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事业和数字经济战略的背景下,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控制工程的交叉融合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现代化建设,也对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2025年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ITCE 2025)将于2025年7月11-13日在中国天津召开。AITCE 2025 将汇聚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产业领军人物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航空航天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多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会议将重点讨论新一代航空航天系统的创新设计、智能控制技术、数据融合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EI检索,检索稳定且快速!高录用,对学生党友好,优质会议!JPCS出版,发表有保障! 2025年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ITCE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25年07月11日-13日 | 中国·天津 大会官网:www.icaitce.org【参会投稿】 检索类型:EI,Scopus 【大会嘉宾】 大会主席&主讲嘉宾: Zheng Hong (George) Zhu 教授,约克大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AE);加拿大工程学会院士;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副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现为加拿大约克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和终身教授,长期从事电动系绳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空间碎片捕获和离轨、新型智能空间结构等领域的研究。 大会主席&主讲嘉宾: 赵子龙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9),澳大利亚国家优秀青年人才(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评审专家。 出版主席&主讲嘉宾: 张卫山 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动化学会联邦数据与联邦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可信人工智能生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主任,山东省能源工业大数据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青岛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联邦学习、区块链、工业大模型等方向的研究。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建邦 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李建邦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副教授,专注于流体力学、热声学和非线性动力学。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奖学金。李博士的研究涵盖从飞机推进到喷涂工艺的多种领域,探讨开放剪切流的不稳定性、非牛顿液体的喷雾及热声模式的同步现象。他还在劳斯莱斯和LB Foster等多家知名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征稿主题】 航天航空工程 信息技术 控制工程 空气动力学 气体物理学 高超音速飞行技术 无人航空系统 先进卫星技术 航空器设计与结构优化 航天器材料应用 航电系统与集成技术 推进系统与燃料创新 人机交互与飞行安全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导航和制导系统 机载传感器技术 航空航天中的量子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AR/VR技术 物联网与智能系统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网络安全技术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 网络与通信 量子计算与信息处理 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自动化控制系统 非线性与自适应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 协同与分布式控制系统 可靠性与故障诊断 系统建模与实时仿真 自主控制策略与柔性制造 远程控制与监控技术 人工智能在控制中的应用 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 查看更多主题,请点击官网 【论文出版】 本会议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 独立出版,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目前该出版社EI检索非常稳定。 投稿参会须知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查重 ,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参会/投稿通道】 ◆1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多样化的论文投稿支持发表服务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icidsac.com 会议日期: 2025年7月11-13日 会议地点:中国 · 珠海 一轮截稿日期:2025年5月11日 接受或拒绝通知日期:提交后 7 个工作日 5月11日前投稿可享受早鸟优惠价! 【主办单位】 【支持单位】 【征稿主题】 人工智能与软计算 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 信息工程与大数据 数据集成与计算建模 神经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信号处理与通信 计算智能与智能通信 其他相关主题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由IEEE出版,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报名参会】 本次会议采用在线方式报名参会【报名参会通道】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Kiko 联系电话:15013299507 联系邮箱:icidsac@outlook.com 欢迎扫码添加大会秘书,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5 2025-04-25
第八届计算机信息科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CISAT 2025) 2025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大会官网:www.cisat.org【投稿/了解详情】 大会时间:2025年7月11日-13日 大会地点:中国 · 昆明 截稿时间:见官网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承办单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会议出版:IEEE 会议检索:EI核心、SCOPUS、IEEE Xplore 会议历史:详情查看会议官网:www.cisat.org CISAT 会议见刊检索历史记录如下,该会议目前检索非常稳定! CISAT 2024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IEEE, 并成功被 EI & Scopus 检索。会后3个月完成见刊,刊后1个月完成检索 CISAT 2023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SPIE, 并成功被 EI & Scopus 检索。会后5个月完成见刊,刊后1个月完成检索 CISAT 2022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JPCS, 并成功被 EI 检索。 会后3个月完成见刊,刊后2个月完成检索 CISAT 2021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JPCS, 并成功被 EI 检索。会后2个月完成见刊,刊后1个月完成检索 CISAT 2020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JPCS, 并成功被 EI 检索。 CISAT 2019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JPCS, 并成功被 EI 检索。 CISAT 2018会议论文集已出版在JPCS, 并成功被 EI 检索。 报告嘉宾 Prof. Loi Lei Lai, IEEE Life Fellow, IET Fellow, DRPT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Perth, Australia 赵启军教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钱文华 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 马佳义 教授,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刘羽 教授,合肥工业大学 更多嘉宾持续邀请中... 征稿主题 计算机工程 信息科学 软件技术 智能系统 图像处理 控制技术 工业工程 电子工程学 应用技术 其他相关主题【点击】 论文出版 会议的所有投稿需经过3轮专家审稿,并提交至组委会复核,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录用的论文将由 IEEE (ISBN: 979-8-3315-3890-3)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点击进入会议主页参会/了解详情 参会方式 每篇录用缴费的论文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1.口头报告: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报名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含问答环节。无投稿亦可报名。 2.海报展示: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展示海报,海报尺寸为A1竖版,彩色,JPG/PNG格式(宽*高:594mm*841mm)。无投稿亦可报名。 3.听众参会:无需提交稿件,直接注册听众参会即可 ◆更多学科领域学术会议可进入查看...
【重要日期】 会议官网:http://iccnse.net/ 会议日期: 2025年8月1-3日 会议地点:中国 · 杭州 一轮截稿日期:2025年6月15日 接受或拒绝通知日期:提交后7个工作日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征稿主题】 通信网络 智能系统工程 6G 技术和应用 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 大规模 MIMO 和波束成形 软件定义网络 (SDN) 和 NFV 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网络 低延迟协议和网络优化 5G/6G 网络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管理 智能城市和城市系统 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 机器人和自主系统 数字孪生和物联网应用 医疗保健和可穿戴设备中的人工智能 智能系统中的大数据分析 节能和可持续系统 基础设施中的可再生能源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并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投稿方式:请通过在线系统提交论文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iccnse.net/ 会议秘书:Kiko 联系电话:15013299507 会议邮箱:iccnse@163.com 欢迎扫码添加大会秘书,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6 2025-04-25
日前,实验室博士生刘家豪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Filtering Discomforting Recommendations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被The ACM Web Conference 2025 会议录用。 个性化算法可能会无意中将用户暴露于令人不适的推荐内容中,从而可能引发负面后果。不适感的主观性及算法的黑箱特性使得有效识别和过滤此类内容颇具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开展了一项形成性研究,以了解用户在过滤不适推荐内容方面的实践与期望。随后,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工具 DiscomfortFilter。该工具可为用户构建可编辑的偏好画像,并通过对话帮助用户表达过滤需求,从而在画像中屏蔽不适的偏好。基于编辑后的画像,DiscomfortFilter以即插即用的方式实现不适推荐过滤,同时保持灵活性与透明度。构建的偏好画像能提升大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并简化用户对齐,使一个38 亿参数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在离线代理任务中可与顶尖商业模型媲美。为期一周、包含 24 名参与者的用户研究验证了DiscomfortFilter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该工具通过调控内容暴露,有效减少了平台推荐结果中的不适内容。最后,我们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强调其与更广泛研究领域的关联性,评估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会议简介 The ACM Web Conference (WWW) 是一年一度的国际会议,探讨万维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交叉/新兴/综合领域的 A 类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旨在为全球提供一个顶级论坛,以讨论和辩论 Web 的演进、相关技术的标准化,以及这些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大会汇聚了研究人员、开发者、用户和商业机构——所有对 Web 及其潜力充满热情的人士。今年,该会议计划于 2025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2 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本届WWW会议共收到2062篇有效投稿,其中409篇论文被接收,录用率19.8%。 论文简介 用大语言模型过滤令人不适的推荐内容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0.05411 代码仓库:https://github.com/Hsyy04/PersonaBuddy 个性化算法通过分析用户偏好来提供定制化内容,从而支持用户决策,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尽管这些算法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但它们可能无意间向用户推荐令人不适的内容。例如,如果用户搜索与健康相关的敏感话题,算法可能会推荐相关的健康产品,这可能被用户视为对隐私的侵犯,从而引发不适。同样,当用户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如刚经历分手),缺乏情境感知能力的算法可能会推荐唤起痛苦回忆的内容,从而加剧用户的情绪困扰。这些推荐不仅可能无法吸引用户,甚至可能带来焦虑、不安或痛苦等负面情绪后果。不适感的感知极具主观性,也就是说,一个用户认为有趣的内容,可能会让另一个用户感到不适。这种主观性凸显了对不适内容识别方法的迫切需求,即方法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并能更好地贴合个体用户的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旨在设计一款帮助用户过滤不适推荐内容的工具。这一任务面临两个关键挑战:(1) 用户对不适内容的感知高度主观;(2) 推荐此类内容的算法通常是黑箱系统。如图 1 所示,我们将问题形式化如下:黑箱个性化算法根据推测的用户偏好画像(通常隐含在嵌入表示中)向用户推荐内容,我们的目标是识别并过滤用户主观认为不适的内容。由于算法系统的不透明性,用户的偏好画像既难以理解也无法编辑,使用户难以影响算法的决策。 图1 问题定义 形成性研究 为指导设计过程,我们首先开展了一项形成性研究,以深入了解当前现状及用户的需求与期待。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识别了导致不适推荐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1) 用户行为的偏离。用户的搜索和点击行为可能受到好奇心驱动或点击诱导(如标题党)的影响,导致推荐算法误判其长期兴趣,从而构建出偏差的用户偏好模型。例如,一位参与者提到:“出于好奇,我曾经搜索过成人用品,现在这些内容一直出现在我的推荐里,太尴尬了。”(2) 算法建模偏差。个性化算法难以全面捕捉用户的细微兴趣和实际使用情境,可能导致推荐内容在不合适的时间出现。例如,有参与者表示:“晚上刷到恐怖内容太吓人了,虽然我白天会看。”(3) 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冲突。平台通常会优先推荐能够提高用户参与度的内容,即使这些内容可能引发不适。有多名参与者提到,他们察觉到平台在个性化推荐中的商业目标可能与用户的舒适体验存在冲突。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反馈机制(即“不感兴趣”按钮)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性化程度不足。由于反馈选项过于模糊,用户难以准确表达具体的过滤原因,可能导致本可以接受的内容被误删。(2) 缺乏灵活性。用户可能只是暂时希望隐藏某类内容,但使用反馈后,这些内容可能会被永久性移除。(3) 透明度缺失。用户无法确定平台是否真正采纳了自己的反馈,导致对反馈机制的有效性缺乏信任。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通过参与式设计讨论,总结并提出了四个关键设计目标,以指导工具的开发:(1) 支持对话式配置。多数参与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自然语言表达过滤需求,因为这样“不会受到预设选项的限制”,并且“可以更准确、更个性化地表达”。此外,多名参与者希望能够通过与工具对话的方式配置过滤规则,因为这种方式“更加自然”。(2) 提供偏好解释。