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EEA论坛属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因其影响力及重要性,IFEEA论坛自创建筹办以来,便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已先后在桂林、青岛、合肥、西安、珠海、南京、深圳等城市成功召开。 由长安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FEEA 2025)将于2025年11月7-9日在中国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主要围绕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智能系统等研究领域展开研讨,为全球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平台,目的是为了探讨相关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理论和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络,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这将是一场具有国际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盛会,所有的参会者均享有独特的展示机会和丰富的讨论空间。 大会官网:www.ifeea.info【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IEEE出版 (ISBN号: 979-8-3315-3943-6) 提交检索: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 征稿主题: 01. 电气工程:输配电、电磁兼容、高压仪器、电气工程材料、电气测量、电力电子及其应用、机电一体化、电路与系统、电能质量和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与能源、电力系统通讯、电动驱动器及其应用、电动汽车技术、电机及电器、电气材料与工艺、电气牵引系统和控制、配电自动化系统、大型电机的理论&运行&监测与诊断、电力传动、高电压和绝缘技术、新型传感器、软件规格&保证、计算机中继、电磁和光子学、电力质量和系统稳定性分析、微波和毫米波电路和天线、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电网/电源IC、电路和电子学、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电能加工、半导体的电光现象等; 02. 自动化技术: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机械自动化、自动化信息技术、电气自动化、新能源系统及控制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地理信息和遥感科学、自动控制应用理论、指挥与控制系统工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机器人控制、自动化技术应用、控制科学与技术、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线性系统控制、控制和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与数据融合等;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第五届工商管理与数据科学国际学术会议 (BADS 2025)将于2025年11月7-9日在中国西安召开。在当今全球化与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工商管理与数据科学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叉融合。为了促进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与实务应用之间的互动,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即将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主题为“工商管理与数据科学”的国际学术会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崛起,工商管理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企业需要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力来做出战略决策,同时也需要理解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数据科学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商业洞察,也挑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论框架。因此,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平台,聚焦于新兴技术对工商管理的创新影响。旨在通过本次会议,汇集全球顶尖的学者、业界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工商管理与数据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我们希望能激发出新的研究灵感和合作契机,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大会官网:www.icbads.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会议论文集Advances in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ISSN:2948-1961)、ACM出版社 提交检索:CNKI、Google Scholar、EI Compendex、Scopus、ACM Digital Library 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工商管理 数据科学 工商管理与数据科学 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 运营管理 金融科技 数字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智能管理系统 经济管理与分析 企业管理现代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区块链技术与区域经济 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 数据可视化 健康数据科学 智能制造系统 数据隐私保护 模型拟合与数据分析 预测模型与经济研究 数据驱动的市场细分与客户分析 金融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 人工智能在员工招聘与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大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在商业预测中的应用 智能推荐系统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面向商业决策的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实践 区块链在金融交易与合规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行业中的大数据分析与管理 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与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与个人隐私的法律挑战与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伦理考虑与社会影响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2025年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ICAISD 2025)将于2025年11月14-16日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科研人员、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会议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环境监测、农业智能化、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应用。通过深入交流和跨学科合作,ICAISD 2025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中的实际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与会者将有机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ICAISD 2025期待您的参与,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会官网:www.icaisd.com【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ACM出版社(ISBN:979-8-4007-2126-7)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ACM Digital Library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人工智能在气候建模与预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清洁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 智能电网与能源优化 可再生能源预测与调度 能源消耗模式识别与优化 可再生能源资源整合与分散 人工智能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 水资源质量监测与管理 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生长监测与管理 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智能城市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管理 城市垃圾分类与回收 人工智能在教育与科研中的应用 智能教学系统 人工智能在废物管理与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金融与可持续投资中的应用 自动化投资与风险管理 ESG指标分析与应用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自动化监测与反馈机制 智能水处理系统 人工智能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森林健康监测与管理 生物栖息地保护 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制造中的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 智能生产与资源利用优化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继往届SGEE年度系列会议的成功举办,及往届所录用论文已完成出版及EI检索,第六届智能电网与能源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11月28日-30日在中国上海召开。智能电网可以优化能源布局,让现有能源体系最大化的发挥其产能效益;再者,智能电网可以让传统电网与新能源架构互联、互通、互济,供电稳定性、可靠性将进一步的增强。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对于未来,智能电网都将是发挥引领作用的不二选择。 气候变暖、能源短缺是迄今人类所遇到的大范围的公共危机,向低碳绿色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课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智能电网、能源系统等研究领域展开讨论。会议旨在为智能电网、能源系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发展人提供一个分享研究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前沿科技的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大会官网:www.meeting-sgee.org【详情】 最后截稿:多轮截稿,详见官网 出版物:IEEE出版社 (ISBN: 979-8-3315-5590-0) 提交检索:IEEE Xplore, EI, Scopus 主办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征稿主题: 智能电网技术与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技术 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系统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电网技术多领域应用的智能电网动力传输和配电电源质量、保护和电磁兼容性电力工程发电技术大电网稳定控制电力系统通信与控制电网智能调度 智能电网对能源的影响 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区块链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电网故障诊断5G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边缘计算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物联网(IoT)技术智能电表与高级量测体系需求响应与负荷管理微电网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港口与船舶系统状态监测 港口岸电系统与智能化管理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与岸电交互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新能源系统及控制 氢能存储与利用技术电池储能系统优化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海上风电并网技术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可再生能源预测技术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虚拟电厂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 海洋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 深远海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 港航绿色能源数据检测 绿色港口与零碳码头 港口与船舶系统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 能源技术 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互联网能源安全和清洁利用电力和能源系统应用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多能互补与协同调度能源大数据分析车网互动(V2G)技术智慧能源社区能源区块链技术能源交易与市场机制低碳能源系统规划能源系统韧性评估能源数字化转型 其他符合会议主题的稿件均可投稿 ------------------------------------------------------------------------------------------------------------------ 【AI科研工作台】致力于成为您科研旅程中的得力助手,让科研更高效! 集成智能文献,智能选题,智能开题,智能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分析,智能写作,智能发表等功能。【免费使用入口】
科研人,你是否也正在经历这些?😭▫️论文投稿屡屡被拒,心累到无法呼吸…▫️核心期刊门槛高,找不到门路和方法…▫️数据分析头秃,实验设计一团乱麻…▫️孤军奋战,感觉科研之路又苦又漫长… 别怕!你的“科研神队友”终于来了!🥳今天必须把这款【RDLINK研发家】 安利给所有学术姐妹!(官网指路👉:www.yanfajia.com) ✨ 它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一个超硬核的数字化科研服务平台!由国内外出版专家、高校学者联手打造,是咱们年轻科研工作者自己人的“大本营”! ✨ 为什么说它是“科研加速器”? ✅ 国际顶刊出版“直通车”与IEEE, Springer, IOP等多家国际出版大咖紧密合作!💪提供专业的SCI/SSCI/中文核心期刊出版支持!从论文预审、编辑到投稿,一站式服务,让你的研究成果发光发亮,更快被世界看到! ✅ 顶尖导师天团“随身带”平台拥有一支大神级别的导师团队!🧑‍🏫无论你是论文写作卡壳、数据分析迷茫,还是实验设计没思路,都能得到精准辅导和培训!这不就是请了个“私教”带你飞?科研能力UP UP! ✅ 全球学术资源“一键链”品牌名“RDLINK”就是 “链接研发” 的意思!它的使命就是打破信息壁垒,把全球优质的学术资源“链”到你面前,赋能我们科研创新的每一步! 🎯 它的愿景超暖心:“赋能科研·链接未来”,成为我们全球科研工作者最可信赖的学术伙伴! 说真的,自从知道了它,我做科研的焦虑感真的减轻了好多!感觉背后有了强大的支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适合谁?所有被论文折磨的本科生、硕士、博士、高校青椒!尤其是想冲顶刊的宝子们! 你的科研之路,值得被如此温柔以待!🌟
RDLink研发家 21 2025-10-10
经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广东省工程师学会评审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终评审核,2025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粤澳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第八期)共有19人通过评价。其中,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 为提高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评价的评价质量,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现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为异议期,如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请在异议期内向广东省工程师学会或相关省级学会反映,反映应包括异议具体内容和相关事实依据,并签署本人真实姓名(签字)、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020-28328363; 邮箱:gdie2019@163.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广东科学馆229-230室 广东省工程师学会 2025年10月9日 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官网链接: http://www.gdgcs.cn/station/html/notice/notice_content.html?id=76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高校应把实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践教育为引导,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把握实践育人的关键点,使实践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校围绕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践育人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坚持、实地落实。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向实践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育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需要。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无论是实现个人价值,还是从容应对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都离不开实践育人。认识把握其中的基本规律,探析实际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这些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动力所在。 