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EILM 2025)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 会议亮点:【 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知名专家云集、聚焦前沿方向 、见刊检索稳定 】 大会官网:www.iceilm.org 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协办单位:KDD China 会议介绍: 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EILM 2025)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作为连接感知、认知与行动的关键研究领域,正逐渐成为智能体能够适应复杂真实环境的重要基础。同时,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动了跨模态理解与智能推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两者的融合为实现更加自主、灵活且高效的智能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 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EILM 2025)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在理论、算法及应用上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会议旨在汇聚高水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模型增强智能体的感知和决策能力,推动机器人、自主系统、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助力智能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 征稿主题: 具身智能基础大模型 具身系统中的学习、适应与泛化 多模态感知与交互 机器人基础大模型的架构设计 面向具身智能体的世界模型 具身系统中的规模定律与涌现能力 面向真实世界部署的高效与低延迟推理 具身智能理论基础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强化学习、模仿学习 具身智能体的零样本、小样本、长尾学习 动态环境中的持续/终身学习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具身思维链(CoT)推理 从物理交互、纠正与人类反馈中学习 多模态感知与融合 三维场景理解与语义建图 可供性评估与功能性物体识别 第一人称视觉与具身视觉语言模型 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融合 定位、导航与控制 具身智能系统与真实世界应用 安全性、可解释性与伦理 仿真、数据集与环境 多智能体协同系统 人机交互 机器人系统集成与部署 边缘计算、端云协同与通信技术 具身人工智能在制造、物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物理系统中的对齐与安全 具身智能中的偏见、公平性与透明度 具身模型的可解释性与可说明性 以人为中心环境中的数据隐私与安全 人机交互伦理与社会影响 大规模具身数据收集与管理 图像与视频合成及生成 具身智能评估的基准与指标 人在回路的数据收集与标注框架 具身智能评估协议的标准化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ACM ICPS (ISBN: 979-8-4007-2230-1)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五届经济发展与商业文化国际学术会议(ICEDBC2025)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 会议亮点:【连续4年快速EI&Scopus检索丨稳检索 】 大会官网:www.icedbc.org【详情】 主办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承办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 第五届经济发展与商业文化国际学术会议(ICEDBC2025)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成都隆重召开。会议主要围绕“经济发展”“商业文化”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经济,商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征稿主题: 经济方向 生态经济 资源经济能源经济 低碳经济 工业经济 城市经济 环境经济 经济政策 经济系统 旅游经济 会计研究 金融经济学 区域国别学 实证经济研究 财税劳动经济 金融市场与投资 行为经济学与决策 商业方向 统计 营销 商务 市场 品牌 商业伦理 商业智能 商业统计 商业模式 商务谈判 商务写作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产品开发 电子商务 客户服务 国际贸易 广告管理 决策科学 消费者行为 商业信息系统 商业与经济学 企业绩效管理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AEBMR-Advances i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ISSN: 2352-5428) 提交检索:CPCI和CNKI、谷歌学术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日至12月21日在广州举办。 会议亮点:【延续IEEE出版 | 检索稳定 | 收录范围广 | 录用率高! 】 大会官网:www.iaecst.org【详情】 主办单位: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 会议介绍: 2025年在“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创新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成为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动力。在此背景下,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IAECS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9日至12月21日在广州举办。本次大会由 IEEE PES 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大会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旨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推动国内重点科技领域,如新一代能源电力、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交流,通过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大会由主会场+国际期刊发展论坛+5场专题研讨会+多项学术活动展组成。将邀请国内外科研领域的院士、学科带头人或和行业领军人物作特邀报告,各系列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采用主题报告、现场互动、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 征稿主题: 详细会议主题请点击查看大会官网 出版物:IEEE (ISBN: 979-8-3315-8024-7)出版 提交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 会议亮点:【延续IEEE出版 | 检索稳定 | 收录范围广 | 录用率高! 】 大会官网:cisse2025.iaecst.org【详情】 主办单位: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广州理工学院 会议介绍: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是为聚集创新人才,促进学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政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旨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推动国内重点科技,如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疗、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交流,通过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会议邀请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并作特邀报告,同时各系列专业会议采用主题报告、现场提问、自由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并同期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活动。组委会诚挚邀请广大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助力,推动科研学术新发展。 征稿主题: 1、通信(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线传感器和通信网络/云计算与物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等) 2、物联网(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多终端协同控制与物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信息分析处理/物联网芯片与传感器/物联网信息安全/边缘智能与区块链等) 3、AI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理解/混合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架构/软件机器人/大数据治理等) 4、智能云计算(分布式和点对点搜索/云优化和自动化/云质量和性能/云资源虚拟化与组合/智能计算模型与工具/虚拟化/分布式存储/时间序列分析/云安全和隐私保护等) 5、信号处理(调制和编码/信道估计和均衡/OFDM 和多载波系统/超宽带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认知无线电/多媒体通讯/新兴无线技术/自由空间通信/信号处理轨道/自适应和统计信号处理/非线性信号处理等) 6、遥感和卫星通信(调频/调频电视卫星/频谱分析仪上天线的线极化和圆极化/遥感信号与图像处理进展/天地应急通信等) 7. 软件工程(软件代理技术/电子政务工程/移动/无线计算/人工智能再造,逆向工程/设计与过程工程与科学/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重用和度量等)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IEEE ( ISBN: 979-8-3315-8024-7)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七届经济管理与模型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ME 2025)将于2025年12月05-07日在中国广州召开。 会议亮点:【征稿范围广丨稳检索 】 大会官网:www.icemme.org【详情】 主办单位:IEEE PES 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卫星技术委员会(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AEIC 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广州市自动化学会、广州航海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ISESOOC 爱思科)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等(详细请点击官网查看) 支持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智慧储能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 会议介绍: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BAR 2025)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众多高校与企业研发了许多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应用转化。大会旨在为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征稿主题: 经济 经济管理、经济统计、数字经济 、世界经济、西方经济、环境经济、国民经济、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外贸经济、农村经济、城市经济、财政金融、产业经济、工业经济、共享经济、实体经济、劳动经济、金融经济、银行经济、经济转型、健康经济、教育经济、保险、资产评估、能源与生态经济、低碳/绿色经济、经济战略、产业经济 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学、人力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 工程管理 经济预测模型、经济与金融模型、宏观经济动态仿真、金融市场行为建模、风险管理与衍生品定价、供应链和库存优化模型、商业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公司财务分析与模拟、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营销模型、创新与创业建模、数据驱动的经济政策分析、运营管理模型、投资组合优化与资产配置、物流与运输管理仿真、动态定价与收入管理、商业流程建模和再造、机器学习与模型工程、模型创建与优化、高性能计算模型、数据同化与融合、人机交互与用户建模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IEEE ( ISBN: 979-8-3315-8024-7)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七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 会议亮点:【本届会议已上线至IEEE官方列表 】 大会官网:itca2025.iaecst.org【详情】 主办单位:曲靖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承办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 会议介绍:第七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ITCA 2025) 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的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等领域全球学术界、产业界和研究开发组织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欢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专家学者踊跃报名参加! 征稿主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 信息处理 通讯技术 通讯网络 物联网(IoT) 高性能集成电路 新面板显示 云计算 语音和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与装置 信息系统与安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实时信号与处理 信息管理系统 5G/6G通信与信号处理 5G/6G应用技术 智能通信开发与软件开发 通讯安全和隐私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理论与应用 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CPU) 计算机安全与云系统 计算机测试与验证 计算机周边 程序设计 算法语言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管理程序 基础网络技术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运营 计算机网络应用 网络设备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IEEE ( ISBN: 979-8-3315-8024-7)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 会议亮点:【IEEE出版,连续6届稳定EI检索 】 大会官网:nesee.iaecst.org【详情】 主办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承办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电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ESE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会议将围绕“能源系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力工程”、“电气工程”、“电网系统”等最新主流研究领域进行交流,旨在为新能源与电力工程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 征稿主题: ● 新能源系统 ● 电气和动力工程 ● 电力工程 节能技术 能源存储技术 可再生能源 热能与动力工程 能源工程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系统 能源安全和清洁利用 风力发电 太阳能相关技术与应用 替代燃料 核电技术 热工程与热力学 能源设备与能源管理 热能工程与风能工程 氢能资源 能源材料与能源技术 能源安全与能源系统 能源转换与能源效率 清洁煤和化石燃料 能源化学工程 新能源汽车 资源处理的机器和设备 水力发电,地热和潮汐 混合能源系统 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新技术 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工程 机械自动化工程 智能电网/电源IC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和工程 流体机械和工程 电能加工 暖通空调、空调和制冷 电力系统和自动化 高电压和绝缘技术 电机和电气 电气工程理论与新技术 电力电子和电力驱动 智能电网技术 电气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计算智能 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 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系统 电磁和光子学 集成光学和电光器件 微波和毫米波电路和天线 半导体的电光现象 电力电子设备 电力电子和电力驱动 电能质量和电磁兼容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 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 电力系统保护、运行和控制 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稳定性 电力系统和能源 传感器和微型机器 输配电系统和设备 汽车、牵引和航空航天中的 电动驱动器 电动汽车技术 电机、电力电子和工业应用 电工材料与工艺 电力牵引系统和控制 电磁与应用超导 电磁兼容 电磁暂态程序 高压及绝缘技术 高压工程及绝缘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系统和方法 逆变器和转换器技术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电池管理系统 遥控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IEEE ( ISBN: 979-8-3315-8024-7)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七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MEA 2025)将于2025年12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 会议亮点:【连续多年稳定EI检索,录用率高,快速且稳定! 】 大会官网:mea2025.iaecst.org【详情】 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第七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MEA 2025)将于2025年12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广州举行。此次会议旨在集结全球从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研发人员,旨在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探讨学术发展趋势及拓宽研究视野的国际平台。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中国特别强调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的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MEA 2025 将围绕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会议将通过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会议同时强调产学研用结合,促进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学术成果和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的高级工程师以及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行业人士共聚广州,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科技进步,加速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征稿主题: 1、机械工程 机电一体化;电气机械和设备;金属加工和机械工业;机械结构和动力学研究;检测与传感技术;动态力学分析;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容错控制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学与自动化;汽车工程;流体力学与热传递;机械系统设计与优化;振动、声学与控制等 2、自动化 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自动化在特定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自动化软件与信息系统;智能优化算法;控制、自动化和诊断等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信息化教育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IEAI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于中国广州召开。 