据,才能形成用于上下控制界限计算的原始数据。现在回头看,这个数据的收集就是小数据时代的特征,慢。第二个,他的计算方法满足不了实际控制要求,获取是数据分布并不是服从正态分布,日本人用中位数方法去修正,批量大了以后,离散度比较大,会排斥、丢弃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影响到三大关键因素的控制,后来我们用七个月时间攻关,用手工计算(那时候刚刚有计算器),用威布尔分布进行偏态修正,才解决了问题。所以在1 .0时代,一个企业进行制造业数据整理的时候,是非常艰难的,效率很低的,慢如牛。如果放在今天,大数据挖掘,你可能用大数据挖掘机得到全世界的伺服电机制造过程的设计参数和工序控制动态数据。所以《从1到π》这本书的作者把0到1与1到π进行的16组比较坐标,确实是一种新思维。后来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判、分析,或许会有争论。但是蓝云先生给大数据治理开了一扇天窗,是先行者。难能可贵。 大数据的新经济价值,首先是被B A T发现的;社会治理的价值首先是被执政者发现的。那么大数据的产业经济价值将来是谁去发现呢?笔者相信那些大数据公司已经开始与时间赛跑了。 最后,讲一下我对作者蓝云先生的了解。我们彼此相识于十年前的佛山市网络问政。从那以后,广东全省各地重要的网络问政活动,包括惠州、河源以及深圳举行的中欧社会论坛等,我都参加了。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这个年轻人不爱多说话,低调、内敛,但是爱多问、多思。他是大家公认的一位优秀的、不可或缺的组织者,是互联网公共价值的重要推进者。十年以来,经过网络问政、社会智库、舆情研究三个阶段,今天成长为大数据学者,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据南方都市报2020年12月13日报道 □祝华新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党和政府在阐述社会治理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技支撑”的理念。在党内率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邓小平,他那个时代关注的新科技是计算机,指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今天的新科技可谓丰富多彩。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针对大数据、媒体融合发展、区块链等前沿领域,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总书记要求利用“互联网+N”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基本功”。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是一个体制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从这个角度看,南方日报出版社的新书《链能——区块链与产业变革、治理现代化》,把握住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前瞻性关切,体现了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潮流,再考虑到主编蓝云先生曾经在传媒单位领导舆情数据团队的经历,本书首先对于体制内人士深入理解中央精神、推行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感动的是,蓝云先生不是单纯的科技控。他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他热情洋溢地肯定南粤大地上的“数字政府”“粤省事”“电子税务局”“数字城管”等,赞扬科技创新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同时也坦率地指出:科技创新本身也需要治理。政府掌握的数据,除依法涉密的之外,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公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蓝云把数据公开进一步细分为对外完全公开、半公开、内部公开、脱敏后适度公开几个层面,还有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数据,例如公民的通话记录和网络访问记录等,强调隐私保护。由此,蓝云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数据就是权力的一部分,理想的目标是“注意数据安全、数据伦理、数据文化,共建有益的、可持续的、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数据生态”。 通常人们觉得新技术的研究,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家的属地,其实媒体背景的人对新技术的趋势把握,对国家宏观环境和政策红利的解读,对科学的公众传播,可能别具优势。蓝云先生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寻找在珠三角的各种应用场景,他是一位守望者,更成了播种者、耕耘者。这可能是媒体基因养成的责任担当吧,值得点赞。
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图像、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关注。为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由河海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图像、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SPCT 2025)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江苏常州举行。通过该会议,聚焦图像、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热点、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 我们诚挚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一道,共同探讨学术前沿,梳理领域内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推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促进这些成果在高校和企业的实际应用。 大会官网:http://ispct.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IEEE(ISBN:979-8-3315-7942-5) 提交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河海大学 征稿主题: 图像处理 信号处理 通信技术 实时信号处理 图像去噪与增强 图像超分辨率技术 医学图像处理 图像检索与内容分析 三维图像建模 多模态图像处理 图像生成技术异构图像融合技术图像压缩、增强与重建技术 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 视频图像处理与分析三维重建与建模技术 边缘检测与对象识别图像识别与自动解译技术 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与自动驾驶 医疗图像分析与AI 图像去模糊与图像恢复技术 实时图像处理与边缘计算 图像风格迁移与创意生成 面部识别与情感分析 图像质量评估与改进 无人机图像监测与分析 统计信号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 图像信号处理 生物信息处理 遥感信号处理 遥测信号处理 信号攻击与防御 地下遥感 海洋/水下信号处理 航空及设备信号处理 多媒体信号处理 信息论与编码 控制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 目标检测与跟踪 阵列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中的信号处理 先进信号过滤与去噪技术 信号分类与异常检测 时频分析与大数据处理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 通信和信息系统 天线和传播 微波通信 光学 光电子学和光通信 5G/6G产业应用与发展 5G/6G网络中的智能资源管理 卫星通信 智能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 通信系统 太赫兹和毫米波通信 特殊环境通信 空间组网与通信 智能通信与计算 微纳传感与信号处理 基于AI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 机器学习在信道编码与调制中的应用 智能天线与波束成形技术 自适应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 网络安全中的机器学习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AI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检测与估计 边缘计算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2025年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国际会议 (ISRIMT 2025)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年会定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常州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 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汇聚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ISRIMT 2025立足这片创新沃土,将深度对接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区域优势领域,重点探讨智能工厂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人机协作系统开发等前沿方向。 依托常州智能制造与新能源装备集群、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生态、无锡物联网产业高地的联动优势,会议将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平台,推动制造过程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的系统性突破。我们诚邀各界人士莅临此次盛会,共同探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与进步。期待在ISRIMT 2025与您相聚,共同开创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大会官网:www.isrimt.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IEEE(ISBN: 979-8-3315-7470-3) 会议论文集 提交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征稿主题: 机器人 智能制造技术 机器人设计和控制 移动传感器网络 感知系统 微型机器人和微操作 灵巧的操纵 机器人运动分析和规划 机器人执行器和传感器 机器人机构和设计 机器人腿部运动 机器人动力学 分布式机器人系统 多功能手 软抓取和操纵 教育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 自动化和控制 制造过程规划和调度 机器学习 工业大数据 数据和信号处理 云制造 数字孪生 工业物联网 通信和网络 应用数学 计算方法和算法 智能优化方法和应用 智能工业技术 电子和嵌入式系统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2025年第四届国际航空航天与控制工程学术会议(ICoA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日至12月14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汇聚全球航空航天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学者以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最新的技术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会议的核心议题涵盖航空航天工程的新兴技术、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机械、控制工程、无人机系统、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特别地,本次会议将突出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以其在提升飞行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应用为重点。 我们将邀请业界资深专家进行主题演讲,深入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和控制领域的未来发展,并讨论如何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及新材料技术等方法,以解决行业内的复杂问题。此次会议旨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深入讨论实际应用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的交流平台。 大会官网:www.icoace.com【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论文集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征稿主题: 航空航天材料 材料表面物理,高性能材料与涂料,特殊功能材料与材料设计,非平衡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形技术... 航天科学与技术 气体物理学,航空航天计算,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与地球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飞机飞行动力学,航空航天结构,人机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弹射救生技术,航天器热控制技术,气液两相流与传热,飞机防冰系统,飞机和车辆环境控制技术... 控制工程 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智能系统,智能管理和决策,集散控制系统,模糊控制与模糊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技术,系统与控制,过程控制,工业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学,软件工程,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和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适应和最优控制,智能管理和决策,分布式控制... 航空航天机械 燃烧与能量转换,动力与控制系统,高级流体力学,激光与应用物理, 传感器和执行器, 航天器航空电子系统,航天器结构与设计,机电设备控制技术,飞行器的制导,导航和控制估计,GPS多路径,机电一体化控制,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先进成形制造与设备,NEMS/MEMS技术与设备...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在全球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力学和机械工程作为推动现代工业创新的根基,持续展示其跨越性的重要性。应用力学不只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行为,更在航天、军事、汽车制造及更多高精尖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机械工程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行业的飞速进步,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ICAMME 已经成功举办5届,第六届应用力学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MME 2025)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将为专注于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优秀人才提供一个交流新想法、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探讨应用力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敬请关注 ICAMME 2025 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会议动态、注册信息及投稿指南。期待在北京与您相见,共襄学术盛举! 大会官网:www.ic-amme.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SAE Technical Papers(ISSN: 0148-7191)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征稿主题: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分析 应用力学 机械工程 疲劳与断裂力学 多尺度材料力学建模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评估 结构可靠性与寿命预测 多场耦合效应与结构动力学 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与修复技术 航空航天结构振动控制 轻质结构设计及其应用 结构优化与 拓扑 优化方法 结构健康监测及无损检测技术 机械性能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飞机与航天器结构设计 结构力学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 多尺度仿真与 数字孪生 技术 空气动力和结构灵活性 力学与工程学 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水力学 土力学 岩石力学 结构力学 爆炸力学 空气动力学 塑性断裂与损伤力学 材料建模 受力分析 理论力学与应用力学 断裂力学 结构力学 ... 工程设计 机械及机械元件 机械结构与应力分析 车辆工程 发动机技术 航空航天技术与航天学 机械智能控制与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 动力系统与控制 工业制造 材料工程 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机械噪音与控制 材料的变形和断裂 精密加工技术 先进数控技术与设备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第二届数据挖掘与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DMPM 2026)将于2026年3月13-15日携手主会ICIIS 2026于中国济南召开。DMPM 2026将重点关注关键主题,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数据库管理和人工智能,以及项目管理方法、风险评估、敏捷实践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所有参与者都将有机会展示研究成果,分享最佳实践,并与全球专家建立联系,推动数据科学和项目领导方面的创新。我们将共同创造一个环境,促进知识、经验和创新解决方案的交流,从而塑造未来。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您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将是DMPM 2026成功的推动力。 