对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理论认知 对高校实践育人的认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实践育人就是基于实践的观点而形成的育人理念,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 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法。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实践育人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特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也将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 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基本要素。协同体系就是指社会、学校、学生三方的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实践育人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使实践育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必须强化社会、学校、学生三方有机结合和作用互动,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多赢合作机制,从而发挥教育者和学生的自主精神,实现实践育人的创新性和普遍性。使实践育人架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中,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学校:组织要素。学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阵地,是整个育人共同体的实施者、组织者和谋划者。积极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离不开学校这个关键组织的领导作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学校各主要职能部门以及专业的教育工作队伍,都在建设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其中,专业的教育团队是整个共同体运行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整个共同体的主要支撑力量。目前,各个学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背后都有一个专门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院系管理干部、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教师组成,他们分工明确,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二是学生:参与要素。合作与参与是实践育人共同体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生作为整个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成员,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和具体实施者。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知识有时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育人共同体中的合作参与,侧重于关注其参与成员,即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将参与者带入合作中,在建构经验的联结中激发成长。同时,这种参与合作的过程,是学生个人实践性知识逐步上升,内在知识与外在知识不断相互交换,理念与行动互动融通的过程。其中因为不同的参与方式,不同的互动方法,使得学生与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循着各自的使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与互动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起自觉的联系后,便会收获真实的体会,激发自身的快速成长。三是社会:环境要素。实践育人共同体作用的发挥,是在一定的外在环境下发生的。社会,作为一种大环境,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都会对共同体的运行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等都会间接地为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社会大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外部环境,它虽然会对其思想、行为构成重要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和影响并不是直接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中介载体,诸如学校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得以实现的。简言之,学校的校风、学风,家庭的教风、家风都会对学生自身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当然,这些中介环境的影响都是建立在社会这个外在的大环境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社会环境,这些中介环境便难以支撑下去,也难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社会这个大环境作为整个实践育人共同体发挥作用的外在条件,又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构建特色 目前,各高校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具体工作的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得以逐渐稳固和发展,呈现出多种特色。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在这方面的发展成效最为显著。过去单一刻板、缺乏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形式随着越来越多活动的丰富已发展到如今多达几十种不同的实践类型,往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后的实践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社会调查、专题调研、支农支教、勤工助学、科研攻关、课题合作、技能培训、科技指导、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创业实践、专业性及非专业性社会实践、社会兼职、文化传播、公益活动、军训等都是目前各高校根据本校特色,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多样性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建构的实效性,那么对于体系建构的现状进行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组织规范,管理科学。传统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是由学生自行组织,较零散。发展至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组织管理已上至党中央,下到高校各层面。递进式的组织体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有了更规范、科学的管理保障。虽然各学校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学校统一组织、各部门全力配合、实践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有效组织管理基础之上得以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有利于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下的各项具体实践活动的实现。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与以往相比,在组织制度方面已有了显著的成效,正在向系统化、科学化转变。 模式探索,各具特色。许多高校在长期累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经验后,从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等角度为切入口,开始逐渐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如“一体两面式”“设置活动类课程”以及“设置德育学分”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全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之风劲吹,围绕它的核心价值以及八大素质,设置了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及推行手法,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把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重要环节 立足服务。实践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学生成才,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紧密结合教学科研来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做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实践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和智力优势,为企业培训人员、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科研攻关,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造“实效工程”。实践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找准支点。针对地方需求,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按照“按需设岗、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入手,把实践教育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活动基地、活动项目,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重点。学校要抓重点团队,努力打造品牌项目,依托品牌项目提升实践服务的整体层次,扩大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发挥重点团队“点”上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做到“抓住一点, 带动一片”。团队要成为重点,必须突出一个“特”字,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发掘自身特色,真正做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实践教育活动要强调一个“广”字,强调人人参与,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面”上的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联系实际参与实践活动项目,取得实践学分。 创新模式。实践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学生的就业过渡期提前到在校期间。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利用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能充分发挥其在组织性、纪律性、人员特长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社团凝聚力和整体素质,形成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的良性协动。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学校开出“菜单”,列出所能提供的实践服务项目供地方和企业选择,地方和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向学校发来“订单”,双方对接成功后,确定服务项目,学校进行“配套组队”和“特色组队”,地方和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实践服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完善保障。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委员会,制订实践育人的总体规划,把实践育人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实践提供必要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健全考核激励,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做到与学生的德育考评、奖学金评定、各类先进评比挂钩, 与教师的工作量、职务(称)晋升挂钩,与学院业绩考评挂钩。实施创新学分试行办法,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各类科技发明、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承担科研项目等,可获得创新学分或奖励学分,极大地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构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有效策略 统筹高效协同机制。高校实践育人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与职责,也需要社会外部环境的支持与配合。高校协同育人体系应该是学校外部系统与内部系统相互融合的统一整体,即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一是资源共享。实践育人资源是资源的一种类型,存在于高校内部以及与高校相关联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当中,借助实践活动,能被教育者开发和利用,为高校实践育人服务并且能发挥一定教育价值功能的各种资源的集合。由于现实中,实践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以及分布上的差异性,对资源的共享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必须充分整合各方力量,优化组合可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使各相关要素发挥最大效能。二是部门联动。建立各层面的部门联动领导机制和体制。从国家层面,成立由教育部、中宣部、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组织的实践育人联席工作机构;从地方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共青团组织等地方实践育人联动机构;从学校层面,建立由学校党委牵头领导,各部门协作联动和各单位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实践育人工作小组,统筹学校层面的总体工作安排。明确部门联动中的责任分工,通过分工负责制,明确各部门在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职责,使得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搭建一定的信息交流平台,确保信息的全方位流动和传递,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加强交流。建立部门联动的考评奖励机制,激发活力。三是全员参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充分发挥好育人功能,不仅要从资源共享和部门联动等机制方面着手,还要从树立大育人观的理念入手。要尽可能地动员全体参与人员,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育人合力,最终演变为全校师生员工自觉的共同追求。首先,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实践育人首先要保证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鼓励实践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长期从事实践育人工作,保证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其次,发挥辅导员的组织引导作用。在研究生逐步发展的道路上,辅导员担当着重要角色,是其全面发展的引路者,是整个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最后,发挥家长和校友群体的支撑作用。实践活动大多数都是非第一课堂的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分散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家庭的理解与支持也十分重要,在实践育人中学校也要积极争取到校友的支持,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等形式,发挥校友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资源保障和条件支撑作用。 强化运行保障体制。强化大学生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保障机制,需要重点做好物质保障工作,即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活动场地建设。首先,建立专门的公务地点。学生“三观”认知的形成是个逐步化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对其予以指导,或是面对面的进行心灵沟通或是开设特定的课程加以灌输,这些都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公务地点。其次,提供必要的教育活动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载体,诸如邀请社会上、大学里知名的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前提是学校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宽敞的报告厅或者会议室。当然,这些讲座、会议的举办,仅仅依靠校内的固定教育场地是不够的,结合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开展特色主题校园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二是经费投入。为强化实践育人共同体的保障机制,毋庸置疑,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经费开支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在经费的划拨上,也要把好每一个环节,确定好分配比例,将经费认真落实到具体工作计划上。就经费来源看,国家财政支持是一方面,学校也可以从社会、个人等多渠道募集经费,以保证工作后期的顺利进行。另外,基于每个家庭的先天经济条件存在差异,政府应该力所能及地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接受教育,对于那些处于贫困边缘的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救助或者国家补助等方式帮助其维持生存,实现就业。就目前来看,社会上各类慈善、福利机构的成立,校园里各类奖助学金以及校园贷款的设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三是实践活动场地建设。目前,各种教育方式中当属社会实践最受欢迎。类似各种科研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的建设,都是社会实践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高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该依托当前现有的各类纪念馆或博物馆资源,在日常的课外教学中,不定时地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化其崇高的爱国热情。此外,高校要依托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重要假期或者小长假时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走访,回溯那段历史,运用静态或者动态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优化考核评估机制。首先,全面把握综合素质评估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整个活动的参加者和感受者。对实践育人的评价侧重于对其整个参与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要寻求构建科学有效的育人体系。评估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涉及面广、考虑因素多的繁杂工作,因而更具有测评价值。因此,必须把大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融入到其综合素质评价中。其次,建立以体验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测评系统。要树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突出学生个性特征,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为一体的学生素质评价观,在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和指标构建上要体现实践育人过程参与、效果体现和能力提升,以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为最终依归。最后,融入学生实践育人体验性评价的内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的关键点在于测评二级指标的细化,以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二级指标的细化和观测点的确定,有效地将实践育人各环节具体要求和育人成效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将会更好地促进共同体的构建。 作者:吉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引领“组团式”帮扶路径探析》[编号:2022JKDJ027]研究成果。 来源:光明网