当输入方式从预设选项转向开放式对话时,部分参与者表示,他们在主动表达过滤需求时会感到困难。然而,所有参与者都认同,如果能够理解平台推荐所反映的偏好以及自身的行为模式,就更容易精准表达过滤需求。例如,一位参与者提到:“如果我能先查看自己的偏好,再对不准确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那就太好了。”(3) 提供反馈渠道。所有参与者均希望工具具备透明性,并允许用户对过滤结果提出异议。能够查看被过滤内容及其原因,有助于“增强对工具的信任”,而支持用户调整过滤规则则可以“优化过滤需求”。(4) 以即插即用的方式运行。即插即用模式意味着该工具可以独立于特定的个性化算法运行,并直接影响算法的输出。支持该模式的关键因素包括:参与者意识到他们的过滤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因为“不同情境下,不适内容的标准也会变化”;多名参与者强调,该工具应由用户自主掌控,使其能够“跨平台使用”;参与者更关注个性化推荐所带来的不适,而非算法的具体工作机制。 系统设计 鉴于大语言模型(LLM)在自然语言理解、推理和生成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 LLM 为实现这些设计目标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 LLM 的工具 DiscomfortFilter,专门用于帮助用户过滤不适推荐内容。图 2 展示了 DiscomfortFilter 的工作流程:(1) DiscomfortFilter 根据用户的个性化感知识别算法推荐的内容,整合用户的成对偏好,并对其进行排序,以构建可理解且可编辑的个性化偏好画像;(2) 通过引导式对话,DiscomfortFilter 帮助用户表达个性化的过滤需求,并在画像中屏蔽不适的偏好;(3) 基于编辑后的偏好画像,DiscomfortFilter 以即插即用的方式过滤不适推荐,确保用户所见内容不再包含令人不适的元素。此外,DiscomfortFilter 还向用户提供过滤日志(步骤 3),帮助用户进一步完善过滤需求,类似于步骤 2。总体而言,DiscomfortFilter 使用户能够主动影响个性化算法的决策,增强对算法的掌控力。 图2 DiscomfortFilter的工作流程 图 3 展示了在引入DiscomfortFilter之前,个性化算法向用户呈现内容的流程。这些算法会分析用户行为,以推荐内容,其中可能包含让用户感到不适的内容。最终,系统将个性化推荐的内容直接呈现在用户设备上,供用户被动消费。 图3 引入DiscomfortFilter前个性化算法向用户呈现内容的流程 图 4 的上半部分展示了在引入 DiscomfortFilter 之后,个性化算法如何向用户呈现内容。通过在原有的推荐流程中集成内容过滤模块(Content Filter Module),DiscomfortFilter 能够移除不适内容,确保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仅为非不适内容。不适内容的识别依据用户自定义的过滤规则,使用户能够对内容推荐过程进行控制。过滤规则以自然语言形式存在,对 DiscomfortFilter 的运行至关重要。图 4 的下半部分展示了用户如何配置这些规则。用户可以直接管理这些规则(绿色箭头),或者使用过滤需求发现模块(Filtering Needs Discovery Module)通过对话方式进行规则配置(蓝色箭头)。该对话代理采用两种策略来帮助用户识别过滤需求:第一种策略基于偏好画像构建模块(Preference Profile Construction Module)构建的偏好画像,第二种策略基于内容过滤模块(Content Filter Module)的过滤记录。候选规则生成模块(Candidate Rule Generation Module)通过对话分析用户的过滤需求,并将其转换为管理过滤规则的操作,用户随后可以编辑和确认这些规则。 图4 DiscomfortFilter的细节设计 各模块具体的细节请参考原文,这里,我们仅介绍偏好画像构建模块。该模块通过分析用户按时间顺序对推荐内容的点击行为来构建用户偏好画像。该过程与传统的个性化算法研究有三个关键区别:(1) 它仅基于单个用户的行为建模偏好,而不是所有用户的行为;(2) 它通过捕捉用户点击的内容以及用户选择忽略的推荐项,提供更全面的隐式反馈;(3) 它必须实时执行,能够即时响应用户的点击。该过程的关键在于,将用户对推荐内容的点击行为总结为由特征组成的偏好画像,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该画像的更新。如图 5 所示,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 LLM 的多智能体流水线来完成这一过程。我们采用了成对排序学习(pairwise rank learning)的一般假设——当两个内容同时展示时,被点击的内容对用户更具吸引力。对于每个被点击的内容(记为 pos,表示正样本),该模块会随机抽取一个同时出现但未被点击的内容作为负样本(记为 neg),然后构造一个有序对 。需要注意的是,pos 和 neg 均为未经处理的原始内容。随后,该有序对会进入流水线进行处理。 图5 偏好画像构建模块 处理流程:(1)感知代理(Perceive Agent)从用户的角度识别 pos 和 neg,并基于当前的偏好画像分析用户为何点击 pos 而忽略 neg。不同用户对同一内容的关注点不同,因此,结合用户的偏好画像,感知代理能够准确识别对用户最重要的特征。(2)摘要代理(Summary Agent)从感知代理的分析中提取用户选择 pos 而非 neg 的原因,并归纳出 m 个 pos feature 和 n 个 neg feature。然后,通过笛卡尔积构造 m×n 个有序对 ,表示在每个特征对中,用户更倾向于 pos feature 而非 neg feature。这些有序对描述了特征之间的偏好排序关系,是用户偏好建模的基础。(3)反思代理(Reflect Agent)维护一个有向图,其中边的方向从 neg feature 指向 pos feature,边的权重表示每个对的出现频率。当收到摘要代理传递的特征对时,它首先合并相似的特征节点,然后将它们整合进图中。在合并过程中,首先基于语义相似性识别候选特征,随后利用 LLM 生成最终的合并结果。这个有向图将每次用户点击产生的独立有序对进行整合,从而通过全面的结构信息建模用户偏好。(4)通过 PageRank 算法对特征节点进行排序,以得到全面的偏好排名。排名较高的特征通常更符合用户兴趣,而排名较低的特征则可能不那么相关。 该模块具有三个特性:(1)偏好画像是基于特征构建的(而非原始内容)。(2)通过个性化的内容感知来提取特征。(3)采用 PageRank 算法对特征进行全局排序。这种偏好画像能够优化 LLM 的推理过程,并显著降低 LLM 对齐用户偏好的难度。最终,构建的偏好画像会被存储,并发送至过滤需求发现模块,以增强对话代理的个性化能力,并向用户提供清晰的解释。 评估 我们在离线代理任务中验证了构建的偏好画像的有效性。结果如图 6 所示,构造的偏好画像能够增强 LLM 的推理能力,显著降低用户对齐的难度,使一个 38 亿参数的开源LLM在离线任务中可与顶级商业模型媲美。 图6 线下代理实验结果 此外,我们还在知乎上开展了一项为期一周的用户研究,共有 24 名参与者。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设计目标能够有效帮助用户表达过滤需求,并成功过滤不适推荐内容,而 DiscomfortFilter 在这些方面表现良好。我们进一步分析了 DiscomfortFilter 如何通过影响不适内容的曝光来改变平台推荐结果。假设 DiscomfortFilter 使用过滤规则处理 N 个内容,其中 n 个内容被识别为令人不适,我们定义 n/N 为该规则的过滤负担。在为期七天的用户研究中,我们计算了所有在五天以上仍然有效的过滤规则的每日平均过滤负担。从配置这些规则的当天起,日均过滤负担的趋势如图 7 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滤负担稳步下降,这表明平台逐渐减少了推荐令人不适的内容。这一下降可以归因于 DiscomfortFilter 的引入,它减少了用户接触令人不适的推荐,从而导致用户与此类内容的互动减少。因此,平台的推荐系统能够动态调整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偏好,进一步降低推荐令人不适内容的可能性。需要强调的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令人不适的推荐会立即消失,因为它们被完全过滤掉了。 图7 平均过滤负担变化 讨论 ① 使用LLM过滤令人不适推荐的挑战 我们的评估发现,在利用大语言模型(LLMs)过滤令人不适的推荐内容时,存在两个主要挑战:(1)LLMs 的错误关联。尽管经过精心设计,LLMs 有时仍会将本不令人不适的推荐误判为包含令人不适的元素,从而导致意外的排除。LLMs 的联想能力虽然提升了创造力,但在为用户做决策时需要更加谨慎的控制。(2)感知对齐不足。尽管我们在偏好画像构建模块上下了很大功夫,LLMs 仍难以充分理解用户的主观体验,从而削弱了偏好解释的有效性。让 LLMs 从“看到用户所见”过渡到“感知用户所感”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② 与推荐系统研究的相关性 近期的推荐系统研究日益重视用户体验。推荐遗忘(recommendation unlearning)是一种使模型遗忘特定用户兴趣的过程,有助于提升透明性与可控性。上下文感知推荐通过更准确地建模上下文因素来提升用户满意度。减偏推荐则通过强化多样性与公平性来应对信息茧房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强调了推荐系统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扩展了以往以算法设计为主的研究方向。当前的大多数推荐遗忘技术只能实现近似遗忘,而将其与 DiscomfortFilter 相结合后,可以实现精确的兴趣遗忘。传统的上下文感知推荐通常只依赖被动收集的数据(如时空信息),而与 DiscomfortFilter 结合后,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近期研究还表明,用户所感知的多样性并不能仅通过提供多样化推荐来实现,而是依赖于用户的主动探索。尽管我们尚无法确定本研究对信息茧房的具体影响,但我们相信,在适当的引导下,DiscomfortFilter 有助于提升用户对推荐内容的理解,从而主动跳出信息茧房。 ③ 对平台的潜在影响 尽管 DiscomfortFilter 并不直接修改平台的推荐算法,但它会影响用户所接触到的内容。这种影响可能会改变用户行为,进而间接影响平台的数据收集和用户建模。我们认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研究表明,即使是对推荐内容的轻微控制,也能显著提升用户的参与意愿。DiscomfortFilter 赋予用户更大的控制权,有助于建立信任,并提升他们使用平台的意愿。第二,避免记录用户与令人不适推荐内容的交互行为,可以帮助平台更准确地建模用户画像。 ④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的局限性与潜在改进方向:(1)性能方面:两个挑战主要源于大语言模型(LLMs)与用户之间缺乏对齐。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引入交互式验证过程,根据用户反馈调整 LLMs 的行为,使其更贴合用户需求。(2)功能方面:本研究目前仅关注用户的点击行为和文本内容。未来可以拓展至其他用户行为和多模态内容的整合。同时,也亟需一个高效的规则管理机制来支持更复杂的个性化需求。(3)评估方面:本次研究的参与者大多具有本科学历,且仅在单一平台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评估。因此,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部署,进行更长期、覆盖更广泛人群与多平台的评估。(4)应用方面:DiscomfortFilter 有潜力扩展至其他场景,例如家长监管和儿童网络内容控制。这类应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充分考虑法律与伦理问题。 总结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如下: 我们通过 15 名参与者的形成性研究,分析了当前不适推荐过滤的现状及用户期望。 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 LLM 的工具 DiscomfortFilter 来帮助用户过滤不适推荐内容。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在这一重要任务中利用 LLM。 我们通过离线代理实验和用户研究评估了 DiscomfortFilter,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够有效帮助用户表达过滤需求并成功过滤不适推荐内容。 我们讨论了使用 LLM 过滤不适推荐的挑战与机遇,并探讨了其更广泛的影响。 作者信息 如果您对本文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与作者联系: 刘家豪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协同信息与系统实验室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推荐系统,人机交互,大语言模型 联系方式:jiahaoliu23@m.fudan.edu.cn 实验室相关论文 [1] Jiahao Liu, Dongsheng Li, Hansu Gu, Peng Zhang, Tun Lu, Li Shang and Ning Gu. Unbi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with Fair Sampling. SIGIR 2025. [2] Jiahao Liu*, Xueshuo Yan*, Dongsheng Li, Guangping Zhang, Hansu Gu, Peng Zhang, Tun Lu, Li Shang and Ning Gu. Improving LLM-powered Recommendations with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IGIR 2025. [3] Jiahao Liu, Dongsheng Li, Hansu Gu, Tun Lu, Peng Zhang, Li Shang and Ning Gu. Tripl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Modelling for Accurate, Explainable and Interactive Recommendation. SIGIR 2023. [4] Yubo Shu, Haonan Zhang, Hansu Gu, Peng Zhang, Tun Lu, Dongsheng Li, Ning Gu. RAH! RecSys–Assistant–Human: A Human-Centered Recommendation Framework With LLM Agents. TCSS 2024. [5] Yaqiong Li, Peng Zhang, Hansu Gu, Tun Lu, Siyuan Qiao, Yubo Shu, Yiyang Shao, Ning Gu. DeMod: A Holistic Tool with Explainable Detection and Personalized Modification for Toxicity Censorship. CSCW 2025. [6] Wenxin Zhao, Fangyu Yu, Peng Zhang, Hansu Gu, Lin Wang, Siyuan Qiao, Tun Lu, Ning Gu. YouthCare: Building a Personalized Collaborative Video Censorship Tool to Support Parent-Child Joint Media Engagement. CHI 2025. [7] Baoxi Liu, Peng Zhang, Yubo Shu, Zhengqing Guan, Tun Lu, Hansu Gu, Ning Gu. Building a Personalized Model for Social Media Textual Content Censorship. CSCW 2022. 如果您对我们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感兴趣,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协同信息与系统(CISL)实验室 实验室网站主页:https://cscw.fudan.edu.cn/ 实验室Github主页:https://github.com/FudanCISL
JPCS出版| 高届数会议 | EI稳定检索 | 往届均已见刊检索 第五届计算机、遥感与航空航天国际学术会议(CRSA 2025) 202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Remote Sensing and Aerospace 大会官网:www.iccrsa.org 【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8月22-24日 中国-南昌 截稿时间:见官网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讲嘉宾: Prof. Antonio De Maio, IEEE Fellow,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Italy Antonio De Maio (S'01-A'02-M'03-SM'07-F'13) was born in Sorrento, Italy, on June 20, 1974. He received the Dr.Eng. degree (with honors) and the Ph.D. degree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o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Naples, Italy, in 1998 and 2002, respectively. Currently, he is a Professor with the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His research interest lies in the field of statistical signal processing, with emphasis on radar detection and optimization theory applied to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Dr. De Maio is a Fellow member of IEEE and the recipient of the 2010 IEEE Fred Nathanson Memorial Award as the young (less than 40 years of age) AESS Radar Engineer 2010 whose performance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as evidenced by contributions to the radar art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years, with the following citation for "robust CFAR detection, knowledge-based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and waveform design and diversity". Prof. George Z.H. Zhu, FASME, SMIEEE, York University, Canada Zheng Hong (George) Zhu is the Director of the Space Engineering Design Laboratory at the Lassonde School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is research interests touch on a number of topics including the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tethered spacecraft systems, electrodynamic tether propulsion and space debris removal, space robotics and advanced spacecraft materials. Dr. Zhu