往届已检索,会后四个月检索 | 本届依旧ACM出版、稳定EI 第二届数据挖掘与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 (DMPM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2026年3月13-15日, 中国·济南 大会官网:www.icdmpm.com【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见官网 检索类型:EI Compendex, Scopus, CNKI,Google Scholar 征稿主题: 数据挖掘 项目管理 统计学 机器学习 数据库管理 数据可视化 人工智能 信息检索 统计学习理论 数学优化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科学: 计算基础设施和算法设计 商业智能 大数据技术 时间序列分析 模式识别 网络分析 隐私和数据安全 领域知识 伦理研究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应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 项目计划与控制 成本管理 时间管理 质量管理 风险管理 沟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采购管理 干系人管理 变更管理 项目整合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 工具和技术掌握 敏捷项目管理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项目治理 文化和伦理 其他符合大会主题的稿件均可接受 论文出版 DMPM 2025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文章将在Atlantis Press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CNKI、Google Scholar进行检索,大会组委会提交至EI Compendex检索。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择优推荐至主会中,ACM ICP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出版,并提交至ACM Digital library,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合作英文普刊 《Scientific and Social Research(SSR)》( ISSN:2661-4332) 《科学与社会研究》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其致力于出版科学、社会领域相关的原创性论文、社论、评论文章、意见性论文以及信件等文章。 Clausius Scientific Press出版社是来自加拿大的期刊出版社,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发表平台,旗下期刊覆盖计算机、生物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技术、人文社科、农业等17个学科领域,部分期刊被知网、Google Scholar可检索。 检索类型:CNKI, Google Scholar 另有多本全科期刊,欢迎咨询大会秘书!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第五届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国际会议(CEI 2025)由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协办,会议将于2025年11月21日-23日在中国南宁举行。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消费电子产品的快速更迭。在技术迅速发展历程中,众多高校与企业研发了许多相关技术和产品,取得了丰硕学术和应用成果。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消费电子发展、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 见刊检索:会议论文集确定IEEE出版!收录IEEE Xplore、EI核心, Scopus检索! 校内开会:中国-南宁-广西大学-君武馆-玉林厅 阵容强大:多名IEEE Fellow,作为主讲嘉宾出席大会 ! 会议历史:平均会后2-4个月EI检索! 会议官网:www.ic-cei.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承办单位: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届大数据、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研讨会(BDNNDL 2025)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 本届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例如大数据、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方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赐稿! BDNNDL 2025已确认线下召开! 会议地点: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树蕙堂报告厅 会议官网:www.bdnndl.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山东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联合承办! 协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高质标准化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AEIC学术交流中心 出版信息:ACM ICP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出版论文集,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和Scopus数据库检索。
第四届公共卫生与数据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PHDS 2025)将于2025年11月21-23日在烟台召开,汇集全球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共同探讨公共卫生领域与数据科学的前沿议题。我们欢迎全球的研究人员、学者、决策者和企业代表投稿参会,共同探索公共卫生与数据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ICPHDS 2025已成功通过ACM申请!并被EI&Scopus检索,欢迎投稿! 优秀历史卫生医学类主题会议,往届稳定EI&Scopus双检索! 会议确认线下召开,诚邀旅游参会,共聚烟台,开启学术探索之旅! 大会官网:www.ic-phds.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征稿主题: 公共卫生:全球健康、健康行为,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卫生保健科学与服务、环境卫生、传染病流行病学、职业安全与健康、毒理学与公共卫生、女性健康、旅游地与人类健康、地方病、环境卫生与劳动卫生 、预防医学、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食品卫生与检验、卫生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卫生统计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等 数据科学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与公共卫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产业生态学、统计学与应用统计、数字健康、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管理、智慧城市与公共健康、生物信息学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应用、生物医学与健康信息学、远程医疗和电子保健、健康医疗体系、医学人工智能等
2025第二届云计算与大数据国际学术会议(ICCBD 2025)将以ZOOM线上会议的形式在11月14日召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云计算为大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同时还提供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而大数据则为云计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促进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的结合,将推动全球信息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会议线上召开,主讲嘉宾已确认,诚邀参会交流! ACM出版 | EI检索稳定、往届会后4个半月完成EI检索 热门征稿主题:大数据、5G/6G、物联网、云计算...早投稿早送审早录用! 大会官网:www.iccbd.net 【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第十一届能源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ESEE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上海举办。会议主要围绕能源资源与环境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能源材料与电力电气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大会官网:www.icaesee.net【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EI会议论文征稿: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给Inspec和CNKI进行索引,在文章合适的前提下,也将提交至EI和Scopus数据库审核,通过后收录。 EI期刊论文投稿:投稿论文将择优至EI期刊——EAI Endorsed Transactions on Energy Web出版,并在出版后提交 EI(EI核心)以及其他数据库检索。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天祥) 秋高气爽,稻浪翻金。正值晚稻收获时节,全省各地农户抢抓农时,调配农机全力推进秋收,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一片推广示范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示范片,迎来了喜人收成。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决策部署,落实省科技厅科技助力“百千万工程”和推动科技成果入县达镇工作要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作物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组成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称“特派员团队”)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突破性香稻杂交品种“香禾优细丝苗”及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引入阳山县杜步镇、太平镇等地进行示范应用,助力提升当地丝苗米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赋能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在专家团队、乡镇领导多次实地指导与种粮大户的精细管理下,杜步镇示范片于10月27日顺利完成专家测产验收,成果转化取得初步成功。 测产当天,特派员队长胡晓丹博士,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甘文光,阳山县农业推广中心、杜步镇副镇长杨晓诚等一行深入田间,实地考察新品种的田间表现与综合特性,现场指挥并见证了测产全过程。团专家队面向种植户代表详细介绍了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系列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全面解读品种优势。 在多方共同见证下,测产专家组选取了1.1亩中心田块进行实收测产。经测定,实收湿谷740.75公斤,含水量32.96%,按照干谷含水量13.5%为标准,扣除湿谷杂质2%,干谷产量为511.5公斤/亩。示范片平均株高111厘米,穗长22.3至26.5厘米,平均每穗粒数191.2粒,结实率90.04%,千粒重21.3克。测产团队将前一天收获的水稻加工成精米,与专家、领导共同品鉴,其米粒晶莹、油润透亮、香气浓郁,米饭口感香软,产量和品质显著高于当地种植的丝苗米品种。 该成果在杜步镇示范成功,极大调动了农户和企业对新品种种植热情。测产现场的农户见证了示范品种的高产和优质特性,纷纷询问品种名称及购种渠道。下一步,特派员团队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围绕“香禾优细丝苗”推进品种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销售,全力打造以“阳山杜步”为标识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带动阳山丝苗米产业提质增效,持续为清远市和阳山县农户、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镇域产业升级与价值链拓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解决方案。 “香禾优细丝苗”品种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专业机构鉴定的食味品质特性:米质鉴定达部标优质1级,糙米率80.9%~82.0%,整精米率57.3%~58.9%,垩白度0%,透明度1.0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8~76毫米,直链淀粉17.7%~17.9%,长宽比4.2~4.3。有香味,品鉴食味分89.71~92.67。
​ ● 综合类EI会议---计算机,工程,社科,医学等(7天录用) ● 知网/谷歌普刊----出版社直投,1周录用出版 扫码👇领最新SCI/SSCI/EI/南核/北核目录 ​ 编辑 长按一键咨询 投稿咨询;期刊匹配; 论文指导;保证录用; 本期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本快速录用发表的英文普刊,最快的可以3天录用,全领域都有,欢迎扫描文章上方二维码咨询! 1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 编辑 重要信息 期刊名: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当代教育研究》 ISSN(O): 2208-8474 ISSN(P): 2208-8466 征稿方向:教育 截稿时间:2025年6月10日 录用通知:投递后5个工作日 见刊时间:截稿后1个月(可下载电子版,如需纸质版需见刊后2个工作日联系编辑) 数据库:Crossref/Google Scholar/Scilit/J-Gate/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CQVIP维普/Baidu Xueshu百度学术/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北京大学图书馆/CNKI知网 2 Lecture Notes in Education, Art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 编辑 重要信息 期刊名:Lecture Notes in Education, Art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教育艺术管理和社会科学》 2705-053X(O) 978-981-94-2640-9 征稿方向:教育、艺术、管理和社会科学 截稿时间:2025年6月10日 录用通知:投递后5个工作日 见刊时间:截稿后1个月(可下载电子版,如需纸质版需见刊后2个工作日联系编辑) 数据库:中国知网、Crossref,Google Scholar,Scilit,J-Gate,National Library of Singaporean 3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 编辑 重要信息 期刊名: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国际教育论坛》 ISSN(O): 2981-8605 征稿方向:教育 截稿时间:2025年6月10日 录用通知:投递后5个工作日 见刊时间:截稿后1个月(可下载电子版,如需纸质版需见刊后2个工作日联系编辑) 数据库:Crossref/Google Scholar/Scilit/J-Gate/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CNKI知网 4 Contemporary Education Frontiers ​ 编辑 重要信息 期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Frontiers《当代教育前沿》 3029-1879(P) 3029-1860(O) 征稿方向:教育 截稿时间:2025年6月10日 录用通知:投递后5个工作日 见刊时间:截稿后1个月(可下载电子版,如需纸质版需见刊后2个工作日联系编辑) 数据库:中国知网、Crossref,Google Scholar,Scilit,J-Gate,National Library of Singaporean 5 Lecture Notes in Education, Art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 编辑 重要信息 期刊名:Educational Innovation Research《教育创新研究》 3029-1844(P) 3029-1852(O) 征稿方向:教育 截稿时间:2025年6月10日 录用通知:投递后5个工作日 见刊时间:截稿后1个月(可下载电子版,如需纸质版需见刊后2个工作日联系编辑) 数据库:中国知网、Crossref,Google Scholar,Scilit,J-Gate,National Library of Singaporean 关于期刊咨询 因期刊较多,以上仅列举领域部分重点期刊,更多期刊详情,欢迎添加麦编辑微信咨询! ​ 编辑 扫一扫,添加麦编辑微信 微信:19128971546 ​
RDLink研发家 825 2025-11-06
