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教育传播学》是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旨在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了解,系统地对教育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从传播视角对教育教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教育教学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教育教学实用技能。

《教育传播学》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及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基于系统的观点,深入浅出地学习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和概念,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播理论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在对传播学概述的基础上,并介绍教育传播以及传播学与教育传播学的关系;系统讨论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阐述教育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信息、符号、媒介等),教育传播环境及教育传播效果;探讨课堂教学传播及网络教育传播。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193140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方向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建议学时:48

学分:3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前导课程:学与教的理论、教学系统设计

后续课程:微格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

考核方式:考试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育传播学》是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旨在通过对传播学的学科概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了解,系统地对教育传播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从传播视角对教育教学有全面的理解,能基本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教育教学方法,并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教育教学实用技能。

《教育传播学》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及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基于系统的观点,深入浅出地学习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和概念,探讨教育传播理论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主那夜本科生能够理解传播的含义、传播的模式、传播的组成部分、传播的效果原理,并能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传播现象,分析教育过程,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开展案例教学,所谓案例,不是用书本上陈旧的案例来示范给学生,而是用最新的教育教学事件做样本,让学生作为事件亲历者进行实地或摹拟操作。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在对传播学概述的基础上,并介绍教育传播以及传播学与教育传播学的关系;系统讨论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阐述教育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信息、符号、媒介等),教育传播环境及教育传播效果;探讨课堂教学传播及网络教育传播。培养学生运用教育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有关传播问题的能力,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6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

传播(Communication)的定义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演进

第三节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重媒体→重过程→重优化;

教育传播的定义

教育传播的学科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

1 解释下列概念、名词的含义: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

2 陈述传播的类型

3 解释传播的功能;

4 区分教育传播于大众传播的异同 5. 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6. 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6学时

第二篇 系统篇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4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

“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的概念及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与类型

第二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

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

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

第四节 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教育传播控制系统

教育控制系统的特性

教学要求:

1 理解概念:系统、教育传播系统、要素、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

2 阐释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3 解释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并举出实例;

4 阐明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4学时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5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模式

传播过程要素分析

传播过程的模式

第二节 教育传播过程分析

教育传播过程的含义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第三节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课堂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远距离教学传播模式、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学传播模式

教学要求:

1.说明概念: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

2.阐释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

3.阐释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施拉姆-奥斯古德模式、板元昂等教学传播模式等;

4.阐释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5.阐释三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5学时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信息的本质与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教育信息

教育信息的来源

教育信息的分类

教学信息的特性

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要求:

1.名词解释:信息、消息、信号、符号;

2.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征,并举例说明;

3.阐述教育信息的类型与特性;

4 从信息产生与教育信息来源角度,说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6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符号概述

符号的类型

符号的本质意义

第二节 语言符号

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意义理论

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专业符号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第三节 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第四节 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教育活动中的多种符号传播系统

教学要求:

1.概念:符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2.阐释传播符号的本质意义

3.阐述非语言符号的类别与在传播中的运用

4.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并能举例说明。

5.阐述在教育传播中的常用的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6.阐述在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6学时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4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通道与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麦克鲁汉等媒体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和特点

教育传播媒体的分类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第四节 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及其基本的观点

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

教学要求:

1.概念:通道、教育传播通道、媒体、教育传播媒体、现代教学媒体;

2.说明几种常见的媒体分类;

3.分辨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综合媒体的不同特点;

4.阐释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4学时

第七章 教育传播环境(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播环境

环境与传播环境

第二节 教育传播环境及其功能和作用

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

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教学要求: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环境、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传播环境、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

2.阐释环境与人的关系;

3.陈述施穆克关于教室环境的观点;

4.说明教育传播环境的四种功能;

5.说明教育传播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6.阐释优化教育传播环境的重要途径;

7.阐释设计教育传播场所和设施时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8.阐释消除信息污染,实现信息优控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9.阐释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校风班风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0.阐释培养学生自控自理环境的能力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11.阐释评价教育传播环境的标准和内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八章 教育传播效果(6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子弹论

有限效果论

使用与满足论

采用—扩散论

文化规范论

强效果论

第二节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启示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

第三节 教育传播的效果的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

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

信息来源原理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教学要求:

1.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特点与表征方法;

2.陈述在大众传播中,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使用与满足论、采用—扩散论、文化规范论与强效果论等效果理论;

3.了解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6学时

第三篇 应用篇

第九章 课堂教学传播(6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堂教学传播模式

课堂教学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分类

第二节 课堂教学传播中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的传播行为

第三节 课堂教学传播中的学生

学生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传播行为

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

第四节 影响课堂教学传播的其他问题

师生互动

社会制约性因素

教学要求:

1.说明课堂教学传播的含义

2.阐述课堂教学传播的特点

3.阐释课堂教学传播几种模式及分类

4.阐述教育传播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及传播行为

5.阐释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及传播行为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6学时

第十章 网络教育传播(3学时)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 网络教育与网络传播

网络教育

网络传播

第二节 网络教育传播

网络教育传播系统观

网络教育传播系统

网络教育传播模式

网络教育传播实例

教学要求:

1.说明网络教育和网络传播的概念;

2.阐述网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阐述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及技术;

4.阐述网络教育传播系统;

5.阐述网络教育的传播模式及实例。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学与教的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微格教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本课程主要是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确定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框架。 实践环节:见习

五、教材

《教育传播学教程》,奚晓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月第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月第2版。

六、参考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邵培仁:《传播学》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电视、报刊及杂志中的与教育相关的栏目

七、必要的说明

48学时课堂教学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学72学时

版别:2013

制订(修订):褚秋砚

审核:褚秋砚


留言板 Message Board
条留言  共

  • 参与互动
    Interaction

  • 扫码加入课程
    Scan QR Code
教学队伍Teaching Members
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请求信息:
  • 学号号:
  • 班级选择:
  • 附注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快速加入本课程!

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
课程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