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包测试(系统级功能测试) 课程总结与成绩分析
来源: 常超/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447
7
1
2025-07-04

本学期担任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化赋能中心)24级软件技术三二分段班《软件项目包测试(系统级功能测试)》课程授课教师,面向41名大一学生(含38名男生3名女生)开展为期6周的系统化教学,总学时72时(每周12学时)。课程以“理论奠基+分层实践为核心展开,聚焦软件功能测试的核心技能培养,涵盖功能需求、测试需求、测试用例、缺陷报告及项目实战等模块,采用平时成绩(50%)与期末项目考核(50%)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本报告将从课程实施成绩分布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课程实施

本课程以理论奠基+分层实践为核心设计思路,围绕软件功能测试的全流程能力培养展开,同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课程共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知识导入8-10学时)、传统手工测试项目实践28学时)及大模型辅助测试项目实战34学时),总学时分配兼顾知识吸收、技能强化与价值引领。

在基础知识导入阶段,从课程评分与考核、CNAS软件测试标准解读、大模型简介及使用三个部分,向学生们系统的讲解了课程基本情况与前沿专业知识。课程评分与考核部分,综合考虑考勤签到、课题纪律、平时作业、期末项目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成绩可以综合全面覆盖教学全流程;CNAS软件测试标准解读方面,介绍了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的CNAS软件测试标准,指导和规范软件测试活动。标准涵盖了软件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测试报告编写等,旨在确保软件测试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大模型简介及使用方面,以Deepseek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大模型的概念、国内外常用大模型、提示词、智能体、大模型幻觉问题、大模型的应用等内容。

在传统手工测试项目实践阶段,学生分组完成超市管理系统功能测试,涵盖登录、商品管理、订单结算等核心模块。通过手工编写测试用例、执行黑盒测试及生成标准测试文档,强化功能测试流程规范与文档标准化能力。 

在大模型辅助项目实战阶段,引入智普清言大模型工具,指导学生利用其生成测试用例、模拟用户交互场景及自动生成测试报告。项目重点在于对比传统与智能测试效率差异,探索AI技术在测试文档优化、异常场景预测中的创新应用。 

在课间休息时间,通过播放红色歌曲、共青团中央制作的短视频等形式,将思政内容与新媒体形式相结合,引导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成绩分布

通过使用学校统一设置的课程平台超星完成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记录。据统计,共进行28次点名签到、8次个人或小组任务(项目实践)、1次通知。学生成绩由签到、课堂表现、超市管理系统项目的平时分与教务管理系统项目的期末分共同组成。签到次数最多的同学为28次,满勤,最少的为8次(包含请假3次),影响课堂纪律7人次。交项目作业方面,有同学的个人与小组任务全部按时提交,也有部分同学在规定时间补交,还有少部分同学,在截止时间后依然未交。从下图可以看出,课程最终成绩与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密切相关,大体呈正态分布。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学生对智普清言等大模型的技术原理(如自然语言处理逻辑、模型训练数据局限性)理解较浅,仅停留在输入需求-生成用例的工具操作层面,缺乏对如何优化提示词提升生成质量”“如何验证AI生成用例的有效性等关键问题的探究,导致AI辅助测试的创新性未充分释放

在接下来的课程研究中,可以拓展大模型辅助测试的教学深度,培养技术迁移能力,设计“提示词工程”“用例有效性验证”等专项任务,并通过“测试用例盲测”(学生交换模型生成的用例并评估质量)强化应用能力。在与学生的沟通与相处中,也要继续积累经验,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课堂。

      最后,感谢南京大学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iselab对此次实践课程提供的测试平台与技术支持!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