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陈东义教授作“智能穿戴、织物电子与医疗健康”的学术报告

        2020年12月11-12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联合承办的“2020年度智慧医疗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医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筹备会议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中电子科技大学陈东义教授作题为“智能穿戴、织物电子与医疗健康”的学术报告。

陈东义教授首先指出可穿戴式计算机是一种新概念的便携移动式个人计算机, 它在体系结构、功能、形态及使用方式上都可能迥然不同于现在流行的移动计算装置,如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在许多功能上也远胜一筹。它使我们以更自然的方式携带和使用电脑。可穿戴式计算机不仅将使人机关系及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发生变革,而且将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引出在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是智慧医疗的发展热点,而智能织物则是未来可穿戴领域的主要发展主题。

织物电子是一种在纤维或纤维集合体(或面料)维度上生成电路、传感(执行)、能量、计算和通信器件的电子技术。陈东义教授表示,织物电子是基于技术演进提出的新概念,涉及电子织物在传感执行和计算上的功能实现等领域,与柔性电子等有着明显差异。柔性电子是将有机或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或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通常包含电子元器件、柔性基板、交联导电体和黏合层等4个部分,主要采用‘印刷’的方式实现。织物电子可以采用有机、无机和蛋白纤维材料为原料,还能够使用编织、刺绣、针织、熔喷与黏合等工艺。

在织物电子技术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织物电子器件。织物电子器件是指具有产生、传输、调制和测量电子功能的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纱线和织物等)。现有织物电子器件有两类,一类用具有电子功能的材料直接生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另一类用微电子器件如芯片结合于纤维中再形成多功能织物。织物电子器件具有柔性、大面积、三维变形、轻盈、透气、穿着舒适等优势。

在当先发展下,陈东义教授指出理想的织物电子器件或系统的功能材料结构和性能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如:器件性能不足、生产加工一致性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标准等,仍需相关学者进行技术攻关,难题突破。


        最后,陈东义教授表示,以织物电子为支撑理论和技术的智能织物与服装将驱动人类社会迈向泛智能时代,重构人类生活和生存方式,催生新兴战略产业。


参考链接:

    1. http://caai.cn/index.php?s=/home/index/index.html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936631037869008&wfr=spider&for=pc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