is the Fellow of Canadian Academy of Canada,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anada, Canadian Societ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SME),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 He is also the Associate Fellow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IAA), College Member of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nd Academician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Prof. Chinthaka Premachandra, IEEE Senior Member, Shibau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I, UAV, image processing, audio process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and mobile robotics. He is the Founding Chai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and Robotics (ICIPRoB), which is technically co-sponsored by IEEE. He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R-AL) and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征稿主题: 计算机科学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 机器人与自动化 高性能计算 网路 通讯 人机交互 电脑建模 遥感技术与应用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光学遥感 微波遥感 遥感信息工程 遥感模式分析 分类和数据挖掘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卫星导航和定位 空间数据库 地球监测与制图 遥感数据融合 遥感数据质量 高光谱影像处理 航空航天科学 航空声学 飞机设计 飞机系统 机舱系统 航空运输系统 航空运输业务 适航性 载人/无人航空 飞行物理学机制 空气弹性和结构动力学 空气热力学空域控制 空域管理 自主航空电子 资质认证 干净的空间 控制架构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CRSA 2025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被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 1742-6596)收录出版,出版后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本会议EI检索历史良好,可放心投稿! 投稿参会须知 ◆论文满4页投稿,不得少于4页;论文须得按照会议模板进行排版: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文章发表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提交出版社→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查重 ,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并一篇文章至少需要注册一名作者进行参会(海报/口头二选一) ◆ 针对本硕博学生在毕业季遇到的学位论文全流程各类问题,艾思云课堂提供专家咨询1V1特惠服务。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健齐)近日,由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禅韵新生”为实践主题,与六祖惠能文化研究会共建的"六祖文化振兴突击队"圆满完成在新兴县六祖镇的深度实践,通过文化挖掘、产业升级与数字创新三大路径,为"人文六祖"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注入新动能,联动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资源,激活国家级非遗“六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岭南乡村振兴提供创新范本,形成"调研-实践-转化"全链条服务模式,相关成果获当地文旅部门高度认可。 佛山大学“双百行动”实践团 系统规划破题痛点 文化空间焕发新生 实践团队针对六祖镇文旅产业"配套薄弱、体验单一、品牌分散"三大痛点,制定"空间活化+产品创新+传播升级"行动方案。在惠能广场书画馆,通过增设AR书法解析系统与禅意拓印体验区,将传统展馆升级为可听可感的沉浸式文化空间;针对六祖故居提出"智能导览+红色联动"改造方案,核心展区部署智能交互电子屏,动态轮播六祖惠能生平经历的珍贵图文资料,包括其求法历程、禅宗思想精髓及与国恩寺的历史渊源,并串联周边叶季壮将军故里、蕉山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构建"禅宗文化+红色教育"双主题游览线路。 朱教授带领实践团队与负责人交流 文创矩阵驱动产业升级 团队深度开发六祖文化IP价值,推出66款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涵盖禅意文具、节气服饰等系列。创新提出"六祖严选"地域品牌战略,通过统一视觉体系整合龙山塘村禅茶、夏卢村竹编等特色产品,同步规划"喷涂贴牌代工+原创设计"双轨开发模式,为农产品溢价提供文化支撑。禅域小镇推出的"集印打卡"系统巧妙串联分散景点,以趣味互动带动二次消费,实测游客停留时长提升40%。 文创产品示例图 数字赋能构建传播生态 针对文旅宣传"官方账号信任度低、传播力弱"问题,团队打造"硬广+软推"组合拳:一方面搭建VR数字展馆实现云游六祖,另一方面策划"青年禅修体验官"项目,通过直播禅修课程、vlog打卡挑战等年轻化传播,带动抖音话题#遇见六祖惠能#播放量有重大突破。结合"文旅+消费券"政策设计的"禅意之旅"套票,整合禅泉度假酒店温泉疗愈、天露山景区定制路线等资源,实现跨业态消费联动。 政企协同共筑发展根基 在与新兴县文旅局局长戚正旺的深度访谈中,团队聚焦市场主体培育难题,提出"品牌矩阵孵化计划":重点培育禅文化主题酒店、非遗工坊民宿等四类市场主体,推动成立六祖文旅产业联盟。目前禅泉度假酒店已试点建立服务质量动态优化机制,天露山景区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评价,实现服务响应速度显著提升。2024年,全域旅游提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超219万人次,同比增长8.03%,旅游总收入约12.07亿元,同比增长8.15%,旅游业态基本恢复。六祖镇入选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名单,夏卢村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文旅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核心引擎。 实践团队工作汇报会议 据悉,实践团队返校后将持续产出4篇专题调研报告、5套策划方案、6篇重点人物访谈和7段调研日志视频,重点跟进"六祖严选"品牌标准化建设、智能导览系统落地等6个合作项目。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这场以文化基因唤醒乡村活力的创新实践,正在为岭南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六祖样本"。
湾区科技观察 190 2025-04-24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ICBAR 2025) 2025年5月9-11日,中国-成都 收录检索:EI,Scopus,ACM Digital Library,谷歌学术 第二届信息化管理与计算技术研讨会 (ICIMCT 2025) 2025年5月9-11日,中国-成都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IEEE Xplore 2025年教育改革与思想政治国际学术会议 (ERIP 2025) 2025年5月9-11日,中国-西安 提交检索:CPCI,知网CNKI,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 2025年数字化教育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DEAI 2025) 2025年5月16-18日,中国-杭州 收录检索:EI,Scopus,谷歌学术 第五届互联网、教育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EIT 2025) 2025年5月16-18日,中国-杭州 收录检索:EI,Scopus,谷歌学术 第三届语言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LCC 2025) 2025年5月16-18日,澳大利亚-悉尼(线上召开) 提交检索:CPCI,知网CNKI,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 2025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国际学术会议(AIVRID 2025) 2025年5月16-18日,中国-宁波 收录检索:EI,Scopus,谷歌学术 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创意设计国际学术会议 (AIEDCD 2025) 2025年5月16-18日,中国-宁波 提交检索:Scopus、Springer Nature Link、Google Scholar 第六届心理健康与教育、人文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HEHD2025) 2025年5月23-25日 | 中国唐山 提交检索:CPCI,CNKI,Google scholar 2025年数字经济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DEIC 2025) 2025年5月23-25日 ,中国-上海 收录检索:EI,Scopus,谷歌学术 第五届企业管理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ICEMED 2025) 2025年5月30日-6月1日,中国大理 提交检索:CPCI,知网CNKI,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 【英文期刊出版】2025年教育、文化艺术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CSS 2025) 2025年5月30日-6月1日,中国大理 提交检索:知网CNKI,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维普、万方 【英文期刊出版】2025年艺术、教育和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AEM 2025)- 第三期 2025年5月30日-6月1日,中国大理 提交检索:知网CNKI,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维普、万方 第四届科学教育与艺术鉴赏国际学术会议(SEAA 2025) 2025年6月06-08日,中国-成都 提交检索:CPCI,CNKI、谷歌学术 第六届教育、知识和信息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EKIM 2025) 2025年6月20-22日,英国-剑桥(可线下、线上参会) 提交检索:EI,Scopus, Google Scholar,SCI 第三届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IED 2025) 2025年6月27-29日 中国·重庆(线上同步) 提交检索:CNKI知网、Google Scholar稳定检索,CPCI 如需会议推荐可联系老师,提供您的稿件主题,为您推荐近期符合主题的学术会议!
贵州大学主办,多单位认可 | 院士fellow莅临,学术大咖齐聚 往届已EI检索 | 收稿主题广泛,快审核高录用率 大会将评选出【优秀论文奖】、【最佳口头报告奖】以及【最佳海报展示奖】,届时将颁发证书以及奖品(奖金)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参加! 【IEEE】第八届机械工程与智能制造国际会议(WCMEIM 2025) 2025 8th World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25年9月19-21日,贵州 会议官网:www.wcmeim.org【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录用通知:投稿后2-7天左右 论文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往届均已EI检索,快至会后3个月检索) 连续数届实现IEEE Xplore、EI和Scopus稳定检索!ISBN:979-8-3315-5377-7 往届EI检索记录:更多检索记录请点击查看官网 WCMEIM 2023 WCMEIM 2022 WCMEIM 2021 WCMEIM 2020 WCMEIM 2019 【主办单位】贵州大学 【承办单位】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WCMEIM 2025组委会】 大会主席 宋永端 教授(IEEE/AAIA/CAA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Zengtao Chen 教授,University of Alberta(机械工程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终身教授) 陈小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罗绍华 教授,贵州大学(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名誉顾问 张亚 教授,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 大会联合主席 黄海松 教授,贵州大学,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宋学官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技术委员会主席 邱剑彬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Fellow of IEEE/AAIA, H-index: 78) Prof. Zheng Hong (George) Zhu, York University, Canada(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刘昊 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EEE Senior Member) 杨波 教授,重庆大学(IEEE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杨观赐 教授,贵州大学 邓光伟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青年长江学者) 张珂 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王曰英 教授,上海大学 贺少波 副教授,湘潭大学(IEEE Member, H-index: 38) Assoc. Prof. Hassen M. Ouakad, South Mediterranean University, Tunis 出版主席 刘明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优青,IEEE Member) 侯文彬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陈鹤 教授,河北工业大学 张钧星 副教授,贵州大学 更多嘉宾持续邀请中... 【征稿主题】 智能控制 智能制造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 控制论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 自适应控制 自组织控制 自学习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 智能控制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先进的控制与优化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新传感技术 精密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虚拟制造与网络制造 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 系统分析与工业工程 微电子封装技术与设备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 机械控制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 机电一体化 微机电系统 CAD/CAM/CAE 微细加工 自动化 自动控制 全集成自动化 机械制造自动化 机器人学 集成电路 电动驱动器及其应用 电动汽车技术 电机及电器 新型传感器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 更多征稿主题【点击查看】 【论文出版与检索】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 2-3 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被录用的稿件将在由IEEE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出版后提交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目前EI检索稳定,往届已检索,往届快至会后3个月内检索!) 【投稿方式】 1、论文必须是全英文稿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中→英翻译:【艾思编译】 2、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进行同行评审。 3、作者需通过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禁止一稿多投。 4、论文需按照模板排版,不少于4页,不超过20页。 5、优秀论文经扩展后可推荐至SCI评审、发表。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 论文投稿、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参会/投稿通道】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师雨欣 )4月23日,适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广州南方学院南方论坛第133期在学校教研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任、理事、商务印书馆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艺术与博物学学术总顾问薛晓源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作题为《我为世界名家传神韵——兼论全球化新轴心时代及文明交流互鉴》的讲座。广州南方学院校党委书记李建超等校领导,教学单位、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等3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校长顾问、博雅学院院长张明远教授主持。 双方互赠纪念品 讲座伊始,薛晓源教授对学校的诚挚邀请表示感谢。