第二届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国际学术会议(CVAR 2026)将于2026年3月27日-29日在中国长沙召开。 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进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物体识别、图像理解和场景分析等方面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为增强现实中的实时渲染和交互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CVAR 2025于2025年5月16-18日在中国西安成功召开,以其影响力和高水准见证了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领域的蓬勃发展,也收获了来自各地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认可。 CVAR 2026将继续探讨计算机视觉与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进展,分享学术界和工业界在这两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与会者将有机会深入讨论当前的技术趋势、研究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参会! 会议已通过SPIE出版!ISSN: 0277-786X已确定 | 诚邀投稿! 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主题 | 早鸟优惠 | 见刊检索稳定 第二届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国际学术会议(CVAR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Augmented Reality(CVAR 2026) 2026年03月27-29日,中国-长沙 大会官网:https://www.iccvar.org/ 【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见官网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支持单位:郑州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Jiankun Hu 教授,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Australia Tae-Kyun (T-K) Kim教授,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 Korea Zhen Zhang教授,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程序委员会主席: Kamarul Hawari教授,Universiti Malaysia Pahang, Malaysia Caizhang Wu教授,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Lan Wu教授,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出版主席: Dongshu Wang教授, 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Kannimuthu Subramaniyam教授,Karpagam College of Engineering, India Binti Mustaffa Mas Rina副教授,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组织委员会主席: Xian Cheng教授, Zhengzhou University, China Li Wang教授,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Qinghui Zhang教授,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Yao Qin教授,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宣传主席: Sailesh Iyer教授, Principal, Narnarayan Shastr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FSCS), Ahmedabad 【征稿主题 all For Papers | CVAR 2026 】 人工智能 物体检测 语义分割 人脸识别 图像生成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翻译 语音识别 情感分析 文本生成 对话系统 理论模型构建 机器意识与自我意识 理解与推理能力 通用智能系统 计算机视觉 大数据与计算机视觉 三维重建 图像处理与增强 视频分析 迁移学习 属性识别 图像生成与风格迁移 多模态学习 生物医学图像分析 遥感影像 计算摄影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增强现实 实时环境感知 目标识别与跟踪 人机交互 虚拟融合与渲染技术 增强现实界面设计 位置感知技术 沉浸式体验设计 多模态交互 教育与培训应用 ...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同行专家评审,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被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ISSN: 0277-786X)提交出版社出版,并提交EI Compendex(EI核心) 和Scopus检索。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第八届IEEE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IEEE-CISCE 2026)将于2026年3月27-29日在中国珠海举行。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此次会议涵盖了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热门主题,邀请来自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主题报告,分享他们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与会人员就相关主题,可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与,共同探讨通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 第八届IEEE通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工程国际会议(IEEE-CISCE 2026) 2026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会议时间:2026年3月27-29日 会议地点:中国·珠海 大会官网:www.iccisce.com【会议详情】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广东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IEEE信息论学会广州分会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广州大学、湘潭大学、五邑大学、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 组委会 大会主席: IICKHO Song教授,IEEE Fellow,电子科技大学 Pascal Lorenz教授,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 韩国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陈立教授,中山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夏树涛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Maode Ma教授,IET Fellow, 卡塔尔大学 史治平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姚志强教授,湘潭大学 王云江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Nasir Saeed副教授,阿联酋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翟懿奎教授,五邑大学 陈平平教授,福州大学 胡勇军教授,广州大学 出版主席: 蔡国发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Azlan Mohd Zain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丁晨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Sudeep Tanwar教授,尼尔玛大学 谢肇鹏讲师,福州大学 宣传主席: 刘畅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汉鹏超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石莎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更多组委成员信息查看官网... 征稿主题 通信技术 信息系统 •5G/6G通信系统与网络 •无线通信与移动网络 •光纤通信与光网络 •卫星与空间通信 •通信信号处理与编码 •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IoT)通信协议 •车联网(V2X)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与安全 •大数据处理与管理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分布式系统与并行处理 •信息检索与推荐系统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数字图书馆与档案管理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计算机工程 跨学科融合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嵌入式系统与实时操作系统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高性能计算 •软件工程与敏捷开发 •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 •绿色计算与可持续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电子健康与远程医疗 •教育信息化与在线学习 •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 •社交媒体分析与舆情监控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 ... 其他相关主题 【会议历史】(往届均见刊检索) CISCE会议前7届均已顺利见刊检索,CISCE 2025/CISCE 2024 /CISCE 2023 /CISCE 2022/ CISCE 2021 均在会后3-4个月即完成检索,会议历史良好!以下为往届会议数据库检索历史: 出版信息 IEEE-CISCE 2026所有投稿文件都将进行严格的审稿审查,审核结果和修改评论意见都将在审稿过程结束后返回给作者。 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由IEEE出版,收录进IEEE Xplore数据库,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文章准备 文章需根据会议模板进行排版。模板下载 (支持Word/latex) 投稿方式 作者需在规定的投稿截止时间前提交文章进行审核。【在线投稿系统】 参会须知 IEEE-CISCE 2026开设口头演讲/海报展示/听众参会三种方式,专家学者可选其中一种进行报名参会,会后均可领取参会证明(投稿作者,待论文录用后可享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1、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2、海报展示:制作A1尺寸彩色海报,线上/线下展示;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可与现场嘉宾/学者进行交流互动。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艺术创作、内容生成、用户体验优化等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在首届会议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国际学术会议 (GADM 2026) 将于2026年2月6日至8日在中国昆明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汇聚相关领域研究者,共同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处理、多媒体技术及其交叉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核心挑战与未来趋势。会议的核心目标是促进跨领域、跨地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我们诚挚邀请您投稿、参会,共襄盛举! 【会议亮点】 1、EI检索稳定、速度快:由ACM出版,被由EI、Scopus、谷歌学术数据库收录;预计会后5个月EI检索。 2、征稿范围广: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相关主题均可。 3、录用率高:会议先录用、再付款!早鸟投稿、学生优惠。 第二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国际学术会议(GADM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Media 2026年2月6-8日 ,中国·昆明(线上线下形式同步举办) 大会官网:www.icgadm.org【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多轮截稿,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录用) 录用通知:投稿后1-5个工作日 支持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广州计算机学会 论文出版: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提交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出版,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全部提交EI、Scopus检索,且检索稳定! GADM 2025已见刊、检索 ACM Digital Library EI Compendex Scopus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模型、大数据应用、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2)多媒体技术、信息和隐私保护、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合法使用、虚拟现实、生成式AI与数字媒体艺术、生成式人AI在医学方面的运用等; 3)其他相关主题均可 【投稿须知】 论文全文重复率不超过25%(含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限时优惠】自费查重。 【参会方式】 参会说明:一篇录用文章涵盖一名作者免费参会;也可以仅参会。参会包含以下三种类型: 1、口头报告(摘要参会):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2、海报展示(摘要参会):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请通过参会报名系统进行报名参会:【报名参会】 【SCI期刊】覆盖医学、计算机、工程技术、材料能源、人文经管等全学科 | 审稿平均两个月,高效发表首选!