第五届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国际学术会议(DTIS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南昌举行。DTIS 2025会议旨在为从事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大会官网:www.icdtis.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 提交会议论文集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 Scopus 主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征稿主题: 检测技术 智能系统 自动测控系统 微机测控装置与系统 机器人传感和数据融合 智能化测控技术 传感技术与应用 系统建模和识别 非接触测量 机电信号检测与处理 智能在线无损检测系统及应用 仪表智能化技术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智能故障检测与诊断 现代控制技术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应用 测控系统与诊断技术 自动检测系统的控制,运行与维护 计算机控制 电路基础 智能机器人 电子技术 事件与数据驱动控制 机械设计 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嵌入式系统与无线传感网络 工业分析技术 工业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无损探伤 人工智能方法和系统 测量仪器与仪表 人机交互技术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 计算机视觉 微机原理与接口 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 计量技术 控制原理 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挖掘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2025年航空航天与电子信息国际学术会议(ICAEI 2025)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南昌举办。会议由南昌理工学院主办。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围绕航空航天技术与电子信息系统的最新进展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内容涵盖航天器设计、航空电子、卫星通信、雷达系统及智能电子应用等前沿领域。与会者将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发展趋势,促进跨学科合作。此次会议旨在推动航空航天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助力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航空航天系统,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 大会官网:www.icaei.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SAE Technical Papers(ISSN: 0148-7191)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 Scopus 主办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征稿主题: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结构 航空器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超材料及智能结构应用 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方法 材料损伤机理与无损检测 复合材料性能与破坏分析 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 机械设备智能故障诊断 小样本机器学习算法 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技术 飞行器健康监测与预测维护 航空电子系统网络安全 高性能传感器技术 多物理场耦合与可靠性分析 航空航天系统智能决策与优化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由中国石油大学主办,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支持单位的第五届计算建模、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学术会议(CMSDA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即将在中国青岛召开。计算建模、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近500名计算机与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团体参会。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届会议上,我们邀请到学术领域的知名教授将与参会者分享在计算建模、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的最新创新和研究成果。 大会官网:www.icmsda.com【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IEEE(ISBN: 979-8-3315-8795-6)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征稿主题: 一、建模与仿真 1. 基础建模技术 模型验证与确认 离散事件仿真 工业仿真建模 电力系统模拟 过程仿真与建模 性能评估与建模 线性回归分析 模糊建模 2. 智能与新兴仿真 智能和专家系统 基于Agent的建模 数字孪生技术 生成式建模(GANs/扩散模型) 量子系统仿真 元宇宙虚拟仿真 隐私保护仿真技术 3. 领域专用仿真 机器人系统仿真 物联网建模 材料工程仿真 生物医学仿真 气候与环境建模 自动驾驶仿真 社会系统仿真 4. 网络与硬件仿真 计算机网络建模与分析 电路仿真 边缘设备仿真 移动系统建模 高性能计算仿真 二、数据分析及应用 1. 核心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 大数据可视化 模型优化 模型可视化 时间序列分析 贝叶斯数据分析 异常检测 2. 人工智能驱动分析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联邦学习 图数据分析 多模态交互 小样本学习 不确定性量 3. 计算范式与架构 边缘计算 移动计算 云计算仿真 内存计算 量子计算应用 自动化特征工程 4. 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分析 金融科技建模 医疗健康分析 工业4.0数据分析 社交网络分析 安全与隐私分析 教育建模分析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这是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显著影响,还对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宏观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与修复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加强环境保护,以高水平的保护支撑高质量的发展,提升环境修复的技术与能力,推动环境的高质量发展,第五届环境污染与治理国际学术会议(ICEPG 2025)定于2025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青岛举办。会议将围绕“环境污染与治理”这一主题,致力于探讨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前沿热点、技术方法与实践应用。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探讨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国际前沿问题,梳理该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和研究方向,旨在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促进研究成果在高校和企业的实际应用。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前来投稿和参与会议! 大会官网:http://www.icepg.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斯普林格(Springer-Nature)旗下的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 1863-5520)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征稿主题: 环境工程 污水处理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空气污染控制项目 水资源永续利用与水污染综合治理 土壤健康与土壤污染治理 水利土木 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 环境监测与预警 放射性污染控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电磁辐射控制 热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电厂水处理技术 环境卫生 ... 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环境修复技术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划 室内污染控制、监测和治理技术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新型环境材料与技术 环境污染源溯源技术 环境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 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科技强国、强化国家应急能力建设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核心作用,中国能源研究会定于2025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举办2025年电力安全与应急技术大会。 大会官网:www.epset.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JPCS -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SSN:1742-6596)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华北电力大学 征稿主题: 基础理论与物理机制 智能技术与预测 电力应急及安全 电力系统多物理场耦合 新型电工材料物性研究 极端环境电气失效机理 电网复杂系统动力学 电磁兼容与干扰物理 量子传感电力监测 多模态智能诊断 应急电源系统优化 数字孪生与仿真 人工智能安全预警 物联网安全物理层 关键设施韧性提升 极端场景供电技术 新能源并网安全机制 环保绝缘材料开发 空间天气电网影响 超导电力装置特性 氢能应急系统设计 核能安全供电方案 生物启发电工技术 深空/深海供电安全 无线能量传输研究 电力元宇宙安全架构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为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前沿理论、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2025年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DTM 2025)将于2025年12月26-28日在中国-佛山召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商业模式、社会治理和科研范式。然而,这一进程也面临技术整合、组织变革、伦理风险等挑战。DTM 2025旨在汇聚全球学者、行业专家与政策制定者,共同研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地。 本次会议以“数智融合·创新未来”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开放、协作的国际化学术平台。通过主题报告、分论坛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会议将聚焦以下方向: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智能技术与商业应用、数据驱动决策、数字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我们期待通过多元视角的碰撞,为全球数字化发展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 大会官网:www.icdtm.com【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ACM ICP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出版论文集 提交检索:ACM Digital library,EI Compendex, Scopus,谷歌学术检索 主办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征稿主题: Track 1: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 区块链技术与去中心化管理 云计算与企业数字化架构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技术及应用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 5G/6G 与数字化转型 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 Track 2: 管理 数字化时代的战略管理 组织变革与数字化适应 数字化领导力 知识管理与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化营销与消费者行为 供应链数字化与智能物流 数字化金融与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评估 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与社会责任 Track 3: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政府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中的跨文化管理 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中的用户行为研究 数字化转型与医疗健康管理 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创新 数字化转型中的法律与合规问题 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第五届计算机、信息工程与电子材料国际学术会议(CTIEEM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日至14日在中国哈尔滨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旨在为计算机、信息工程与电子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以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卓越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与合作创新。 我们诚邀各方学者和研究者积极提交论文,为我们的会议增添智慧和视角。此外,本次会议还将举行多场主题演讲和口头报告,促进与会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分享科研成果与行业经验。 大会官网:www.ctieem.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SPIE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征稿主题: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知识图谱、神经网络、进化算法、复杂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化软件工程、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生物信息学和科学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建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计算机架构、操作系统、计算机安全性、计算机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理论等; 信息工程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通信系统的设计、性能分析以及网络协议的开发、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如传感器、执行器和微处理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语音处理和数据压缩、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加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测井信号处理新方法、VLSI设计与制造、通信和无线系统、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信号采集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新方法、随机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先进滤波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电子材料 磁性材料、热电材料、光电材料、自旋电子学、半导体材料、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相变、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低维半导体材料、光子集成材料和器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单晶衬底及特殊环境半导体、导电金属及其合金、电磁屏蔽材料、介电材料、压电和铁电材料、磁性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化学发光电池、新型光电材料的应用、材料和器件、电池、微电子材料、先进的功率半导体、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电磁兼容、可穿戴电子材料、二维材料柔性光电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等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第九届力学、数学与应用物理学国际学术会议(ICMMAP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哈尔滨隆重召开。会议主要围绕力学、数学与应用物理学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每年如期举办一次,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第一届于2017年11月24-26日在呼和浩特召开,第二届于2018年7月28-30日在珠海召开,第三届于2019年7月26-28日在桂林召开,第四届于2020年7月17-19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原定兰州),第五届于2021年7月23-25日在南京召开(同步结合线上会议),第六届于2022年8月19-21日在青岛召开(同步结合线上会议),第七届于2023年9月8-10日在大连召开,第八届于2024年11月22-24日在大连召开。 大会官网:www.icmmap.com【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 Scopus、知网、万方 主办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征稿主题: 01. 力学:应用力学,分析力学,计算力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振动学,地质力学,地球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土壤力学,塑性断裂和损伤力学等,受力分析,力学与机械生产; 02. 数学:数线性代数、矩阵理论、向量分析、复变分析、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博弈论、控制理论、组合数学、数据分析、统计学、几何学、参数计算、数学建模、非线性分析、代数拓扑、突变理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集理论、数理逻辑、代数数论、解析数论、函数论、离散数学、对称性和可积系统、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特殊函数和正交多项式、计算机数学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应用数学等; 03. 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与新材料,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电/光/热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电工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光电子学,光电技术及其应用,核电子学,核技术及应用,振动、噪声及其控制,电声技术,电路原理及分析,量子电子信息学,光量子信息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等; 04. 应用领域:天文学与地球科学,精准农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化工与石油工程,军事和国防,建筑工程与项目管理,电信系统和网络,能源及电力系统,电子设计与制造,工业过程,医疗保健,物流、交通和运输,机器人、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液压及气动系统,材料,体育,无线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与工程,GIS / GPS系统等;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第八届机械、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CCE 2025) 2025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Contro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大会时间:2025年12月26-28日 大会地点:中国·西双版纳 大会官网:www.icmcce.com【投稿参会】 本轮截稿:见官网 主办单位:巢湖学院 检索类型:EI ,Scopus 双检索! 