他将其最新出版的中外名家系列画传著作赠送给学校,李建超书记代表学校接受赠书,并向薛晓源教授赠送学校纪念品广绣《荔枝》。 张明远教授对薛晓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薛晓源教授在学术与艺术领域的成果丰硕,特别是他以中西方文明史上的多领域的名家为创作题材,以中国画为表现形式的系列画传作品,更是他的独创。相信此次讲座能带领大家走进一个思想与艺术相交织的魅力世界,并认识到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讲座中,薛晓源指出,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Reading: A Bridge to the Future),倡导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传递智慧,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明天。薛晓源表示,借助中国绘画、语言和艺术为世界名家传神韵,不仅能展现这些杰出人物的独特风采,更能从独特的视角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为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薛晓源以其著作《哲人神采:100位世界著名哲学家肖像》为例,阐释了我国的国画艺术在全球化时代的特殊价值。2018年10月11日,该书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举行首发仪式暨艺术展开幕式。据悉,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在致辞中称:“《哲人神采》新闻发布会暨艺术展,为国内外的朋友们展现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风采,让世界哲学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得到呈现与对话。”薛晓源表示,一幅幅描绘哲学家的画作,被展示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让国际观众能通过直观的图像语言,感知不同世界名家的精神特质,进而从视觉欣赏走向思想共鸣。他还介绍了已出版的《大教育家》《大科学家》《大经济学家》《大哲学家》等画传作品以及即将出版的作品。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作了中外名家画像一千幅。 谈及为世界名家传神韵的意义,薛晓源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他强调,图像是实现艺术与学术融合与贯通的桥梁。他从现象学奠基人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谈起,强调图像的本质是对我们所处的生活世界对图像主题的意义建构。此外,薛晓源还绘制了老子、庄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肖像。他表示,运用西方油画的写实技巧与东方水墨画的意境相结合的手法,对世界名家进行描绘,致力于展现人的风貌、风姿、风采、风骨和风神。 薛晓源强调,在全球化时代,文明的理解与相互借鉴至关重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表示,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世界各国名家的魅力时,能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情感共鸣。最后,他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勉励在场师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学会用全球视野观照人类命运,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提问环节,师生们围绕如何提升艺术修养、如何跨专业深入学习哲学、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为世界等方面踊跃提问。薛晓源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分享独到见解。 讲座尾声,薛晓源教授以笔寄意、以墨传情,现场题写了书法作品“南方嘉樹”赠予学校,此语典出屈原《橘颂》,寓意南方学院树人有嘉。为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记。 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梁炜琳表示:“薛晓源教授的讲座使我获益匪浅,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经历,更是一次思想的旅行。在讲座中,他以黑格尔、雅斯贝尔斯等人的言论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当今时代下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现状。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培育属于新时代的艺术感知力。” “聆听薛晓源教授的讲座,我深受感动。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深入剖析了艺术创作中“神韵”的捕捉与表达。我意识到,真正有温度的作品,往往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细腻体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感悟,努力在创作中展现人物独有的精神气质。”2021级英语专业杨心扬说道。 此次讲座让师生们充分领略了文化、艺术与学术融合的魅力,并对艺术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广州南方学院一直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心的理念,通过举办“南方论坛”,将博雅教育深度植入育人全链条,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未来,学校将继续邀请各界精英,开展多元主题讲座,激励学生成长为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湾区科技观察 110 2025-04-24
第四届传感器技术与控制国际研讨会(ISSTC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ISSTC会议将每年举行一次,旨在将“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等学术领域的学者、专家、研发者、技术人员聚集到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并且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往届召开历史可前往官网查看 往届均已见刊检索丨往届会后3个月EI检索丨稳定EI检索丨欢迎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第四届传感器技术与控制国际研讨会(ISSTC 2025) 2025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nsor Technology and Control 会议时间地点:2025年10月17日-19日,山东青岛 大会官网:http://www.isstc.net【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组织单位】 【大会组委会】 大会主席 大会联合主席 艾渤,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国家杰青,IEEE Fellow,IEEE VTS杰出讲师 张冬至,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王莉,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刘星成,教授 中山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技术委员会主席 徐琳,教授 吉林大学 H-index: 57 兰伟,教授 兰州大学 H-index: 36 史凌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赵海全 西南交通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Prof. Valentina Emilia Balas Aurel Vaicu University of Arad, Romania 、IEEE Senior Member 赵亮,副教授 河南工业大学、IEEE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陈达,教授 山东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方猛,教授 吉林大学 H-index: 37 唐福建,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IEEE Member 地方组织主席 出版主席 李阳,教授 山东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 IEEE Senior Member 张军,教授 青岛大学 董炎,副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程寰宇,副教授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征稿主题】 电子、导航定位、机器人、自动化、机械、智能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均可投稿,收稿范围广! 传感器/执行器系统 无线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 智能传感器和软测量 光学传感 光学传感应用 成像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 磁性传感器 机械传感器 光学化学传感器系统 生物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可穿戴传感器 环境传感器 超声波、声学、磁性传感器 导航和定位 运动和位置跟踪 传感器网络及应用 传感器封装 MEMS与智能传感器技术 机器人和自动传感 工业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适应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系统 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感知控制系统 传感器应用 物联网与传感技术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递交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该出版社见刊检索稳定快速!ISSTC 2022-2024所录用的论文均已被EI Compendex、Scopus检索。 1.论文必须是英文稿件,不收综述文,不得少于4页。 2.本次论文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过。 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3.论文全文重复率不超过30%(含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查重,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4.作者需对稿件内容负责,请认真核对稿件内容,会议结束后不接受修改论文。 5.投稿作者可免费参会,请在注册后前往报名系统报名参会。 【期刊推荐】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ESCI, Scopus indexed) ISSN 2673-530X IF 2.1 JCR Q3 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由知名出版社Frontiers发行,是一本专注于无线与有线通信系统和网络发展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前,该期刊的专刊“从无线传感器网络到传感云”正在火热征稿中!本次征稿的主题关键词包括“人工智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云、边缘计算、云架构”。 Scientific Reports (SCIE indexed) ISSN 2045-2322 IF 3.8 JCR Q1 Scientific Reports由知名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发行。期刊关注的研究领域广泛,自然科学与临床科学所有领域的文章均可投递。目前,该期刊的专刊“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AI和ML驱动的部署和优化”正在火热征稿中!本次征稿的主题关键词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多样化的论文投稿支持发表服务
艾思科蓝SCI论文发表无忧服务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多样化的论文投稿支持发表服务 Call for Paper (IF 3.4, JCR Q2) 征稿截止2025年6月30日 专刊标题 Sensing Technologies in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客编信息 Prof. Dr. Dimitrios A. Karras, 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 Greece & Epoka University, Albania. Prof. Dr. Yulin Wang, Wuhan University, China. 期刊简介 本专刊开设于 Sensors(ISSN: 1424-8220, SCIE indexed)期刊。Sensors 是一本综合性领域的开源获取刊物,由MDPI出版发行。 专刊背景 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从视觉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图像处理主要涉及通过使用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实现图像增强、恢复或特征提取。具体而言,这包括过滤噪声、调整对比度以及将图像分割成具有意义的区域,这些操作是为后续模式识别任务做准备。 模式识别则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数据中的模式进行识别和分类的过程。它依赖于高级算法来识别和解读视觉数据中的结构规律,例如人脸、物体,甚至包括纹理和形状等抽象概念。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先进的传感技术。通过使用摄像头、红外探测器和激光雷达等物理传感器,捕获图像和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传感器与复杂的软件算法紧密结合,能够在现实场景中自动进行模式的检测、识别和分析。 综上所述,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中的传感技术代表了硬件和软件创新的有机融合,使我们能够自动从视觉数据中提取并解释出有意义的信息。这在安全监控、医疗保健以及自动化系统等多个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应用潜力。 欢迎原始研究文章、综述和简短评论文章投稿。 截稿日期 2025年6月30日 征稿关键词 图像识别 图像采集 图像增强与恢复 3D建模 信号识别 智能传感器 自动驾驶 边缘计算与智能感知 计算机视觉系统 特征提取 人机交互 目标检测与分类 生物特征识别 图像分割 期刊分析 CAR指数: CAR指数是一种评价期刊学术诚信风险的指数, CAR指数低于5%设定为低风险,处于5-10%被认为是中风险,大于10%为高风险。从网站(www.jcarindex.com)的检索结果来看,Sensors在2022-2024年的CAR指数分别为0.23%、0.2%和0.67%,为低风险水平,表明该期刊暂无学术诚信风险。 中科院预警情况: 从2021年到2024年2月,Sensors 均未进入中国科学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影响因子发展趋势: 在JCR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中可以了解到,从2015年至今,Sensors 的影响因子水平表现为持续性增长,说明期刊出版物质量管理较好。 期刊年发文趋势: 通过在WoS数据库检查期刊近五年的发文数据,可以了解到 Sensors 年发文数量均大约5000篇,在2022年更是达到了最大值10019篇。近五年的发文中,国内学者发文数量位于首位,表明国内学者比较关注该刊,该刊也比较重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想获得更多期刊信息或更多专业投稿支持服务,请联系我们
Call for Paper (IF 2.3, JCR Q1) 征稿截止2025年6月25日 专刊题目 New Advances in Combinatori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专刊客编 Prof. Dr. Han Huang, School of Softwa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f. Dr. Yi Xiang, School of Softwa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期刊信息 Mathematics 是一份被SCIE收录的国际性数学期刊(ISSN: 2227-7390;影响因子:2.3)。该期刊在SCIE中的 MATHEMATICS 学科位列一区,排名靠前。在中科院的数学学科领域中,该期刊位于三区。在数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该期刊致力于发表原创性的数学研究成果,涵盖广泛的数学主题 学科背景 多目标组合优化(MOCO)涉及解决在有限离散解空间内以多个目标冲突为特征的问题。MOCO 普遍存在于物流、电信、金融和工程等各个领域。然而,为MOCO问题找到所有精确的帕累托最优解是极具挑战性的。因此,已经开发了计算智能方法,以便在合理的计算预算内确定可管理数量的近似帕累托解。尽管取得了进步,但这些方法可能仍然难以应对 MOCO 固有的复杂性和权衡,尤其是在复杂的实际应用中。因此,有效解决MOCO问题的创新算法和方法至关重要。 投稿时间 Submission Deadline: 25 July 2025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ence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algorithms 期刊分析 CAR指数: CAR指数是一种评价期刊学术诚信风险的指数,CAR指数低于5%设定为低风险,处于5-10%被认为是中风险,大于10%为高风险。从网站(www.jcarindex.com)的检索结果来看,Mathematics 期刊在2022-2024年的CAR指数均低于1%,为低风险水平,表明该期刊实时的学术诚信风险为低风险。 中科院预警情况: 从2021年到2024年2月,Mathematics 期刊连续四年未进入中国科学院《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名单。 影响因子发展趋势: 在JCR的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图中可以了解到,从2020到2024年,这五年来 Mathematics 期刊的影响因子水平整体稳定,期刊状态较好。 期刊年发文趋势: 通过在WOS数据库检查期刊近五年的发文数据,可以了解到 Mathematics 的年发文自从创刊起一直逐年增加。在近五年的发文中,国内学者发文占比32%。 刊物专业匹配、期刊详情信息、协助高效见刊 资深学术编辑为您超长待机 添加征稿编辑,领取限时学术写作大礼包!