【见刊通知】ICCSEE 2025已见刊!(可联系会议秘书下载ICCSEE 2025会议论文集电子版~) 敬请期待ICCSEE 2026!--会议信息抢先看!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https://www.yanfajia.com/action/p/WRK4WPSC 召开时间:2026年04月17日-19日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截稿日期:2026年01月10日 审稿结果通知周期:7个工作日左右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会议简介】 第二届控制系统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SEE 2026)将于2026年4月17-19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由天津大学主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 会议致力于为全球顶尖学者、行业专家和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会议议题涵盖控制系统理论、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等多个前沿领域,旨在为与会者搭建学术交流、技术展示与产业合作的桥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 【会议历史】 2025年5月23日至25日,2025年控制系统与电气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CSEE2025)在重庆成功举行。会议由重庆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主办,多所高校协办。会议聚焦全球科技前沿,推动控制系统与电气工程的创新应用,促进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涵盖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国内学者积极参与口头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会议为全球学者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通过主题报告、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助力产学研融合与技术变革。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 承办单位: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胡伟 教授 清华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IET Fellow 葛磊蛟 副教授 天津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程序委员会主席 孙永辉 教授 河海大学 杨强 教授 浙江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王波 教授 武汉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张勇军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界 波 教授 东京大学 廖文龙 教授 莱斯特大学 黄孙华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出版主席 孙 伟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周 圆 教授 天津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陈民武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M. Prabhakar 教授 印度韦洛尔理工学院 宣传主席 许建中 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董 娜 教授 天津大学 王锐东 副教授 兰州交通大学 *持续更新中~更多组委信息请点击官网查看! 【主讲嘉宾】 M. Prabhakar 教授 印度韦洛尔理工学院 Prabhakar教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开发、测试和实现用于将可再生能源接入直流母线的高增益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他自 2012 年起开始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至今已积极参与合成了20多种高增益 DC-DC 变换器。其电力电子变换器原型的测试结果已发表于多个知名期刊。 自 2022 年 5 月起,Prabhakar教授加入印度金奈维洛尔理工学院的智能电网技术中心(Centre for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CSGT)。近年来,他致力于合成高增益多输入变换器。目前,他正致力于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通过非对称多输入变换器将多个光伏(PV)能源源整合至一个公共直流母线上。该项研究工作由他所在的学校——韦洛尔理工学院提供的“种子基金资助”(Seed Fund Grant)支持。 *持续更新中~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控制系统 电气工程 系统建模 智能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 鲁棒控制 非线性系统建模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智能计算技术 电力系统 电机与驱动 新能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磁能设备 智能电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输 电气测量与信号处理 *更多征稿主题详见官网,也可咨询会议秘书! 【论文出版】 会议论文投稿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最终所录用的文章将通过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将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须知 投稿方式:本次会议优先采用在线投稿,请点击在线投稿链接。 语言要求: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联系大会秘书。 格式与页数:请严格按照会议模板调整格式,不少于4页。模板下载链接:模板下载 原创性要求:论文须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禁止抄袭或一稿多投。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链接)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进行查重,全文查重率(含参考文献)不高于30%。     点击提交官方查重,24小时自助,不收录,不留痕 审稿周期:投稿后5-7个工作日反馈审稿结果。早投递早审核早录用,如需安排加急审核,请联系大会秘书。
RDLink研发家 21 2025-10-09
第九届先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TCSE 2026)将于2026年3月13日至15日在西安召开。会议旨在为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最新成果以及讨论未来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平台。此次会议将涵盖先进电子技术的新型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应用、以及软件工程领域的创新与挑战。与会者将有机会聆听来自全球权威专家的主题演讲,参与深度的专题研讨会,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实践经验。期望通过本次会议能促进技术创新与突破,推动跨领域的融合与合作。诚邀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此次学术会议。 【注:更名通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术交流与发展,会议委员会决定从第九届起,将会议名称由“先进电子材料、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MCSE)”改为“先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TCSE)”。如需查询往届检索信息,请输入AEMCSE查询。 AETCSE 2026已上线IEEE会议列表!(ISBN: 979-8-3315-6033-1)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IEEE Fellow领衔,打造顶级学术盛宴! IEEE(ISBN: 979-8-3315-7691-2)权威出版,国际认可,让研究走向全球! 前八届均已实现EI、Scopus检索,检索历史不间断 | EI稳定 | 高届数 第九届先进电子技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TCSE 2026) 2026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大会官网:www.aetcse.org【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6年3月13-15日 会议地点:中国西安 截稿时间:见官网 主办单位:西京学院 协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安财经大学 提交检索: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连续八届实现稳定见刊和EI检索!【点击查看AEMCSE 2018-2025 EI检索记录】 AEMCSE 2025 见刊 AEMCSE 2025-EI检索 AEMCSE 2025-Scopus检索 【会议委员会】 大会主席 Prof. Ljiljana Trajkovic,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Canada (IEEE Life Fellow) Prof. Juinjei Liou, North Minzu University, China (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黄文准 教授,西京学院(副校长) 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f. Vishnu Pendyala, San José State University, USA 张善文 教授,西京学院 姚全珠 教授,西京学院 Assoc. Prof. Xin Wang, 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 Malaysia 组织委员会主席 郭建新 教授,西京学院(副校长) 王 锋 教授,西京学院(院长) 石争浩 教授,西安理工大 出版主席 程国建 教授,西京学院 Assoc. Kareem Kamal A.Ghany, Sadat Academy for Management Sciences, Egypt 宣传主席 王祖良 教授,西京学院 于长青 副教授,西京学院 【征稿主题】 先进电子技术 计算机工程 软件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 电子器件与集成 新型存储器技术 先进传感器技术 太赫兹技术 通信技术 先进显示技术 电子成像技术 光电子集成 仿生电子系统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电子材料、器件与系统 物联网和车联网 ...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 高性能计算与并行计算 计算机系统与架构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嵌入式系统与实时系统 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 数据中心技术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先进计算与数据处理 体系结构与软件技术 移动互联与通信技术 ... ... 软件架构与设计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云计算与服务导向 架构移动应用开发与平台 用户界面设计与用户体验 软件项目管理与敏捷开发 DevOps与持续交付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维护与演化 云原生与微服务架构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自动化软件设计和合成 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形式递交IEEE(ISBN: 979-8-3315-6033-1)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IEEE Xplore收录,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投稿参会说明】 (1)论文必须是英文稿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如需中→英翻译:【艾思编译】 (2)论文全文重复率不超过30%(含参考文献) ,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3)论文需按照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满页),最多为12页。 (4)作为投稿者参会:投稿全文经审稿后文章被录用,可在会议现场进行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等。 (5)作为报告者参会(无投稿):报名时提交报告的标题和摘要,并在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注:口头报告的摘要不提交出版) 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文件并严格按照论文模板进行排版后将论文全文提交至【投稿系统】 “查重+AI检测”开学季特惠 | 先囤后用,双查重不再焦虑
由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健康大数据国际学术会议(HBD 2026)将于2026年3月13-15日在武汉召开。大会旨在汇聚全球健康大数据领域的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健康大数据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会议主题涵盖精准医疗、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监测及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推动跨学科合作与技术交流。HBD 2026将包含学术报告、专题研讨和圆桌讨论,深入探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并展示优秀科研成果与应用案例。 我们诚邀各领域的研究者、企业代表和学生参与,携手推动健康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期待在HBD 2026与您相聚,共同探索健康未来的可能性。 【会议亮点】 ACM出版,EI稳定检索,且见刊检索较快 | 首届会后4个月检索 医学相关均可投递,收医学综述 | 高校主办落地线下 | 高录用、EI、SCOPUS检索稳定 征稿主题广泛:生命与医学科学、计算生物学、消费者健康、医疗保健信息系统、健康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应用、数据挖掘、社交和职业话题、计算/技术政策、医疗信息政策等主题 第二届健康大数据国际学术会议(HBD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Big Data(HBD 2026) 大会日期:2026年3月13-15日 大会官网:www.ic-hbd.org【投稿参会】 大会地点:中国-武汉(线上同步) 截稿日期:以官网为准 出版检索:EI Compendex、Scopus(稳定检索) 【主办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往届出版-检索记录】该会议上一届接受的论文,已全部100%成功出版,并于出版后1个月左右全部100%完成EI核心和Scopus检索! HBD往届已见刊检索!【ISBN: 979-8-4007-1344-6】 见刊信息 EI Compendex检索 Scopus检索 【大会组委】 大会荣誉主席 Joel J. P. C. Rodrigues,IEEE Fellow,Federal University of Piauí (UFPI), Brazil Hongying Meng,IEEE Senior Member,Brunel University of London, England 技术委员会主席 Lisheng Xu,IEEE Senior Member,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Marcin Paprzycki,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Poland Vincent Cheng Siong Lee,F FIN( FinSIA), FIEAust, Senior MIEEE,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出版主席 Jingshan Huang,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USA Jixin Ma,University of Greenwich, England 主讲嘉宾(更新中) 孟鸿鹰教授 伦敦布鲁内尔大学 孟鸿鹰,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正教授。在加入布鲁内尔大学之前,他曾在伦敦大学学院(UCL)、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林肯大学和邓迪大学等多所英国高校担任研究职位。他先后于中国西安交通大学获得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赴英前曾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讲师。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情感计算、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与物联网,研究项目获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英国皇家工程院、皇家学会等机构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引超8000次(Google学术h指数41),开发的两套情感识别系统分别荣获AVEC2011与AVEC3国际挑战赛冠军。他自2017年起担任IEEE高级会员,现任《IEEE电路与系统视频汇刊》(TCSVT)与《IEEE认知与发展系统汇刊》(TCDS)副主编,同时担任《数字孪生与应用》(IET)联合主编。2022年入选AMiner"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2024年获ScholarGPS"顶尖学者"称号(全球学者前0.5%),2023年及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2025年获Research.com评选为"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 【征稿主题】 议题一: 物联网与智慧健康 议题二: 数字健康技术 多源数据集成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 公共健康与流行病预测 精准医疗 可穿戴医疗设备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智能系统 智能环境 智能传感器 智能医疗 智慧城市与公共健康 大数据应用 医疗领域的数字孪生 边缘与云计算在物联网医疗中的协同应用 涉及医学相关主题均可投递! 医学影像分析 健康大数据分析 生物医学和健康信息学 健康信息管理 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可视化 健康数据隐私保护 健康信息系统 数据智能与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健康医疗体系 医学人工智能、远程医疗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药物研发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医疗培训 手术辅助中的应用 基因组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健康管理 联邦学习在健康数据共享中的应用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ISBN: 979-8-4007-2251-6)出版,见刊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参会方式】 口头报告: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发表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含问答环节。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海报展示:论文一经录用即可注册参会进行海报展示,海报尺寸为A1。无投稿亦可报名申请。 听众参会:无需提交稿件,直接注册听众参会即可 在线报名:【参会】 投稿全文作者参会报名流程↓ 按模板排版论文-提交稿件-文章审核-返修-录用-支付版面费-免费报名参会(点击Registration)-按参会通知要求准备参会 【投稿须知】 1.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2.发表论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论文不得少于8页; 3.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需要在录用前通过【iThenticate查重】自费查重,重复率包含参考文献在内需要低于25%,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4.论文须得按照会议模板进行排版,请点击链接 【模板】; 5.参考文献必须有3个及以上的国外作家; 6.参考文献需满足:3-5年内的参考文献数量需要超过一半; 在线投稿:【投稿】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2026年航空航天工程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ME 2026)将于2026年3月6日至8日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将紧密围绕“航空航天工程”、“先进机械工程”以及“智能系统与制造”等关键方向,深入探讨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推进技术、结构材料与力学、先进动力系统、精密制造、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控制、可持续设计等前沿议题。