会议亮点:【 教育EI | 双一流高校主办 | 检索稳定 | 收录范围广 | 录用率高! 】 大会官网:www.ic-ieai.org 主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协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会议介绍: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信息化教育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IEAI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于中国广州召开。会议将围绕信息化教育,人工智能等最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征稿主题: 信息化教育 人工智能 互联网+教育 计算机教育 远程教育 智慧教育 主动学习 学习模型 在线/虚拟实验室 教育数据挖掘 移动学习 信息化教育 STEM教育 网络学习 智能学习环境 数字化测评 多媒体教学 教育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人工智能与开放式学习 ChatGPT 和 AI 增强学习 电子学习平台和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育技术系统的模型与构架 教育环境中的智能和交互式技术 其他信息化教育相关主题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教育 机器感知和虚拟现实 认知科学 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算法 智能化、知识化系统 网络安全 模糊逻辑和软计算 人机交互 智能辅导系统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算法 教育中的人工神经网络 多媒体与认知信息学 网络智能应用与搜索 智能规划与调度 智能控制 智能计算与芯片 建模和识别 计算机体系结构 数据库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系统架构 基于智能体的学习环境 其他相关主题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ISBN:979-8-4007-2071-0)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BAR 2025)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 会议亮点:【连续4年快速EI&Scopus检索丨稳检索 】 大会官网:www.icbar.net【详情】 主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东莞市人工智能学会 承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与网络专委会、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移动互联网专委会 协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城市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五邑大学、韶关学院 会议介绍: 第五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BAR 2025)冬季会场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东莞隆重举行。进入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众多高校与企业研发了许多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应用转化。大会旨在为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科技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征稿主题: 大数据 人工智能 风险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 大数据处理的算法与编程技术 大数据搜索算法与系统 移动和普适计算中的大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工具 大数据分析管理 大数据分析、搜索与挖掘 大数据服务 大数据加密 大数据开放平台 大数据质量与来源控制 大数据工具包 数据挖掘,图挖掘和数据科学 大数据基础模型 大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 大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 大数据的科学应用 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 网络与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 大数据的技术、模型和算法 大数据的工具和系统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大数据硬件/软件基础设施 智能数据处理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人工智能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智能数据库系统 模糊控制 模式识别 智慧通信 智能数据处理 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 其他相关主题方向均可投稿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智能化、知识化系统 智能与人工智能控制 智能自动化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处理 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工具与应用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机器感知和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教育 教育机器人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与复杂系统 模式识别与逻辑程序 信息检索和网络搜索 智能规划与调度 智能控制 智能计算与芯片 互联网上的智能代理 智能补习系统 基于智能虚拟现实的学习系统 建模和识别 计算机视觉 混合智能系统 信息检索 智能系统架构 多媒体与认知信息学 网络智能应用与搜索 其他相关主题方向均可投稿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 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 风险规避 风险自留 风险分担 风险转移 预防和减少风险损失 风险与应急治理体系 风险测量与预测 风险评估与失效分析 风险传播路径 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 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 可靠性工程与风险管理 社会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 智能社会的公共管理 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复苏、可持续发展和降低未来风险 大数据驱动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风险治理与大数据 公众情绪与风险认知 大数据在疫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人工智能与公共政策研究 食品安全与人工智能 风险管理与智能定价 其他相关主题方向均可投稿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ACM ICPS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 Series) ISBN号: 979-8-4007-1872-4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谷歌学术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2025年第四届国际航空航天与控制工程学术会议(ICoA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日至12月14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 会议亮点:【高品质会议,六大高校联合支持 | 会议级别高 |.往届会议见刊发表稳定! 】 大会官网:www.icoace.com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贵州大学 会议介绍:2025年第四届国际航空航天与控制工程学术会议(ICoACE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日至12月14日在北京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汇聚全球航空航天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学者以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最新的技术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议的核心议题涵盖航空航天工程的新兴技术、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机械、控制工程、无人机系统、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特别地,本次会议将突出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以其在提升飞行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应用为重点。我们将邀请业界资深专家进行主题演讲,深入探讨航空航天工程和控制领域的未来发展,并讨论如何运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及新材料技术等方法,以解决行业内的复杂问题。此次会议旨在为与会者提供一个深入讨论实际应用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的交流平台。 征稿主题: 航空航天材料 材料表面物理学,高性能材料与涂层,特殊功能材料与材料设计,非平衡材料与制备技术,新型聚合物材料与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材料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成形技术... 航天科学与技术 气体物理学,航空航天计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与地球物理,等离子体物理,飞机飞行动力学,航空航天结构,人机交互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弹射救生技术,航天器热控技,气液两相流与传热,飞机防冰系统... 控制工程 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智能管理与决策,分布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与模糊系统,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技术... 航空航天机械 燃烧与能量转换,电力与控制系统,高级流体力学,激光与应用物理学 ...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以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论文集形式递交出版社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ICAMME 已经成功举办5届,第六届应用力学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MME 2025)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北京市召开。 会议亮点:【IEEE出版 | EI期刊同步征稿】 大会官网:www.ic-amme.org【详情】 主办单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承办单位: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AEIC学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会议介绍: ICAMME 已经成功举办5届,第六届应用力学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MME 2025)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将为专注于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优秀人才提供一个交流新想法、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探讨应用力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敬请关注 ICAMME 2025 官方网站获取最新会议动态、注册信息及投稿指南。期待在北京与您相见,共襄学术盛举! 征稿主题: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分析 应用力学 机械工程 疲劳与断裂力学 多尺度材料力学建模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评估 结构可靠性与寿命预测 多场耦合效应与结构动力学 复合材料的损伤机理与修复技术 航空航天结构振动控制 轻质结构设计及其应用 结构优化与 拓扑 优化方法 结构健康监测及无损检测技术 机械性能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飞机与航天器结构设计 结构力学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 多尺度仿真与 数字孪生 技术 空气动力和结构灵活性 力学与工程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结构力学爆炸力学空气动力学塑性断裂与损伤力学材料建模受力分析理论力学与应用力学 断裂力学 结构力学 ... 工程设计机械及机械元件机械结构与应力分析车辆工程发动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航天学机械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动力系统与控制工业制造材料工程摩擦学与表面技术机械噪音与控制材料的变形和断裂精密加工技术先进数控技术与设备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SAE Technical Papers(ISSN: 0148-7191)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为落实科教兴国等战略,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产出,教育部2025年11月印发《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奖励办法》。 办法聚焦两大领域,设自然科学奖、工程技术奖、青年奖三类奖项,实行提名制与分级评审,确保评审公开公平公正。评定既重成果原创性与转化成效,也兼顾人才培养等价值,向教书育人突出者倾斜,还明确争议处理与违规惩戒,筑牢科研诚信防线,为高校科研注入动力,助力高等教育科研事业提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教科信〔20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高校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我部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25年11月11日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高等学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高等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结合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教育部设立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第二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授予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取得优秀成果和突出成效,并对创新人才培养作出贡献的高等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 第三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设立下列奖项: (一)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简称自然科学奖); (二)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奖(简称工程技术奖); (三)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简称青年奖)。 第四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评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实行提名制,每三年提名、评审一次。 第六条 教育部设立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奖励管理、评审组织等工作。奖励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第七条 奖励工作办公室根据评审工作需要,邀请相关学科领域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的专家组成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对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候选项目和候选人进行评审,提出自然科学奖和工程技术奖的一等奖、二等奖候选项目以及青年奖候选人建议; (二)根据一等奖候选项目成果水平,提出特等奖候选项目建议; (三)对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第八条 教育部设立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委员由相关领域、行业及部门专家担任。奖励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聘任制,每届20—30人,任期不超过6年,任期届满进行换届,每次换届人数不低于总人数的1/3。 奖励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审定评审委员会提出的特等奖候选项目和青年奖候选人建议; (二)审定评审委员会提出的一等奖、二等奖候选项目建议; (三)对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奖励委员会的审定结果报教育部党组批准。 第二章 评定条件 第九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候选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应为国内高校。青年奖候选人应为在国内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 候选项目完成人和青年奖候选人应具有良好科研道德和学风,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 第十条 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重要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单位。 重要科学发现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指在学术上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或者先进水平,并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以及在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上有创造性和系统性贡献;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得到国内外科学界公认。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2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被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尤其是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第十一条 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必须是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代表论著的作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 (二)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和学说; (三)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第十二条 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该项自然科学发现的研究过程中,提供技术、经费或设备等条件,对该项自然科学发现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一般为主要完成人在完成该项自然科学发现时所在的单位。 