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女,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学士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均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方向:并行分布式计算、信息安全。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编译技术》、《操作系统》两门课程的教学;作为主编、副主编分别出版了《编译技术课程设计与上机指导》、《编译技术》两本教材。2006年获教授资格。 2005年至2010年期间,承担或完成各类项目十多项(8项为项目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4篇(8篇排名第1),其中Ei收录3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第1),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排名第1),南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排名第1),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第1),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一等奖1次(排名第1),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1)(目前处于实审阶段)。
此外,在项目获奖方面,《题库系统平台的开发》获2004年度广西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办公自动化辅助决策系统平台》获2004年度广西计算机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省级)(排名第1)
硕士、博士学位均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6.01 获教授资格 2005.01 2005年至2010年期间,承担或完成各类项目十多项(8项为项目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4篇(8篇排名第1),其中Ei收录3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第1),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排名第1),南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排名第1),南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第1),广西计算机推广应用成果一等奖1次(排名第1),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1)(目前处于实审阶段)。 2004.01 《题库系统平台的开发》获2004年度广西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1) 2004.01 《办公自动化辅助决策系统平台》获2004年度广西计算机成果应用推广二等奖(省级)(排名第1)
编译原理(Compiling Technique)(编号:071241) 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编译技术的一般理论和常用的有效方法与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法和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语言、代码生成、优化、存储组织与分配、程序的查错与处理等。在分析方法中,主要了解LL(K)方法、运算符优先数法、状态矩阵法、递归子程序法和LR(K)方法等。 预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中所涉及的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以及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编译程序的设计,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开发。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应用所学方法能提高所开发各种软件的档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论 要求熟练掌握:1、程序设计语言及编译程序;2、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结构;3、编译程序的实现途径 第二章 文法和形式语言 熟练掌握和理解:1、符号和符号串;2、文法和语言;3、语法树和二义性;4、文法的BNF表示法和语法图;5、文法的实用限制 一般了解和理解:文法和语言的分类;正则表达式与正则集; 第三章 有限自动机 熟练掌握和理解:状态转换图;确定有限自动机;非确定有限自动机及其确定化;自动机的化简; 一般了解和理解:正则表达式、正则文法与有限自动机的相互转换 第四章 符号表 熟练掌握和理解:符号表的地位及作用;单词的属性及符号表的内容;符号表的组织;符号表的管理; 第五章 词法分析 熟练掌握和理解:源程序的输入及预处理;单词的表示和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一般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 第六章 语法分析(1) 熟练掌握和了解:常用终结符号集;语法分析方法概述;递归子程序法;LL(1)分析方法; 一般理解:算符优先分析法 第七章 语法分析(2) 熟练掌握和了解:LR分析方法概述;活前缀与可归前缀;LR(0)分析法;SLR(1)分析法;LR(1)分析法;LALR(1)分析法 第八章 常用中间语言 熟练掌握:逆波兰表示;四元式;三元式;树表示; 第九章 语法制导翻译与中间代码生成 熟练掌握:语法制导翻译概述;简单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语句的翻译;布尔表达式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 一般理解和掌握:过程调用语句的翻译;简单说明语句的翻译; 第十章 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与分配 熟练掌握:存储组织概述;静态存储湖分配; 一般理解:栈式存储分配;堆分配;参数传递; 第十一章 代码优化 熟练掌握:优化技术概述;局部优化;控制流分析和循环优化; 一般理解:数据流分析和全局优化简介 第十二章 目标代码生成 一般理解:一个计算机模型;一个简单的代码生成程序; 第十三章 错误的诊察和处理 熟练掌握:错误的诊察和处理概述;词法分析阶段的查错处理;语法分析阶段的查错处理;语义错误的处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程设计、答疑、期末考试。通过上述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编译系统的构造、开发技术、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自行研制开发出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加深对各种抽象概念、算法及相应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课堂讲授70学时、实验30学时,建议实验为40学时。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王力红、霍林. 编译技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 霍 林. 编译技术课程设计与上机指导.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编号:11115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等,讨论操作系统界面和简单的使用操作方法;介绍进程与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介绍处理机管理和存储管理;讲述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技术。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并行分布式计算 ,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