【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2025年7月11-13日 会议地点:中国 · 珠海 一轮截稿日期:2025年5月11日 接受或拒绝通知日期:提交后 7 个工作日 会议官网:icidsac.com 5月11日前投稿可享受早鸟优惠价! 【会议简介】 2025物联网、数据科学与先进计算国际会议(IDSAC2025)由澳门电脑学会、珠海科技学院主办,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支持,会议定于2025年7月11-13日在珠海举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涉及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信号与图像处理、信息教育技术等多个相关领域。会议将重点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新问题、新发现、新成果和新应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以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挑战。IDSAC2025旨在为全球科学家、企业家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主办机构】 澳门电脑学会 珠海科技学院 【支持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理工大学 【征稿主题】 人工智能与软计算 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 信息工程与大数据 数据集成与计算建模 神经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信号处理与通信 计算智能与智能通信 其他相关主题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由IEEE出版,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Kiko 联系电话:15013299507 联系邮箱:icidsac@outlook.com 欢迎扫码添加大会秘书,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30 2025-04-23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www.ic-ieit.com 召开时间:2025年07月11-13日 会议地点:中国·乐山 截稿日期:2025年5月31日(一轮截稿) 审核结果:5-7个工作日内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会议简介】 2025年信息工程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ICIEIT 2025) 将于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在中国乐山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信息工程与智能技术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系统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会议将通过主题演讲、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等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平台,推动信息工程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ICIEIT 2025诚邀全球学者和业界专家莅临乐山这座历史悠久且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共同探讨前沿技术,促进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携手推动信息工程与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信息工程: 通信系统与网络 信号处理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物联网(IoT)技术与应用 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智能控制与自动化 智能机器人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更多征稿主题,详见官网 【论文出版】 会议论文投稿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最终所录用的文章将通过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将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LING 微信/电话:19898598588 邮箱:icieit@163.com
研发家 21 2025-04-23
【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2025 年6月20-22日 会议地点:马来西亚 一轮截稿日期:2025年4月25日 接受或拒绝通知日期:提交后 7 个工作日 会议官网:http://www.nndlc.org/ 【会议简介】 2025年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通信国际会议(NNDLC2025)将于2025年6月20-22日在马来西亚举办。NNDLC2025致力于探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NNDLC2025旨在为学术界、科研人员和产业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和前沿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跨学科合作。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以下主题) 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 通信与网络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 (CNN) 和循环神经网络 (RNN) 生成模型,包括生成对抗网络 (GAN) 自监督、半监督和无监督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生成 视觉识别和场景理解 深度学习中的优化 通信网络机器学习 5G/6G 网络、物联网和边缘计算 网络系统中的分布式和联合学习 人工智能驱动系统中的网络安全和隐私 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 数据传输和网络优化协议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并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联系方式】 会议秘书:Mrs. Kiko 联系电话:15013299507 联系邮箱:icnndlc@outlook.com 欢迎扫码添加大会秘书,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19 2025-04-23
【重要日期】 会议网站:www.ic-mrcs.com 会议召开时间:2025年7月18-20日 截稿日期:2025年05月19日(一轮截稿) 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07月10日 审稿结果通知周期:7个工作日左右 会议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承办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大会组委会】 大会主席: 董华军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出版主席: 孙 丽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刘 宇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王晓煜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地方主席: 蕾 雷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工程中心主任 于晓洋 副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杨 亮 教授 大连交通大学 【征稿主题】 高级计算智能和信息学 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优化 自动化和控制应用 智能数据分析的计算 人机交互 运动捕捉、计算和建模 多机器人系统 物体识别和跟踪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主题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IOP- JPCS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方式】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请投递至本站在线通道: 论文投稿通道 参会报名通道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www.ic-mrcs.com 会议秘书:郭老师 联系电话:19898598588(手机同微信号) 邮箱:ic_mrcs@163.com 扫码了添加会务组老师,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18 2025-04-23
平民教育的艺术礼赞与家国情怀的深情演绎 ——评川剧《晏阳初》 苗勇 作为长篇传记文学《晏阳初》作者,当看到改编作品川剧《晏阳初》跃然舞台时,心中满是激动。晏阳初一生致力于“除文盲,做新民”伟大事业,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和乡村建设家。他所从事的事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平民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改革高度契合、乡村建设理念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践行让人类共同富裕行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契合,是近代少有的中国认可、欧美认可、第三世界认可的世界伟人,很有意思很有味道。川剧《晏阳初》用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将这位“东方圣哲”的教育理想与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化视听盛宴,不仅是对晏阳初精神的创新传承,更是对家国情怀、人类大同理想的艺术礼赞。作为原著作者,内心深受触动,让我再次有了写作的冲动。 一、主题宏大高远:民族振兴与人类大同的深情礼赞 “开脑矿”是晏阳初一生的理想和事业。在他眼里,中国之所以贫穷落后,是民众“脑矿”未开,认为教育可强民、民强则国盛,从而矢志“不做官,不发财,终身献给劳苦大众”,努力寻找一条不流血的强民救国之路。川剧《晏阳初》序幕就惊世骇俗提出要在“背二哥”中“开脑矿”,在“背二哥”的不理解中,喊出济世新歌,“哪怕飞蛾扑火”,使晏阳初的伟大和悲壮跃然而出。 “平等”是晏阳初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他说“平民教育的‘平’字,是‘平等’意思;‘道德人格平等’‘受教育社会机会平等’”,进而治国平天下。他努力以平民教育为手段,培养民族新生命,塑造民族新人格,促进民族新发展。全剧将晏阳初“平等意识”贯穿始终,用唱词来表达人物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为读书人就认为要高人一等。第一场戏《劝学》中,当王公逊欺负周长河不识字将稻谷借条的“二石”改为“二十石”还公然说人分三六九等时,喝“洋墨水”、学富五车的“晏阳初”却坚决反对:“说什么天定把人分文野,说什么下等平民识字不可得;这都是骗人的把戏胡乱扯,全都是欺压百姓的愚民策。晏阳初愿作平民教育苦行者,开民智唤醒雄狮东方白!”将晏阳初的平等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是推动情节发展最好的催化剂。作品用周长河借粮、抗日等故事来直观展示教育对日常生活,促进个体命运、民族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晏阳初一生尊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儒家思想,追求天下大同。他不分人种、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和国家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足迹遍布世界,用思想和行动改变了数亿贫苦民众的命运,可以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的构想”早期探索和生动实践。在接受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采访时说到,“我要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尾声中,晏阳初的理念得到国际推广,他与孔子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类共命运与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将全剧主题升华至哲学高度。在世界格局深刻变革、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超越国界、民族和种族的界限,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共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正如新华社撰文评论《晏阳初》一书所说:《有意味的《晏阳初》,讲好了属于民族、人类、未来的中国故事》。 二、架构匠心独具:线形叙事与精神意象的科学重构 川剧《晏阳初》以“天问”为始、“定魂”为终,中间六场戏分别聚焦晏阳初的开展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归乡看母、守志、抗战等核心事件,层层递进,构成“劝学—种子—迎新—回家—守心—哭瓷”的意象链,清晰展现了晏阳初从开展平民教育到晚年坚守的人生轨迹。叙事结构精妙,既遵循传统戏曲的线性逻辑,又通过象征符号反复强化主题,赋予全剧浓厚的象征意蕴。 全剧采用传统戏曲的线性叙事,层次丰富、脉络清晰、逻辑严密。例如第一场“劝学”中,乡绅王公逊伪造借据剥削文盲农民周长河,直接指向“愚”与“私”的社会症结,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因无知而遭受的苦难,也直接揭示了晏阳初开展平民教育的紧迫性。第三场“迎新”通过救援难产妇女的生死危机,展现卫生教育推广时面临的困难以及救死扶伤的重大作用。第六场“哭瓷”借抗战背景下定县沦陷的悲剧,将个人理想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呐喊。这些冲突不仅是情节推进的引擎,更是晏阳初教育理念的实践注脚。 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精神意象重构,较好展现了人物思想,升华了主题。首先,将“瓷器”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剧。瓷器和中国的英文单词都是china,戏曲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意象。定瓷创烧于隋,发展于唐,兴盛于宋,是中国五大名窖之一,在中外陶瓷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可以说是定县的代名词。定县实验中,定瓷是平民智慧的结晶;抗战牺牲时,它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尾声中,它又升华为人类大同的象征。这一意象的层层递进,将个人叙事升华为民族精神。其次,大量运用对比联想。比如,序幕中巴山背二哥的号子与晏阳初的独白形成时空对话,寓意着平民教育“开脑矿”与传统劳作“开金矿”“开银矿”的精神碰撞;“路不平”这一农民角色虽然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但他代表的却是千百万被“开脑矿”后底层民众,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再次,通过象征符号的反复强化主题。比如,舞台布景中,如大巴山的悬崖峭壁、定州开元寺塔的布景,既营造了场景氛围,又暗喻教育理念的传播与扎根。“守心”一场中运用意识流手法呈现农民识字、棉花丰收的幻境,突破了传统戏曲写实的框架,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三、人物形象丰满:理想主义与时代洪流的深刻塑造 川剧《晏阳初》充分运用帮腔、韵白、唱词等形式,塑造了形象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时代群像。 晏阳初的形象塑造无疑是核心。川剧通过“教育家”“丈夫”“游子”“战士”等多重身份的刻画,呈现了一个知行合一、立体而真实的平民教育家,展现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他的唱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我要用平民教育去沉疴,我要让仁爱展长河”,彰显了他以教育济世的崇高情怀。在面对经费短缺、手术风险等现实困境时,他的抉择展现出务实精神,如在“迎新”中为产妇签字进行剖腹手术,承担巨大风险却毫不退缩。在“哭瓷”一场,他将张瓷娃牺牲前送的瓷杯与“china(中华)”联系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完成了从教育家到民族精神象征的升华。 配角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傅葆琛、冯锐、陈志潜等平教会同仁,他们各自代表着无数平民教育运动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傅葆琛的沉稳、冯锐的执着、陈志潜的医者仁心,相互映衬,展现出知识分子为平民教育事业共同奋斗的精神风貌,共同构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许雅丽作为晏阳初的妻子,她温柔坚韧,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晏阳初支持,更在理想上与他志同道合,她的唱段“同理想同抱负生死相依,一条路一颗心双飞蝴蝶”,既是爱情宣言,也是志业共鸣,展现了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平民教育事业的共同追求。