第十三条 工程技术奖根据成果对技术发明和推广应用的侧重程度,分为发明类和应用类。 第十四条 工程技术奖(发明类)授予在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的个人和单位。 发明类成果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构思有显著的实质性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2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的技术发明成果,如食品、新药、医疗器械、人类遗传资源、动植物新品种、农药、兽药、肥料、压力容器、通信设备等,在获得行政机关审批2年之后方可提名。 第十五条 工程技术奖(应用类)授予在研制和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或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应用类成果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在技术上有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或前沿交叉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成熟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行业的技术含量;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二)经转化,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成果经过2年以上的实施应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成果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第十六条 工程技术奖的主要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研制该工程技术成果中作出重要贡献,如提出和确定成果的总体技术方案,破解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是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完成人; (二)在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三)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实施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第十七条 工程技术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工程技术成果的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成果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一般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该项成果时所在的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一般不得作为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八条 青年奖授予已经取得重要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青年奖候选人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为在校青年教师,在国内高校工作; (二)从事科技创新,并取得了有较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三)具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道德、扎实的学术素养和高尚的师德风尚; (四)潜心研究工作,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具有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与较强的科研发展潜力。 第十九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坚持以科研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成效、对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科研成果在提高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以及科学普及、师德风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科研成果水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对同时在教书育人或科学普及方面也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取得的成果给予优先奖励。 第三章 提名、评审和授予 第二十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实行定标定额。自然科学奖、工程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对于特别优秀的成果可授予特等奖。青年奖不设等级。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每次奖励总数不超过500项。 第二十一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奖、工程技术奖候选项目由相关单位或专家按以下程序向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名: (一)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的各类成果,可由学校直接提名; (二)地方高等学校的各类成果,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提名; (三)三名及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年龄不超过75周岁)可联合提名。 第二十二条 青年奖候选人由以下单位或专家向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名: (一)有关高等学校校长; (二)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学会; (三)三名及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年龄不超过75周岁)可联合提名。 第二十三条 候选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名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一)相关成果已获得或正在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 (二)相关成果在知识产权归属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署名等方面存在争议,在学术诚信、科技伦理等方面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三)相关技术内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或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尚未获得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四)相关成果经评审未授奖且无实质性进展的。 第二十四条 提名单位或专家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填写候选项目或候选人提名书,并提供真实、准确的证明材料,报送奖励工作办公室。 第二十五条 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对提名书及相关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第二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对候选项目和候选人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向奖励委员会提出授奖建议。 第二十七条 奖励委员会对评审委员会的授奖建议进行审定,作出授奖决议。 第二十八条 奖励委员会作出的授奖决议报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对获奖个人和单位授奖,并颁发证书。 第二十九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提名和评审的规则、程序和结果等信息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涉及国防、国家安全方面的成果,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保密管理,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第四章 评定标准 第三十条 自然科学奖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的科学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认知体系或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有重大影响的,可评为一等奖; (二)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的科学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学术观点、认知体系或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国家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可评为二等奖; (三)对于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具有特别重大科学价值、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中具有显著引领作用、在国内外具有特别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可评为特等奖。 第三十一条 工程技术奖(发明类)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很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可评为一等奖; (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已有但尚未公开的主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可评为二等奖; (三)对原始性创新特别突出,突破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新兴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国防安全重大关键技术和开辟新的应用领域的变革性颠覆性技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者产品,并取得重大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的特别重大的技术发明,可评为特等奖。 第三十二条 工程技术奖(应用类)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四个方面制定评定标准,分别为: (一)技术开发:在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或创造性建设和高效运行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仪器,并为重大科学发现或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程度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很大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二)社会公益:开发、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形成新标准、新产业、规模化应用示范等,总体水平和主要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科技活动的先进水平,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创造显著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三)国家安全: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很大作用的,可评为一等奖;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国防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有较大作用的,可评为二等奖。 (四)人民生命健康: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推动生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有重要贡献,可评为一等奖;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应用效果突出,对生命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有较大作用的,可评为二等奖。 对于技术创新性特别突出、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特别显著、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特别关键、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特别明显、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特别有力的项目,可评为特等奖。 第三十三条 青年奖的评定标准如下: (一)候选人的学术成果原创性高,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学术影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候选人致力于科技前沿,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创新能力强,学风严谨,作风扎实; (三)候选人学术思想活跃,在国内同领域同龄人中学术水平居于前列,具有很好的学术发展前景; (四)候选人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并取得显著成绩。 第五章 异议处理 第三十四条 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异议处理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候选项目和候选人如有异议,在规定的公示期内可向异议受理部门书面提出。逾期提出的异议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条 异议应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个人实名提出异议的,须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异议者对异议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诬告陷害。 第三十六条 提名项目正式报送奖励工作办公室前提出的异议,由提名单位或专家处理。提名项目通过形式审查后提出的异议,由奖励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提名单位或者提名专家共同处理。涉及国家安全成果的异议,由奖励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七条 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异议处理单位和人员对异议进行处理,不得推诿或延误。 第三十八条 参加处理异议问题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并严守工作纪律。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获奖者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研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由教育部撤销其奖励、追回证书等,并责成所在单位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第四十条 提名单位或专家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教育部视情节轻重予以暂停或者取消提名资格等处理,并记录不良信誉,责成相关单位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第四十一条 评审专家存在违反学术道德和评审纪律等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暂停或者取消评审专家资格等处理,并记录不良信誉。情节严重的,责成所在单位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第四十二条 参与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评审组织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责成所在单位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第四十三条 对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获奖成果的宣传应当客观、准确,关注科研成果本身,强化创新精神激励,不得以夸大、虚假、模糊宣传误导公众。不得在商业广告中将商品或服务表述为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获奖对象。 禁止利用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提名和评审相关信息,进行各类营销、中介、代理等营利性活动。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2019年11月印发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2019〕3号)同时废止。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学讯通 108 2025-11-27
第六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与虚拟化研究国际会议(ICCGIV 2026)将于2026年6月5-7日在中国·镇江举行。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机图形学、图像与虚拟化研究”的最新研究展开,旨在荟聚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分享研究成果,探索热点问题,交流新的经验和技术。我们热烈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向ICCGIV 2026提交他们的新研究或技术贡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宝贵的经验! 连续5届成功见刊、检索 | 往届快至会后2个月见刊,会议历史良好! 早鸟优惠、学生优惠、组队投稿优惠等,助力论文发表! 第六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与虚拟化研究国际会议(ICCGIV 2026) 202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Image and Virtualization 2026年6月5-7日,中国-镇江 大会官网:www.iccgiv.net【更多详情】 早鸟价截稿:2026年3月31日前投稿(直降400元)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1周内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论文出版】 ICCGIV 2026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所有录用文章在完成注册后被收录至 ICCGIV 2026会议论文集,并提交出版,并被EI Compendex和Scopus数据库检索。 【往届检索历史】ICCGIV 2022-2025 会议均已见刊并完成EI核心和SCOPU检索! 【征稿主题】 1、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学基础理论与算法、真实感图形、几何造型与处理、计算机动画与游戏、基于图像和视频的图形技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及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图像视频处理与数字媒体技术、工程图形及应用、三维视觉、图形用户界面等 2、计算机图像:图像处理、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希尔伯特变换、信号处理中的模糊逻辑应用、图像分割、模式识别与分析、光谱分析、小波变换、编码和传输、颜色和质地、物体和场景识别、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图像特征提取、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雷达图像处理、声纳图像处理、数字多媒体广播、图像处理应用、图像生成、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基于图像的建模、沉浸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的整合、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媒体、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 3、虚拟化研究:虚拟/云工作负载的性能度量、建模和监控、适应新兴的高性能计算技术、虚拟环境编程模型、动态计算能力集成、虚拟基础架构故障排除、绿色数据中心的能源优化与节能、虚拟按作业/按需群集和云突发、I/O和存储虚拟化,支持虚拟化的文件系统、超级计算环境、HPC集群、云HPC和网格虚拟化、利用端点虚拟化、虚拟化平台、支持虚拟化的存储、虚拟机监控平台,优化管理程序、大数据可视化、操作系统级虚拟化,包括容器运行时、数据中心和纳米中心、虚拟化原则、为任何规模的企业实现灾难恢复、云计算和虚拟化的商业价值、异构虚拟化环境、虚拟化加速器、GPU和协处理器、分布式虚拟化应用程序的拓扑管理和优化、轻量级计算节点操作系统/VMM、数据密集型计算和大数据处理中的虚拟化、虚拟化管理、操作/发现、配置、配置、性能、TC、跨数据中心的虚拟化编排、虚拟感知网络、虚拟化潜力等 4、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投稿参会说明】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排版后论文不得少于4页。须先按照【论文模板】进行格式调整。 论文必须是原创,且从未在其他会议或出版物上发表过;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查重+AI检测”双十一特惠 | 先囤后用,双查重不再焦虑 | 全年低价,限时特惠