往届EI均稳定检索,高录用! 【论文出版】 文章先经2-3位专家盲审,录用的文章将由 IET Conference Proceedings出版,最终交由IEEE Xplore、EI、Inspec 检索。 【研讨主题】 机械工程 自动化及控制工程 新型材料与制造工艺 智能制造与工业4.0应用 先进机械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技术与机械系统集成 可再生能源机械装备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机械结构优化与疲劳分析 纳米机械与微机电系统 自适应控制与鲁棒控制方法 智能控制系统与机器学习应用 过程自动化与工业控制网络 机器人控制与路径规划 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 传感器融合与信号处理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系统集成 计算机工程 电子和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架构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高性能计算与并行计算技术 软件工程与系统架构优化 5G/6G通信技术与网络架构 物联网(IoT)技术与应用 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技术 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与移动通信 光电子及光通信技术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技术 量子通信与安全技术 更多相关会议主题均可投稿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转载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于2025年8月28日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这是落实国家领导人在大会上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施新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以来的具体行动。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开展急需学科专业的超常布局以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孵化。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选准基础扎实和具有明显优势的方向,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为贯彻中央教育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国家数据局会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计划于2025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数据要素学科专业建设和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数据要素学科专业建设和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简称“两个建设”)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是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 笔者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较早全面探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单位。201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率先开展了数据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起初,该学科作为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22年经学校自主审核,升级为一级学科并纳入交叉学科门类。2016年9月,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改制成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随后招收了第一届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这届本科生已于2020年毕业,迄今为止学院已经培养了6届本科生和10届研究生。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特别是在国家人工智能相关行动计划、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战略的推动下,我们更加坚定持续开展数据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的信心。我们坚信,重视数据要素学科建设和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既符合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求。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对行动方案和两个建设意见精神的学习,分享关于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数据赋能人工智能(AI)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学科专业调整的必要性和一体化推进策略等方面的理解和体会。 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提出,将数据视为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创造价值和参与分配。把数据定义为第五生产要素(第四生产要素为企业家才能),体现了我国对全球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洞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马克思在1860年发表了《资本论》,党和国家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资本被视为第三生产要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与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历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前30年,也经历了“释放资本威力”的改革开放40多年,直至如今进入到“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这一阶段,这是2022年4月29日第十九届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的主题。这一过程不禁让人联想到,尽管有《资本论》作为理论指导,驾驭资本仍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作为不代表互联网企业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驾驭数据?这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时代命题。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如果和资本结合,资本的逐利能力会得到数量级的放大。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有了数据的加持,在资本主义国家一定会造成两极分化:掌握资本、技术和权力的极少数人(5%)会占有绝大多数(95%)的社会总财富,而绝大多数(95%)的普罗大众只占有极少部分(5%)的社会总财富。这种情况与奴隶制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人类社会不可能回到斯巴达时代。正因如此,西方国家与我国在对待数据的态度上存在根本差异。这也表明,研究数据及其应用,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数据相关的技术,需要突破传统的对数据的认知。数据库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管理数据的基础设施,随着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数据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数据理解方式是“以数为据”,即数据是做决定的依据,而这种理解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作为依据时,数据通常是副产品,越少越好;而作为生产要素时,数据当然是越多越好。在早期的联机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OLTP)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大多是作为副产品的依据。随着数据库的广泛成功应用,数据库领域发展出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作为副产品的数据的“无意识的变废为宝”。五年前发布的《意见》及如今成立的国家数据局,实质上是希望实现数据“有意识的价值释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技术性数据认知,提升至经济学和哲学层面,重新审视数据的本质。这个问题,不仅涉及数据相关的技术,更深刻地关乎数据的权属、权利等根本性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的机遇就在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数据。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前提 当前的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所以也被称为“数据智能”。从AlphaGo到ChatGPT,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应用充分展示了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它们不仅在围棋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领域实现了突破,也验证了达特茅斯会议发起人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66年提出的另一种AI解读——“智能的自动化(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出现了三大流派: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联结主义。符号主义(symbolism)认为智能源于逻辑与符号操作,通过数学逻辑和规则系统模拟人类推理过程,其数学基础是一阶谓词逻辑。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为智能产生于与环境的交互,通过反馈机制优化行为,强调“感知-行动”循环,而非内部推理数据智能,其数学基础是维纳的控制论。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受生物神经元启发,主张通过神经网络模拟智能,强调从数据中学习模式,除了加权求和,还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但在大规模数据和计算资源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事实证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正是联结主义的成功。深度神经网络带来的“深度学习”改变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路径:过去是“科学引领技术”,而如今更多体现为“技术倒逼科学”。AlphaGo的胜利,并非源于我们已完全理解围棋机理;ChatGPT的成功,也并不依赖于对认知科学的根本突破。这些成就凸显了人工智能的核心逻辑——数据是前提,经验是基础。从本质上看,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经验主义”。数据作为人类经验的表征,被输入人工神经网络这一“人工大脑”,从而实现经验迁移与知识生成。根据数据类型,可以将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分为两类:结果数据和过程数据。前者如ChatGPT,利用大量人类撰写的文本进行训练,属于基于结果数据的学习;后者如AlphaGo,基于人类下棋的过程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是基于过程数据的学习。因此,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是经验主义的胜利。但经验主义本身并不稳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下的“新经验主义”正呼唤“新理性主义”的支撑。一个倒逼,一个呼唤,新科学呼之欲出,人类正处于新科学诞生的前夜。 从历史脉络来看,没有计算机(1946年的ENIAC)就没有互联网(1998年的Google),没有互联网就没有大数据(2012年的Hadoop),没有大数据就没有如今的人工智能(2016年的AlphaGo)。这条清晰的发展逻辑深刻揭示了:数据不仅是人工智能的前提,更是其持续演进的根本动力。数据是人的经验,深度神经网络是人工大脑,用数据训练人工大脑就是让机器学习人的经验。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就是模拟大脑的不同功能,训练不同功能的人工大脑需要不同的人类经验,也就是需要不同类型的数据。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动力 2016年9月3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前夕的B20峰会上,国家领导人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与发展方向的关切。针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他提出了携手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倡议,系统阐述了中国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与主张。同年,在杭州G20峰会上,我国主导起草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纳入G20创新增长蓝图的重要议题,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引领作用与智慧贡献。自此,“数字经济”概念正式进入国际视野,并开启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新篇章。此后,“数字经济”成为一个热词,频频出现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和会议中,成为我国软实力增强的标志。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数字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与社会转型紧密相连,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数字经济会带来重大的时代转型: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的新经济形态。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使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赶超机遇,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和治理体系的重构。中华民族正处于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跨越的关键时刻,这也是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 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的确立。早期常有人将数据比喻为“新石油”。然而,更为准确的类比是:数据如同电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人类文明史上:农业经济依赖马力(horse power);工业经济先后依赖蒸汽动力(steam power)和电力(electric power),分别引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逐渐成为新的能源动力——data power,推动人类迈入数字文明。 纵观历史,动力的更替会带来世界中心的转移。农耕文明时期,也就是马力作为主要动力的时期,中国长期居于世界中心;蒸汽机推动英国崛起,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电力革命成就了美国在20世纪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如“新质生产力”所揭示的那样,人类文明史上,每次动力的更替会带来生产力数量级的提升和放大。今天,数据这一新型动力的出现,正在孕育全球格局的新变化,数据作为新的动力将促使中国在新的文明阶段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若将数据比作电力,那么数据治理与数据技术相当于电网建设,而人工智能则是由数据驱动的“数动机”,如同电动机之于电气化。正是通过电网与电气化装备的普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实现。同理,唯有让数据“好用”和“用好”,才能真正释放数据价值,推动智能化社会的到来。让数据好用,就像建电网;把数据用好,就像研发各自的人工智能模型,再装备到智能体上,把以前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做的事情变成机器能做的事情(智能的自动化),这样会带来生产力极大的提升,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数据之于数字化,正如电力之于电气化。这说明,数据赋能和人工智能助力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数据将把人类带入数字文明。 当今时代很像100多年前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交流电的那个时代。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发电机和电动机,更需要研究电本身,如电的变压原理、电的传输,以及电的绝缘、继电保护和电网建设,等等。对于数据,这一类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数据不仅要打通数据(这是大数据的本质),让数据好用,就像建电网;还要把数据用好,就像研究电动机和电气化装备;把数据技术装备化和大众化,就像当前人工智能所起的作用。 同时,数据不仅是一种动力,也引发了新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数据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结果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据来源于人,数据为了人(data from human, data for human)。因此,如何在利用数据推动发展的同时,妥善解决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与治理问题,是数字文明时代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设想一下,100多年前推广使用交流电时,如果因为交流电容易伤人而予以禁止,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是因为交流电容易造成触电,电力行业才发展出绝缘材料、熔断丝和变压器。纸币发明的时候也被人指责为不安全,容易仿照,之后却发展出了各种防伪技术。数据成为第五生产要素,对传统的伦理和法律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技术攻关,给出解决方案,回应各方关切。 