会议旨在汇聚全球航空航天与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产业化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家及相关从业人员。 AEME 2026致力于为与会者搭建一个高水平、开放包容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关键技术挑战、交流创新思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最终实现参会各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为全球航空航天与机械工程领域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制造等热门方向都可投!北京线下召开 2026年航空航天工程与机械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ME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会议官网:www.icaeme.org【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大会时间:2026年3月6-8日 大会地点:中国·北京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约3-8天出结果 论文检索:EI & Scopus 双检索 【征稿主题】 航空航天工程 机械工程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 (涵盖气动优化、CFD、飞行器结构设计等) ---推进技术与动力系统 (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推进、热管理等) ---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 (自主导航、GNC算法、航空电子系统等) ---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力学 (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结构健康监测等) ---空间系统与深空探测技术 (卫星技术、轨道力学、在轨维护等) ---可持续航空与绿色技术 (氢能航空、低碳燃料、噪声控制等) ---无人机与自主系统 (UAV/MAV集群、自主起降、任务规划等) ---适航认证与安全工程 (可靠性验证、故障容错、人因工程等) ---机械设计与可靠性工程 (含机构学、动力学分析、摩擦学等) ---先进制造技术与工艺 (增材制造、微纳加工、非传统制造等) ---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应用 (工业机器人、协作系统、感知导航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 (内燃机、新能源动力、传热强化等) ---微纳系统与精密工程 (MEMS/NEMS、超精密制造、微流体等) ---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振动控制、转子动力学、故障预测等)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涂层技术、润滑优化、磨损机理等) ---生物医学机械系统 (医疗机器人、生物力学器械、植入物等)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主题,其他相关主题均可以投稿参与评审! 【论文出版】 文章先经2-3位专家盲审,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Conference Proceeding出版,并提交至 EI Compendex, Scopus 检索。 ◆论文不得少于4页,建议≥5页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只参会听讲,也可申请参与演讲及展示。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为乡村振兴注入 “科技动能” 华南农大科技特派员团队引育新品种到太平镇​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今年以来,广东省深入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提质增效,聚焦农业产业痛点难点,印发《2025 年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特派员团队 “下沉一线解难题、送技送种促增收”,重点围绕珠三角周边农业主产区开展品种改良、技术攻坚等精准服务。 作为广东省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华南农业大学数信学院和园艺学院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响应号召,结合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蔬菜产业发展需求,迅速启动优质茄子品种引种与技术帮扶工作。近日,团队一行 8人专程前往太平镇,为当地嘉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 “嘉禾农业”)送去团队自主培育的 “华农大紫红茄 306 ”、“华农大紫红线茄子 274 ” 、“华农大烧烤茄312”等 十几个优质茄子新品种种苗,并现场开展种植技术指导,以科技力量助力当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 “科技动能”。 ​华南农业大学数信学院和园艺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 嘉禾农业是太平镇规模较大的蔬菜种植企业,主营茄子、黄瓜、辣椒等经济作物,产品主要供应珠三角地区商超及餐饮企业。但近年来,企业种植的传统茄子品种存在抗病性弱、产量不稳定、高温果实褪色等问题,制约了产业效益提升。与企业对接需求后,华南农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主动对接,结合清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筛选出多个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茄子新品种 ——其中“华农大烧烤茄312”具有耐热,高温下果实不褪色、连续坐果能力强等特点,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提升10%;“华农大紫红线茄274”则以果皮光亮、果肉细嫩、果实顺直等优势,更受市场青睐,收购价较普通品种高出0.3-0.5元/斤。 ​ 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培育的种苗 在嘉禾农业的种植基地,特派员团队崔金荣副教授详细向企业技术人员及种植户讲解新品种的生长特性:“‘华农大烧烤茄312’根系发达,定植时要注意起垄高度,避免积水烂根;避免前茬种植茄果类、花生、香蕉等作物地块;生长期需重点防控蓟马和棉疫病、褐纹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采用物理诱捕结合生物农药的方式,预防为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团队核心成员、园艺学院邱正坤副研究员则结合自身研究专长补充道:“这款耐高温的茄子品种的培育,正是基于我们对茄子耐热基因机制的深入解析。”作为华南农大茄子育种团队的核心成员,邱正坤副研究员长期深耕华南紫红茄子种质创新与优质多抗茄子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茄子青枯病抗性改良、耐热和果色调控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团队还现场示范了种苗定植、水肥管理、整枝打杈等关键技术操作,并为企业定制了专属种植技术方案,后续将通过线上指导、定期回访等方式,全程跟踪种苗生长情况。 ​ 团队现场示范种苗定植技术 “有了华农专家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种苗,我们今年的茄子种植更有信心了!” 嘉禾农业负责人兴奋地说,此次引进的新品种种苗将先试种1亩,若表现良好,明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预计可新增产值超10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周边50余名农户就业增收。 ​ 华南农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崔金荣副教授表示,团队始终聚焦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技术需求,此次送种下乡是校地协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实践。未来,团队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围绕清远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更多品种改良、技术升级、人才培训等服务,让更多“华农科技”扎根田间地头,助力农户增产、企业增效、产业增值。(完)
2025年10月5日,学者网与粤有数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学者网创始人汤庸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广州南方学院公管学院院长、粤有数联席主席陈天祥,粤有数执行主席、广州南方学院特聘教授蓝云,粤有数秘书长颜海娜教授、副秘书长黄宁博士,粤有数专家黄建新高级工程师、于刚强副教授,学者网核心成员袁成哲高工、林荣华特聘副研究员,以及粤有数团队部分主要成员10多人见证了合作伙伴达成仪式,并就近期合作开展了研讨。 研讨活动中,粤有数执行主席蓝云从媒体人角度概括学者网,他认为:学者网是个“小精灵”,有“一大中心三大特点”属性。 蓝教授说的“一大中心”是指:以学者为中心,国内领先的学术社交与数据智能服务平台,相当于“知乎网+社交媒体”,切口小,网站技术价值高,定位精准。 蓝教授总结学者网 “三大特点”:一是搜索引擎优化SEO特别好,同样一篇活动报道,一两年后,在Baidu上难以搜索到综合新闻网站、媒体网站页面,而学者网页面常常出现在Baidu搜索第一页,可谓SEO小精灵;二是每日发稿量理论上不设限,10篇、20篇均可,不受公众号每日一篇限制,可谓发稿“大胃王”;三是支持多次修改标题及图文等,确保内容安全、准确,相比公众号“马化腾是老板,我们是小伙计”,学者网“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自己也是小Boss”,可谓内容“自留地”。
学讯通 89 2025-10-07
据福建“上杭融媒”公众号9月25日报道 9月25日,上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邀请优秀乡贤,数字广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宏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新兴领域网络社会工作观察员蓝云作专题授课。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 蓝云教授以《AI赋能政府治理创新、产业变革》为题,围绕DeepSeek的特点和政务应用、AI如何赋能政府治理创新与产业变革等方面,从特点、科普、应用、实务、案例五个维度出发,深入浅出讲解了DeepSeek及各类AI技术如何赋能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并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判,为上杭未来发展机遇和实现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全县上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会议强调——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意义,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增强运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加强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探索走出具有上杭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记 者:郭弘俊 编 辑:黄嘉仪 编 审:薛晓兰 监 制:黄金林 总监制:陈盛华
据“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公众号9月30日报道 在秋意渐浓的九月,上杭县第一中学迎来了一场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的高水平学术活动。9月26日,我校93届优秀校友、数字广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宏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蓝云教授重返母校,为高一学生作题为《AI与青少年创造力——人工智能简史、现状与未来趋势》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不仅是校友反哺母校的佳话,更是一场连接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的知识盛宴。 讲座由上杭一中吴如生副校长主持,上杭一中陈宏科副校长,高一年级主任、年段长、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开始前,吴校长和蓝云教授互赠了纪念品。 接着,蓝云教授以“工业革命与技术浪潮”为脉络,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演进历程。他从蒸汽时代讲起,一直延伸至当前以AI为核心的智能革命,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由数据、算法与算力共同推动的时代洪流之中。 他特别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更是青少年面向未来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讲座中,蓝云教授援引202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进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内容,突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等重要指示,为整场讲座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与政策高度。 在探讨AI是否影响青少年创造力这一关键议题时,蓝云教授没有回避争议,而是以三个富有辩证性的观点作出回应: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AI的最后堡垒;人机协同的最佳模式是建立“认知冗余系统”;而AI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人自身的判断力。他鼓励学生“提问比解答更有价值,建立知识坐标系比机械记忆更关键”,倡导在学习中培养批判思维和系统认知。 为增强讲座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蓝云教授设计了多个富有启发性的互动环节。例如,他以“切碎的胡萝卜放置在天平秤上的方法与大数据算法的关系”“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没有黑光?”等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数学分解、信号模拟等实例,揭示AI背后深刻的数理逻辑。 在讲座的尾声,蓝云教授以“π型人才”为喻,鼓励学生拓宽知识边界、深化专业能力、拥抱人工智能,成为兼具跨界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未来领导者。整场讲座持续近两小时,现场气氛热烈,学生踊跃提问,蓝云教授也一一作出专业而生动的解答。 本次活动是上杭一中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实举措,也体现了学校在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整合方面的前瞻布局。讲座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人工智能的窗口,更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探索科学、勇攀高峰的种子。 供 稿 | 学生发展中心 编 审 | 校 办 室 监 制 | 吴 如 生 陈 宏 科
据南方网9月30日报道 近日,一场旨在为中国公共关系教育探索未来的高水平学术盛会——“中西文明互鉴:数智化国际传播暨公共关系学全球化教育论坛”在广州南方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担任指导单位,广州南方学院主办,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广东省粤有数数字化治理专家委员会等单位提供学术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驻会副会长徐润东,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会长孟雷,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柱,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二级教授、粤有数专委会联席主席陈天祥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致辞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致辞 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柱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为论坛致开幕辞,认为面对数智技术浪潮与全球化变局,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就是要从“数智化”和“国际化”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性地重塑教育理念与实践,培养能够洞察人性、驾驭技术的新时代传播英才。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指出,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跃居全球首位,中国公共关系市场规模跃升至世界第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需求。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柱在致辞中,分享了来从化区如何在“做得好”的基础上致力于“讲得好”,通过打造“从都国际论坛”、“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等世界级IP矩阵,并融合传播思维成功地将从化塑造为“世界级生态会客厅”。 本次论坛聚焦讨论公共关系教育的数智化与国际化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法国阳狮集团旗下明思力(中国)高级副总裁仲佳伟创新性地提出了“国家-城市-企业”三级融合的“3C叙事模型”,主张通过讲述“本土方案应对全球挑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谭昆智以原创音乐剧《华夏书章》的文创实践为例,以创新的公共关系思维向中国MPA泰斗夏书章先生致敬,实现学术精神的跨代际传承与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共关系学系主任杨晨指出未来教育的关键在于推动“人机协同”。上外通过增设大量数学与计算机课程,系统性地将SPSS分析、算法推送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共关系学系主任朱小麟分享了学校“课程内容来自实践,课程实践紧贴企业”的育人路径,通过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商业项目并以“毕业策划”替代“毕业论文”,锻造学生的实战能力。 圆桌论坛共探行业未来之道(左起:孟雷、盘和林、郑振霖、梁伟榆、蔡宝婧、吕佩安) 在圆桌论坛环节,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孟雷强调,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公共关系的内核——“信息传播、关系协调、形象管理”始终未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知名经济学者、产业经济学教授盘和林指出,公关从业者必须坚守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原则,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有真诚与力量。广州市天河区政协常委、广州市侨丰发展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兼CEO郑振霖先生鼓励学生“选定一个垂直领域长期深耕”,以建立不可替代的专业壁垒。广东省侨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常务副会长、新航道华南区负责人梁伟榆则指出,国际传播的核心在于超越语言的“文化转译”。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系主任、广州市从化区政协委员蔡宝婧总结道,公共关系的核心始终是“人”的工作,要做的永远是“人心、人情之事”。 第三届高校学生公关论坛暨中国乡村国际传播创意赛的作品展同步举行 论坛上,广州南方学院分别与中葡产业文化交流促进会(澳门)、佛山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从化区女企业家协会及温泉镇社工站等多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部分,第三届高校学生公关论坛暨中国乡村国际传播创意赛的作品展也在广州南方学院进行展出,参会的专家们对参赛的十多所高校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分。同学们丰富多彩、创意十足的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频频点赞。 论坛嘉宾、志愿者等合影留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系主任、教授夏宝君,广州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副主任黄凤,广东方圆公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谢景芬,广州市从化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朱萍,佛山新城跨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轮席总裁陈政英,Ynternational国际社群组织联合创始人潘鹰等业界专家学者、行业高管也参加了活动。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负责人吕佩安主持会议。本次论坛聚焦讨论公共关系教育的数智化与国际化发展,为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广州南方学院将以此次凝聚的智慧为新起点,为国家培养更多能讲好中国故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 文 王烨 魏荣华 蔡宝婧