第七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国际研讨会(ICBASE 2026)将于2026年5月22-24日在中国-杭州(线上+线下)举行。会议主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会议亮点】 1、往届均已见刊检索,快至会后3月完成EI检索! 2、快审核,高录用,投递后一周内出结果! 3、早鸟优惠、团队投稿优惠、学生投稿优惠,助力论文发表! 第七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国际研讨会(ICBASE 2026) 202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oftware Engineering 2026年5月15-17日,中国-杭州 大会官网:www.icbase.org【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征稿主题】 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物联网、AI应用于物联网、聚类和分类、软件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电子商务和电子学习、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大数据联网技术、在线数据分析、序列数据处理、基于图像数据分析、信号处理等等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论文出版】 ICBASE 2026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EI系列期刊出版社出版,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EI,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 论文需按照会议官网的模板排版,论文页数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 ◆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艾思编译】可为您提供翻译、润色、排版、降重、定制修改等服务。 ◆ 作者需通过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禁止一稿多投。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见刊检索历史】ICBASE 2020-2025 均已被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ICBASE 2025 | ISBN: 979-8-3315-3946-7 | IEEE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丨Scopus(会后4个月检索) ICBASE 2024 | ISBN: 979-8-3315-0661-2 | IEEE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丨Scopus(会后4个月检索) ICBASE 2023 | ISBN: 979-8-3503-2949-0 | IEEE | IEEE Xplore | EI Compendex丨Scopus(会后3个月检索) ICBASE 2022 | ISSN:1613-0073 | CEUR Workshop Proceedings | EI Compendex丨Scopus(会后3个月检索) ICBASE 2021 | ISBN: 978-1-6654-2709-8 | CPS | IEEE Xplore 丨EI Compendex丨Scopus (会后7个月检索) ICBASE 2020 | ISBN: 978-1-7281-9619-0 | CPS | IEEE Xplore 丨EI Compendex丨Scopus (会后3个月检索) 【参会方式】 (1)口头汇报:10-15分钟的全英PPT演讲; (2)海报展示:自制电子版海报,会议安排展示; (3)仅参会:非投稿作者,现场听众参会。 ICBASE 2026开设口头演讲/海报展示/听众参会三种方式,专家学者可选其中一种进行报名参会,会后均可领取参会证明(投稿作者,待论文录用缴费后可享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2026年第六届计算机视觉与模式分析国际会议(ICCPA 2026)将于2026年5月8-10日在中国·大连召开。ICCPA 2026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视觉与模式分析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工程师和企业家,旨在搭建一个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平台,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和技术交流,助力推动视觉感知与模式分析领域的理论突破与技术进步,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研究迈向新的高度。大会诚邀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会交流! SPIE出版,有ISSN、ISBN号 | 高录用 | 快检索 | 往届会议完成EI Compendex&Scopus双检索 2026年第六届计算机视觉与模式分析国际学术大会(ICCPA 2026) 2026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Analysis 2026年5月8-10日 | 中国·大连 大会官网:www.iccpa.org【参会投稿】 2026年3月24日前投稿享400元早鸟优惠 截稿时间:详见官网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支持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征稿主题】 计算机视觉与应用: 图像处理与分析、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与点云、视频分析与动作识别、自动驾驶视觉、医学影像处理、虚拟增强现实、弱监督视觉学习、图像超分辨率、实时视觉系统等相关技术主题… 信号处理与分析 图像/视频信号处理、盲信号、图神经网络、深度表征学习、自监督学习、人工智能赋能的信号处理、雷达与遥感信号处理、多媒体信号处理、实时与边缘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主题… 先进技术与创新应用 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生成对抗网络、联邦学习与隐私保护技术、自适应智能系统、多模态感知与交互技术、跨域迁移学习、智能监控与异常行为检测、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技术等相关技术主题…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如果您对论文主题的符合程度不确定,可咨询会议秘书(全程跟进论文进度),老客户/学生优惠价需提前联系老师! 【大会组委】 大会荣誉主席 付先平 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大会主席 王新年 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程序委员会主席 宋学官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中国 王立娟 教授,大连科技学院,中国 王辉兵 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出版主席 张维维 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组织委员会主席 刘丹 教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中国 郭世凯 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马光远 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中国 李媛媛 副教授,大连交通大学,中国 官毅 副教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中国 张奇松 副教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中国 宣传主席 姚晓楠,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主讲嘉宾】 更多嘉宾信息持续更新中... 【论文出版】 ICCPA 2026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会议所录用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交由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出版后提交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往届检索历史】 往届会议 出版信息 论文见刊 周期 ICCPA 2024 SPIE出版 (ISBN: 978-1-510-68252-8) 交付提交后 3个月见刊 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PA 2023 SPIE出版 (ISBN: 978-1-5106-6756-3) 交付提交后 3个月见刊 见刊后2个月检索 ICCPA 2022 IEEE出版 (ISBN: 978-1-6654-8746-7) 交付提交后 1个月见刊 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PA 2021 SPIE出版 (ISBN: 978-1-5106-5192-0) 交付提交后 3个月见刊 见刊后1个月检索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第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CEA 2026)将于2026年4月24-26日在重庆召开会议。ICCEA 2026致力于汇聚全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产业专家,围绕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本次会议主题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及其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大会旨在推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有机结合,促进多学科协同创新,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技术进展,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该会议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研究成果、分享最新科技信息、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的平台,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诚邀您到场参加,共同交流。 会议亮点: 限时早鸟优惠:2026年3月10日前投稿,版面费立减400元! 主办单位:211高校-西南大学 往届均于会后3-5个月内完成见刊并被EI检索 沿用往届出版,已申请到IEEE出版,见刊检索有保障 | ICCEA 2026 已进入IEEE官方列表!! 会议特设评优环节,将评选出优秀论文、优秀青年学者报告、优秀海报等奖项 第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CEA 2026) 202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2026年4月24-26日 | 中国·重庆 会议官网:www.ic-cea.org【查看详情】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会议检索:IEEE Xplore,EI,Scopus 【往届历史】会议往届均由IEEE出版,最快会后3个月实现EI、Scopus检索! ICCEA 2025(杭州):会后4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EA 2024(杭州):会后3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EA 2023(广州):会后2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EA 2022(长春):会后2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ICCEA 2021(昆明):会后2个月见刊,见刊后3个月检索 ICCEA 2020(广州):会后2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检索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媒体支持单位:科学网 大会组委 大会荣誉主席 周孟初 教授,新泽西理工学院,美国 IEEE/NAI/IFAC/AAAS/CAA Fellow 大会主席 熊辉 教授,香港科学技术大学(广州),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讲座教授,中科大大师讲席教授,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杰出教授 AAAS Fellow, IEEE Fellow, ACM 杰出科学家 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长江学者)、中国国家基金委海外杰青 罗 辛 教授,西南大学,中国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院长,IEEE Fellow, AAIA Fellow 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网信优秀人 伍冬睿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IEEE Fellow 程序委员会主席 Giancarlo Fortino 教授,卡拉布里亚大学,意大利(IEEE Fellow, AAIA Fellow, AIIA Fellow) 高尚策 教授,富山大学 ,日本(IEEE Senior Member) 郑能干 教授 ,浙江大学,中国(IEEE Senior Member) 出版主席 夏云霓 教授,重庆大学,中国(IEEE Senior Member) 苟建平 教授,西南大学,中国(IEEE Senior Member, CSIG Senior Member, CCF Senior Member) 袁 野 副教授,西南大学,中国 组织委员会主席 吴 迪 教授,西南大学,中国 胡 伦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 胡鹏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 杨绍富 教授,东南大学,中国 Yi He 助理教授,William & Mary,美国 宣传主席 曾念寅 教授,厦门大学,中国(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重点人才) Tiantian He 研究员,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 吴 昊 副教授,西南大学,中国 征稿主题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应用技术 信息科学 工业工程 电子工程学 软件工程 软件技术 智能系统 图像处理 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 ... ... 其余计算机相关主题 会议出版 ICCEA 2026所有会议论文投稿都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最终所有本会议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979-8-3315-8371-2)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全文投稿 流程:【论文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参会须知 ICCEA 2026 设置有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听众参会/摘要投稿参会四种方式,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报名参会均可在会后领取参会证明 1、口头报告: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2、海报展示:制作A1尺寸彩色海报,线上/线下展示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可与现场嘉宾/学者进行交流互动 4、摘要投稿参会:参会报名中选择“摘要投稿参会”(仅在会上报告,印制手册资料,不在会议论文集发表) 5、汇报PPT和海报,请于会议前一周提交至大会邮箱 6、论文录用后可享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2026年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国际学术会议(AIDM 2026)将于2026年3月27-29日在中国成都举行。大会主要围绕“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的最新研究展开,旨在荟聚世界各地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分享研究成果,探索热点问题,交流新的经验和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与数据挖掘方法(如大数据分析、模式识别、预测建模等)经历了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显著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智能工厂高效生产,更在医疗诊断、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展现出解决复杂问题的强大能力。当前,实时数据分析、多源异构数据集成、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等已成为推动技术深化应用的核心议题。 AIDM 2026 征集原创和以前未发表的论文,探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挑战和进展。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和参会交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学者分享宝贵的经验,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 >>多主题征稿 | EI稳定检索<< 2026年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国际学术会议(AIDM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大会官网:www.ic-aidm.org【投稿参会】 大会时间:2026年3月27-29日 大会地点:中国-成都 录用通知:投稿后一周内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论文出版 所有投稿至AIDM 2026会议的所有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 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vices (CPS)出版,出版后将提交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征稿主题 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迁移学习 联邦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可解释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系统 边缘智能 人机智能交互 大型语言模型 自监督学习 图神经网络 持续学习 智能优化算法 数据挖掘: 大数据分析 知识发现 模式识别 图挖掘 时间序列分析 异常检测 因果推理 数据可视化 隐私保护挖掘 自动化特征工程 知识图谱 因果发现 数据流挖掘 智能与安全计算: 智能计算 网络安全 无线通信安全 网络威胁检测 安全数据分析 区块链安全 隐私保护学习 可信人工智能 数据完整性保护 安全云计算 联邦学习 鲁棒可信人工智能 其他相关主题皆可投稿 参会方式 一篇录用缴费的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1、口头汇报:出席参会并作10-15分钟的全英PPT演讲; 2、海报展示:出席参会,自制电子版海报提交至会议邮箱; 3、仅参会:非投稿作者,听众参会。 注: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是学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并满足学术论文发表的条件,每篇文章(投稿文章已录用)请派一位作者出席会议并口头报告/海报展示,以确保会后顺利出版。