王公逊与周长河则形成鲜明对比,王公逊从自私自利的剥削乡绅转变为抗日烈士,周长河从文盲农民成长为识字新民,他们的转变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晏阳初“除文盲,做新民”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 四、艺术独具特色:川剧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川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能够与现代题材相结合,本来就是一种创新。同时,剧中的对话、唱段、舞台设计等都充满了创新元素,既保留了川剧的独有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整台剧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时代气息。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表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让我看到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文学性与地域特色兼具的唱词与韵白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唱词中既有“宁为瓷器不为瓦,生生死死也英雄”这样富有诗意且气势磅礴的“飞句”;又有王公逊的市井俚语“格老子”“装蟒吃象”,以及晏母的巴中方言,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强化了地域文化特色。这些唱词和韵白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川剧独特的语言魅力。 演员们的表演生动传神,将角色内心的情感通过精湛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经过精心设计,动作与情感紧密结合。晏阳初在“守心”中鼓励团队时,坚定的眼神、激昂的言辞以及有力的手势,充分展现出他的领袖风范和坚定信念;在“哭瓷”中,晏阳初得知定县沦陷、平教会成员牺牲时的悲痛欲绝,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细腻演绎,让观众感同身受。 音乐与舞蹈在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大巴山背二哥的号子、定县田野的劳作歌舞、抗战场景的枪炮音效等,共同构建了立体多层次的声音景观。“背二歌”与“平民千字课”朗诵的并置,象征着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冲突与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时而激昂振奋,如晏阳初演讲时的音乐,展现他的壮志豪情;时而舒缓温情,如晏阳初与家人团聚时的音乐,烘托出亲情的温暖,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 总之,川剧《晏阳初》用川剧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塑造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的伟大实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原著的思想高度契合,展现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是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是对先生精神的创新表达和时代诠释,是向世界递上的中国名片。 川剧又称川戏,晏阳初是川人,川剧是曾是他的最爱,小时候时常流连在巴城龙母宫看川剧,在他《九十自述》中就有提及,只是没想到一百多年后他自己竟然也成为川剧的主人公。我想,先生若是泉下有知,也定会欣喜万分。谢谢川剧《晏阳初》的时代创新表达和舞台演绎,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先生的荣光与伟岸。 作者苗勇,系知名作家、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4月19日晚,一场备受瞩目的音乐盛宴——《奥特曼·光之回响2025——赛罗奥特曼15周年纪念演唱会》在上海开启。这场奥特曼官方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举办的演唱会在快手平台进行了独家播出,吸引无数奥迷关注,创下8506万在线观看人次,彰显了奥特曼这一经典IP的强大号召力以及快手在二次元领域的深厚影响力。 演唱会亮点纷呈,多重彩蛋点燃奥迷热情 本次演唱会一共演唱了22首歌曲,涵盖赛罗角色歌曲之一《Ultra Fly》、银河奥特曼主题曲《ウルトラマンギンガの歌》、奥特曼列传歌曲《キラメク未来》等,每一首都承载着奥迷们的青春回忆,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开启了大合唱,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 演唱会中,不少环节令观众们印象深刻,尤其是小陆扮演者滨田龙臣惊喜登场,他不仅演唱了捷德奥特曼主题曲,更是现场变身捷德奥特曼,让粉丝们仿佛置身于奥特曼的战斗世界;而赛罗奥特曼的声优演员宫野真守虽未亲临现场,但也隔空送来了祝福,让粉丝们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泽塔奥特曼主题曲《ご唱和ください 我の名を!》演唱前,遥辉突现舞台并现场变身泽塔奥特曼,引发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而当所有歌手共同演唱亚刻奥特曼主题曲《Arc jump'n to the sky》时,基尔亚刻也现身舞台,与舞台特效交织出震撼光影,配合激昂歌声将视听效果推向全新维度。 演唱会的最后,所有嘉宾全部出场,共同演唱经典歌曲《奇迹再现》,迪迦奥特曼也压轴现身,将演唱会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最终,歌曲《DREAM FIGHTER》为这场精彩的演唱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场光之盛宴在快手掀起了现象级应援狂潮,评论区全程高能互动,印证了快手用户对奥特曼系列如数家珍般的熟悉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银河、捷德等每位奥特曼登台瞬间,评论区总能精准对应角色登场时刻,形成整齐划一的角色名弹幕矩阵。 当《go ahead》标志性的前奏刚响起,满屏"赛罗赛罗"的字符风暴便与音乐完美同步,这种跨越屏幕的集体记忆唤醒,既展现着老铁们对经典曲目的肌肉记忆,更印证了他们对奥特宇宙设定细节的高度共鸣。 全链路助力,线上线下联动掀起跨次元狂欢 作为奥特曼系列中国内地首场授权演唱会独家播出平台,与单纯依赖 IP 热度的 " 流量思维 " 不同,快手更注重通过平台调性与功能设计,搭建用户与 IP 之间的桥梁,为奥迷打造了一场打破次元壁的沉浸式追光盛宴。 线上生态构建方面,从4月3日到4月27日,快手用户搜索“奥特曼”即可参与奥特曼集光能活动,在赛罗、泽塔、迪迦三大光之战士中选定本命角色后,通过预约直播、发布魔表视频、关注奥特曼中国官方账号等多元任务为其积蓄光能。当用户累积光能达到规定数值时,即可解锁奥特曼不同动作,同时还会逐级解锁对应的虚拟头像挂件、虚拟P页勋章、奥特曼超大实物吧唧等丰厚奖励,种种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活动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奥迷们的参与热情。 为了让奥迷们在活动期间拥有更丰富的互动体验,快手还精心设置了一系列专属互动机制。当用户点赞时,奥特曼形象点赞图标便会瞬间亮起;在评论区输入“赛罗”“奥特曼”等关键词,还会闪现出精彩的彩蛋动画。这些有趣的互动设计,不仅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还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奥特曼文化。 与此同时,快手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也主动为“奥特曼”的热度添柴加薪。在平台上,“奥特曼”相关热搜持续霸屏快手热榜,用户们自发玩起了#奥特曼光之转场#话题,当熟悉的bgm响起,大家仿佛瞬间化身迪迦奥特曼,展现出对奥特曼的热爱与情怀。此外,奥特曼防卫队变装特效也‌掀起全民变身热潮。这些完全由用户主导的创意内容,以惊人的创造力重构了特摄剧经典元素,形成独特的UGC文化现象。 除了线上互动外,快手在上海五角场造趣场、南京东路创趣场设置了奥特曼打卡装置和铺到顶的大屏,与广大奥迷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上快手看二次元演唱会成行业共识 作为国内最早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社区内的二次元文化由来已久,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快手二次元日活跃用户量已经超过2亿,Z世代用户占比更是超过85%。据快手方面透露,此次观看演唱会的用户中男性占比达71%,23岁及以下年轻群体超6成,且过半观众来自三四线城市,这一画像与二次元IP核心受众高度契合,印证了快手作为IP传播土壤的精准触达能力。 一直以来,快手始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IP粉丝和泛二次元人群,通过不断优化直播技术和互动体验,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二次元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7月,快手官宣成为 “初音未来 · 未来有你 2024 中国巡回演唱会”独家视频合作平台 。在平台助力下,@初音未来中国官方 预约当周涨粉300万,单场独家直播观看人次超8304万。今年年初,由快手与熊出没联合发起的“熊心未泯·LIVE ON新春音乐会”直播观看总人次突破8423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42.4万, 活动期间@熊出没 累计涨粉325万。 从初音未来演唱会到“熊心未泯·LIVE ON新春音乐会”,再到此次奥特曼演唱会,“上快手,看顶流二次元IP演唱会”已然成为行业内的普遍认知。对此,方特动漫副总经理李小虹深有感触:“快手有庞大的年轻用户、亲子用户,二次元爱好者,这和我们的用户群体是契合的。并且,快手在二次元赛道上的流量和运营支持力度很大,让IP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快手二次元相关负责人表示,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对于IP的关键作用,是让用户与IP从单向的看变成双向的交互,通过把IP中的核心角色放大、具象、人格化,能让衍生IP更全方位地立体触达用户,提供符合社区生态的多种玩法。“帮助动漫IP打造更成熟、更具影响力的宣发场,是我们长期在做的事。”。 不难看出,快手正在构建一套可复制的二次元IP运营方法论:以技术消弭地域鸿沟,用互动重构用户关系,借生态放大IP价值,让二次元文化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湾区科技观察 146 2025-04-23
对于硕博毕业生而言,论文答辩是学业生涯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检验着多年的学习成果,更是迈向学术新阶段的重要一步,因此做好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在答辩前,深入了解答辩流程是基础。一般而言,开场会有自我介绍,简洁明了地阐述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方向等,让评委对你有初步认知。随后进入报告环节,此时需清晰地呈现研究背景,说明为何开展此项研究,比如阐述该领域现存的空白或争议点,凸显研究的必要性。接着详细讲解研究方法,像实验设计的思路、数据收集的途径等,确保评委能知晓你如何得出研究成果。再就是展示结论与创新点,这是核心部分,要突出成果的价值与独特之处,例如对比前人研究,点明自己在理论拓展或实际应用上的突破。 而 答辩 PPT 作为辅助工具,作用不容小觑。制作时,风格要简洁大方,避免过多花哨元素干扰视线。文字精简提炼,多用图表、图片来直观展示数据和关键信息,比如用柱状图呈现实验数据对比,用流程图展示研究步骤。每页内容要有重点,逻辑连贯,便于评委跟随你的思路。 论文答辩是一个全面考察学生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通过充分准备和细致规划,学生们可以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关口,为自己的学业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免费领取 【答辩ppt模板(近千套)】【毕业论文答辩攻略】 ◆ 针对本硕博学生在毕业季遇到的学位论文全流程各类问题,艾思云课堂提供专家咨询1V1特惠服务。
多方携手,共筑骑行盛会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通讯员/区美梨) 4月22日上午,一场聚焦体育与文旅融合的盛会——“2025骑观庆阳红色之路自行车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此次发布会由庆阳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主任刘永杰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原二级巡视员王自成、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朱竑、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厚湘、广州体育局原副局长李志强、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龙、庆阳市文旅投集团公司总经理曹磊、庆阳市华池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勇、广东省甘肃商会会长史浩天、广东省甘肃商会党支部书记蒋文、广东骑观天下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杰文,以及广东省文化、体育、旅游、数字、IT行业知名企业家、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媒体记者等,共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体育盛事的崭新起点。 多方携手,共筑骑行盛会 本次赛事以“骑行庆阳·逐梦南梁”为主题,将于2025年5月24日至25日在庆阳市华池县激情开赛。本次赛事由庆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南梁红色大景区管委会、广东骑观天下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一起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赛事精心设置了三大主体项目,分别是60公里公路自行车公开赛、30公里公路爬坡赛以及红色主题骑游活动。丰富的项目设置预计将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西安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城市等地的专业选手与骑行爱好者踊跃参与,共同在赛道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 文旅聚力,铸就城市品牌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龙出席发布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庆阳市作为中国西北重要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此次赛事以“南梁红色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子午岭自然景观”为视觉标签,形成“革命记忆与绿水青山共生”的独特性,打造国内首个“红色主题+生态赛道”自行车赛。将骑行赛事与文旅体验紧密结合,旨在让更多人通过骑行赛事领略庆阳市的红色精神与绿色生态之美,进一步激活城市品牌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红色贯穿,沉浸骑行之旅 赛事组委会代表邓杰文先生详细介绍了赛事亮点。本次赛事的骑行路线独具匠心,将穿越南梁革命纪念馆、“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双塔森林公园等极具标志性与历史价值的红色文化节点。选手们在骑行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竞技的激情,更能深入体验庆阳市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风光,真正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打造一场兼具竞技性与文化感的沉浸式骑行体验。 发布会现场,原香港自行车代表队运动员、UCI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冠军郭灏霆先生也亲临现场并发表精彩讲话。他表示,庆阳市优越的骑行环境令人期待,此次赛事不仅为选手们提供了展现竞技水平的绝佳舞台,更是一次探索红色历史、领略自然风光的心灵之旅。 产业招商,共谋合作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赛事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代表在现场发布了系列招商政策。围绕文旅融合、康养项目、体育产业链发展等重点领域,向在场企业家和媒体全面推介了庆阳市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充分展示了庆阳市以赛事为载体推动产业升级和开放合作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此次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2025骑观庆阳红色之路自行车公开赛正式进入全面筹备阶段。未来,这场赛事将不仅仅是一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盛宴,更将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品牌行动。诚挚欢迎社会各界关注赛事、参与赛事,携手共进,共赴“骑行庆阳·逐梦南梁”的精彩旅程!
