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军区总医院虞容豪教授作“意识障碍预后的临床评价”主题分享

2020年12月13日上午,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主办的系列网课2020年慢性意识障碍学术巡讲(三)在线上进行直播。其中,与我们团队合作的虞容豪教授进行了”意识障碍预后的临床评价“的主题分享。


虞容豪教授主要讲授了意识障碍指南/共识推荐和临床观察分享。其中意识障碍指南/共识推荐分为国内、国外、和临床观察有3个部分的分享。

一、指南/共识推荐

1、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

    推荐:

        CRS-R预后评估首选工具

        GOS-E预后评估的辅助量表

        临床行为评估+神经影响&神经电生理评估

        CRS-R量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及神经生理技术联合的综合评估体系可减少临床误诊,提高预后预判。

    推荐意见

        必须进行:多次的CRS-R、头部MRI、EEG;

        应该进行:fMRI、MMN、qEEG;

        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帮助PET-CT、TMS-EEG、ABR、SEP

2、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2018)(美国)


二、临床观察分享

1、临床观察分享1:修订昏迷恢复量表对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评估

     研究结论:

    • 入院时较高的CRS-R评分和较短的ICU时间是意识改善的影响因素。

    • 入院时较高的CRS-R评分和创伤性DOC是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

2、临床观察分享2: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DOC患者意识恢复的首要因素

    • 中枢性发热的出现,入院时CRS-R评分较差,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过长是影响意识恢复的次要因素。






3、临床观察分享3: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motor dissociation identified by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研究结论:

    • 提示存在认知运动分离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更大的意识恢复可能;

    •  提示人机交互技术在认知运动分离的判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可为临床治疗优化提供依据。

 

虞容豪教授,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高压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意识障碍诊疗及重症神经康复医教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20篇。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