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56CVQPDA 会议时间:2026年3月20-22日 会议地点:中国·深圳 截稿日期:2026年1月4日(一轮截稿) 接收或拒收通知:文章投递后3-5个工作日 会议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BTFM 2026已上线IEEE官方列表(点击可跳转查看) 【会议简介】 2026年区块链技术与基础模型国际学术会议(BTFM 2026)将于2026年3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深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聚焦区块链技术与基础大模型的深度交叉创新,探索其在去中心化智能、数据可信治理、隐私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Web3.0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与大型预训练模型的智能化能力相结合,正成为推动数字生态可信化与高效协同的核心驱动力。BTFM 2026将汇聚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与产业界代表,围绕区块链赋能的AI可信计算、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合约优化、分布式AI训练架构、数据资产化与安全共享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涵盖理论研究、技术攻坚、产业落地及伦理治理等多维度视角。 我们诚邀学术界与产业界同仁共聚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之都,携手绘制智能与可信计算的新蓝图,助力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演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深圳大学 【大会组委会】 荣誉主席 张 彦 院士 奥斯陆大学,挪威 IEEE/IET Fellow 李克勤 院士 湖南大学,中国 IEEE Fellow 大会主席 彭绍亮 教授 湖南大学,中国 IEEE Senior Member 程序委员会主席 Atta ur Rehman Khan 教授 阿治曼大学,United Arab Emirates IEEE Senior Member 刘 园 教授 广州大学,中国 IEEE Senior Member 程序委员会成员 冯大权 副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杨 晴 助理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Vimal Dwivedi 助理教授 阿尔斯特大学,英国 Muralidhar Patruni 助理教授 Gayatri Vidya Parishad,印度 Ruhul Amin 助理教授 IIIT-Naya Raipur,印度 IEEE Senior Member Marko H. 副教授 马里博尔大学,斯洛文尼亚 Md. Redowan Mahmud 助理教授 科廷大学,澳大利亚 IEEE Member 地方组织主席 陈 彬 副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Senior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黄华威 教授 中山大学,中国 IEEE Senior Member 田立伟 教授 广东科技学院,中国 吴晓晓 副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组织委员会成员 顾一帆 助理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江常坤 助理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李续然 副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 李晓琦 副教授 海南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田国华 副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 出版主席 陈思光 教授 河海大学,中国 IEEE Senior Member 王滔滔 副教授 深圳大学,中国 IEEE Member *更多专家组委信息,详见官网。 【征稿主题】 本次会议征稿主题涵盖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方向 区块链技术 基础模型 区块链协议与架构 共识算法 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隐私保护与匿名机制 区块链安全技术 去中心化身份认证 区块链在金融与DeFi中的应用 跨链通信与互操作性 联邦学习与区块链协同的激励机制设计 区块链+AI驱动的Web3.0架构 区块链赋能可信AI的机制设计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机器学习隐私保护 模型架构与训练方法 多模态大模型 可扩展预训练技术 知识推理与融合 鲁棒性与偏差分析 模型压缩与加速 安全与隐私保护 LLM(大语言模型) 参数高效训练 大模型的可验证性与透明性技术 去中心化数据市场与知识图谱构建 高性能共识算法与模型训练协同优化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本次会议采用在线方式投稿,请点击在线投稿链接。 语言要求: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仅接受全英稿件,中文稿件需翻译成英文后再投递。如需翻译、润色服务,请联系大会老师咨询了解。 格式与页数:论文根据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会议论文模板请点击模板下载。 原创性要求:论文须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或一稿多投。作者需通过查重系统自费查重,全文查重率(含参考文献)不高于30%。 点击提交官方查重,24小时自助,不收录,不留痕。 审稿周期:投稿后3-5个工作日内反馈审稿结果。早投递早审核早录用,如需安排加急审核,请联系大会秘书。 【论文出版】 会议论文投稿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最终所录用的文章将通过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将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RDLink研发家 43 2025-11-27
2026年智能设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IC-IDC 2026) 将于2026年5月15-17日年在中国武汉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智能设计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研发人员,共同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会议聚焦智能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前沿研究、发展趋势与产业应用,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共享、学术思想碰撞与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大会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创新方向,拓展研究思路,并积极推动学术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我们诚挚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同仁踊跃投稿并参会交流,携手推动智能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 【会议亮点】湖北工业大学主办| IEEE 出版 | EI稳定检索 | 早鸟优惠立减400元 2026年智能设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DC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Design and Computing 2026年5月15-17日 中国-武汉 会议官网:www.ic-idc.com【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 Scopus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数字艺术产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釜山大学造型研究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绿色智能算力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制造工业数智化技术与应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亚洲设计周、AEIC学术交流中心 【组委嘉宾】 大会主席: Juan Manuel Corchado Rodriguez教授,萨拉曼卡大学, 西班牙,校长,IEEE Member 饶鉴教授,湖北工业大学,中国,数字艺术学院院长 叶志伟教授,湖北工业大学,中国,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覃京燕教授,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 孙凌云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国际设计研究院 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 更多嘉宾信息可在官网查看... 【征稿主题】 智能机电设计 机电一体化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自动化技术 机器人技术 传感器技术 机电能源效率 能源转换 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寿命预测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机电设备中的集成与应用 智能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智能化设计 智能模型 人机系统 人机交互 智能产品 计算机控制系统 通信工程 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 智能环境设计 环境工程设计 地区及城市规划 城市智能系统 智能交通 穿戴式设备 智慧管道 环境智能监测 计算机技术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计算机动画 计算机建模 大数据搜索 信息检索技术 智能信息融合 数据模型与方法 智能建筑设计 智能园区 绿色建筑 智能室内设计 智能家居及设备 安防系统设计 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产品建模 数字化设计系统 数字化产品性能 计算机辅助装配设计 虚拟产品 设计自动化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稿件经过专家审核,录用文章将以会议论文集提交IEEE(ISBN: 979-8-3315-6768-2)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IEEE Xplore, EI, Scopus检索。 投稿要求: ◆论文根据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会议论文模板下载→ 全文模板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 如需翻译服务,【艾思编译】可为您提供翻译、润色、排版、降重、定制修改等服务。 ◆每篇文章注册费含一个免费参会名额、一本纸质版会议论文集。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SCHOLAT数据智能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成果“Context-Driven Learning Path Recommendation: From Static Records to Dynamic Contexts”,被AAAI2026 AI for Education(AI4EDU)录用。本届AI4EDU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主题为“大型多模态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前景与挑战”。 该工作针对当前在线教育中学习路径推荐(Learning Path Recommendation, LPR)普遍存在的三大瓶颈——依赖静态历史记录、忽视学习资源语义信息、缺乏动态反馈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上下文驱动的动态学习路径推荐框架。该框架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LLM),通过系统化地获取、组织、压缩并持续更新多源信息(包括学生行为、知识状态与资源语义),实现了更自适应、多样化且可解释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在真实大规模教育数据集(涵盖数学、物理及编程等领域)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学习效果提升和路径多样性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现有主流基线模型,同时保持良好的运行效率。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成为关键挑战。本工作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过程教与学评价和多场景个性化学习服务”开展,聚焦于“人机协同学习”核心问题,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深度赋能。研究成果模型已在合作平台进行试点,助力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学习生态系统。该论文第一作者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林韵璇,指导教师为吴正洋副教授,林荣华副研究员与汤庸教授为共同作者。
学讯通 355 2025-11-27
第五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6)定于2026年4月24至26日在武汉隆重举行。MVAID 2026将围绕“机器视觉”与"自动识别与检测”等相关最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欢迎各位领域内专家学者投稿参会! SPIE出版,有ISSN号 | 往届论文均已检索,快至会后3个月检索!优秀论文推荐至期刊 高录用,收稿范围广:计算机、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主题均收录 第五届机器视觉、自动识别与检测国际学术会议(MVAID 2026) 2026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Visio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2026年4月24-26日 ,武汉东湖学院 大会官网:mvaid.net【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 EI、SCOPUS 【往届检索记录】连续三届EI稳定检索,往届最快会后3个月EI检索,ISSN号: 0277-786X 见刊记录 检索记录 MVAID 2024 MVAID 2023 MVAID 2022 【主办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会议委员会】 大会主席 黄泽波 教授,武汉东湖学院(副校长) Thippa Reddy Gadekallu教授,浙江农林大学(H-index:80) 盛步云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理事,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副会长)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元辉 教授,山东大学(国家优青) 杨磊 研究员,郑州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马天磊 教授,郑州大学 冯波 副教授,武汉东湖学院 出版主席 Prof. Ata Jahangir Moshayedi,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IEEE Senior Member) 张杰,武汉东湖学院 地方委员会主席 左小琼 教授,武汉东湖学院(院长) 组委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荣 教授,武汉东湖学院(副院长) 李硕 教授,武昌首义学院(副院长) 王国庆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刘金平 教授,湖南师范大学 刘辉 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陶俊 教授,江汉大学 赵海森 教授,山东大学 李二超 教授,兰州理工大学 张融 教授,武昌工学院 齐洪方 教授,华夏理工学院 何锡武 教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 张正 副研究员,北方工业大学 陈雷 副教授,山东大学 高万夫 副教授,吉林大学 李军 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陶焕杰 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宋淼 副教授,上海海事大学 曹晓锋 副教授,吉林大学 沈统 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 更多嘉宾持续邀请中....... 【论文出版与检索】 所有的投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由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出版后将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目前EI检索稳定,往届均已检索,最快会后3个月检索!) 优秀论文经扩展后可推荐至SCI评审、发表。 【论文要求与注意事项】 1、论文应必须为全英文非纯综述类文章;全文提交审核;论文需按照模板排版 2、论文必须是原创,且从未在其他会议或出版物上发表过; 3、流程:投稿>审稿>录用>缴费注册>见刊>检索; 4、全文重复率不超过30%,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征稿主题】(包含但不限于) (1)机器视觉 (2)自动识别与检测技术 ·光学成像 ·图像采集 ·光源系统 ·数字图像处理 ·传感器 ·主动视觉 · 3D -视觉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方法 ·计算成像 ·机器视觉系统及组件 ·医学影像智能分析 ·医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医疗大数据与健康信息学 ·智能医疗设备与数字疗法 ·新兴技术与未来医疗 ·信号处理 ...... ·自动识别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识别) ·文档处理与识别 ·网络安全 ·先进的学习方法 ·线性模型和降维 ·自然语言处理与识别 ·人脸和手势识别 ·模式识别 ·图像取证与识别 ·微机测控装置及系统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目标识别 ·智能系统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自动检测系统的控制、运行和维护 · 材料表面缺陷的视觉检测技术 · 智能材料与机器视觉的集成 · 复合材料与多模态视觉融合 · 智能装备与自动化检测系统...... 更多征稿主题 【期刊推荐】 期刊名称: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期刊简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 是一本完全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致力于传播关于以人为本的智能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其所有理论和实践应用,同时提供关于以人为本计算和分析的前沿理论与算法见解 征稿范围:以人为本的 AI;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信息传播和建模;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社区检测和动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用户建模、个性化和推荐;负责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期刊主编:西南交通大学李天瑞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徐贯东教授 顾问委员:东京大学教授,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Masaru Kitsuregawa;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Philip S. Yu教授 期刊主页: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230 >>>为鼓励科研成果的传播,本期刊暂时不收取文章版面费用 >>>本期刊设置“最佳论文奖”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2025年11月7日至9日,第20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The 20th CC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and Social Computing, ChineseCSCW 2025)在中国广东广州举行。该会议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旗下协同计算领域旗舰级会议。 由团队成员陈国华老师、袁成哲老师指导,2024级研究生纪少杰撰写的论文《ScholarRAG: Path-Aware Knowledge Graph-Augmented Retrieval for Scholarly QA》荣获ChineseCSCW 2025“最佳学生论文奖”,该论文作者包括:纪少杰、陈国华* 、梁艺霖、袁成哲、林荣华、汤庸。 图 1 ScholarRAG核心框架图 该论文针对大语言模型在学术领域面临的多跳推理和事实一致性挑战,提出了一种路径感知的知识图谱增强检索框架。该框架将上下文选择建模为一个Steiner树优化问题,以提取连接查询相关实体的最小化且语义连贯的子图,旨在减少上下文噪声并提升推理的精准度。 图 2 ChineseCSCW 2025颁奖现场合影 在同期举办的第六届ChineseCSCW 2025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中,由团队成员纪少杰、卢泓钢、凌嘉辉组成的队伍(指导老师:陈国华)以项目《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学者推荐系统研究报告》荣获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学者网图数据的推荐任务,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结合图神经网络(GNN)与大语言模型(LLM)的混合推荐架构。此架构通过GraphSAGE模块捕获图结构信息,并利用Qwen3-0.6B模型提取学者简介的文本语义信息,从而有效提升推荐性能。 图3 ChineseCSCW 2025协同智能大数据竞赛颁奖合影
