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小孤山 群英斩凶顽——抗联十二烈士

孤山是东北地区开阔地上隆起的常见的山包。这里是黑龙江省宝清县境内的小孤山,位于当地七星砬子林区内,夏季的小孤山绿树密林,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然而,在密林深处,这块“十二烈士战迹碑”,将人们带回了难忘的抗日岁月。

  1938年春天,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日军纠集重兵向抗联第2路军总部和所属第5军3师的后方秘密营地蓝棒山发起进攻。守卫秘密营地头道哨卡的是3师8团1连的60多名官兵。

  1连官兵过去多是打猎的好手,连队有“炮手连”之称。连长李海峰1900年生于黑龙江宁安县。从小随父种田打猎,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好枪法。“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家乡组织了一支抗日义勇军,转战东满各地。1937年7月,他参加了抗日联军第5军担任连长。1938年3月中旬,上级命令1连向预定地点转移。连长李海峰和指导员带领13名战士,准备接上总指挥部派来的交通副官张凤春后,再一起转移。

  3月18日凌晨,李海峰连长一行与张副官会合。转移途中,他们发现400多名日伪军正骑马踏雪向七星砬子林区的石灰窑山沟围过来,石灰窑山沟里驻有5军3师的后方医院、被服厂和部分机关人员,敌人一旦进沟,后果不堪设想。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一边鸣枪报警,一边率领战士们抢占附近的小孤山阻击敌人,为密营的同志们争取时间转移!

  日伪军纵马鸣枪冲杀过来,李海蜂当即命令全连:“一人瞄准一个,开火!”14支枪一齐开火,敌人随即倒下了14人。日军很快集中4门迫击炮向山头猛轰,李海峰的双腿被炸断,机枪手也牺牲了。他拖着两条断腿,举着一支连珠枪,朝涌上山坡的敌人猛烈射击,很快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敌人经过片刻喘息后,进攻更加猛烈了,刹那间,密集的炮弹又压了下来……

  李海峰从战士手里要过机枪,哪里情况危急,他就让战士们将他抬到哪里打。战斗从黎明打到下午,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歼灭日伪军100多人。而指导员班路遗等11名同志却英勇牺牲,还有3名战士负伤。傍晚,李连长向唯一没有受伤的张副官交代:“一定要乘夜色带上3名伤员突围出去,多保存一个人多一份抗日的力量。”他还要求把自己心爱的连珠枪也带走,留给战友们用它来消灭敌人。

  为掩护张副官率3名负伤的战士突围,李海峰连长用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次遭遇战,英雄1连14名官兵中有12人壮烈殉国。他们是: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排长朱雨亭,战士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次日接到1连12名官兵战死的报告,亲自赶到小孤山主持追悼会,并指示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1960年,抗联第5军的老战士和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找到了这座小山,在山上树立木碑,以志纪念。


转自:央视国际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