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News
Academic
BIOGRAPHY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

https://jsjy.ujs.edu.cn/info/1012/11044.htm

江苏大学教育测评循证研究中心成员

https://ercea.ujs.edu.cn/sy/tdcy.htm

研究方向

教育统计

基础教育

教育背景

西南大学(2019-2023),博士,教育统计,中国重庆

西南大学(2016-2019),硕士,教育统计,中国重庆

北方民族大学(2012-2016),学士,统计学,中国银川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术团体

中国数学会会员   

学术专著

Shen, Guanghui.(2023).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ker Literacy. Niagara Falls: Untested Ideas Research Center

咨询报告

2022年11月, 参与撰写咨询报告《重庆市“双减”工作情况调研》获重庆市人大副主任沈金强肯定性批示

学术论文

1. 沈光辉,范涌峰,朱晓丽,王钦.基于LASSO方法的初中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学进展,2024,14(9):260-269.

2. 宋乃庆,沈光辉.STEAM 教育助力我国“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4,(06):43-50.(CSSCI扩展、北核)

3. 武鹏举,宋乃庆,沈光辉.学前儿童动商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02):205-215.(CSSCI、北核)

4. 周圆林翰,宋乃庆,沈光辉.中学生媒介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11):44-48.(CSSCI、北核)

5. 沈光辉,叶彤,孙小坚,范涌峰.贝叶斯修正的AHP-熵值法在教育测评中的应用[J].心理学探新,2023(3):269-277.(CSSCI扩展、北核)

6. 高鑫,沈光辉.学校STEAM教育质量测评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考试, 2023(06):58-66.(CSSCI扩展、北核)

7. 宋乃庆,沈光辉,高鑫.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创客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考试,2022(10):74-83.(CSSCI扩展、北核)

8. 沈光辉,高鑫,宋乃庆.基于创客教育视角的初中生创新能力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22(04):71-78.(CSSCI、北核)

9. 陈婷,甘梦蝶,沈光辉.新时代教育督导的现实样态及完善路径——基于东中西部13省(市、自治区)的调研.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07):82-91.(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中小学学校管理》2022年第1期)

10. 宋乃庆, 陈珊, 沈光辉. 学生STEAM素养的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课程.教材.教法,2021,41(2):87-94.(CSSCI、北核) 

11. 宋乃庆, 郑智勇, 周圆林翰, 沈光辉. 大学生对STEAM教育的认识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58所高校的数据分析.重庆高教研究,2021,9(02):103-110.(CSSCI扩展、北核,人大复印全文转载《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12. 宋乃庆, 唐瑜君, 郭磊, 沈光辉.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小学德育现状与思考.中国教育科学,2021,4(1):56-64.(CSSCI扩展、人大复印全文转载《素质教育》2021年第5期)  

13. 宋乃庆, 王钦, 郭磊, 沈光辉. 重大疫情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及其教育应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4):116-121.(CSSCI、北核)  

14. 宋乃庆, 沈光辉, 陈婷. 内地西藏班(校)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6):24-32.(CSSCI、北核,《民族教育文摘》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 沈光辉, 范涌峰, 陈婷. 教育研究中的P值使用:问题及对策──兼谈效应量的使用.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4):92-98.(CSSCI扩展、北核)  

16. 宋乃庆, 沈光辉, 裴昌根, 陈婷. 内地民族班教育质量测评模型的构建探析──以内地西藏班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1):209-215.(CSSCI、北核)   

17. 沈光辉. 因子分析法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现代化,2019,6(09):189-192.       

课题情况

主持项目

1. 2024.10, 2024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生创客素养测评模型研究” (项目编号:C/2024/01/10) 

2. 2024.05, 2024年江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课题“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JDSZYB009)  

3. 2024.04, 2024年度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教育专项课题“镇江市初中生数字素养测评研究”(项目编号:2024jy214)

4.2024.03, 2024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江苏高校党校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探究”

5. 2024.03, 2024年度江苏大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创新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打造‘星级化’标杆支部”

6. 2020.01,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自主课题“中小学创客教育实施效果测评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JZK-2019A3-19104)  

主研项目

1. 2024.09, 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2. 2023.10, 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重庆‘教育-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项目编号:2023NDQN47)

3. 2023.10,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3XJC880004)

4. 2019.01,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前儿童动商测评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YJC880098)  

5. 2018.06, 2018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行商内涵、价值及其测评体系的建构”(项目编号:CYS18093)  

会议报告

1. 2023年12月江苏大学“The 1st Annual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Leadership Symposium(ARLS 2023)”作大会报告,担任会议Faculty Research Chair