学讯通 175 2025-11-27
第五届文化、设计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CDSD 2025)会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即将在中国宁波召开。 会议亮点:【往届会议均已被知网CNKI检索收录 | 征稿范围广,往届最快会后两个月见刊】 大会官网:www.iccdsd.com【详情】 主办单位: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慈溪市社科联、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承办单位:宁波市越窑青瓷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市会展与旅游发展研究基地 会议介绍:第五届文化、设计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CDSD 2025)会议主要围绕会议主要围绕“文化”“ 设计”“社会发展”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会议先后吸引众多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参与其中,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旨在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征稿主题: 文化 设计 社会发展 文化差异 文化研究 文化发展与融合 文化产业 文化发展 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地域文化与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交流教育与文化交流 跨文化教育 公共艺术 设计学 艺术学 美学 艺术管理与教学设计 数字媒体设计 科技设计与设计学 城市和区域规划 交互设计 系统设计与实现 建筑、结构设计 分析与优化设计 环境和公共艺术设计 管理学教育学 心理学 人类学医学类 政治与法律 社会运动与发展 媒体、信息和传播 行为和心理科学 社会变迁与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公共事业发展 社会治理创新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 由 ASSEHR-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ISSN: 2352-5398) 出版 提交检索:CPCI(Web of Science)、CNKI(知网)、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 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为促进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与电气技术领域最新进展,第六届新能源与电气科技国际学术研讨会(ISNEE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2日至14日在中国杭州举行。 会议亮点:【IEEE出版 | EI期刊同步征稿】 大会官网:www.isneet.org【详情】 主办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承办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海油集团测井与定向钻井重点实验室定向钻井分室、西安市油气及新能源开发装备智能化重点实验室、AEIC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介绍:为促进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与电气技术领域最新进展,第六届新能源与电气科技国际学术研讨会(ISNEET 2025)定于2025年12月12日至14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我们诚挚地欢迎来自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学者及行业从业者与我们分享宝贵经验、独到见解,携手推动学术交流、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为共同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高效且经济的能源电力生态系统出智出力! 征稿主题: 可再生能源系统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波浪和潮汐能源 地热能 核能 生物能源 氢气和燃料电池 能源材料 电机和驱动 电力转换器 电瓶和BMS 储能技术 控制策略和算法 人工智能 设计和优化 智能电网 运输电气化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节约能源技术 输电和配电 能源管理系统 制造、测试和标准 能源效率系统 可靠性和诊断 噪声、振动、EMI和EMC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分析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IEEE(ISBN: 979-8-3315-6995-2)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2026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国际学术会议(GAIIP 2026)将于2026年4月24日-4月26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GAIIP 2026将汇聚来自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领域的顶尖学者、技术专家和产业代表,共同探讨生成模型、深度生成网络、图像合成与理解、多模态生成以及先进视觉计算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发展。会议涵盖生成对抗网络(GAN)、扩散模型、自监督学习技术、大规模视觉数据处理及智能算法,聚焦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促进数字内容创作、医学影像分析、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跨界融合。 会议亮点: 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相关主题都可投递,录用率高! 限时早鸟优惠:2026年3月11日之前投稿,立减400元! 2026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国际学术会议(GAIIP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age Processing 会议官网:www.ic-gaiip.net【查看详情】 会议时间:2026年4月24-26日 会议地点:中国·广州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录用通知:投递后1周内出结果 会议检索:EI,Scopus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支持单位:西南大学 【会议组委】 --大会主席-- 杨杰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曾念寅 教授 厦门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苟建平 教授 西南大学 刘志 教授 上海大学 秦川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冷璐 教授 南昌航空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张苗辉 教授 河南大学 顾运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主席-- 秦红星 教授 重庆大学 刘伟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陈雷 副教授 山东大学 方江雄 副教授 浙江台州学院 --宣传主席-- Razali Yaakob 副教授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Thinagaran Perumal 副教授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征文主题】 1. 生成式AI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新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生成技术、AI驱动的音乐生成系统、生成式AI在图像合成中的应用、基于AI的自动化内容生成、生成式AI模型的可解释性与透明性、深度学习在生成式AI中的应用、AI生成内容的版权与伦理问题、自适应和多模态生成技术、强化学习在生成式AI中的应用 2. 图像处理 图像增强与去噪、图像分割与目标检测、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分析、图像压缩与编码、图像复原与重建、图像风格迁移、视频分析与处理、多模态图像处理、图像质量评估、人脸识别与表情分析 3. 机器学习 宽度学习系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学习迁移、知识图谱、路径规划、迁移学习、生成对抗网络、对抗学习、对偶学习、分布式学习、元学习 4.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机器感知、虚拟现实、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5.其他相关主题均可,如果您不确定研究方向是否符合大会主题,可咨询老师(回复快),可有效提高选题的准确性。 【参会方式】 1、口头报告: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发表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含问答环节。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2、海报展示: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进行海报展示,海报尺寸为A1。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3、听众参会:无需提交稿件,直接注册听众参会即可。 注:所有参会者现场均可获取参会证明,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专属纪念品,参会证等会议资料。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2026年第十一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6)将在合肥举行,会期是2026年4月17-19日,为期三天。 大会安排主旨报告,特邀报告,以及数个专题讨论会(形式包括口头报告,海报展示,视频报告等),将在会上共同探讨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及相关研究领域各方向的学术动态及发展趋势,就目前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共享研究成果,推动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与进步,推进学科的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 为保证学术质量,吸引更多的原创高水平学术论文,现公开征稿,欢迎广大从事智能计算、信号处理与计算技术的新理论及其应用教学的科研人员和学生踊跃投稿! (征稿范围) 所有文章将由程序委员会严格审核,文章作者将被邀请到会参会展示研究报告。(出版检索记录) 【会议亮点】 安徽大学、天津大学联合主办!第十一届!高届数会议! 连续10届EI检索!IEEE出版!EI稳定快检索! ICSP 2025已于会后3个多月完成IEEE Xplore, EI和Scopus检索 第十一届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CSP 2026) 2026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SP 2026) 会议官网:WWW.IC-ICSP.ORG【更多详情】 大会时间:2026年4月17-19日 大会地点:中国-合肥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录用通知:5-7个工作日左右 出版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Scopus (稳定检索) 【检索历史】ICSP 在多年内一直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出版及检索历史,见刊检索稳定,请放心投递! ICSP 2025 论文集 | IEEE Xplore | ISBN:979-8-3315-3626-8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24 论文集 | IEEE Xplore | ISBN:979-8-3503-7654-8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23 论文集 | IEEE Xplore | ISBN: 979-8-3503-0245-5 | 会后6个月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22 论文集 | IEEE Xplore | ISBN: 978-1-6654-7856-4 | 会后2个月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21 论文集 | IEEE Xplore | ISBN:978-0-7381-4369-9 | 会后1.5个月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20 论文集 | ISSN:1742-6588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19 论文集 | ISSN: 1742-6588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18 论文集 | ISSN: 2261-236X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ICSP 2017 论文集 | ISSN: 1755-1307 | 会后被EI核心, SCOPUS检索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大学、天津大学 联合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协办单位:安徽省安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自主无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大会组委】 荣誉主席 孙长银 教授 安徽大学校长 指导主席 孙富春 教授 IEEE Fellow、国家杰青、清华大学 徐昕 教授 国家杰青、国防科技大学 大会主席 刘德荣 教授 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南方科技大学 穆朝絮 教授 国家优青、安徽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宋永端 教授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安徽大学 贺威 教授 国家杰青 北京科技大学 魏庆来 教授 国家杰青 中科院自动化所 组织委员会主席 侯增广 教授 IEEE Fellow、国家杰青、中科院自动化所 谭超 教授 天津大学 武越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主席 赵冬斌 教授 IEEE Fellow、中科院自动化所 谭超 教授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宣传主席 任鸿儒 副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 任璐 讲师 安徽大学 苏延旭 讲师 安徽大学 【征稿主题】 ICSP 2026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 娱乐与游戏 硬件和软件系统 智能城市和5G 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技术 医疗保健和福利消费者系统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AI 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能源管理 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 互联网和边缘计算 区块链协议的安全性 计算机的安全性和隐私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显示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 传感器和执行器系统 音频/视频系统和信号处理 射频,无线和网络技术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出版信息】 所有投稿至ICSP 2026的论文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 (ISBN:979-8-3315-6241-0)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出版后提交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方式】 1、文章长度不得少于4页 。论文必须是全英文稿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2、作者需通过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禁止一稿多投。推荐使用:【iThenticate论文查重】【Morressier AI检测】 3、作者参会:一篇录用并缴费的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4、大致流程:投稿→审稿返修→录用→缴费→【注册参会】→见刊→纸质论文集→检索; 【艾思编译】汇集全球数万名真实学术专家与英语母语编辑,提供专业的翻译、润色、发表支持服务!
由中国石油大学主办,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支持单位的第五届计算建模、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学术会议(CMSDA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即将在中国青岛召开。 会议亮点:【EI稳定检索丨见刊检索快丨往届录用文章100%检索 】 大会官网:www.icmsda.com【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支持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青岛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 会议介绍:计算建模、仿真与数据分析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近500名计算机与大数据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团体参会。在即将举行的第五届会议上,我们邀请到学术领域的知名教授将与参会者分享在计算建模、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的最新创新和研究成果。 征稿主题: 一、建模与仿真 1. 基础建模技术 模型验证与确认 离散事件仿真 工业仿真建模 电力系统模拟 过程仿真与建模 性能评估与建模 线性回归分析 模糊建模 2. 智能与新兴仿真 智能和专家系统 基于Agent的建模 数字孪生技术 生成式建模(GANs/扩散模型) 量子系统仿真 元宇宙虚拟仿真 隐私保护仿真技术 3. 领域专用仿真 机器人系统仿真 物联网建模 材料工程仿真 生物医学仿真 气候与环境建模 自动驾驶仿真 社会系统仿真 4. 网络与硬件仿真 计算机网络建模与分析 电路仿真 边缘设备仿真 移动系统建模 高性能计算仿真 二、数据分析及应用 1. 核心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 大数据可视化 模型优化 模型可视化 时间序列分析 贝叶斯数据分析 异常检测 2. 人工智能驱动分析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联邦学习 图数据分析 多模态交互 小样本学习 不确定性量 3. 计算范式与架构 边缘计算 移动计算 云计算仿真 内存计算 量子计算应用 自动化特征工程 4. 应用场景 智慧城市分析 金融科技建模 医疗健康分析 工业4.0数据分析 社交网络分析 安全与隐私分析 教育建模分析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 由 IEEE(ISBN: 979-8-3315-8795-6)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第五届环境污染与治理国际学术会议(ICEPG 2025)定于2025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青岛举办。 会议亮点:【录用率高 | EI检索稳定 | 青岛理工&同济大学主办】 大会官网:http://www.icepg.org 【详情】 主办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承办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媒体支持单位:科学网 会议介绍:会议将围绕“环境污染与治理”这一主题,致力于探讨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前沿热点、技术方法与实践应用。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探讨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国际前沿问题,梳理该领域面临的关键挑战和研究方向,旨在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突破,促进研究成果在高校和企业的实际应用。