综上,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它不仅驱动社会生产力的跃升,更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数据是网信事业的根本 2023年,第二届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旗帜鲜明地重申了“党管互联网”的基本观点,提出“网信为民”的根本宗旨,还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以及统筹发展与安全两大网信主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国家领导人念兹在兹的大事,网信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家领导人十八大以后担任的第二个领导小组组长。回顾国家领导人对网信事业的指示,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数字化的转型及其重要意义。2016年2月19日,国家领导人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2018年4月20日首届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思维的信息化。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的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本质就是数字化,与传统信息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数字化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不只是管理的信息化。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国之治”和“治理现代化”,被解读为第五个现代化,也是党中央在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近60年之后提出的新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其根本任务就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信息化是治理现代化的不二途径,信息化就是把制度和法律变成代码和程序,将管理工作流程化、自动化,这样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也能极大压缩腐败空间,实现全民素质提升和社会现代化转型。 网信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信息化具有驱动引领作用,不仅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和全社会数字化转型,也是我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的难得机会。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这一世界潮流,我们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只要解放思想、立足实践、崇尚科学,就有机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在科学和技术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理想。 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是数据,互联网彰显了数据的极端重要性。党管互联网就必然要求党管数据,这也是成立国家数据局的理论根据。互联网企业作为典型的大数据公司,其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突显了数据的商业属性;而数据本质上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与能力,因而也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正是要在制度层面保障并落实这种人民属性,使数据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体化是两个建设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话语体系。2016年6月,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指出了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要想在这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坚持“应用场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部署和整体性推进。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学术界不能满足于“两头在外”的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应用场景,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真正的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若只关注短期问题与利润获取,而忽视总结与反思,则无法形成技术体系与理论沉淀,也难以实现长期创新。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应当具备学术情怀,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积极传播与推广。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还是具体实践中应用场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其核心都在于:共同聚焦一件事,从不同侧面解决不同问题,而非将各自为政的事务简单合并。也就是说,一体化是指做一件事,不是做几件事。 回顾国家战略转型,2014年“创新驱动发展”被正式确立,标志着发展动力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转向创新引领。实践证明:创新往往来源于应用。谷歌搜索问题的解决催生了Hadoop等大数据系统;AlphaGo的出现得益于围棋这一场景的驱动;ChatGPT的诞生源于人机问答的需求。这些案例形成了清晰的链条:场景驱动应用,应用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这一逻辑不仅符合“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契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开展数据要素学科专业建设和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国际上没有可资参考的先例。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把数据定义为第五生产要素,在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不同造成了对数据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对待西方在数据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秉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态度,同时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要素学科知识体系。 在研究数据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可参考的方法和成果,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此外,研究数据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哲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各应用领域相关的学科深度融合才能推动该学科发展。同时,研究必须坚持“应用先行”:通过数据之用,发展数据之术,锻造数据之器,进而真正理解数据之道。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需要从小处做起、从自我革命开始。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知难行易”,数字化转型需要认知上的突破。 为此,我们拟在国家数据局的指导下,发起成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目的是通过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吸纳数据企业、数据产业园区、政府数据行政部门参加,结合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数据学科相关的完整知识体系的建设。 数据要素学科的建设和数字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数据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关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长途漫漫,任重道远。正如苏轼所言:“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惟有攻坚克难,才能实现长远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周傲英 CCF会士、常务理事、数据库专委会主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计算机学报》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数据管理、区块链、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等。 ayzhou@dase.ecnu.edu.cn 本文来自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批准号:62461146205)。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编辑:陈映欣 审核:常超、李若琳
学讯通 186 2025-11-06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张颖 刘晓雅) 11月4日晚,周口2025年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周口红色记忆——信仰·星火·丰碑》在周口师范学院至善会堂隆重上演。震撼的艺术感染力,为现场观众诠释了从信仰、星火到丰碑的壮阔征程。这堂高规格的“艺术思政课”在现场引发强烈共鸣。 据了解,本次展演的剧目深深植根于周口本土红色文化,创作团队以彭雪枫、唐克威、姜鸿起、刘晓初等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真实英烈事迹为蓝本,精心打磨,最终将散落于地方党史与纪念馆中的珍贵记忆,凝聚为舞台上一幕幕鲜活磅礴的动人篇章。旨在系统诠释从“信仰”到“星火”再到“丰碑”的伟大精神脉络,以此激活深植于周口大地上的集体记忆,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剧目生动再现了从抗战烽火到丰碑永铸的壮烈篇章。唐克威的“铁纪柔情”、姜鸿起的“以笔为枪”、刘晓初的“狱中告白”等核心情节,深情刻画了革命者信仰如炬、星火燎原、丰碑永铸的精神轨迹。精湛的表演与磅礴的叙事,将现场观众深深吸引和震撼,尾声的时空对话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掌声经久不息。 观众的掌声,是对这堂“艺术思政课”最直接的肯定。刘晓初烈士的后人难以抑制激动之情:“感谢这部剧,让更多人知道父辈们为何而牺牲,他们的精神永不过时。”这番真挚话语,与台下青年学子泛泪的双眼交相呼应——一位同学坦言,“‘你好,新中国’那句台词让我瞬间破防,我们享有的静好岁月,正是他们用生命点亮的未来。” 据了解,该剧由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的师生共同打造,从策划到展演历时一年多,参与人员达130余人。精心打磨的演出背后,是全体创作人员的倾情付出。编导高盼动情地说:“在这部剧的创排过程中,有人膝盖磕青了笑称‘勋章’,有人为台词背景查资料到深夜。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从‘要我传承’转变为‘我要传承’——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项目主持人刘春蕾表示:“我们师生共同挖掘史料、走访后代,将英雄事迹串联成精神谱系;再通过舞台艺术,让历史人物真正‘活’起来。学生们在亲手做旧服装、深入角色的过程中,已从‘周口历史的旁观者’转变为‘周口精神的传承者’。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红色文化沃土,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焕发生机。”
第七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ICMTIM 2026) 202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26年4月17-19日 广州 大会官网:www.icmtim.org【更多详情】 截稿日期:见官网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 支持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工业大学 二、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陈小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院长) 李 兵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IEEE高级会员、副校长) 周雪峰 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大会联合主席 万加富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IEEE Fellow、AAIA Fellow) 朱海飞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IEEE会员) 程序委员会主席 潘佳 副教授,香港大学(IEEE高级会员) 赵志甲 教授,广州大学(IEEE会员) 出版主席 何力 副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IEEE高级会员) 徐大波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王瑞洲 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IEEE会员) 地方组织主席 钟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IEEE会员) 吴鸿敏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IEEE会员) 组织委员会主席 黄沿江 教授/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IEEE会员) 徐智浩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IEEE会员) 主讲嘉宾 宗福季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宗福季教授是工业大数据和质量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入选斯坦福-Elsevier Mendeley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榜单。他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讲座教授,领导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Triple-i Institute)和质量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QLab)。宗教授曾是《质量技术期刊》主编,港科大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系主任,以及港科广信息枢纽的创始署理院长,当选国际质量科学院(IAQ)院士、美国统计学会 (ASA)、美国质量学会(ASQ)、美国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IISE)、和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等国际知名组织的会士。他也荣获2025年度国际质量界顶尖奖项休哈特奖章, 表彰在质量领域理论、方法及实践方面的最高荣誉。他在顶级期刊发表过180多篇论文,并成功指导了众多博士生。宗教授拥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张正涛 研究员/主任,中科 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正涛,博士,中科 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领军,中国科学院工业视觉智能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 院青年联合会委员,洛阳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洛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长期从事工业外观检测、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在IEEE Trans.等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合著图书2本,授权发明专利36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1 )、2023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杂工业场景机器视觉鲁棒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3与201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河洛英才”计划与中科 院青年创新人才计划支持。 陶波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 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者。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常务委员、秘书长等。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了“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研究。 刘强 教授/院长,广东工业大学 刘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与企业项目20余项,累计到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 陈文杰 所长,美的集团(蓝橙实验室) 陈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广东省珠江人才领军专家,现任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的集团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负责集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布局和探索。曾担任日本FANUC总部机器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和浙江大学-UIUC联合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从事机器人、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在中美日等国主持或参与了数十个前沿研究和应用研发项目,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学会论文60余篇,在中美日德四国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国家级协会科技奖6项。主导/参与国标2项、行标团标2项。担任IJARS、DSCC、ACC等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编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指南编制和评审专家。 征稿主题 ①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智能控制与优化 ②机器人与自动化 ③智能感知、检测与控制 ④机械电子工程理论与应用 ⑤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 ⑥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 ⑦人机交互与协作 ⑧工业技术、互联网与工业5.0 其他相关主题... 