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离散数学》课程介绍
课程代码: GE6012
课程学时: 64
学 分: 4
考核方式: 考试
授课班级: 14级软件工程、1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先修课程: 无
同修课程: 无
主要教学内容:
1.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2.命题逻辑等值演算;3.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4.集合代数;5.二元关系;6.函数;7.图的基本概念;8.欧拉图与哈密顿图;9.树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核总体方案:
考核办法描述  | 考核时间  | 占总评成绩的比重(%)  | 备注  | 
考勤  | 1-16周  | 10%  | 缺勤一节课扣1%  | 
课堂表现  | 1-16周  | 10%  | |
平时作业  | 1-16周  | 40%  | 提交5次,每次8%  | 
期末考试  | 1-16周  | 40%  | 
主要考核项的考核内容与要求及评分标准(占总评成绩10%以上的考核项):
考勤,按每节课40分钟计,缺勤10节课及以内,每次扣除总成绩满分的1%。
课堂表现:根据平时课堂参与情况及课堂纪律遵守情况酌情给分,得分不超过总成绩满分10%。
平时作业:全学期完成作业8~10次并抽查其中5次。根据作业提交及完成情况酌情给分,每次得分不超过总评成绩满分的8%。
期末考试:得分不超过满分成绩的40%
学习资源:
教材:离散数学(第2版),屈婉玲等编写,ISBN9787040419085,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参考书:离散数学(英文版),(美)斯坦 等著,ISBN9787121118548,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
参考书: 离散数学, 陈敏,罗庆云 主编,ISBN9787811235418,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参考书: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王瑞胡,罗万成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341581, 2014年1月
参考书:离散数学,左孝凌 等编著,ISBN:9787805130699,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2年9月
课程负责人:罗显松
任课教师:罗显松
答疑时间:每周三下午5-8节
办公地点:行政楼1楼
电 话:86684564
E-MAIL:luoxs@neusoft.com
任课教师:李强
答疑时间:每周三下午5-8节
办公地点:行政楼1楼办公室
电 话:86684676
E-MAIL:li.qiang@neusoft.com
任课教师:杨斌
答疑时间:每周三下午5-8节
办公地点:行政楼1楼办公室
电 话:86684537
E-MAIL:bin-yang@neusoft.com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GE6012
二、学 分:4
三、先修课程:无
四、同修课程:无
五、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离散结构及其性质,其内容和方法大量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建模及分析,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起重要作用,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本课程介绍的知识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各章节时间分配:
教学周  | 节次  | 教学内容  | 掌握程度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1、2  | 1.1 命题与联结词  | 熟悉  | 2  | |
1  | 3、4  | 1.2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 熟悉  | 2  | |
2  | 5、6  | 2.1 等值式  | 熟悉  | 2  | |
2  | 7、8  | 2.2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 掌握  | 2  | |
3  | 9、10  | 2.3 联结词的完备集  | 掌握  | 2  | |
3  | 11、12  | 2.4 可满足性问题与消解法  | 熟悉  | 2  | |
4  | 13、14  | 3.1 推理的形式结构  | 熟悉  | 2  | |
4  | 15、16  | 3.2 自然推理系统P  | 综合运用  | 2  | |
5  | 17、18  | 3.3 消解证明法  | 掌握  | 2  | |
5  | 19、20  |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 熟悉  | 2  | |
6  | 21、22  | 4.2 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  | 了解  | 2  | |
6  | 23、24  | 6.1 集合的基本概念,6.2 集合的运算  | 熟悉  | 2  | |
7  | 25、26  | 6.3 有穷集的计数  | 掌握  | 2  | |
7  | 27、28  | 6.4 集合恒等式  | 熟悉  | 2  | |
8  | 29、30  | 7.1 有序对与笛卡儿积,7.2 二元关系  | 熟悉  | 2  | |
8  | 31、32  | 7.3 关系的运算  | 掌握  | 2  | |
9  | 33、34  | 7.4 关系的性质  | 掌握  | 2  | |
9  | 35、36  | 7.5 关系的闭包  | 掌握  | 2  | |
10  | 37、38  | 7.6 等价关系与划分  | 掌握  | 2  | |
10  | 39、40  | 7.7 偏序关系  | 了解  | 2  | |
11  | 41、42  | 8.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 熟悉  | 2  | |
11  | 43、44  | 8.2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  | 熟悉  | 2  | |
12  | 45、46  | 8.3 双射函数与集合的基数  | 熟悉  | 2  | |
12  | 47、48  | 8.4 一个电话系统的描述实例  | 综合运用  | 2  | |
13  | 49,50  | 14.1 图  | 熟悉  | 2  | |
13  | 51,52  | 14.2 通路与回路,14.3 图的连通性  | 熟悉  | 2  | |
14  | 53,54  | 14.4 图的矩阵表示,14.5 图的运算  | 熟悉  | 2  | |
14  | 55,56  | 15.1 欧拉图  | 熟悉  | 2  | |
15  | 57,58  | 15.2 哈密顿图  | 熟悉  | 2  | |
15  | 59,60  | 15.3 最短路问题、中国邮递员问题与货郎担问题  | 综合运用  | 2  | |
16  | 61,62  | 16.1 无向树及其性质,16.2 生成树  | 熟悉  | 2  | |
16  | 63,64  | 16.3 根树及其应用  | 熟悉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