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前来投稿和参与会议! 征稿主题: 环境工程 污水处理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空气污染控制项目 水资源永续利用与水污染综合治理 土壤健康与土壤污染治理 水利土木 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 环境监测与预警 放射性污染控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电磁辐射控制 热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电厂水处理技术 环境卫生 ... 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环境修复技术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划 室内污染控制、监测和治理技术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新型环境材料与技术 环境污染源溯源技术 环境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 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 ...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 1863-5520)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转载来源:中国信通院CAICT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力量,对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算力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师生算力应用素养不断提高。普惠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将保障教育行业转型所需算力资源支撑、丰富教育行业算力应用场景、强化算力+教育产业链上下游连接,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剖析“算力+教育”行业应用发展趋势,优化算力资源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效果,助力算力产业高效赋能和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编制《普惠算力赋能教育行业研究报告(2025年)》,并于2025年11月12日在2025华彩论坛上发布。 报告介绍了“算力+教育”行业应用发展的背景,阐述了算力在不同学段的应用现状,剖析了“算力+教育”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梳理了算力赋能教育在教学、学习、管理以及科研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对各应用场景的部署进行了分析,征集了“算力+教育”在基础设施层、平台技术层和应用服务层的典型案例,最后从基础设施、场景应用、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支持等维度提出了推动普惠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应用发展的策略建议。 报告主要内容 1. 明确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发展内涵。算力赋能教育是算力赋能千行百业转型中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以算力资源为核心底层支撑的教育创新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等技术融合路径,将算力深度渗透至教育教学、学习体验、管理服务、科研创新全环节,为各环节提供数据处理、智能分析、场景优化等关键能力,最终助力教育行业实现教、学、管、研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 2. 剖析算力+教育产业链各级特征。算力赋能教育产生的产业由基础设施层、平台技术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组成,其中主要企业包括教育信息化企业、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ICT设备厂商、智慧教育产品开发企业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企业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在算力赋能教育方向推出各类产品以及服务。基础设施层,算力基础设施向着“资源集中化”“场景智能化”“服务生态化”演进,硬件与设备正从单一性能竞争转向场景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的综合能力比拼。平台技术层覆盖范围不断扩张,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并且不断向集中化发展。应用服务层,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推动教育应用形式更加多样化。 3. 梳理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典型应用场景。“算力+教育”的应用场景通过归纳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教学场景、学习场景、管理场景以及科研场景,由于不同应用场景之间存在差别以及技术层面的不同,因此不同场景的部署难度以及技术成熟度存在差异性。部署难度方面,不同应用场景下,“算力+”的赋能模式需要结合技术复杂度、硬件依赖度、数据敏感度、场景适配成本以及政策合规情况进行部署难度的判断,对四大类场景中的12个具体场景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报告目录 一、算力赋能教育行业政策背景概述 (一)国际政策分析 (二)国内政策分析 二、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应用现状 (一)学前教育算力使用现状 (二)K12教育算力使用现状 (三)高等教育算力使用现状 三、算力+教育产业剖析 (一)基础设施层 (二)平台技术层 (三)应用服务层 四、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场景分析 (一)算力赋能革新教学模式 (二)算力赋能升级学习体验 (三)算力赋能优化教育管理 (四)算力赋能提高科研效率 (五)“算力+教育”应用场景梳理 五、算力赋能教育行业应用案例 (一)“算力+教育”基础设施层 (二)“算力+教育”平台技术层 (三)“算力+教育”应用服务层 六、未来发展建议 (一)加强顶层规划 (二)优化算力供给 (三)深化场景应用 (四)促进人才培养 主要专家简介 李洁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TC1 WG4数据中心工作组组长。长期从事算力等方面的政策、技术、标准和产业研究工作。 王月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数据中心和算力相关政策、产业、技术与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朱梓厚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主要从事数据中心和算力+教育相关政策、产业、技术与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白莉婷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主要从事数据中心算力能效和算力应用相关政策、产业、技术与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王月 18601152291 wangyue2@caict.ac.cn 朱梓厚 13931051252 zhuzihou@caict.ac.cn 点击下载原文报告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编辑:李若琳 审核:常超、陈映欣
学讯通 50 2025-11-26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SCHOLAT数据智能团队在计算机系统领域取得突破。团队关于异构计算与操作系统内核优化的研究论文 “LAIKA: Machine Learning-Assisted In-Kernel APU Acceleration” 被计算机系统领域国际顶级会议 ACM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al Support for 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Operating Systems (ASPLOS 2026) 录用为常规论文(Regular Paper)。ASPLOS 是计算机系统领域享有盛誉的顶级学术会议,与ISCA、MICRO、HPCA并称为体系结构领域的“四大顶会”,属于CCF A类会议。ASPLOS以“高门槛、高难度”著称,它强调计算机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三个核心方向的交叉融合,要求研究成果打通软硬件栈。本次会议竞争异常激烈,全球共有840篇投稿,仅录用89篇,录用率低至10.6%。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计算机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卓浩铭,计算机学院李丁丁教授为指导老师,林荣华副研究员与汤庸教授为共同作者。论文提出LAIKA框架,针对集显架构(APU)特性,设计了跨内核态、用户态与设备态的三域共享内存机制(AShm),实现了真正的“零拷贝(Zero-Copy)”数据传输,并结合持久化内核(APK)技术消除了启动开销。实验表明,该方案在无需昂贵专用设备的前提下,将端到端推理延迟降低了9.7倍,且整机功耗仅为独立显卡方案的28.9% 。这一成果为构建高效、绿色的计算系统提供了全新思路。 随着智能化应用深入操作系统内核,如何高效利用硬件资源成为关键挑战。现有的主流方案多依赖昂贵的独立显卡(dGPU),但在处理内核级高频、低延迟任务时,PCIe总线的数据传输瓶颈导致效率低下。学者网团队并未盲目追求堆砌专用硬件,而是另辟蹊径,深入挖掘商用通用硬件(Commodity Hardware)的潜力。论文提出的LAIKA框架,针对集显架构(APU)特性,设计了跨内核态、用户态与设备态的三域共享内存机制(AShm),实现了真正的“零拷贝(Zero-Copy)”数据传输,并结合持久化内核(APK)技术消除了启动开销。实验表明,该方案在无需昂贵专用设备的前提下,将端到端推理延迟降低了9.7倍,且整机功耗仅为独立显卡方案的28.9% 。这一成果证明了通过精妙的系统软件设计,通用硬件平台同样能跑出世界级的性能,为构建高效、绿色的计算系统提供了全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作者卓浩铭作为一名在读硕士生,能够在系统领域公认“硬骨头”的顶级会议上发表成果,充分展现了计算机学院在计算机系统底层人才培养方面的长期坚持和卓越质量。 -------------------------------------------------------------------------- 关于学讯通学者网官方学术媒体,聚焦学术动态、政策解读与资源分享,支持关联学者主页,是科研信息高效获取与交流的平台。 关于机构号学者网为学术团队、实验室等机构提供的专属账号,可发布科研动态、会议/招聘等内容,支持多管理员协作,助力机构链接学界资源、扩大学术影响力。 点击前往入驻学者网机构号
学讯通 912 2025-11-26
热门专业推荐!!! 智能技术与核心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智能驾驶、高性能计算、量子计算等。 先进制造与机电工程:控制工程、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智能制造、电气工程等。 能源电力与系统工程: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轨道交通、电力安全等。 数据科学与通信安全:数据科学、数据分析、通信技术、通信信号、网络安全等。 投稿参会优惠 | 论文检索周期短| 嘉宾阵容&组织单位 | 出版过程无忧【了解详情】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驱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AIPCVT 2025) 2025年12月12日-14日 南京 IEEE出版|2025年电力系统、智能电网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PSGAI 2025) 2025年12月12日-14日 西宁 JPCS出版|2025年第四届新能源与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IYSF-NENM2025) 2025年12月12日-14日 西安 IEEE出版|2025年人工智能、商务智能和电子商务国际学术会议(AIBIEC 2025) 2025年12月26日-28日 杭州 2026年能源系统与未来电网国际学术会议(ESFG 2026) 2025年12月26日-28日 三亚 2026年高端装备与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会议 (ICAEIR 2026) 2026年01月09日-11日 哈尔滨 IEEE出版|2026年人工智能与社交网络系统国际学术会议(AISNS 2026) 2026年01月09日-11日 杭州 JPCS出版|第四届机械工程与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研讨会(MEAMIT 2026) 2026年01月30日-2月1日 昆明 CPCI、CNKI检索|第二届管理与智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会议(MISD 2026) 2026年02月06月-08日 南京 IEEE出版|2026年区块链技术与基础模型国际学术会议(BTFM 2026) 2026年03月20日-22日 深圳 JPCS出版|第二届控制系统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SEE 2026) 2026年04月17日-19日 天津 JPCS出版|第三届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IMM2026) 2026年03月13日-15日 青岛 IEEE出版 | 2026年计算智能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IML 2026) 2026年03月27日-29日 杭州
RDLink研发家 85 2025-11-26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王晓杰)在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正为这一民族瑰宝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中医AI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交流会现场,问止中医创始人崔祥瑞介绍相关情况 11月26日,以“AI赋能中医,智创健康未来”为主题的媒体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作为我国中医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先行企业,深圳问止中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问止中医”)在会上展示了中医人工智能技术——“中医大脑”的最新研发成果,分享了AI助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问止中医创始人&CEO崔祥瑞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为AI与中医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与前沿科技结合必将迸发新的活力。公司始终秉持“科技创新中医,疗效第一使命”的理念,推动人工智能与千年中医智慧深度融合,以科技力量革新中医药诊疗模式,系统挖掘中医在应对现代重大疑难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问止中医在线问诊平台诊室 据介绍,问止中医始终聚焦重症及疑难病领域的技术攻坚,已开设多类专病专科门诊。崔祥瑞分享了一系列经过严格验证的“临床真实实战案例”。以翔实的数据和显著的疗效,实证了AI在复杂病证辨治、精准处方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中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医大脑:AI技术与千年智慧的“跨界融合” 在交流会上,问止中医集中展示了自主研发的“中医大脑”核心系统的突破性成果。2008年,问止中医联合创始人林大栋博士在经方专家倪海厦的指导下,开发了一套中医经方专家系统,经过十年的经验积累,2018年,中医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系统──问止“中医大脑”正式诞生在美国硅谷。 其后,团队成员不断扩充升级这套智能系统,以经方为基础,拓展了扶阳体系、温病体系、妇儿皮肤骨伤眼科等十大专科体系,完善了以倪海厦为代表的中医对治白血病、癌症等的重症医学体系,亦融入了以经络腧穴为基础的传统针灸,和以耳穴、头针、腹针为代表的现代针灸体系。 “中医大脑”的核心是一个庞大的高质量数据存储库。该系统配备全球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临床知识图谱,截至目前,中医大脑已积累超过亿级参数及超过10000首方剂,涵盖3000多类病症,其中包括超一百万个附有随访数据的真实临床病例。该综合数据库包含大量的信息,包括患者概况、病症术语、电子病历、处方、舌头及面部诊断图像、患处图片以及用于中医用药的本草目录,用以支持中医师为患者提供准确、个性化及有效治疗方案。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问止中医的“中医大脑”是我国迄今率先通过三甲医院临床一致性研究,并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专家评审的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中医大脑”系统主要应用了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集成了病症采集、智能诊断、开具处方及复诊随访等全套中医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便利及高效的问诊途径,亦为医师提供了更加系统化和高精度的诊疗工具。 问止中医持续对“中医大脑”进行系统优化和迭代升级,将积累的海量中医知识、真实数据和病例经验集成到系统并由研发团队对真实世界证据进行处理,从而不断提升模型的智慧程度。 目前,中医大脑已经展现出了三大核心价值与力量。 首先是重现医家思路,沉淀医家经验。传统中医经验传承高度依赖“口传心授”,许多名老中医的诊疗智慧面临失传风险。AI中医大脑通过学习名医医案中的辨证逻辑与用药规律,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计算的模型参数。 其次是加速人才培养,缩短成长周期。中医成才周期长、基层人才短缺是行业长期痛点。通过AI中医大脑辅助,年轻医师可直观学习名医的辨证思路,快速掌握复杂病症的处理方法,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 在优化临床决策,提升服务效率上,AI中医大脑同样大有可为。繁忙的临床场景中,医师往往难以快速检索海量医案与文献。中医AI可在数秒内完成病症匹配、方剂推荐和剂量计算,缩短思考查找时间,降低疏漏风险。 业界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赋能中医师开展深度诊疗,降低对个人经验的过度依赖,有助于缩短其成长周期,夯实临床能力。通过系统化培训可大幅提升高质量中医人才供给,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但人工智能的定位是赋能而非取代中医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问止中医还成立了精一书院及在线教育平台,系统开展中医人才培养,目前已成为内地注册人数最多的中医社区,在读学员超41万人,切实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使命。 问止中医在AI技术与服务模式上的创新实践,不仅优化了诊疗流程、提升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名医经验传承,更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科技支撑。据悉,问止中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设立13家自营诊所,此外,问止中医还建有4个自营煎药中心,拥有全职医师100余名,累计服务患者已超10万人次。目前企业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全球“中医AI第一股”,标志着我国中医人工智能发展迈入新阶段。(完)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侯润芳)11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中国MBA教育网承办的“教育强国 管理何为——2025央广网MBA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举办。来自全国100多所商学院的200多位院长主任、中心老师、企业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教育强国大计,共同书写管理教育事业的新篇章。本次盛典包含主旨演讲、商学院院长/书记年度对话、中心主任年度对话、2025年度商科教育优秀案例发布等环节。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第六届全国MBA教指委委员徐飞教授应邀出席盛典。 在盛典中,徐飞教授以《赋能AGI时代的非编码能力》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徐校长讲到,AGI作为通用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推动高等教育迈入使命驱动、跨学科融合的第四代发展阶段。他指出,可编码的知识与低阶能力难以应对知识半衰期缩短的挑战,人类核心竞争力需转向直觉、创新力、批判性思维、伦理判断、复杂情感认知等非编码能力,构成“能力护城河”。徐校长强调,未来的商科教育应着力于“知、情、意”的培育,塑造跨学科“π型”人才,通过“教师-学生-AI”三元协同的混合式学习实现人机优势互补,以情感联结、人文关怀和高阶能力决胜未来。 徐飞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为表彰在商科教育领域坚守初心、开拓进取并发挥引领作用的典范,激励更多教育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发有为,大会隆重揭晓了2025年度致敬榜单,徐飞教授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坚实睿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扎实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革新与产学研融合发展等方面锐意改革,推动商科教育升级、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成效卓著,荣获“2025年度商科教育领航人物”。 徐飞教授荣获2025年度商科教育领航人物 盛典活动紧扣时代脉搏,锚定发展大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本届盛典以高规格的嘉宾阵容、前沿的议题设置与深度的思想交流,成功搭建了一个凝聚共识、激发创新的高端对话平台。展望未来,中国商科教育将继续坚持以教育强国战略为引领,以跨界融合为路径,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持续推动教育理念、模式与技术的系统变革。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融合,在实干中突破,中国商科教育才能在全球变革中勇立潮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更多兼具全球视野、本土智慧与家国情怀的卓越管理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商科力量。(完)