湾区科技观察 473 2025-04-22
VLDB 2025 | 多任务异构数据感知的LoRA微调系统 VLDB(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是数据库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之一,与SIGMOD、ICDE并称为数据库领域的三大顶会。第51届VLDB将于2025年9月1日至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PKU-DAIR实验室论文《LobRA: Multi-tenant Fine-tuning over Heterogeneous Data》被VLDB 2025录用,系PKU-DAIR实验室自研分布式深度学习系统河图Hetu围绕大模型训练的新成果。 LobRA: Multi-tenant Fine-tuning over Heterogeneous Data 作者:Sheng Lin, Fangcheng Fu, Haoyang Li, Hao Ge, Xuanyu Wang, Jiawen Niu, Yaofeng Tu, Bin Cui 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PKU-DAIR/Hetu PKU-DAIR实验室近期针对异构模型和数据负载的优化已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HotSPa [SOSP’24]: https://dl.acm.org/doi/10.1145/3694715.3695969 Malleus [SIGMOD’25]: https://arxiv.org/abs/2410.13333 FlexSP [ASPLOS’25]: https://arxiv.org/abs/2412.01523 Hydraulis: https://arxiv.org/abs/2412.07894 ByteScale: ​https://arxiv.org/abs/2502.21231 1. 背景与挑战 随着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发展,模型尺寸不断扩大,下游应用对微调的需求不断增长。云厂商通常提供“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 MaaS)的架构,允许用户上传数据集完成个性化的微调请求。为了减小多微调任务的执行开销,LoRA[1] 作为一种参数高效微调技术被广泛应用,减小模型微调所需的显存并提高效率。鉴于租户的微调请求通常基于同一个预训练模型,同时服务多租户的微调请求成为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然而,现有的微调框架如NeMo 和 mLoRA[2] 都假设训练负载是同构的(即所有序列长度一致),并根据数据集内的最长序列进行资源配置和并行策略选择,在实践中无法达到整体训练效率最优。 图1:多租户任务数据集中序列长度的长尾分布 具体而言,在实际的多租户微调请求服务中,不同租户的微调数据集之间具有异构性。如图1所示,一方面,不同任务类型的数据集的序列长度不同,例如常见的对话数据集以短序列为主,而总结类数据集则以长序列为主;另一方面,在同时服务多个微调请求时,多任务数据集整体服从长尾分布,即存在大量短序列和少量长序列。 图2:多任务微调下不同执行方案及相应卡时的示例 在分布式微调时,对数据并行、模型并行等并行策略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内存消耗、通信开销和执行效率。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同时服务多租户微调任务时,如果简单地将所有数据合并且采用同构策略,需要的卡时反而比顺序跑要更长,而在图2(c)和图2(d)中,利用同时存在不同模型并行度的异构策略,能更高效地处理异构数据负载。 2. 方法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提出了异构微调系统LobRA,通过异构的并行策略部署来处理不同租户任务之间的异构数据负载。图2(d)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系统会在微调开始前根据多任务的数据分布情况确定静态的并行策略方案,并在每轮训练迭代中根据工作负载的异构特征进行负载均衡的数据分发,以减少模型等待梯度同步的资源浪费。这种基于异构理念设计的训练范式能够让异构负载在各自的显存约束内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行方案,从而达到整体的高效训练。 图3:LobRA系统架构图 图3展示了LobRA的系统架构图,其由求解器和异构训练模块组成。我们将求解器分为两个阶段:静态的并行策略部署求解(Model Deployment Planning)和动态的数据分发求解(Data Dispatching Planning)。 静态阶段根据多租户任务的数据集分布将策略求解建模为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并通过策略剪枝(Configuration Pruning)加速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并行策略部署方案。 动态阶段则首先对每轮迭代的训练数据进行动态分桶(Dynamic Bucketing),通过动态规划算法减少padding,并将分桶结果交付给求解器给出在不同模型并行组上实现负载均衡的数据分发策略(Workload-Balanced Data Dispatching)。动态阶段的求解器将数据分发建模为线性规划问题,从而能够在运行时快速求解。值得一提的是,LobRA 将数据分发求解与训练过程解耦并行,从而隐藏求解器的时间开销。 3. 实 验 图4:LobRA与其他执行方案的端到端性能实验对比 我们构建了面向多租户LoRA微调任务的训练框架LobRA,通过高效的多租户异构数据处理,支持在70B的大模型上同时服务10个以上的多租户微调请求,并在多个数据集、多种大小模型上进行实验。图4展示了 LobRA 与不同的执行方案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系统相比于同构混合执行(Task-Fused)减少了最多60.67%的卡时,且与同构顺序执行(Task-Sequential)和异构顺序执行(LobRA-Sequential)等方案相比有更高的训练效率。 4. 总 结 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面向多租户LoRA微调任务的训练系统LobRA,该系统通过静态的异构并行策略部署和动态的负载均衡数据分发方法实现了多任务异构数据负载的高效微调。实验表明,LobRA能更好地节省多任务服务的卡时,优于现有的执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Edward J Hu, Yelong Shen, Phillip Wallis, Zeyuan Allen-Zhu, Yuanzhi Li, Shean Wang, Lu Wang, Weizhu Chen. LoRA: Low-Rank 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CML, 2022. [2] Zhengmao Ye, Dengchun Li, Zetao Hu, Tingfeng Lan, Jian Sha, Sicong Zhang, Lei Duan, Jie Zuo, Hui Lu, Yuanchun Zhou, Mingjie Tang. mLoRA: Fine-Tuning LoRA Adapters via Highly-Efficient Pipeline Parallelism in Multiple GPUs. VLDB, 2025. 实验室简介 北京大学数据与智能实验室(Data And Intelligence Research Lab at Peking Univeristy,PKU-DAIR实验室)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崔斌教授领导,长期从事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以及系统研发上取得多项成果,已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布多个开源项目。课题组同学曾数十次获得包括CCF优博、ACM中国优博、北大优博、微软学者、苹果奖学金、谷歌奖学金等荣誉。PKU-DAIR实验室持续与工业界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与腾讯、阿里巴巴、苹果、微软、百度、快手、中兴通讯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和前沿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PKUDAIR 63 2025-04-22
【重要日期】 一轮截稿日期:2025年04月15日 接收或拒收通知日期:投稿一周到两周内 会议检索:谷歌学术、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会议简介】 2025年能源工程与环境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汇聚全球能源工程与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EEES2025涵盖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碳中和与碳捕集、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核心议题,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应用。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设立专题研讨、学术论文展示及技术论坛,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国际合作。 【支持单位】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 【主席成员】 大会主席 Foo Keng Yuen教授,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 出版主席 Ahmad Zuhairi Abdullah教授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 Mahdi Deymi Dashtebayaz教授 哈基姆萨布泽瓦里大学(伊朗) Zawawi Bin Daud副教授 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马来西亚) 技术委员会主席 Aliasgahr Ensafi教授,伊斯法罕理工大学(伊朗) 组织委员会主席 Vaishali Sahu副教授 北卡普大学(印度) Arvind R. Singh副教授 汉江师范大学(中国)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能源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 可再生能源技术 能源存储和电池技术 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系统 发电、输电和配电 能源效率和节约策略 能源应用的先进材料 氢能和燃料电池 核能和安全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性 空气和水质管理 废物处理与回收 环境影响评估与缓解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与修复 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 自然资源保护战略 可持续城乡发展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空气污染防治 废物管理和可持续处置方法 生态修复和恢复 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材料 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的文章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会提交至出版社以会议论文集形式出版,并提交至谷歌学术、CNKI知网、EI Compendex、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会议议程(简要版)】 2025年能源工程与环境科学国际学术会议(EEES2025) 日期 时间 内容 2025 年 6月 13日 09:00-17:00 注册报到 2025 年 6月 14日 09:00-12:00 主题报告(一) 12:00-14:00 午餐时间 14:00-17:30 主题报告(二) 2025 年 6月 15日 12:00-17:00 学术考察/自由活动 (具体会议议程将于会前两周发出) 【报名参会】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报名参会(请先登陆): (参会报名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join/EEES2025.html) 【投稿须知】 1. 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方式投稿(请先登陆): (在线投稿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paper/EEES2025.html) 2.会议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再投递。 3.文章页数要求不少于6页。请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修改文章格式。 (模板下载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conf/material/EEES2025.html) 4. 论文应为原创文章且从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禁止一稿多投。作者需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括参考文献),查重率不高于 20%; 5.投稿后2-3个工作日处出审稿结果,临近会议截稿,请合理安排时间投稿。 【注册费用】 类型 费用 论文投稿 3200元/篇(6页) 学生投稿(不与团队投稿优惠叠加) 3000元/篇(6页) 超页费用 300元/页 团队投稿(≥3) 3000元/篇(6页) 口头报告 1800元/人 普通参会 1200元/人 学生/团队参会(≥3) 1000元/人 【科研服务】 翻译、润色、降重、排版 行业内专业老师协助,售后有保障 研发家期刊、会议稿件可获取专属优惠 详情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translation.html 【论文辅导】 一对一辅导助力学术之路 会议论文发表专属通道 全学科,会议、期刊课程定制 行业内专业老师在线辅导 详情链接:https://www.yanfajia.com/science.html 【联系方式】 会议官网:http://ic-eees.com/ 会议秘书:黄老师 联系电话:15013178818(手机同微信号) 邮箱:ic_eees@163.com 扫码了添加会务组老师,了解更多本次大会信息。
研发家 34 2025-04-22
2025年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ICEE 2025)将于2025年8月22-24日在中国长春召开。大会将聚焦于推动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关注如何通过先进技术应对全球能源和自动化挑战。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正朝着更高效、更智能和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本次会议将展示最新的研究和应用,包括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技术、机器人控制、深度学习在自动化中的应用等。 IC-ICEE 2025不仅是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也是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契机,强调在多变的技术环境中培养适应力和创新力。通过汇聚来自各专业领域的智慧与洞见,会议将推动新兴技术在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中的实际应用,助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化、自动化世界。期待与全球研究者、工程师和业界领袖共同探索未来的技术方向和实践解决方案。 主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申请IEEE独立出版、提交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多数据库审核检索 参会者均可获得正规带章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会证书,可用于加学分、项目结题等 会议邀请了多位国际高层次嘉宾,欢迎大家与会交流! 2025年智能控制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ICEE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C-ICEE 2025) 大会官网: www.ic-icee.org 【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8月22-24日 中国·长春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多数据库 【会议主席成员】 大会主席: Prof. Mohan Lal Kolhe, University of Agder, Norway (IEEE Senior Member)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Mohd Fua'ad Rahmat,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UTM), Malaysia(IEEE Senior Member) Assoc. Prof. Shyam Bihari Goyal, City University, Malaysia (IEEE Senior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Assoc. Prof. Junxiao Wa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IEEE Senior Member) 出版主席 Prof. Chenguang (Charlie) Yang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 UK (IEEE Fellow, RAS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Collaborative Automation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o-Chair) 【征稿主题】 1、智能控制 自适应和鲁棒控制;自动化中的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多代理系统控制;物联网应用;无人机导航;机器人与制造;决策支持系统;多变量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和最优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和模糊系统;驱动电机和控制技术等; 2、电力与能源系统 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与能源;电路与系统;高压绝缘技术;高压设备;机电一体化;输电与配电;非线性系统与控制;柔性制造系统;仪表与振动控制;电力系统与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等; 3、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会议论文集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多数据库收录。 ◆论文不得少于4页;会议论文模板及检索须知下载: 前往“会议资料”栏目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 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 ◆更多学科领域学术会议可进入查看...
第二届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图形学国际学术会议(CACG 2025)作为第八届计算机信息科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CISAT 2025)的分论坛定于2025年7月11-13日在中国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大学主办。 会议旨在为从事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高届数EI会议| IEEE出版 | EI稳定检索 | 第二届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图形学国际学术会议(CACG 2025) 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大会官网:www.cisat.org【参会投稿】 时间地点:2025年7月11-13日 中国-昆明 截稿时间:见官网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Scopus(CISAT 会议该会议目前检索非常稳定!) 主办单位:云南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联合主席 Prof. Xuejie Zhang, Yunn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Sudeep Tanwar, IEEE CS Member, Nirma University, India Prof. Chun Sing Lai, IEEE SMC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runel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Qijun Zhao,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Xiangjie Kong, IEEE Senior Memb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Mohand Tahar Kechadi, IEEE CS Member,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Dublin Assoc. Prof. Marcin Paprzycki, IEEE CS Member,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Warszawa, Poland Asst. Prof. Yujie Yuan, IEEE SMC Member,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China 出版主席 Prof. Guowu Yuan, Yunn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Ruiheng Wu, IEEE SMC Member, Brunel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 组织委员会主席 Prof. Dan Xu, Yunn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Wenhua Qian, Yunnan University, China 宣传主席 Assoc. Prof. Ning Tan,IEEE Senior Memb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Kechen Zheng,IEEE Member,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主讲嘉宾】 Prof. Loi Lei Lai, IEEE Life Fellow, IET Fellow, DRPT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Perth, Australia 个人简介:罗力来教授于 1980 年在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获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一等荣誉学位),1984 年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他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所有学位均属于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罗教授目前是澳大利亚 DRPT 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曾是浙江大学杭州校区的郭沫若讲席教授;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担任电气工程教授兼系主任;在广东工业大学担任大学杰出教授。罗教授获得了 IEEE 第三千年奖章、2000 年 IEEE/电力与能源学会(IEEE/PES)英国研究委员会杰出工程师奖、2005 年伦敦城市大学的特别奖项以及其荣誉毕业生称号、2006 年和 2009 年 IEEE/PES 能源开发与发电委员会优秀论文奖(发表于 IEEE 《能源转换》杂志)。2013 年和 2014 年荣获 IEEE 系统、人与系统工程学会(IEEE/SMCS)杰出贡献奖,2016 年荣获最具活跃技术委员会奖,其研究团队于 2020 年 10 月在 IEEE 国际智慧城市会议中荣获最佳论文奖。赖教授是《IEEE 系统、人与系统工程学报:系统》的副主编,《IEEE 智慧城市通讯》的主编;IEEE 智慧城市理事会成员;IEEE 智慧城市技术活动委员会(TAB)标准与标准评估委员会主席;IEEE/SMCS 标准委员会主席、IEEE/SMCS 资深讲师、IEEE/PES 终身成就奖委员会评估员。他曾是 IEEE 智能电网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北京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IEEE/SMCS 会员与学生活动副主席;IEEE 工业电子学会 Fellow 委员会评估员和资深讲师。他目前的研究与开发兴趣集中在智慧城市、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以及计算智能领域。他是 IEEE 的终身会士以及IET的会士。 【特邀嘉宾】 Prof. Qijun Zhao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个人简介:赵博士于 1999 年至 2006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 年至 2010 年,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10 年至 2012 年,他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 年回国加入四川大学,担任副教授和教授。自 2019 年 8 月起,他担任西藏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学科带头人,支持西藏工作。赵博士一直从事生物特征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近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三维建模与识别及其在刑事科学、视频监控、医疗保健、人机交互以及物体检测与识别方面的应用,还包括生态调查、野生动物保护和人群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赵博士发表了 80 多篇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其中包括在 CVPR、ECCV、AAAI、ICB、PR、IEEE TPAMI 和 IEEE TIFS 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并且他还撰写和翻译了两本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书籍。他拥有 1 项美国专利和 5 项中国专利。