论文发表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IEEE 出版(ISBN号:979-8-3315-6178-9),最终交由IEEE Xplore、EI (核心)、Scopus 等检索。 参会方式 1. 口头报告:现场演讲10分钟左右(演讲PPT自行设计) 2. 海报展示:报名时,需提供一份A1竖版尺寸的彩色电子版的海报(下载海报模板); 3. 听众参会:仅参会听会,无任何展示,会议上可提问交流; 以上参会方式,请前往【报名系统】,可获得会议资料(会议通知、参会证书等) 期刊推荐: 期刊名称: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期刊简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eISSN:2667-1336)是一本国际化的,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开放存取期刊,致力于传播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系统” 中所有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计算与分析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算法见解。论文发表在施普林格 • 自然(Springer Nature)。 征稿范围:以人为本的 AI;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信息传播和建模;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社区检测和动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用户建模、个性化和推荐;负责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期刊主编:李天瑞 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徐贯东 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顾问委员:Masaru Kitsuregawa 教授(东京大学,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 Philip S. Yu 教授(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学院) 期刊主页: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230 >>>为鼓励科研成果的传播,本期刊暂时不收取文章版面费用 >>>本期刊设置“最佳论文奖”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第五届电子、集成电路与通信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CCT 2026)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办,将于 2026 年 4 月 24 日至 26 日在中国活力城市成都举办。作为该领域备受期待的国际盛会,本次会议将成为全球学者、研究人员、工程师及企业界专业人士的顶级交流平台,参会人员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EICCT 2026 会议议题将围绕电子、集成电路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多元方向展开。参会者将获得独特机会,深入探讨行业前沿,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会议旨在促进国际学术合作,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相关理论的深化与技术的落地应用。 为期三天的会议将设置丰富且全面的议程。知名专家学者将带来主旨报告,解读领域内的最新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口头报告环节将集中展示前沿研究成果;海报展示环节则为参会者提供更细致、更具互动性的交流场景。此外,会议还将开设聚焦新兴技术与热点问题的专题分会场,并为参会者搭建人脉拓展与产业合作的桥梁。 所有投稿论文将由国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严格的同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论文将收录于高质量会议论文集,并提交至IEEE Xplore、EI、Scopus等国际知名索引数据库检索,为论文作者提供广泛的学术曝光度与行业认可度。 无论你是希望展示个人研究成果、拓展专业人脉网络,还是紧跟领域内最新技术进展,EICCT 2026 都是不容错过的学术盛会。我们诚挚邀请您于2026年相聚成都,共同参与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价值的国际交流活动! 第五届电子、集成电路与通信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ICCT 2026) 2026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26年4月24-26日,中国成都 大会官网:www.ic-eict.net【论文投稿】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 录用通知:投稿后5-7天左右 有毕业要求或评职称请尽快投稿 收录检索: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稳定检索 往届均已EI检索丨往届检索情况:每一届都是会后3-4个月EI检索→快检索会议 第四届纸质版论文集封面 第四届EI:会后4个月检索 第四届Scoups:会后4个月检索 第三届纸质版论文集封面 第三届EI:会后4个月检索 第三届Scoups:会后4个月检索 第二届纸质版论文集封面 第二届EI:会后4个多月检索 第二届Scoups:会后4个多月检索 第一届纸质版论文集封面 第一届EI:会后3个月检索 第一届Scoups:会后3个月检索 【合作单位】 主办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承办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 协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艾渤,教授,北京交通大学(IEEE Fellow, AAIA Fellow, IET Fellow) 马文英,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薛雅娟,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 Senior member) 樊华,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级青年人才、IEEE Senior Member) 张葛祥,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二级教授,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 王琳,教授,厦门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向强,副教授,西南民族大学 ·出版主席 贾勇,教授,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IEEE Member) 汪敏,教授,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副院长) 刘金平,教授,湖南师范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宣传主席 黄河,讲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主讲嘉宾】 艾渤,教授,北京交通大学(IEEE Fellow, AAIA Fellow, IET Fellow)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学会会士(AAIA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作为高级研究学者访学;2016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国家中组部万 人计划领军人才;2020年至2022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2022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 艾渤致力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专用移动通信、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的研究。 【征稿主题】 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 通信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与电子技术 信号与系统 半导体器件 传感器技术 信号与图像处理 雷达工程 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电子与集成电路 模拟与数字通信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通讯技术 微电子技术 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 数字信号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遥感技术 无线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 传感器和物联网 移动计算和边缘计算 GPS和无线定位 更多相关主题……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片上系统(SoC)设计 低功耗设计技术 射频集成电路(RFIC)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应用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模拟与混合信号电路设计 高频(RF)和微波电路设计 低功耗电路设计 可重构与自适应电路设计 半导体工艺技术 纳米制造与工艺开发 包装技术与3D集成电路 芯片测试与故障诊断 材料科学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物联网(IoT)设备的集成电路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及安全关键系统 消费电子产品中的集成电路应用 生物医学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设计 量子及神经形态计算中的集成电路技术 硅光子集成电路 新型器件(如忆阻器)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集成电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集成电路行业的市场趋势与挑战 模块化设计与系统集成...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 5G/6G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互联网通信 光通信与光网络 卫星通信与空间通信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音频与语音处理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多媒体信号处理 网络与信息安全 物联网(IoT)与传感器网络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绿色通信与节能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数据结构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 天线与电波传播 更多相关主题…… 【出版检索】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递交IEEE(ISBN: 979-8-3315-6217-5)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该出版社见刊检索稳定快速!) 投稿须知: 1、论文必须是英语稿件,排版后论文不得少于4页。须先按照【论文模板】进行格式调整再投稿 2、本次论文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过; 3、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同行评审,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4、全文重复率不超过30%(含参考文献),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投稿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投稿免费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报名时需上传报告题目和摘要;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海报模板可添加老师领取;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第六届信号图像处理与通信国际学术会议(ICSIPC 2026)将于2026年4月24日-26日于中国南昌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信号图像处理、通信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信号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会议亮点: · 南昌大学主办,会议背书有保障; · 征稿主题范围广,录用率高; · 高级别主讲嘉宾参会报告; · 高效出版流程:审稿周期短,5-7天出审核结果! 第六届信号图像处理与通信国际学术会议(ICSIPC 2026) 202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大会时间:2026年4月24日-26日 大会地点:中国 南昌 大会官网:www.icsipc.org【投稿参会】 审稿录用:投稿后3-5个工作日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主讲嘉宾】 陶梅霞 教授, IEEE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 特聘教授、博导,IEEE Fellow,国家杰青。长期从事无线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包括无线缓存、边缘智能、语义通信、5G/6G关键技术等。近年来带领团队率先开展面向后香农时代的移动计算通信融合网络研究,提出了通信、存储和计算三维资源在无线网络中的协同理论与方法。共发表IEEE期刊论文1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2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杰出青年、面上等项目。获2020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IEEE通信学会马可尼论文奖、2013年IEEE通信学会海因里希赫兹论文奖等重要奖项。 许杰 教授, 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助理院长(科研)、校长学者、国际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未来智联网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通信工程理学硕士项目主任、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网络智能、通信感知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引用超过16500次。 刘元玮 教授, IEEE Fellow,香港大学 IEEE Fellow,AAIA 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刘元玮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透反射智能超表面(STARS)、近场感知通信和机器学习等。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入选2022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目前担任IEEE通信学会“新一代多址接入”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学术主席;担任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RIS行业规范组Work Item 6报告人,担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委员会C“无线电通信系统和信号处理”英国区代表,IEEE ComSoc Technical Committees Newsletter联合主编,IEEE CL领域编委(Area Editor),IEEE COMST/TWC/TVT/TNSE编委和Proceedings of IEEE/IEEE JSAC/ Network/JSTSP/TGCN客座编委等。他先后主持多项研究基金,获英国工程科学研究会(EPSRC)、Innovate UK、英国皇家学会、欧盟等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曾勇 教授, IEEE Fellow,东南大学 国家青年人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紫金山实验室双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连续6年(2019-2024)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4年(2021-2024)入选AI2000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入选2023及2024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获IEEE马可尼奖(2020及2024),海因里希•赫兹奖(2017及2020)等国际国内最佳论文奖8项,提出信道知识地图的概念,论文引用28000余次。由于在无人机通信研究方面的贡献,获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优秀青年学者奖(DECRA),2020 IEEE马可尼奖,2020 IEEE海因里希•赫兹奖。牵头组织了IEEE ICC无人机通信专题论坛,并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2018-2023)。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SCI期刊编委, IEEE JSAC, ComMag, Wireless ComMa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等期刊客座编委。 【热门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信号处理:人工智能驱动的信号处理;实时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雷达与无线通信信号处理;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3D图像处理与重建;图像压缩与传输; 通信技术:5G/6G通信技术;物联网(IoT)通信;量子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联邦学习与边缘智能;自适应与强化学习;可解释AI; 多媒体技术:视频处理与分析;多媒体通信;沉浸式媒体技术; 新兴技术与交叉领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与智能家居;能源与工业互联网;绿色通信与计算;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递 【论文出版】 会议所有稿件都必须经过2-3位专家审稿,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提交至会议论文集出版, 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投稿注意事项: 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Template Download】 应出版社要求,全文包含参考文献查重,重复率不高于30%。