2. 2022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第七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暨硕博生论坛”作分组报告

3. 2022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首届学术年会”作分组报告 

4. 2021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第六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暨硕博生论坛”作分组报告

5. 2019年11月佛山科技学院“数学教育与STEM(STEAM)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分组报告   

6. 2019年1月西南大学“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作分组报告   

7. 2018年10月西南大学“全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研讨会”作分组报告  

8. 2018年8月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全国数学教育学术年会”作分组报告,论文获得一等奖   

9. 2018年6月西南大学“全国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数学教育学博(硕)士生论坛”作分组报告,论文获得优秀奖   

10. 2017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作分组报告   

曾获奖项

1. 2021.11, 重庆市第三届教育督导案例及研究论文评选中获研究论文一等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排名3/3

2. 2019.06, 2019年度西南大学优秀学位论文   

3. 2019.04, 西南大学2019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4. 2018.10, 2017-2018学年西南大学社会实践与服务奖   

5. 2018.10, 2017-2018学年西南大学三好研究生   

6. 2018.10, 2017-2018学年西南大学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   

7. 2016.06, 北方民族大学2016届校级优秀毕业生   

8. 2015.11,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宁夏赛区一等奖   

9. 2015.11, 201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宁夏赛区本科组二等奖  

10. 2015.11, 北方民族大学2014-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   

11. 2015.10, 北方民族大学2014-2015年度砥砺学金  

12. 2014.10, 北方民族大学2013-2014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13. 2014.03, 2013年度北方民族大学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14. 2013.10, 北方民族大学2012-201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所在团队

       1.江苏大学教育测评循证研究中心前身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测评与研究方法研究所”(RIEARM)。2021年12月,研究所升级为江苏大学校级跨学科特色研究机构,现更名为“江苏大学教育测评循证研究中心”(ERCEA)。中心的核心使命是开展循标测评和循证研究,为专业人士和机构提供决策建议。中心还担负人才培养责任,致力于通过系统训练把研究生和海外博士后培养成领域内的测评专家、测试和评估专家、以及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此外,中心还将通过科研项目、学术研讨会和专业培训等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资源和社会服务。中心正逐步建立国内和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交流,中心将逐步奠定其在测评与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这也为我们的研究生、海外博士后和在职教师提供了参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江苏大学教育测评循证研究中心将为推动中国循标测评与循证研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主任Jinyan Huang教授是江苏大学金山特聘教授、博导。2007年在加拿大京斯顿皇后大学获得认知研究博士学位(方向为测量、测评与研究方法)。2000年在美国犹他州的杨百翰大学获得TESOL硕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湖南师范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教育学士学位。在加入江苏大学之前,他先后担任美国尼亚加拉大学全职终身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湖南大学特聘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以及湖北楚天学者讲座教授。黄教授在项目开发和评估方面造诣颇深。2009年,他被遴选为美国TESOL/NCATE国家项目评估专家,负责全国TESOL项目评估。2011年,他又当选美国国家教师认证委员会评估专家理事会理事,负责指导TESOL/NCATE全国项目评审工作。黄教授是一位著名研究型学者,也是其领域内少有的研究方法专家。他倡导跨学科和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循证研究,在研究范式和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他在测评与测量、高级定量研究方法、ESL/EFL教育、技术和认知方面拥有非常坚实的跨学科知识。他的研究专长包括多变量统计方法、经典测试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可视化。黄教授的学术成果也非常突出。已经出版全英文专著30部,国际上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期刊论文98篇。他的许多期刊论文都发表在SSCI期刊上,如Assessing Writing、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等。

       2.师从宋乃庆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当代教育名家、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于2006 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入选CTTI来源智库。下设文科教育研究所、理科教育研究所、艺体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测评与政策研究所。中心以教育学(国家双一流学科)、统计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为依托,中心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政策、农村基础教育四个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进取的研究团队。现有研究人员30人(专职27人,兼职3人),其中教授19人,占人员总数的63%;博士29人,占人员总数的97%。其中有当代教育名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瞭望智库”专家1人。精良的人才队伍为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中心培养博士后20人、博士64人、硕士271人。2017年,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教育测评之家”团队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2017年,中心博士毕业论文获得首届“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位论文奖”。2016年至2020年期间,中心研究生获得课题22项,获得国家奖学金16人次。

       

CONTACT Me
Scholat.com/ghshen
我的主页
获取微信名片
SCHOLAT.com 学者网
ABOUT US | SCHO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