赵博士领导了多个研究项目,包括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13 五规划重点研发计划的子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他长期担任其研究领域知名期刊和会议(如 IEEE TPAMI、IEEE TIFS、PR、PRL、ICCV、CVPR、ECCV、AAAI、ICIP 和 ICPR)的审稿人。 Prof. Wenhua Qian,Yunnan University, China 个人简介:钱文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云南省“星耀人才支持计划”工业创新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优秀青年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他是信息学院“图形与图像处理”特色研究方向的核心成员。他入选了云南省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云南大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钱博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资深会员、中国图像与图形学会的理事、中国图形学会的资深会员、CAD/CG 特别委员会委员、全国数字娱乐与仿真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会员、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会员、云南省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云南省高校计算机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担任《中国图像与图形学报》的编委,并在《计算机图形学报》等期刊担任编委。他还曾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昆明 YOCSEF 分论坛主席。 Prof. Jiayi Ma,Wuhan University, China 个人简介:马家怡是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一名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他于 2008 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的理学学士学位,2014 年获得该校的工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他在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超过 300 篇学术论文,包括 CVPR、ICCV、ICML、NeurIPS、IJCV、IEEE TPAMI 和 Cell 等。其中,超过 200 篇论文被 SCI 收录,超过 200 篇论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 1 区期刊或 CCF A 类会议上,他还有超过 50 篇 ESI 高被引论文和超过 20 篇 ESI 热点论文(这些论文在该领域的引用率排名在前 0.1%)。根据 Google Scholar 的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超过 30,000 次,H 指数为 88。 Prof. Yu Liu,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个人简介:他先后领导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常规项目及重点项目,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开创性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得到应用。他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及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人才奖。他在多个学术榜单中获得认可,包括 Clarivate 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Elsevier 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及全球排名前 2%的科学家榜单。他拥有超过 20 项授权发明专利,并在诸如 IEEE TPAMI、IJCV 和 IEEE TIP 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此外,他还担任多本重要期刊的编委,包括《信息融合》、《IEEE 信号处理快报》和《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征稿主题】 计算机工程 信息科学 软件技术 智能系统 图像处理 控制技术 工业工程 电子工程学 应用技术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会议的所有投稿需经过3轮专家审稿,并提交至组委会复核,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录用的论文将由 IEEE (ISBN:979-8-3315-3890-3)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多样化的论文投稿支持发表服务
2025信息处理与软件工程国际研讨会(IPASE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25年6月13-15日 中国·南充 大会官网:www.isctt.net 【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宜宾学院、内江师范学院 、阿坝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攀枝花学院 、西昌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Professor Jun Li,Vice president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Professor Weisheng Li,Vice President of CCF Chongqing Branch, Vice President of ACM Chongqing Branch, IEEE Member,Executive De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Professor Bin Xiao,IEEE Member,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Guan Gui,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Professor Jie Shao,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Professor Xianhua Ze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出版主席 Professor Cheng Deng,IEEE Senior Member, Xidian University, China Professor Chunlin He,Dean of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组织委员会主席 Professor Pei Luo,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Associate Professor Wei Pan,Vice Dean of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宣传主席 Professor Baichuan Zheng,IEEE Member,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主讲嘉宾】 Professor Weisheng L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个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CQUPT)副校长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他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新世纪优秀人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重庆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重庆图像认知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重庆分会副主席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重庆分会副主席。他主持了 30 多个重大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以及中国—政府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智能计算、模式识别和数字图像处理。他在国际知名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了 100 多篇论文。他所获得的显著荣誉包括: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Professor Jie Sha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邵杰 教授(澳大利亚籍)目前担任四川省人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宜宾)常务副院长。邵杰教授2009年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包括IEEE TKDE、IEEE TNNLS、IEEE TCYB、IEEE TMM、IEEE TGRS、IEEE THMS、IEEE TCSVT、ACM TOIS和ACM TOMM等期刊以及ACM MM、IEEE ICDE、VLDB、IJCAI和AAAI等会议),在DASFAA 2012国际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在PCM 2017国际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入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2项已转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并主持腾讯、华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曾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ervice-Oriented Engineering、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和World Wide Web Journal等期刊客座编辑,长期担任多个CCF A/B类期刊的审稿人如IEEE TPAMI、TKDE、TNNLS、TMM、TCYB、TGRS, TCSVT和ACM TOMM等,以及重要国际会议如ACM KDD、MM、IEEE ICDE、CVPR、ICCV、IJCAI、AAAI、NeurIPS和ACL等的审稿人/程序委员会委员/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2019年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领域推荐国际会议APWeb-WAIM 2019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essorXianhua Ze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曾宪华,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重庆英才领军人才,现任图像认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机器学习、大数据智能、跨模态认知计算、图像检索、数据智能分析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重庆市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重庆邮电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近5年指导毕业博士生2人,毕业硕士生19人,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EEE T-IP、IEEE T-MM、Medical Image Analysis、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Professor Zhiwei Huang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 黄志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厅市共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医工医信融合与转化医学泸州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涉及生物医学信号与仪器、医学图像处理。参研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进步三等奖1项。 Associate Professor Shudong Huang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黄树东,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学习、多模态大模型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在Nature子刊、IEEE Trans、CCF A类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年度优秀论文奖等;研究成果被应用于核动力研究院、华为、腾讯、新希望集团等多个单位;担任NeurIPS、CVPR、ICML、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多个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资深技术程序委员及《工程科学与技术》专栏副主编。 Professor Shaobin Gao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高绍兵,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1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联合培养(2015)、电子科技大学博士(201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博士后(2018-2021)。主要研究类脑智能技术及其在图像数据受限下的多源图像智能融合和分析研究,应用于高空高速空基平台下的小样本、不确定、非完整图像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处理。发表论文30+篇,IEEE TPAMI等汇刊和CCF-A类会议等10+篇。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计算机软著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得“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序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激励计划二类成果(序2)。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IF=3.2) 的Editor,SCI期刊Biomimetics (IF=4.5) 的客座编辑。 Professor Huayue Che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陈华月,博士、教授、硕士导师、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标兵”。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算法、遥感图像智能解译与分析。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TGRS、IoT,EAAI、KBS等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他引1000余次,10 篇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9 篇论文入选HOT 热点论文。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6项,地厅级重点验室项目多项。申请发明专利 4 项,经国家软件登记中心登记的软件著作多项。长期担任KBS、EAAI、TGRS、TIP、RS等SCI期刊审稿专家。 Associate Professor Liming Xu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徐黎明,副教授,博士、博士后,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委员,南充市大数据局专委会专家,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科研秘书,研究方向为多模图像分析与重建,重点研究哈希学习、流形学习、深度学习和对抗学习等机器学习范式及其在图像复原,图像超分辨,图像哈希检索和图像跨模态转换等方面的应用。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IEEE T-IP》,《IEEE T-MM》,《IEEE T-CSVT》、《IEEE J-BHI》,《MEDIA》、《Pattern Recognition》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近30篇。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征稿主题】 (1)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图像处理/语音识别/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信号处理/智能通信与计算/数学与信息网络/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卫星通信/无线通信) (2)软件工程(软件架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领域建模/软件工程决策支持/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软件设计和合成/计算机工程/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的软件设计和合成/软件代理技术 ) (3)其他相关主题均可:点击查看 【论文出版】 所征稿件将经由会议组委会的专家审稿,在几轮审稿过程中,审核结果和修改评论意见都将通过艾思系统发送通知,请作者及时留意系统消息。所有录用的文章将会作为独立章节,提交至主会第十届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SCTT 2025),由IEEE (ISBN:979-8-3315-0199-0)出版,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IEEEXplore、El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 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Template Download】 ◆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 每篇录用的论文可享受一名免费参会(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的名额 ◆ 针对本硕博学生在毕业季遇到的学位论文全流程各类问题,艾思云课堂提供专家咨询1V1特惠服务。
使用艾思科蓝论文发表无忧服务又一篇论文接收! 期刊: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类型:SCIE 出版社:Elsevier 学科领域: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分区:3区 JCR分区:Q1 影响因子:4.5 录用周期:6个月 艾思科蓝SCI论文发表无忧服务 稿件出版评估、目标期刊筛选与分析 编辑评审报告 期刊专家快速预审 稿件权威查重、标准语言校对 协助投稿信、Word格式论文排版及投稿支持 稿件状态跟进、同行回复信审查 拒稿咨询、原因分析 返修支持、质量把关 出版校对 现在咨询编辑了解服务详情 还可获得限时“0元初步评估匹配”服务 3000+期刊资源,精准匹配 众所周知,发表一篇SCI论文除了要拥有一篇让编审满意的文章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合适的期刊。 数千种期刊,有的人一投即中,有的人却屡投稿屡被拒,选个刊耽搁大半年时间。更有本应发在1区的文章,投到了2区......而采用艾思科蓝SCI论文发表无忧服务就无需担心在发表论文过程中面临的诸如拒稿频,选刊难,提升难,进审难,重复修,周期长等种种难题,专业老师助您快速通关,顺利实现论文的高效发表! 资深专家团队,助力无忧发表 手握十几篇SCI的专家大牛,本身具有强大的学术能力和发表经验,可以依靠专业能力完成选刊、投稿、返修等一系列动作,普通科研人根本无法比拟。 为此,我们选择了来自国内外名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后/博士组成专家团队。他们多为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或编委,拥有非常丰富的论文发表经验和审稿经验。 我们将根据您的专业、研究内容,为您匹配同领域专家大牛,帮助作者突出文章重点和研究价值,改进文章整体布局及写作的流畅性和逻辑性。具体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资深专家全程修改咨询与支持 (2)论文内容结构调整优化 (3)论文写作逻辑优化 (4)科学术语专业性校对 (5)数据分析改进 (6)根据同行评审意见协助完成返修 无论是论文的评审、查重、润色、提升、选刊、审稿意见的处理,还是期刊投稿策略的分析,我们的专家团队都会量身定制最优方案,让您从繁琐的选刊,投稿以及修改等工作中解脱,专注科研,让成果更快见效! 适合人群 学术科研人员: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硕博同学,讲师及初级研究员、工程师等。 初次投稿SCI的小伙伴:刚进入学术领域的小伙伴,你们可能对SCI投稿流程、期刊要求不熟悉,需要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多次投稿失利的小伙伴:一些资深科研小伙伴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但可能因文章质量或投稿策略问题,导致投稿的录用率较低。
项目简介 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简称 ISI)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S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6个学科领域。 A&H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领域。 发表SCI/SSCI/A&H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然而很多人对独立完成一篇SCI/SSCI/AHCI论文感到困难重重,包括: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基础、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流程、没有科学的指导意见... 本项目依托艾思科蓝先进的在线技术平台(全球智库平台、导师匹配系统、学术测评系统、在线辅导系统、论文投稿系统),以项目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符合SCI/SSCI/A&HCI期刊收录标准的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写作辅导,以满足学生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科研体验。 扫码咨询学术顾问,为你定制专属1对1论文辅导方案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姚蕾)4月20日,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微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广州聚西微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西微成)共同发起“关于情绪益生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境障碍临床研究”项目,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启动仪式现场 广州高新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成就表示,集团正在全力推进非药物益生菌干预青少年心境障碍临床研究,加快国产菌株研发及产业化,通过产学研创新推动微生态疗法融入医疗体系。这既是精神健康临床需求的创新实践,更是生物医药国企履行科技攻坚使命的切实行动。 中山三院副院长杨钦泰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微生物-肠-脑轴”关联研究,已成为精神心理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此次临床研究,联动高新区集团、广微集团和聚西微成等各方专业力量,开创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干预新范式。 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吴小立在报告中提到,与健康人群、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相比较,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相对特征性差异。基于抗抑郁药联合益生菌的临床干预研究,是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新方向。 签约仪式 源星球快乐菌创始人韦光也从商业价值方面提到,作为专注精神心理功能营养产品转化的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将微生态国企优品推向临床应用与市场转化,共同守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高新广微公司总经理昝继清结合肠道微生态行业变革方面表示,依托广微集团53年技术沉淀和产业化实力,公司着力布局肠道微生态和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广微创新开展“清肠—强基—定制—固本”的养护理念,为肠道健康提供个性化精准定制服务。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陈杰灵教授从积极心理学方面分享到,基因遗传奠定个体患病的易感性基础,而生活方式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画像结果显示,正性情绪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 基于"菌群-肠-脑轴"双向调节机制,本课题项目以微生物-神经交互为突破口的非药物干预方案,为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治疗提供了革新性科学路径,实现科研成果向普惠民生服务转化,筑牢新时代中国家庭健康屏障。
湾区科技观察 260 2025-04-21
  已加盟的机构
我要入驻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