第五届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LSTT 2025)将于2025年12月5-7日在大连·中山广场诺富特酒店举行 会议亮点:【SAE出版 | 录用率高 | EI检索稳定 | 往届多个数据库收录】 大会官网: www.lstt.org 【详情】 支持单位:智慧物流技术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智慧交通研究院 会议介绍:这是一个集中探讨全球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和挑战的国际学术平台。旨在汇集全球领域内的学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业界领导者,共同探讨各种与物流和交通运输相关的最新趋势、技术革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届会议将涵盖一系列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运输系统、供应链管理、持续性物流、交通政策与经济、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等。我们将通过主题报告、学者口头报告等多种形式,促进领域内学术问题的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 征稿主题: Track 1: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Track 2:交通运输工程 Track 3:交通信息与控制 物流信息技术与系统 物流风险与安全技术 智能物流与物联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设备与仓储机械 交通运输技术 交通运输服务 交通运输安全 交通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经济 交通信息智能控制 交通检测与数据监测 计算机仿真控制 智能定位导航 驾驶员与出行者支持系统 Track 4:交通规划与管理 Track 5:载运工具工程 Track 6:路桥隧相关领域 交通自动化与控制 安全保障与防护 交通理论与线路设计 交通控制与信息技术 交通规划与系统优化 载运工具的结构、设计、系统与制造 车辆工程 船舶工程 航天航空工具 无人系统技术 路面材料 轨道交通设计 隧道、桥梁、公路与铁路的设计与管理 道路建设、养护与管理 道路安全与灾害防治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 由 (SAE) 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 出版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2025年交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ICTS 2025)将作为第五届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LSTT 2025)的重要分会,于2025年12月5日至7日在中国大连举行。 会议亮点:【(SAE)出版 | 录用率高 | EI检索稳定 | 往届会议文章已见刊并被多个数据库收录】 大会官网:www.lstt.org 【详情】 支持单位:智慧物流技术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智慧交通研究院 会议介绍:2025年交通安全国际学术会议(ICTS 2025)将作为第五届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LSTT 2025)的重要分会,于2025年12月5日至7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会议将聚焦交通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征稿主题: Track 1:碰撞前 Track 2:碰撞中 Track 3:碰撞后 -驾驶员分心 -驾驶适宜性 -驾驶与急性/慢性健康状况 -自动驾驶 -碰撞避免 -设计中的人为因素 -执法行动 -酒精/药物政策 -风险与行为 -安全导向的道路设计 -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 -弱势道路使用者的保护 -儿童、老年及成人的损伤生物力学 -人体模拟试验装置(假人)的生物保真度 -耐撞性 -约束系统 -集成安全 -弱势道路使用者的损伤缓解 -安全带使用 -儿童约束系统的可用性与使用 -道路护栏与隔离带在碰撞缓解中的作用 -治疗与康复结果 -自动碰撞通知 -交通事故伤害的成本 -紧急响应 -中低收入国家的治疗与应急响应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出版物:(SAE) 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 学术会议征稿 | 主题领域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人文艺术、跨学科领域等等
由中国科学报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共同主办,科学网、艾思科蓝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The Innovation、科艺万象、新浪微博、抖音共同支持的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首场活动,于2025年11月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启动。本次活动共有7个机构通过10余块展板,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生进行了科学可视化作品及学术相关信息展示,展示内容丰富、新颖,包括科学可视化封面、插图等众多艺术设计作品,以及以阅壤为主题的月球土壤艺术展示,受到了众多师生围观。 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自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启祥在主持活动中表示,科技与艺术的破壁共生,正重塑着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当科研的严谨邂逅艺术的灵动,当数据的深邃与视觉的张力交汇,必将激发出难以估量的创新潜能。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讲师、国家科技成果视觉优化计划课题组召集人王沂以其前沿视角为现场约百位师生解读《科学可视化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科学可视化技术的起源及基本概念,并用生动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示了科学可视化这一新兴技术在现实应用及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研究员邱国强则后续的报告中抛出“干货”,他以论文发表的逻辑与技巧为主线,为现场师生做了题为《从0到N炼成高水平SCI及案例分享》的报告,用专业视角与现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解锁论文发表密码。 来自中国科学报社的科学可视化制图设计师王汝勤在题为《如何用科研绘图打动期刊主编》的报告中表示,封面和插图已经成为学术“内卷”的焦点。她说,一张兼具美感与专业度的科研绘图,不仅能让学术成果的传播力翻倍,更有机会登上顶级期刊封面。王汝勤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科研成果的视觉表达提供了精准指引。 The Innovation视觉总监梁猛和阅壤 IP 展览总策划刘晶晶分别讲述了The Innovation期刊中的艺术创作思路,以及火遍全国的阅壤 IP 主题展览背后的策展思考。交流会上,多位专家通过图文与视频结合的方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知识相融的盛宴。 本次活动的理念为“科艺交融·视界未来”,倡导通过视觉化技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数据与过程转化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科学之美与艺术之思的共生关系,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计划于11月13日至21日在北京、成都、长沙、深圳、广州五个城市10所高校巡回开展。10所高校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暨南大学。 本次高校巡展系列活动,深度契合AiScholar艾思科蓝“科研领域连接者”的品牌内核。依托“人工智能+科研学术”的融合战略,艾思科蓝构建了一站式科研学术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学术交流、科研论文、科研提升、成果转化等领域提供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持续助力科研人员提升学术表达与成果传播效能。此次活动,不仅是“科艺交融”的典范,更是艾思科蓝所倡导的“智能、连接、开放”科研新生态的展示,为科学可视化与学术交流注入新动力。
11月15日-17日,以“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5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大会由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赢在AI+》节目组、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联合主办。由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独家战略支持。艾思科蓝(AiScholar)作为协办单位之一,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及高质量学术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与平台服务保障,成为推动大会实现“场景驱动、协同创新”目标的关键力量。 本次大会吸引超过千名参会者,汇聚了多位 AI 领域顶尖专家共襄盛会,来自全国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 AI 下一个十年发展路径、“人工智能 +” 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场景驱动新质生产力引擎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 在主论坛环节,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发表主旨演讲《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他提出,AI大模型正在革新各行各业,中长期要走向AGI,赋能科学,同时也必须确保AI安全、可控可靠。它的前景辽阔,影响深远,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突破。中国不缺应用人才和场景,最重要的是培养更多尖端创新人才。 作为青年先锋力量的代表,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以《我们的下一个十年》为题,分享了深藏心底的梦想与奔赴:我们的下⼀个十年,必将是“生长与绽放”——是机器人从“能做事”到“会做事”,从“行业工具”到“生活伙伴”的十年。 作为大会的亮点之一,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顺利举行,AiScholar艾思科蓝董事长刘国兴受聘加入。目前,人工智能百人会已汇聚了6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先锋,将尽力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系统。 大会还设置了多场分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生态建设,共同构筑了一场以“场景驱动”为核心的创新对话,通过跨界交流,有效激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潜能。 其中,由人工智能百人会、琶洲实验室(黄埔)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主办,艾思科蓝(AiScholar)提供了全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的 2025 年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国际学术会议(AIFM 2025)已于2025 年 11 月 16 日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会议深度衔接了人工智能百人会 "政产学研金服用" 跨界资源生态,立足 "人工智能 +" 国家战略实施背景,延续了其 "定义标杆、链接生态、引领产业" 的核心价值导向。 作为2025全球人工智能+核心学术活动之一,AIFM 2025 聚焦于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前沿进展与产业融合,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领域的领军研究者及政府机构决策专家,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与基础模型,涵盖基础模型架构创新多模态智能融合,大模型训练与优化,AI安全与可信赖性,行业应用与落地实践以及开源生态与标准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研讨,覆盖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应用的全链条交流需求。 2025人工智能+大会从国内产业协同到国际合作共赢,从场景驱动到人才培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艾思科蓝(AiScholar)通过协办大会及提供系统化学术与技术支撑,有效促进了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的衔接,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实施注入创新动能,携手各界共同开启AI下一个十年的崭新篇章。
2025年智能通信、感知与电磁学术会议(ICSE 2025)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深圳举行。ICSE 2025旨在为业界建立一个广泛、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让我们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最新技术,拓宽研究视野,推动学术进步以及技术成果的高效应用。参会者不仅可以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精彩报告,并且可以亲自参与其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热忱欢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大会。 大会官网:www.icicse.net【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多主题征稿:智能通信|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电磁学等主题征稿 名校背书:985高校-中山大学作为主办单位,多平台上线宣传! 出版确定:IEEE出版(ISBN:979-8-3315-7936-4) 往届历史:往届会后4个月检索,会议历史好!检索稳定!录用高! 主讲嘉宾:邀请国内外专家担任主讲嘉宾,拓宽国际视野【嘉宾简介信息】 Thomas Wong 教授,IAAM Fellow,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美国 游检卫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东南大学,中国 程潇鹤 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
通信、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学术会议(CISSE 2025)作为第七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分会场开展。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9-21日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国际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大会,以“汇聚国际科研创新智慧、共谋学术生态高质发展”为主题,是为聚集创新人才,促进学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搭建产学研政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旨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推动国内重点科技,如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疗、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研究成果的传播交流,通过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会议邀请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并作特邀报告,同时各系列专业会议采用主题报告、现场提问、自由互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并同期开展在线学术交流活动。组委会诚挚邀请广大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助力,推动科研学术新发展。 会议官网:cisse2025.iaecst.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延续IEEE出版,ISBN已确定 | 连续6届稳定见刊检索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广州理工学院联合主办 CISSE 2025主讲嘉宾: 樊平毅 教授,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IET 会士,清华大学 Wan Mohd Nasir Wan Kadir 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 欧阳建权教授,湘潭大学(湖南省二级教授) Suleman Mazhar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国际会议 (ISRIMT 2025)暨202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与智能集成技术分会年会定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常州隆重举行。会议主要围绕“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 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旨在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了解学术发展趋势,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学术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平台。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苏锡常都市圈汇聚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ISRIMT 2025立足这片创新沃土,将深度对接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区域优势领域,重点探讨智能工厂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人机协作系统开发等前沿方向。 依托常州智能制造与新能源装备集群、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生态、无锡物联网产业高地的联动优势,会议将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平台,推动制造过程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的系统性突破。我们诚邀各界人士莅临此次盛会,共同探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与进步。期待在ISRIMT 2025与您相聚,共同开创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会议官网:www.isrimt.org【快速通道】 截稿时间:见官网 IEEE出版,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ISRIMT2024会议已于会后5个月见刊,见刊后1个月实现EI和Scopus检索!
已入驻的机构
高校
媒体
企业
社团
其他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入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