一、会议简介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长安大学、西北大学共同承办的旗舰会议——第二十二届CCF中国信息系统及应用大会(WISA 2025)(会议编号:CCF-TC-24-141)将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陕西省西安市召开。 大会将围绕“智能信息系统”主题,从智能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针对采集、存储、组织、处理、分析、挖掘和服务等环节,关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信息系统自主可控,聚焦智能信息系统体系架构、数据存储管理、大模型与知识图谱、人机融合智能信息系统等关键问题,搭建学术、企业、政府交流平台。会议将邀请信息系统关键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做主题报告,分享最新的前沿技术与产业热点。会议期间,还将组织专题论坛、企业前沿论坛、智能信息系统教育论坛、专委沙龙等活动,力求全方位地扩大交流范畴,拓展交流形式,提升交流效果。大会同时接收中文、英文投稿。为确保所录用论文的质量及水平,程序委员会将对所投稿件组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审稿,所有录用论文均要求参会交流。所录用中文论文将推荐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探索》《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等中文期刊发表(须再次审稿)。所录用英文论文将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以LNCS系列出版会议论文集(WISA2019~2024论文集全部论文均被EI收录)。大会热忱欢迎从事信息系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和与会交流。 二、报告嘉宾 主旨报告: 管晓宏,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博导,曾任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信学院院长。发论文180余篇,SCI他引500+;获李氏基金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IEEE多奖项,2006年当选IEEE Fellow。提出离散/混合生产系统优化、电力竞标博弈与网络安全防卫新理论,破解能源、电力、互联网系统优化与安全难题,201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主旨报告: 何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教授、博导,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1988年分获海军工程大学学士、硕士,1997年获清华博士。我国军事信息融合开拓者,在雷达融合检测、多目标跟踪、无源定位、作战仿真等取得突破,构建我军信息融合技术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一等奖7项及何梁何利奖、“求是”工程奖等36项专利,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百余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立二等功5次。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旨报告: 郑纬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导。1970年清华自控系毕业,1982年获计算机硕士,曾赴美英进修。享受国务院津贴,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并行算法、存储系统、大数据与AI平台研究,主研方向为网络存储系统,出版教材专著10本,主讲“计算机系统结构”获国家精品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及何梁何利奖、ACM戈登·贝尔奖等。提出可扩展存储结构、轻量并行扩展机制、高容错纠删码与快速自愈模型,研制国产网络存储系统、容灾系统、自维护存储系统及集群高性能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推动我国存储技术自主可控。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会议安排 WISA2025会议日程(持续更新) 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 时间 议程 地点 14:00-21:00 报到 酒店大堂 14:00-17:00 研究生辅导班 李荣华(北京理工大学) 20:00-22:00 专委工作会议 17:00-20:00 自助晚餐 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 时间 议程 嘉宾 8:30-9:00 开幕式 9:00-9:50 主旨报告: 1 管晓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 9:50-10:20 合影、茶歇 10:20-11:10 主旨报告: 2 何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11:10-12:00 主旨报告: 3 12:00-14:00 茶歇 时间 议程 论坛主席/主持人 14:00-16:00 论坛 1: 智能金融信息系统 李振星(清华大学) 宋凌云(西北工业大学) 论坛 2: 智能医疗信息系统 张彦春(浙江师范大学) 彭佳杰(西北工业大学) 论坛 3: 数智融合与智慧交通(上) 安毅生(长安大学) 陈璐(浙江大学) 分组报告1:优秀论文候选组 分组报告2:自然语言处理 海报展示 张勇(清华大学) 张桂刚(中科院自动化所) 演示系统 申德荣(东北大学) 黄士林(北京名洋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00-16:20 茶歇 16:20-18:20 论坛4:数智文化信息系统 耿国华(西北大学) 孟宪佳(西北大学) 论坛 5:信息系统与算力网络 甘新标(国防科技大学) 蔡毅(华南理工大学) 论坛6:信息系统与可信数据空间 张勇(清华大学) 金澈清(华东师范大学) 创新设计大赛决赛 宋伟(武汉大学) 论坛 3: 数智融合与智慧交通(下) 安毅生(长安大学) 陈璐(浙江大学) 海报展示 张 勇(清华大学) 张桂刚(中科院自动化所) 演示系统 申德荣(东北大学) 黄士林(北京名洋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40-20:40 晚宴 2025年11月2日(星期日) 时间 议程 嘉宾 8:30-9:20 主旨报告4 郑玮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9:20-10:00 主旨报告5 10:00-10:20 茶歇 10:20-11:00 主旨报告6 11:00-12:00 圆桌论坛 王鑫(天津大学) 12:00 - 14:00 午餐 时间 议程 嘉宾 13:30 - 15:30 论坛7:信息系统与大模型 李熙铭(吉林大学) 王昊奋(同济大学) 论坛8:信息系统产学研用 秦建斌(深圳计算研究院) 琚生根(四川大学) 论坛9:解码算法歧视 韩姝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樊迪(东北大学) 分组报告3:智能推荐系统 分组报告4:知识图谱与图表示学习 15:30 - 15:50 茶歇 15:50-17:50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专题论坛 陈俊颖(华南理工大学) 王鑫(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专题论坛 金澈清(华东师范大学) 乔少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分组报告5:计算机视觉与多模态处理 分组报告6:信息系统安全与可信 分组报告7:智能预测与时空数据分析 闭幕式 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 CCF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长安大学、西北大学 五、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General Co-Chairs) 邢春晓(清华大学) 裴建中(长安大学) 蒋 林(西北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Program Committee Co-Chairs) 金澈清(华东师范大学) 朝乐门(中国人民大学) 论坛主席(Workshop Co-Chairs) 王鑫(天津大学) 赵 翔(国防科技大学) 王昊奋(同济大学) 出版主席(Publication Co-Chairs) 杨世宇(广州大学) 毛嘉莉(华东师范大学) 于明鹤(东北大学) 宣传主席(Publicity Co-Chairs) 汤 庸(华南师范大学) 曹 彬(北京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孙琛琛(长安大学) 孟宪佳(西北大学) 竞赛主席(Challenge Co-Chairs) 宋 伟(武汉大学) 秦建斌(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 石 松(算力自由) 庞 俊(武汉科技大学) 赞助主席(Sponsor Co-Chairs) 李振星(北京捷软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琚生根(四川大学) 张成远(京东科技) 网站主席(Website Co-Chairs) 徐 彬(东北大学) 王雅娴(长安大学) 海报主席(Poster Co-Chairs) 张 勇(清华大学) 张桂刚(中科院自动化所) 系统演示主席(Demo Co-Chairs) 申德荣(东北大学) 黄士林(北京名洋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CF联络员(CCF Liaison) 吴雨菲(CCF业务总部) 本地委员会主席(Organizing Committee Co-Chairs) 尚学群(西北工业大学) 安毅生(长安大学) 彭进业(西北大学) 六、会议注册费标准 参会者身份 8月20日~10月9日 10月10日~11月2日 英文论文作者 ¥2500 — 中文论文作者 ¥2000 ¥2000 CCF专业会员 ¥2000 ¥2500 CCF学生会员 ¥1300 ¥1700 非CCF会员专业人士 ¥2500 ¥3000 非CCF会员学生 ¥1700 ¥2200 七、参会指南 若您对第二十二届CCF中国信息系统及应用大会(WISA2025)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wisa2025@163.com 会议地点: 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 详细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199号 交通指南: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至会议酒店(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 1)公共交通:乘坐地铁14号线-西安北站(站内换乘)换乘地铁4号线-到达五路口站,步行约900米到达酒店。 2)打车:大约90元。 西安北站(高铁站)至会议酒店(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 1)公共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航天新城方向),到达五路口站,步行约900米到达酒店。 2)打车:大约40元 西安站(火车站)至会议酒店(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 1)公共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五路口站,步行约900米到达酒店。 2)打车:大约7元 住宿指南: 会场酒店: 西安富力希尔顿酒店 周边推荐酒店: 美豪丽致酒店(西安省政府永兴坊店)距会场200m:(029) 8866 9888 锦江都城西安钟楼大差市地铁站酒店距会场400m:(029) 8745 2288 全季酒店(西安解放路万达店)距会场250m:(029) 8883 7777 潮漫酒店(西安钟楼大差市地铁站店)距会场400m:(029)873296660 格林东方酒店(西安钟鼓楼永兴坊五路口地铁站店)距会场400m:(029) 8738 5888
学讯通 594 2025-10-02
2025年6月,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琶洲实验室)在科研成果展示中,集中展示了由学者网研发的三项代表性成果——学者网机构号、学者智库、教师智能服务系统。这些成果紧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实际需求,在学术传播、学者服务和教师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展现了琶洲实验室在推动科研数字化与学术生态建设中的最新进展。 学者网机构号首页 学者网机构号是面向科研团队和学术机构推出的学术“公众号”服务,为研究团队、科研院所和学术社团等科研组织提供官方媒体账号,支持发布科研动态、学术资讯、招生招聘和机构宣传等内容。依托学者网庞大的学术社区基础,机构信息能够精准推送到相关领域的目标受众,显著提升传播效果。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学者网机构号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操作便捷,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目前,包括西湖大学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科蓝先进智能数据库研究院、北京大学数据与智能实验室、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和湾区科技观察等多家科研机构已入驻,累计访问量突破两百万,成为学术机构展示成果和扩大影响的重要渠道之一。 琶洲 × 学者网·产创才融合平台-首页 学者智库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技术的智能学术服务成果,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权威、精准的学者信息支持。目前已收录3000余位计算机领域专家,计划覆盖大湾区90%以上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智库集成了学者信息采集、影响力分析、词云生成、学科归属判定、学者推荐以及智能应用六大核心模块,支持学术对话生成、智能推荐和跨学科研究辅助,有效提升了学术资源利用效率和合作转化能力。凭借这些功能,用户能够快速发现合作机会,加速科研成果落地,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与流通。 教师智能服务系统设计框架 教师智能服务系统是一项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成果,提供智能化、便捷式的教师信息管理与学术成果展示服务。系统依托学者网强大的数据支持,具备实时更新、一键录入、学术影响力分析和资源推荐等功能,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高效获取资源与达成合作,也提升了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学术影响力。目前,该系统已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科技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和广州南方学院等多所院校落地应用,为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展示的三大成果相互呼应,涵盖了学术传播、学者服务与教师管理等不同层面,共同构建起开放、智能、可持续的学术服务生态。未来,学者网将在琶洲实验室创新生态的支撑下,持续深化科研信息化服务,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科研与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整理自:琶洲实验室科技成果展览展示中心 学讯通是学者网举办的学术媒体,以学者网机构号为发布媒介(机构号为:SCHOLATNews),主要发布国内外学术动态和新闻。其特点是:基于学者网生态,方便转载互动、实时感知,还可以扩展阅读,例如可以关联到文中的学者个人主页。敬请关注,欢迎推荐稿源。
学讯通 672 2025-10-01
