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求索,求是求知”,协同计算与知识工程团队依托于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围绕协同计算与知识工程,面向大数据、数据挖掘、网络安全、工业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主要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工作。
协同计算是多学科交叉和支持的研究领域,它把不同学科及不同方向之间共同存在的协同现象抽取出来,作为研究对象,以便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群体间有目的交互和协作。与此同时,一个积极上进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研团队,其最重要的也是协同。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在“协同”环境下,协同计算与知识工程团队齐心协力、互助互勉、共同进退,我们以求知为原点,求索以径,求是以恒。
2017年3月22日晚7:00,协同计算与知识工程团队拟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入学复试结束后,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工学一号馆511室,单独组织团队复试,选拔进入团队学习、研究与深造的研究生。欢迎新生加入到我们团队中来,以你的乐响,和我们的旋律,共谱协同之曲。
附:协同计算与知识工程团队导师介绍
1. 滕少华,博士,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协同计算团队带头人。从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协同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数据挖掘、复杂网络群组计算与协同建模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协同检测模型与方法,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对象监控的协同入侵检测模型,许多研究成果已在国内知名安全企业中获得应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及核心专业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180多篇,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东省产学研重点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主持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校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项;主持了一系列软件项目研发。获南粤优秀教师;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2. 张巍,副教授,长期从事网络安全、数据挖掘、协同计算等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多次获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140多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50余篇。
3. 梁路,博士,副教授,从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协同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和参与完成广东省十五重大专项项目1项,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横向项目的研究。
4. 刘冬宁,博士,副教授,校研究生院兼职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协同计算与人工智能。曾于2015年底破解了自1955年提出的匈牙利算法多对多最优指派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被权威计算机科学理论杂志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优先录用发表。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各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SCI索引源杂志、国内一级学报与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逾20篇。2017年主要招生方向为:1)协同计算与金融大数据交叉研究方向(招生2名);2)生物信息学方向(招生1名,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邹小勇博士、博导、教授联合培养),详见个人主页:www.scholat.com/liudn。
5. 朱清华,博士,副教授,IEEE会员,ACM会员。研究方向:复杂制造系统的建模、调度与控制,云计算,离散事件系统。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内容为半导体芯片制造系统(multi-cluster tools)的优化调度与控制,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Zhou教授(一直名列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及澳门科技大学的学者在此领域开展合作。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等SCI索引源期刊和IEEE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由于在multi-cluster tools调度方面的突破贡献,朱博士被列入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 2016 (33rd Edition)。2017年招生方向为:1)复杂制造系统的优化调度算法; 2)云计算。个人主页:www.scholat.com/zhuqh
6. 侯艳,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完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与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研究领域包括:离散事件系统、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等期刊和 IEEE 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被SCI和EI检索)。
7. 房小兆,博士,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6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16年6月以广工“青年百人计划”人才引进,曾获香港政府人才计划项目资助(全球仅50名),博士期间一直从事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先后主持青年百人项目、省基金和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累计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领域顶级期刊论文(IEEE Trans.)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