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燕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材料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教育厅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2.1在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6在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4-2007.5在法国南特大学当访问学者. 2004年获得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和“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得广东高校第二批“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称号。主要从事新型碳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曾在新型碳纳米材料领域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广东省十五重大专项的研究并取得优异成果,近年来在碳纳米材料相关研究领域中已发表论文10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五十多篇。获1999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2008和200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2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7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培养了四十多名包括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多个专业的国内外的博士后、访问学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82.01-1998.-,1982.1在中山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6在中山大学凝聚态物理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12-2000.2在华南师范大学光学博士后.2007.4-2007.5在法国南特大学当访问学者.

1984.01-now,张海燕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开始在广东工业大学工作,2000年任广东工业大学物理系副主任,2002年开始任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2004 年任广东省材料学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2005 年任广东省教育厅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11 "新型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09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8.11 “基于大功率二次电池用碳纳米复合电极的充放电性能研究与应用”2008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7.11 “基于大功率镍氢电池用碳纳米复合电极的充放电性能研究与应用”2007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6.11 “碳纳米材料储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06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4.1 第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002.11 “碳纳米材料的研究” 2002年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9.11 “碳C60相关材料的研究” 1999年获广东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9.1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7.01-now,2007年开始任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2007年开始任第四届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1.01-now,2011年开始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新能源材料(镍氢动力电池 , 锂离子动力电池 , 超级电容器 , 太阳能电池) , 电子材料(导电 , 导热 , 吸波 , 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