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九月底的成都,暑气尚未散尽,整座城市在桂花的香气与梧桐叶的沙响中切换着季节的韵律。9月27日晚,成都锦城学院第一运动场上星光璀璨、歌声飞扬,快手音乐“巡乐环游记・秋日校园歌会”在此燃情开唱。线下观众1万人,线上观看超6000万人次。 从屏幕前的单向聆听,到舞台上下的双向互动,这场音乐盛宴不仅为成都的秋日校园注入了青春活力,更印证了快手音乐在连接年轻用户与优质音乐内容的强大能力。 热歌从屏幕“走”到现场,快手精准拿捏听众喜好 歌会的选曲与嘉宾阵容,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快手对于年轻群体音乐审美、情感需求与传播趋势的精准把握。登台的8组艺人,均为快手平台热门歌曲标志性演绎者,他们带来的20余首曲目,几乎涵盖了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标志性旋律,让整场歌会成为现场版快手热歌榜。 当晚18时,随着舞台灯光亮起,唱跳全能的王晨艺以一首动感十足的《wild card (万能卡)》拉开歌会序幕,极具穿透力的嗓音瞬间点燃全场气氛。随后,他接连献上《plume(羽)》《焰火 》《火花》等代表作。当他跳起标志性的“刀马刀马”舞蹈时,台下不少学生跟着举起手机拍摄,更有粉丝同步模仿动作,形成“台上领跳、台下跟跳”的热闹场景。 紧接着登场的刀酱,以充满地域特色与个性态度的演唱风格惊艳全场。作为河南籍歌手,她带来的《河南浪漫宣言》用方言元素与流行旋律结合,歌词里的生活气息让现场观众倍感亲切,《疯癫少女》《不想emo》《热恋情节》《漩涡》等曲目,则精准戳中年轻人的情绪共鸣点。 随后登场的邓典,更是凭借一首《神魂颠倒》将现场氛围推向第一个高潮。这首曾在快手播放量破亿的热门歌曲,前奏刚响起就引发全场欢呼,邓典独特的嗓音与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让近万名师生共同加入合唱。除了《神魂颠倒》,他还献上《心跳》《Lucky Day(幸运日)》《诺言》等作品。而在演唱结束后,刀酱惊喜返场,两位河南老乡同台互动,不仅分享了各自在音乐创作中的故事,还即兴清唱了《河南浪漫宣言》与《神魂颠倒》的片段,乡音与音乐的碰撞,成为当晚最具温情的高光时刻之一。 古风音乐爱好者在当晚也收获了专属感动。草帽酱登台后,以一首婉转悠扬的《拜无忧 》开启古风篇章,细腻的唱腔将听众带入诗意的古典世界;随后的《凉夜横塘(DJ 细霖版)》《青衣》《关山酒 》,或清雅悠扬、或动感十足,展现了古风音乐的多元魅力。而古风圈人气歌手等什么君的《春庭雪》《青丝》《笑看》《踏雪》等曲目,首首都是快手国风专区的热门作品,不少学生挥舞着提前准备的古风折扇,在歌声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之美。 此外,DP龙猪带来的《全部都是你》《风吹一夏》让现场瞬间变成大型KTV现场;《心动的信号》《会陪你》《翠花》《一见你就冒泡》《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等曲目,则以轻松欢快的曲风,传递出青春的美好与活力。麦小兜的登场唤醒了更多人的青春记忆,《下山》《9420》作为曾火遍全网的“国民级”热歌,以及《泼天的富贵》《清空》等新歌,都凭借朗朗上口的旋律收获了现场掌声。 歌会接近尾声时,刘也带来了温柔治愈的表演,《碎冰蓝》《他太懂》《故》等曲目为现场带来了宁静与温暖。他还带来了《每天》新歌舞台首秀 ,这首歌由快手音乐出品。 本土歌手对话学子,Z 世代聚集地再显活力 这场落地高校的歌会,并非单纯的音乐演出,更像是一次快手与大学生群体的深度对话。本场歌会,线下共有1万人到场。线上累计吸引6000万人次观看。 舞台上,两位与成都高校有着深厚渊源的歌手——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的邓典、毕业于成都大学的DP龙猪,以“本土学长”的身份搭建起与现场学子的情感桥梁,他们的演唱不仅展现了专业的音乐实力,更饱含对成都校园生活的共鸣,让这场歌会多了一份“家门口音乐狂欢”的亲切感。 “真的太惊喜了!没想到能在学校听到 DP龙猪的现场!”成都锦城学院2024级的李同学在歌会后难掩兴奋,“《风吹一夏》这首歌陪我度过了高考后的暑假,当时每天都在快手刷到各种翻唱版本,现在能在校园里听到原版演唱,感觉青春记忆都被唤醒了。” 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张同学则对邓典的表演印象深刻:“邓典是我们学校的学长,之前就经常在快手刷到他的音乐作品,今天看到他在舞台上的表现,真的特别骄傲。他的唱功和舞台掌控力都很强,尤其是《神魂颠倒》的现场,比耳机里听更有感染力。” 学子们的热情回应,背后是快手在年轻群体中的深厚积淀。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快手 Z 世代用户日活规模年同比增长7.9%,已成为年轻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而在2024快手音乐生态大会上披露的信息早已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平台音乐类短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 45%,18-20岁学生群体拍摄发布音乐类视频的行为显著增多,形成了“年轻人创作、年轻人消费”的良性生态循环。 线下试水见成效,音乐生态闭环持续完善 作为快手音乐重点打造的短直联动直播IP,“巡乐环游记”此次走进校园,并非简单的线下演出,而是其音乐生态从线上宣发到线下落地的关键实践。 通过将快手站内孵化的热门歌手、高传唱度曲目搬入校园,“巡乐环游记”实现了多重价值:对学生用户而言,从刷短视频听热歌到现场沉浸式体验,满足了年轻群体对真实互动和情感共鸣的需求,让音乐消费从“碎片化”走向“场景化”;对音乐人而言,线下歌会为其提供了展示实力、积累粉丝的新舞台,尤其是像邓典、DP龙猪这样与高校相关的歌手,能通过校园场景进一步强化个人标签,提升知名度;对快手音乐而言,这场活动则实现了“内容创作-平台宣推-用户消费-线下互动-二次传播”的生态闭环。 当屏幕里的旋律响起在校园夜空,当线上的互动延伸到线下的握手、合唱,快手音乐与Z世代的情感连接,正变得愈发坚实、紧密。未来,随着快手音乐生态的持续完善,会有更多从快手走出的热歌与音乐人,走向线下更广阔的舞台,为年轻群体带来更多优质的音乐体验。
湾区科技观察 141 2025-09-30
2025年9月27日,广东省鸿蒙生态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大会暨鸿蒙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华为基地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与广东省数智科技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及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汇聚了来自全省70多所高校的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构建鸿蒙生态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领导致辞与联盟成立仪式 大会伊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数智科技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韩国强教授致开幕辞,强调“鸿蒙生态作为国家战略级项目,需依托高校资源与企业实践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并对联盟未来发展提出期许。 广东省鸿蒙生态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立大会由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慧先生主持。在全体成员审议通过《联盟章程》并完成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后,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相关领导共同启动成立仪式,标志着广东省首个聚焦鸿蒙生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正式落地。 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理事长:蔡毅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常务副理事长:郑子彬(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 副理事长:唐珂(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蒋运承(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李小平(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常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文生(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院长)、袁华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万良(深圳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蔡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杨鹏(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苑俊英(广州南方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院长)、唐慧(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排名不分先后) 秘书长:黄栋(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 副秘书长:龙锦益(暨南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陈俊颖(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张伟明(东莞城市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吴嘉诚(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院校事业部总监)(排名不分先后) 当选理事长蔡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联盟将致力于推动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及企业项目对接,助力高校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高峰论坛聚焦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在随后的鸿蒙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个性化教育”“技术趋势”及“产教融合”展开深入探讨。中山大学苏玉鑫副教授以“一人一事”教育模式为例,分享了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经验,提出“基于鸿蒙开发场景的项目制教学可显著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华为终端云服务鸿蒙生态人才顾问作《鸿蒙人才发展趋势和高效核心合作策略》专题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陈俊颖教授则从技术架构角度分析,建议高校增设嵌入式开发、分布式系统设计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对鸿蒙操作系统底层逻辑的理解。 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院校事业部总监吴嘉诚先生系统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鸿蒙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未来规划,为破解ICT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广东省数智科技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黄轩高级工程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联盟将以‘标准共定、资源共享、成果共赢’为目标,推动校企合作项目,输出更多认证鸿蒙开发者。 会后参会代表参观了鸿蒙智行车与华为健康运动实验室,展车区域为参会代表展示三款旗舰车型,分别是智能化、豪华感、舒适感上远超越传统豪华车品牌-尊界S800、科技旗舰-问界M9、首款豪华轿车-享界S9,为参会代表带来不一样的智慧出行体验。 华为健康运动实验室里,实地体验全场景智能设备的开发与调试过程。 此次大会不仅宣告了广东省鸿蒙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升级,更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等形式,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搭建了长效合作平台。未来,联盟将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开创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鸿蒙生态人才培养之路,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会员单位\个人会员: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奖”用于奖励广东省计算机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推荐单位或专家根据《2025 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指南及附表》(附件一)和《2025年广东省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指南及附表》(附件二)相关要求填写材料,按时推荐。 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1、电子版材料报送:相关文件以及附件材料(转成PDF文件),发送至Email:GDSJSJXH@163.com 申报截止日期11月16日。 2、纸质版材料报送:于 11月 19 日之前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可二级学院)或专家签名的推荐纸质版一份(连同佐证材料装订成一册)寄送至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秘书处。推荐截止日期为 2025 年11月16日(以寄出时间为准),逾期将不再受理。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过、龙玲 电话:020-83561784 寄送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3号楼104,020-83561784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 2025年9月29日 官网附件下载链接: https://www.gdcomf.com/viewNews/994
录用率高 | 连续3届EI、Scopus稳定检索 | 快至会后3-4个月EI检索 限时早鸟优惠:2025年11月30日之前投稿,立减400元! 第四届通信网络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NML 2026) 2026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Machine Learning 2026年1月30日-2月1日 中国-重庆 大会官网:www.iccnml.org (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以官网为准(早投稿、早录用、早审核) 出版检索:IEEE出版,提交EI,Scopus数据库检索 投稿链接:【点击投稿/报名参会】(投递后5个工作日左右录用) 第四届通信网络与机器学习国际学术会议(CNML 2026)已通过IEEE技术支持并进入IEEE出版列表(ISBN: 979-8-3315-9047-5) 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重庆大学 支持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检索历史】往届实现会后3个月左右EI检索(稳定且快速) CNML 2025 | 已完成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 ISBN: 979-8-4007-1323-1 CNML 2024 | 已完成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 ISBN: 979-8-4007-1168-8 CNML 2023 | 已完成 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 ISBN: 979-8-4007-1668-3 【会议嘉宾】 【征稿主题】 通信理论与系统 网络智能化 前沿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 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 通信理论与实践 5G/6G通信技术 通信和信息系统 5G/6G应用发展 量子通信与传输 无线传感器和通信网络 云计算与物联网 网络和数据安全 智能通信与计算 网络数字孪生技术 大数据与通信 通信人工智能 安全和隐私 光电子学和光通信 无线/移动通信和技术 绿色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技术 遥感和卫星通信 无线传感器网络 云边端协同计算 语义通信与感知 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机器学习技术 用于通信网络的机器学习 融合创新应用 通信信号处理 阵列信号处理与波束成形 自适应滤波与均衡 频谱感知与信号检测 统计与贝叶斯信号处理 语音及音频处理 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 压缩感知与稀疏处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号识别与分类 雷达/声纳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硬件架构 智能数据分析 建模和识别 多任务和迁移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机器人控制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的实验评估 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分析 神经网络 多任务学习 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5G系统 无线资源智能分配 信道建模与估计AI方法 网络切片智能管理 流量预测与异常检测 智能频谱共享技术 AI驱动的网络安全防护 隐私保护机器学习 对抗样本防御技术 绿色AI通信优化 信号检测与估计 贝叶斯网络 生成式AI在通信中的应用 元宇宙通信基础架构 智能医疗通信系统 自动驾驶通信网络 智慧能源系统 多模融合应急通信 网络空间安全 元宇宙通信基座 其他相关主题亦可投递,如不确定可咨询会议老师快速评估!限时早鸟优惠:立减400元!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符合IEEE出版标准的稿件将由IEEE出版(ISBN: 979-8-3315-9047-5),见刊后提交至IEEEXplore, El Compendex, Scopus检索。本出版社目前见刊检索稳定! 【投稿须知】 ◆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下载:【Template Download】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投稿前可通过【iThenticate查重】自费查重(全文查重(包含参考文献)低于30%),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优秀论文可推荐至SCI期刊 【参会类型】 1、会议文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会议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会议口头报告: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会议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论文辅导/期刊发表无忧】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论文发表,为您提供匹配的论文发表策略和定制保录服务