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中→英翻译:【艾思编译】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 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报名参会请点击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2026年第三届算法、软件工程与网络安全国际学术会议(ASENS 2026)将于2026年3月27-29日在中国 · 广州举行。ASENS 2026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工程师、学会会员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一个关于“算法”、“软件工程”与“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的交流平台,我们热忱欢迎广大作者提交研究论文到 ASENS 2026,共同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学术观点,建立商务关系,发展合作伙伴。 【会议亮点】 广州大学主办,IEEE出版!EI检索稳定!过往3届已全部检索! 2026年2月10日前前投稿享400元早鸟优惠! 第三届算法、软件工程与网络安全国际学术会议(ASENS 2026) 2026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s,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Network Security 会议官网:www.ic-asens.org【更多详情】 大会时间:2026年3月27-29日 大会地点:中国-广州-广州大学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录用通知:5-7个工作日左右 收录检索:IEEE Xplore, EI、Scopus快速稳定检索 【往届检索记录】ASENS 2024会后2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ASENS 2024:ISBN: 979-8-4007-0978-4 见刊封面 EI 检索记录 Scopus 检索记录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高新波 教授 IEEE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Hikmet Sari 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Life Fellow,南京邮电大学 --大会咨询委员会-- 巫英才 教授 浙江大学 樊鑫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Dusit (Tao) Niyato 教授 IEEE Fellow,南洋理工大学 --大会主席-- 田志宏 教授 广州大学副校长 廖清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胡磊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 鞠雷 教授 山东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 徐光侠 教授 广州大学 陈伟能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刘偲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主席-- 李树栋 教授 广州大学 吴涛 教授 重庆邮电大学 唐旭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策力木格 教授 日本电气通信大学 祝清意 副教授 重庆邮电大学 刘雷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征稿主题】 计算智能 软件工程 机器学习 计算智能前沿及其应用 计算智能在优化方面的进展 计算智能在动态和不确定环境中的挑战 进化计算复杂问题求解 进化计算和学习 自然计算 进化动态优化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面向软件工程的人工智能 面向人工智能的软件工程 软件分析 维护与演进 人与社会 需求与建模 测试与分析 架构与设计 可靠性与安全性 工具与流程 ... ... 机器学习 迁移学习 图像学习 因果推理 多视角学习 流式学习 强化学习 大型语言模型 深度学习 稳健学习 在线学习 持续学习 网络安全 大数据 计算机视觉 基于内容的网络安全 工业物联网 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安全 数据安全 密码学及其应用 人工智能安全 基于区块链的跨域数据共享 可信数据交换 网络空间安全 知识表示与发现 智能系统 数据安全与隐私 网络攻击与防御 态势感知 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的新型算法和技术 大模型的开发、应用和挑战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整合 大模型中的数据伦理、隐私和安全问题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案例研究和应用 大数据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效率挑战 大模型的可视化和可解释性 后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未来 ... ... 其他相关主题 图像和视频合成 图像与视频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图像与视频分析 运动估计、配准与融合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机器人计算机视觉 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应用 三维计算机视觉 自动驾驶汽车视觉 ... ... 其他相关主题 【出版信息】 ASENS 2025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ISBN号:979-8-3315-4628-1)出版社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该会议检索非常稳定。 投稿须知: 1、论文需按照会议官网的模板排版,论文页数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 2、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3、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4、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论文辅导一对一辅导 | 攻克大小论文,顺利毕业 | 发表优质论文,职称晋升 | 全面提升各项科研综合能力
第五届大数据、区块链与经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BBEM 2026),将于2026年1月30-2月1日在中国三亚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同步召开。会议主题主要围绕大数据、区块链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现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ICBBEM 2026诚邀您来马来西亚参会! 第五届大数据、区块链与经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BEM 2026) 2026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data Blockchain and Economy Management 大会官网:www.icbbem.com【投稿参会】 大会时间:2026年1月30-2月1日 大会地点:中国-哈尔滨 截稿:见官网(早鸟优惠)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征稿方向:大数据、区块链、经济学、人工智能相关主题方向均可投稿 主办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大会组委 大 会 主 席 Prof. Guangjie Han, Hohai University, China (IEEE /IET /AAIA Fellow) Prof. Hongbo Jiang, Hunan University, China (IET Fellow) 大 会 副 主 席 Prof. Jiankun Hu,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Australia Prof. Jia Yu, Har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出版主席 Prof. Haibin Zhu, Nipissing University, Canada Prof. Huawei Huang, Zhongsh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Vincent Cheng SiongLee, Monash University, China Jiaqi Lu, Har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Prof. Alfredo Cuzzocrea, University of Calabria, Italy Prof. Azlan Mohd Zain,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Malaysia Prof. Vijayakumar Varadarajan,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rof. Yuqiu Cai, Har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组织委员会主席 Assoc. Prof. Meng Yu, Har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Junming Shui, Har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征稿主题 大数据 区块链应用 经济管理 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环境 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金融 云计算 互联网+ 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平台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的服务 区块链的数据管理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 区块链的安全 隐私和信任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管理 区块链数据模型的设计 区块链的交易管理 数字货币的应用 区块链交易平台 区块链与经济管理 区块链的交易价值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 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 经济模型与软件工程 线性回归分析 ARMA时间序列的建模与预测 经济管理中复杂数据建模 算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与数字业务 人工智能与及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监管的应用 区块链安全技术 经济预测方法和组合预测模型 大数据金融 台湾经济和大陆经济 疫情背景下的经济走势 论文出版 所有投递ICBBEM 2026会议的稿件都必须通过2-3位组委会专家的严格审稿,所有录用稿件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论文至EI Compendex(EI)、Scopus进行检索。 ◆投稿须知 ◆论文仅接受英文稿件,且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同行评审,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文章题目和摘要。如需中→英翻译:【艾思编译】 ◆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需低于30%。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SCI期刊征稿 Journal Name: Big Data Research; ISSN: 2214-5796; IF: 3.3; 正刊 Journal Name: Information; ISSN: 2078-2489; IF: Ei Compendex; 专刊 Journal Name: China & World Economy; ISSN: 1749-124X; IF: 3.1; 正刊 合作英文普刊 《商业与经济研究进展》Online ISSN: 2209-265X 是一本同行评审、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着力于公司与金融行为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该刊致力于推动商务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研究 征稿主题:商业理论;会计与金融管理;经济学;贸易学;资本市场;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战略与创新;市场营销与零售,其他经济方向即可 录用时间:2周左右 检索类型:谷歌学术,知网 更多刊源详情可咨询编辑 合作ESCI期刊征稿 期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Sciences 数字化专题名称:IJES(3.0) 最新影响因子:2.4,JCR Q2 收录数据库:ESCI 出版模式:OA出版 出版周期:平台内投稿,平均1-2个月录用,2-3个月见刊 【会议合作期刊,加速审稿速度,享期刊版面费】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孔令竹)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人工智能、新能源、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全球供应链中风险较高的关键原材料之一。然而,传统稀土开采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生态破坏。有没有更清洁、更可持续的稀土获取方式?大自然或许早已埋下线索。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建喜研究员团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他们在一种名为“乌毛蕨”的蕨类植物体内,不仅发现大量富集的稀土元素,还首次观测到这些稀土在植物组织细胞间“自我组装”,形成了名为一种叫“镧独居石(Monazite-(La))”的矿物。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天然植物中发现稀土元素的生物成矿现象,通常这种矿物主要在岩浆或热液活动等地质过程中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环境。 乌毛蕨属于一类特殊的稀土“超积累植物”,仿佛土壤中的“稀土吸尘器”,能高效吸收并浓缩分散在环境中的稀土元素。研究显示,在其叶片的维管束和表皮组织中,从土壤中吸收的稀土元素会以纳米颗粒形式沉淀,并进一步结晶成磷酸盐稀土矿物。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像是植物在体内“打包封存”有毒物质,把可能伤害细胞的稀土离子,稳稳锁进矿物结构中,实现稀土的钝化和自然“解毒”。 独居石是工业上重要的稀土矿石,但天然独居石中常伴生放射性铀、钍元素,给开采与应用带来挑战。而乌毛蕨在自然生长的常温常压条件下所形成的“生物独居石”,纯净、无辐射,展现出极具潜力的绿色提取前景。 过去,我们知道微生物和动物能在体内“造矿”,比如贝壳及珊瑚中的方解石和文石、动物牙齿和骨骼中的磷灰石。但植物界的“矿物制造能力”却长期被低估——此前已知的仅有少数几种,如方解石和草酸钙石等钙质晶体以及植硅体。这一次在乌毛蕨中发现稀土成矿,不仅刷新了人类对植物矿物机制的认知,也为近千种已知超富集植物的研究打开了新窗口。 该研究成果于11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该工作不仅揭示了植物对稀土的“解毒”与矿化机制,也为未来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种植乌毛蕨等超积累植物,可在修复污染土壤、恢复稀土尾矿生态的同时,从植物体中回收高价值稀土,真正实现“边修复、边回收”的绿色循环模式。 论文信息: Liuqing He, Haiyang Xian, Yiping Yang, Jielong Cao, Hongmei Yang, Jieyang Xie, Jiaxin Xi, Yixuan Yang, Shan Li, Runliang Zhu, Xiaoliang Liang, Hongping He, Michael F. Hochella Jr.*, Jianxi Zhu*. Discovery and Implications of a Nanoscale Rare Earth Mineral in a Hyperaccumulator Pla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DOI : 10.1021/acs.est.5c09617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5c09617
​ 知网可检索的 文科国际会议合集 硕博评职 / 学术加分必看 2025 知网可检索国际会议合集!硕博评职 / 学术加分必看📚 宝子们!整理了 4 个 2025 年超靠谱的文科国际学术会议,全部支持知网(CNKI)谷歌检索,覆盖教育、经济、商务、艺术等多个领域,不管是冲毕业、评职称还是攒学术成果都超适配,快码住! 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QTHXFQ4A 第二届经济发展与管理应用国际学术会议(EDMA2025) 第二届经济发展与管理应用国际学术会议(EDMA2025)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1日-11月23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会议检索:Google Scholar, CNKI, CPCI 网址: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QTHXFQ4A 经济发展、管理应用、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可投 👉 亮点,收录高,检索快,主题贴合当下学术热点,适合文科 / 经管类学者冲! 第二届教育发展与社会文化国际学术会议(EDSC2025) 第二届教育发展与社会文化国际学术会议(EDSC2025)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1日-11月23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会议检索:Google Scholar, CNKI, CPCI 网址: 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F4HG92HB 教育发展、教育与教学、社会文化、考古学等相关专业可投 👉 亮点:兰州举办,教育和社会学交叉,具有创新性的会议! 2025年数字人文与社会文化创新国际学术会议 (DHSCI 2025) 2025年数字人文与社会文化创新国际学术会(DHSCI2025) 会议时间:2025年12月26日-12月28日 会议地点:中国·三亚 会议检索:Google Scholar, CNKI, CPCI 网址: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THBHL9AP 数字化保护与可视化、社会计算与数字治理、艺术科技与数字创意等相关专业可投 👉 亮点:旅游城市开会,艺术类专业可投!年底提交不赶 ddl! 第二届管理与智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ISD 2026) 第二届管理与智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ISD 2026) 会议时间:2026年02月06日-02月08日 会议地点:中国·南京 会议检索:CPCI, CNKI 网址: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44SP4H2V 管理学、智能社会、社会发展、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投 👉亮点:管理学+社会学,文科硕博冲冲冲 ✅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CPCI, CNKI。 联系人:Julian 联系方式:19128974370(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icmisd@163.com 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