2026年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国际会议(ICADS 2026)致力于汇聚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数字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会议将覆盖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推荐与数字服务系统、服务计算与大数据分析、人机交互与智能体验等前沿研究方向。ICADS 2026 为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分享技术创新、探讨应用案例及促进跨学科合作的平台。会议将于2026年2月6-8日 在中国昆明举行,欢迎全球研究人员、开发者及企业代表踊跃投稿和参与。 EI检索稳定、昆明举办 | 人工智能、数字服务等皆可投稿 2026年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国际会议(ICADS 2026) 202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Services (ICADS 2026) 2026年2月6-8日,昆明 大会官网:www.ic-icads.org 【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具体以官网为准 录用通知:投稿后3-5个工作日 检索类型:EI 、Scopus 征稿主题: 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 智能数字服务与推荐系统 数字服务平台与大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方法与优化 强化学习与策略优化 可解释 AI 元学习与迁移学习 自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图神经网络与知识表示 ... ... 更多相关主题 智能推荐系统 个性化数字服务 聊天机器人与对话系统 服务自动化与优化 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 跨平台数字服务集成 数字健康服务 数字助手 服务计算与服务组合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服务 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挖掘与模式发现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数据驱动决策系统 ... ... 其他主题 人机交互与智能体验 数字健康技术 健康医疗与可穿戴设备 智能教育与个性化学习 智能医疗服务 智慧城市服务与应用 用户体验优化与评估 智能助理与数字助手 可用性分析与界面优化 ... ...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 数据加密 数据压缩 疾病预测 医学信号处理 云计算 健康信息学 电子健康 智能系统 数据融合技术 居家医疗与健康管理 数字孪生 深度学习 传感器网络 脑机接口 医疗物联网 智能病房 医疗信息物理系统 医疗机器人 远程医疗 人机交互 检测系统 可穿戴设备 智能传感器 ... ...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初审/外审/复审均有审稿意见,可返修),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交由出版社,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表见刊,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Scopus检索。 ---------------------------------------------------------- ◆论文基础页为单栏8页。会议论文模板→ 下载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可在投稿前通过查询系统自费查重,文章重复率不超过30%(含参考文献部分),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出版社对文章录用与否有最终决定权。 “查重+AI检测”开学季特惠 | 先囤后用,双查重不再焦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普遍,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无疑能更好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强生活幸福感。围绕智慧城市及其背后的技术、系统研究的学术问题也随之产生。 第二届智能建造与监测系统国际学术论坛(ICMS 2026)将作为第三届智慧城市与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ICSCIS 2026)分会场举办。大会主要围绕智慧城市及其设计的信息系统技术展开讨论。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欢迎海内外学者投稿和参会。 【会议亮点】 1、主会议ICSCIS已完成IEEE上线,录用文章将在ICSCIS会议 2、IEEE出版出版,具备核心影响力 | EI检索快速稳定,发表有保障 第二届智能建造与监测系统国际学术论坛(ICMS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2026年1月30日-2月1日 中国·广州 大会官网:www.ic-ms.net【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IEEE Xplore、Scopus 嘉宾信息持续更新中,更多嘉宾信息详见官网! 【征稿主题】 智能建造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 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工程监测(Engineering Monitoring) 智能感知(Intelligent Sensing) 实时监测(Real-time Monitoring) 智能优化(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传感器技术(Sensor Technology)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 风险预测(Risk Prediction) 早期预警系统(Early-warning Systems) 环境建模(Environmental Modeling) 其他符合主题的相关稿件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所有会议论文投稿都将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提交至主会议第三届智慧城市与信息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ICSCIS 2026) 由 IEEE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IEEE Xplore、Scopus等数据库。ISBN:979-8-3315-5933-5 -论文需按照会议官网的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页。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EI会议论文投稿入口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可有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0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报名:报名参会入口 全领域学术会议资源+多元化学术期刊内容——免费匹配
9月22日至24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新材料分会场暨国际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召开。会议由东北大学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汇聚来自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等14个国家的30位国际知名专家,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等190余人参会,共探新材料领域前沿方向。 大会开幕式由共同主席张涛教授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在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军代表承办方致辞 会议聚焦金属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关键领域,采用多层次学术交流形式,共举办22场大会报告、37场主旨报告、44场口头报告和57个海报展示,内容覆盖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等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国栋,《Corrosion Science》主编Oscar Rosa Mattos,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尼日利亚联邦科技大学副校长Emeka E. Oguzie等权威专家应邀作大会报告,展示材料腐蚀防护与新材料研发领域最新突破。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科研进展,并就产业化应用与发展路径开展研讨。会议期间,促成多项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有效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依托辽宁在金属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的显著优势,本次会议提供了“区域落地”有力支撑——通过平台效应加速创新理念与成果本地化传播,为科研成果区域转化、地方高校与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期间,东北大学“材料腐蚀与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一带一路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此举标志着我校在新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迈入新阶段,为全球材料腐蚀与防护研究构建了更加开放、协同、共赢的创新平台。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探讨前沿问题,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将于2025年11月7-9日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协办,聚焦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大数据计算、智能系统优化等关键研究方向,为全球学者提供展示最新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国际平台。 自创办以来,ICAICE已成功举办五届,吸引了来自全球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特邀报告、专题研讨、论文展示等形式,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前沿进展,推动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诚邀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会,共同促进学科的繁荣发展! 第六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AICE 2025)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25年11月7-9日 中国-重庆 奖项评选通知:获奖学者将获得大会科研奖金和荣誉证书 会议官网:www.event-icaice.org【查看详情】 截稿时间:见官网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3-7个工作日 IEEE出版(ISBN:979-8-3315-7496-3),征稿范围广,往届会后4个月EI检索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 主办单位:广州大学 协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工程》 支持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第二届轨道交通与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CRTT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中国南京隆重举行。会议旨在为轨道交通与运输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业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经验和探讨前沿技术的高端平台。会议内容将涵盖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与管理、环境与可持续交通等多个热点议题。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和行业领袖将齐聚一堂,通过学术报告、论文发表和海报展示等方式,共同探讨轨道交通与运输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ICRTT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无论您是科研工作者、工程师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将能在此次会议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与支持,共襄盛举,推动轨道交通与运输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届轨道交通与运输国际学术会议(ICRTT 2025) 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 Transit and Transportation (ICRTT 2025) 2025年10月24-26日 中国·南京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约5个工作日 出版: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 提交收录:EI Compendex、Inspec、Scopus 会议官网:www.icrtt.org【查看详情】 截稿时间:见官网 主办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征稿主题: 1、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铁路运输结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维护/铁路车辆和设备/铁路通信与信号/铁路运输控制/铁路制图/铁路运输信息化) 2、道路与交通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规划/道路保护和生态恢复/路基岩土工程/路基工程新理论和新技术/道路工程新材料、新技术/道路养护和管理/交通控制和信息技术/交通工程理论与应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
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智造与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成为推动现代工业升级的核心力量。智能智造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而机电一体化则通过智能化与自动化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效、精准方向迈进。近年来,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等技术的崛起,进一步加速了智能智造与机电一体化的深度融合。2025年智能智造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ICIMM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江西南昌举行。会议由南昌理工学院与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联合主办,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提供高水平的合作平台。 2025年智能智造与机电一体化国际学术会议(ICIMM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Mechatronics 2025年10月24-26日 中国南昌 大会官网:www.ic-imm.org【查看详情】 参与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可获报告证书,毕业/项目结题等均可用 SAE 出版|EI,scopus双检索|南昌理工学院主办 主办单位:南昌理工学院、江西省工程师联合会 承办单位:南昌理工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省机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AEIC学术交流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博库人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博联人才发展中心、江西海智计划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站
2025年电气、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OECAI 2025)将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广州举办,由广州工商学院主办。会议旨在为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自动控制、数据驱动决策及机器学习等方面。因此,会议将围绕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会议将设立大会报告、主讲报告和口头报告环节,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前沿研究、成功案例及未来趋势,促进思想碰撞和技术创新。同时,我们鼓励年轻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想法,为未来的学术交流奠定基础。ICOECAI 2025期待汇聚全球优秀人才,共同推动电气、控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进步与实践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2025年电气、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ICOECAI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rol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5年10月24-26日 中国·广州 大会官网:www.icoecai.com【查看详情】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5天内 出版:IEEE出版 ISBN: 979-8-3315-4872-8 收录检索: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 指导单位:IEEE APS-Shenzhen Chapter 主办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期刊论文征稿:Complex Systems Stability & Control期刊 征稿主题: 一、电力和电气工程 二、控制与智能制造 三、人工智能 01. 系统运行及控制 电力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子技术和电力驱动;电力系统规划与调度;网络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动力机械与智能控制 02. 设备和系统安全性 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电力和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电力和电气系统容错控制技术 03. 能源转换及利用 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检测和控制;新能源电池智能检测技术;可再生能源转换;电气系统参数补偿和功率优化;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经济学;电能质量和电磁兼容性;电能加工技术 04. 其它前沿主题 电气工程中的计算智能;智能电网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智能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 ;电磁、光子学与绿色能源;微波/毫米波电路天线及在电气系统的应用;激光技术和电光技术的应用;集成光学和电光器件 01. 系统与控制 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线性系统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应用;复杂系统的平行控制和管理;汽车控制及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运输控制理论与方法 02. 智能制造 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智能制造与高端自动化系统;机械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机械自动化工程;机械制造和自动化;MEMS-微型传感器和结构;微控制器设计和关键技术;嵌入式系统及智能制造检测平台 03. 复杂系统监测和控制 物联网系统监控;先进传感技术与仪器仪表;无线传感网与数据融合;网络集群与网络化控制;分数阶系统和控制;无人系统的信息处理与控制;远程控制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0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和模糊逻辑控制;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建模与仿真;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复杂系统;计算学习理论;普适计算和环境智能 02. 语音及图像信号处理 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信号和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理解;智能控制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融合 03. 智能系统 智能数据库系统;AI技术及AI芯片设计和制造;混合智能系统关键技术;机器人和雾化工程;智能控制IC电路和应用
已入驻的机构
高校
媒体
公司
学会
其他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入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