RDLink研发家 193 2025-11-05
2026年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国际学术会议(SDUP 2026)将于2026年4月10-12日在中国青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城市规划师及行业专家,聚焦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论、实践创新及未来趋势,致力于推动城市规划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在城市设计与管理中践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SDUP 2026将就绿色基础设施、智能城市技术、气候适应策略、社会包容性规划及政策评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分享创新成果,交流前沿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会议欢迎来自不同学科和地区的研究者积极投稿与参与。通过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平台,SDUP 2026将推动可持续城市规划的理论突破与实践升级,为建设更宜居、更具韧性的未来城市贡献智慧力量。 会议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城市规划师及行业专家 | 提交多个数据库收录,发表有保障 2026年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国际学术会议(SDUP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2026年4月10-12日,中国·青岛 大会官网: www.icsdup.org【更多详情】 早鸟优惠/一轮截稿时间:2026年2月2日23:59前投稿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IEEE Xplore、Scopus 【嘉宾持续更新中,更多嘉宾信息详见官网!】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转型 (智慧城市与数字化转型/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信号/公共交通优化/共享出行与新能源/步行与自行车设计/交通碳排放管理/大数据与规划决策/物联网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智慧能源管理/智能电网与储能) 2. 绿色与可持续城市规划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技术/生态城市规划/低碳发展策略/建筑材料创新/城市热岛缓解/气候变化适应与城市韧性/气候适应规划/灾害响应与韧性/洪涝风险管理/海绵城市技术/生态系统服务/城市增长管理/混合功能用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复垦与更新/公共空间设计) 3. 可持续能源与环境管理 (可持续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能源消费优化/可再生能源集成/能效提升/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供水系统优化/污水处理与循环/水污染控制/水资源风险管理/生态湿地/废弃物管理与循环经济/固废分类与利用/有机废弃物处理/循环经济模式/建筑废弃物回收/智慧废弃物管理) 4. 社会可持续性与城市健康 (社会可持续性与社区参与/社区规划与参与/社会公平与包容/住房可负担性/多样性与融合/数字鸿沟/城市健康与环境营造/环境噪声与空气质量/绿色空间与健康/公共健康与规划) 5.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一、会议论文集 所有的投稿论文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提交至 EI Compendex、Scopus、Inspec、CNKI等数据库收录。 二、SCI期刊 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推荐至以下SCI期刊发表: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SSN: 1392-3730, IF: 4.3) Buildings (ISSN: 2075-5309, IF: 3.8)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SN: 0899-1561, IF: 3.2)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ISSN: 1226-7988, IF: 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ISSN: 1735-0522, IF: 1.7)‌ 【SCI论文排版在初判阶段暂无严格要求,投稿前请先联系老师,通过审核后再正式投稿。】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 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分钟; 3. 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 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生物技术是一项新兴科技,它的发展和进步与人们的生命、病痛、健康息息相关,对现代医学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直接促进了相关产业如医疗器械、医药材料等的快速发展。ICBB学术会议于2019年发起,先后在贵州、青岛、大理、南京和武汉、广州成功举办,为全球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医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平台,目的是为了探讨相关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理论和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络,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第八届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国际学术会议(ICBB 2026)将于2026年03月27-29日在湖南株洲市召开,届时将会有一众行业内专家学者们参会交流,并围绕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热门话题进行技术研讨,以期对最新科学领域的知识成果更新作出重大贡献。与会代表不仅可以聆听行业内专家的精彩报告,还可以面对面交流与探讨。 【会议亮点】 快见刊检索,实现稳定Scopus、知网检索 接受仅参会不投稿(口头报告/海报/摘要投稿/听众参会) 快审会议,投稿后预计5个工作日可以出录用结果。 第二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国际学术会议(ICBEMD 2026)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Devices 2026年3月27-29日;中国-株洲 会议官网:www.ic-bb.net【投稿参会】 截稿时间:以会议主页为准 收录检索:Scopus、CNKI等多家检索 主办单位:湖南工业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往届检索历史】 往届会议 会议时间 见刊时间 检索时间 ICBB 2025 2025.3.7-3.9 2024/6/9 会后3个月左右 2024/6/30 会后3个月左右 ICBB 2024 2024.3.29-31 2024/6/4 会后2个月左右 2024/7/8 会后3个半月 ICBB 2023 2023.3.31-4.2 2023/5/9 会后1个月左右 2023/10/7 会后5个月 【会议主席团】 大会主席 Ram Bilas Pachori 教授 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 INAE Fellow 印度理工学院印多尔分校,印度 技术委员会主席 Subha Bhassu 教授 马来西亚大学,马来西亚 Mohamad Fawzi Mahomoodally 教授 毛里求斯大学,毛里求斯 出版主席 Ahmed El Hashash 教授 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 姚怡飞 副教授 WACBE Life Member、CSBME Senior Member 上海交通大学 Lee Lai Kuan 副教授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 组织委员会主席 李广利 副教授 湖南工业大学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主讲嘉宾】 谢曦 教授,中山大学,国家杰青 Mohamad Fawzi Mahomoodally 教授,毛里求斯大学,毛里求斯 Ahmed El Hashash 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 持续更新中... 【论文出版】 本会议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递交出版社发表,出版后由出版社提交数据库,进行 Scopus,知网检索。 【征稿主题】 1. 医学影像技术及应用 磁共振成像 / X光、CT、PET和SPECT / 超声波成像 / 功能成像 / 光学成像、显微镜和红外成像 / 图像重建和检索 / 图像可视化和体绘制 /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图像引导聚焦照射 / 机器人手术 2.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医学信息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医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 / AI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分析心电图、PCG、脑电图、肌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睡眠信号 / 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 / 慢性 病检测的临床应用 / 康复工程和临床工程 / 可穿戴设备和信号处理 / 生物医学仪器和传感器 / 医学信息技术 3. 生物力学和生物力学工程 人造器 官 / 器 官的生物力学 / 生物力学&细胞和分子建模 / 细胞和组织力学 / 计算生物力学 / 生理建模 / 生物流体力学、生物流变学、血流测量技术 / 微循环,血液动力学 / 心血管/心脏力学 / 临床生物力学/ 听觉力学 / 运动力学,关节力学,rsa,运动分析 / 肌肉/神经肌肉 / 肌肉骨骼力学与工程 / 神经和神经行为工程 / 矫形生物力学 / 呼吸系统工程 / 疾病的机械生物学 / 植入物设计和力学 / 医疗机器人力学 / 人体力学 4. 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序列分析 / 基因调控、表达、鉴定和网络 / 蛋白质结构、功能和序列分析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技术 / 微生物学 / 病毒学 / 器 官再生和移植 / 细胞内运输 / 计算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 / 免疫学 / 系统生物学、群体遗传学和建模 5. 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药物化学 / 药物分析和药物控制 / 制药工艺学 / 药理学 / 药物生物学(生药学) / 药物吸收和代谢 /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 药物输送 / 药学服务 / 临床药物评价 / 毒物学 6. 其他相关主题 生物医学材料 / 仿生工程 / 生物纳米技术 / 生物电子学、生物光子学 / 外科技术 / 生物制造 / 3D生物打印 / 生物电和神经工程 / 肿瘤学 / 克隆技术 / 脑机接口 / 生态学 / 食品学 / 解剖学 / 生理学 / 其他 稿件如何投递 |会议往期历史 | 投稿注意事项 | 论文检索周期会议模板论文 | 何时录用| 主题是否匹配 | 如何报名汇报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继IoTSC往届的成功举办,第六届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学术会议(IoTSC 2026)将于2026年3月27日-29日在重庆举办。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个行业的重点,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全面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会议亮点: · EI/Scopus双检索:IET独立出版,检索非常稳定; · 征稿主题范围广,录用率高; · 高效出版流程:审稿周期短,5-7天出审核结果 第六届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国际学术会议(IoTSC 2026) 202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mart City 2026年3月27-29日 | 中国-大连 大会官网:www.iotsc.net【投稿参会】 截稿时间:见官网 审稿录用:投稿后3-5个工作日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IoTSC 2021-2024均已完成出版及EI检索!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大连大学 【支持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主讲嘉宾】 李永辉 教授, IEEE Fellow,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无线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他是著名的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奖学金(2008年)和2012年ARC未来奖学金的获得者。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物联网、无线网络、5G和无线人工智能。他参与了价值5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国家智能电网智能城市项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示范项目。他在IEEE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他的几篇期刊论文被ESI收录在高被引论文中。据谷歌学者称,他的研究成果被引用超过12000次。他现在是IEEE通讯事务和IEEE车辆技术事务的编辑。他还担任过几期IEEE杂志的特约编辑,如IEEE JSAC毫米波通信特刊、IEEE无线AI通信杂志、IEEE IoT期刊、IEEE工业信息学事务、IEEE Access。他获得了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14、IEEE PIMRC 2017和IEEE Wireless Days Conferences(WD)2014的多个最佳论文奖。 闫峥 教授, IEEE Fellow/IET Fellow/AAIA Fellow/AIIA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士、IET会士、AAIA会士、AIIA会士、芬兰科学院 Academy Fellow(2017)、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2019至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至今)、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致力于信任管理、区块链、信息与网络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分析等研究。近10年来,在研和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国际合作等三十多个项目。荣获诺基亚卓越发明人、3次欧盟奖励、全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女性科技之星、IEEE TCSC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Scalable Computing (Woman)、IEEE TEMS DLT资深领导奖、电子协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次IEEE杰出领导和服务奖、AALTO ELEC影响力奖、IEEE ComSoc大数据委员会最佳期刊论文、IEEE TrustCom杰出论文等。谷歌学者引用约17000次,H-index 67。 汪祖民 教授,大连大学 博士,教授,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大连大学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大连市高端人才,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智慧医疗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杰出会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慧健康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负责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大连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在IEEE、CCF等国际国内顶级学术组织主办的多个大会中担任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等,是国家科技部与教育部等部门的项目、学科评审专家,是辽宁、陕西、安徽、大连等多个省市的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PCT专利1件,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智慧城市 物联网与通信技术 智慧城市架构 物联网智慧治理 智慧城市系统 环境可持续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建模 城市计算 智慧城市大数据 绿色物联网 智能交通 智慧出行 数字孪生 网络物理系统 物联网应急管理 智慧城市应用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应用机器学习 智慧城市应用区块链 物联网网络安全 数据驱动规划与可视化 5G/6G通信 低功耗物联网网络 边缘计算 雾计算 分布式物联网架构 无线充电 能量采集 物联网应用目标感知 物联网应用多机器人通信 物联网应用RFID 物联网设备互操作性 AI边缘分析 网络管理与服务质量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通过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在IET(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出版,见刊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检索稳定! >>>投稿注意事项: ◆ 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Template Download】 ◆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中→英翻译:【艾思编译】 ◆ 每篇录用的论文可享受一名免费参会(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的名额。参会方式: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 ◆ 应出版社要求,全文包含参考文献查重,重复率不高于30%。 “查重+AI检测”特惠 | 先囤后用,双查重不再焦虑
已入驻的机构
高校
媒体
企业
社团
其他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入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