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本人王国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关注于远红外(热红外)行人检测与跟踪。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专利2项。获校级优博基金资助1次、获一等奖学金4次。曾参与院级课题两项、国基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参与横向项目1项。

技能

研读中/英论文;应用、研发或改进新算法;编程;发表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教授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专业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申请横/纵向项目;具备与同事合作或带领团队从事上述工作的能力。

教育背景

2011.9 - 2016.6    华南理工大学(985工程高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博连读 

2007.9 - 2011.6   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高校)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学士 

项目经验

项目一:面向辅助驾驶的车载夜间行人检测系统(横向项目,2011.3-2014.6,已结题)——项目组骨干成员

 项目背景:面向辅助驾驶的车载行人检测,目前仍然是国际性的难题。我们基于图像处理和统计学习技术,实现了一套应用于辅助驾驶的实用行人检测系统。 

 负责的工作:负责检测算法(为系统核心部分)的研发与测试,提出了挖掘场景知识降低虚警的策略、同时利用分割结果与多帧校验结果来提升检测率、利用基于局部特征的过滤器加速系统等多个新算法,使得系统最终能在嵌入式系统中实时(11帧/秒)全天候运行,平均检测率达到77.9%、虚警率达到0.64%,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基于该项目提出的新算法,已经发表两篇EI期刊论文、申请了两个专利,预计还能发表两篇SCI论文。

 产品现状:目前已经形成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售产品,该产品正在各大汽车厂商(北汽、东风、长安集团)中进行推广。 

 培养的能力:通过与6名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为期3年半的合作,锻炼了:1) 查找、阅读、理解外文文献的能力;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发实际产品的能力;3) 团队合作的能力;4) 进一步积累了编程经验。 

项目二:基于红外视频的行人检测基准数据集建立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4.1-2016.12,未结题)——参与者

 项目背景:针对当时缺乏车载行人远红外基准数据集,提出建立该类基准数据集。研究适合红外行人视频数据标注的理解和归类规则;研究能迁移到指定场景的行人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自适应的半自动视频标注方法。 

 负责的工作:主要负责参与申报书的撰写及项目部分实现:1) 在申报书的撰写方面,负责研究内容“研究适合红外行人视频数据标注的理解和归类规则”的撰写;2) 在项目实现部分,负责组织数据平台的搭建、数据采集、数据标注部分的实现工作,并负责发表EI论文和撰写专利。

 

项目三:网络攻击自动生成与网络犯罪侦训系统(广东省科技创新项目,2009.8-2010.5,已结题)

——参与者

 项目背景:实现一个网络攻击引擎与展现平台,可对目标漏洞主机实行各种经典的黑客攻击,并可添加新的攻击类型。该项目成果系统中包含的攻击类型应有Unicode攻击、3389攻击等经典攻击类型。 

 负责的工作:主要负责其中的Unicode攻击的全部内容,包括查找含有Uincode漏洞的操作系统和程序源代码实现,并负责项目相关文档的撰写。锻炼了项目开发能力,包括自学、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团结协作、交流能力。

 

项目四:密码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院级一般课题项目,2010.7-2011.4,已结题)——参与者

 项目背景:实现一套密码测试平台的开发,可对各种加密算法进行差分分析、非线性分析等。

 负责的工作:主要负责申报书的撰写,专家小组答辩PPT制作及现场演讲答辩。 

项目五:面向视频监控的红外行人检测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本科优秀毕业设计,2011.3-2011.5,已完成)

 项目背景:针对监控基准数据库中的6000多张红外图片中的红外人体进行检测。 

 负责的工作:首先对红外图像使用K-mean聚类算法得到聚类中心,分析聚类中心的分布,确定二值化分割阈值,对红外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进行形态学处理对分割结果进行去噪和人体修复,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几何特征(如长宽比、灰度比、欧拉数、区域二值化像素比率等特征)进行红外人体检测,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社会、学生工作经历

经历一: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年会、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CCML)、IEEE成像系统和技术国际会议、香港高校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活动,2015.5、2015.5、2013.8、2015.9、2013.12)——参与者

 负责的工作:在第十三届博士生年会、成像系统和技术国际会议中对投稿论文做口头报告、在参加香港高校学术交流中报告了个人研究方向(红外行人检测与模式识别)。

经历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习(实习生,2011.6-2011.8)

 负责的工作:主要开展了如下两项工作:1) 负责将大型开源标注系统LabelMe由Linux移植到Windows中,基于众包收集图像标注信息;2) 建立一个多用户标记网站,并根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在后台算出最大的标记重叠区域并存储该重叠区域。 

 收获:参与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了解了图像抠图、全景图、3D点云技术等计算机技术;聆听各种学术讲座,开始研读学术论文。为日后硕博阶段做科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从事计算机方面研究的研究员、博士和研究生。 

经历三:学生工作(2009.5-2010.8、2010.9-2011.4、2009.10-2010.7)——班团支书、班学习委员、学生

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网络部部长

 负责的工作:

 1) 作为班团支书,负责和组织策划了春游、团日活动、特团系列活动、女生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活动。

 2) 作为学习委员,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各类软件项目开发、制作各类多媒体作品,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

 3)作为网网络部部长,参与策划了开放日活动、省级行业分析大赛、职业规划之星等校级活动,并负责协会网站的维

护、每场活动实况记录(拍摄、录制视频)和制作协会的相关宣传所用视频、设计制作协会开放日的宣传手册。 

语言、计算机水平、爱好

语    言:1)英语六级(499),英语口语较流利;2)熟练粤语;3)普通话标准(80, 二级乙等,符合广州在编教师水平)。

计算机:1)本科、硕士、博士期间一直是计算机专业,具备较扎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项目实践能力。 

                2)具备较扎实的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理论知识,能进行这两方面的相关科研工作与实际应用能力;会使用OpenCV

图像处理工具包。 

                3)熟练C、Matlab编程语言;会C++、Java、PHP、HTML语言,对面向对象思想理解的较深刻。

                4)对算法应用、改进兴趣浓厚,对机器学习算法、图像处理算法有较深刻的研究。 

                5)数学基础比较扎实。

6)了解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网站开发;了解Maya、3Dmax建模与

三维动画的制作;参加过Maya应用开发高级工程师实   训班。

 爱 好: 游泳、爬山、跑步、旅游、乒乓球、毽球等。 

学术成果

1. 学术论文:

[1] 刘琼, 王国华, 申旻旻. 基于边缘分割的车载单目远红外行人检测方法[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1.15, 43(1):81-98. (EI期刊,IF=0.826,已发表,本人第二,导师第一,ISSN: 1000565X).

[2] 王国华, 刘琼, 庄家俊. 基于局部特征的车载红外行人检测方法研究[J]. 电子学报, 2015.7.15, 43(7):1444-1448. (EI期刊, IF=1.698,已发表,本人第一,ISSN: 03722112). 

[3] Guohua Wang, Qiong Liu, Zhenju Wang, Segmentation of far-infrared pedestrians for 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201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IST), Macau, China, 16-18 Sept. 2015. (EI会议,已发表,本人第一,ISBN:978-1-4799-8633-0). 

[4] Guohua Wang, Qiong Liu, Yongsen Zheng, Shaowu Peng, Far-infrared pedestrians detection based on adaptive Template matching and heterogeneous-feature-based classification,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2MTC), 2016.5.23. (EI会议,已录用,本人第一). 

[5] Guohua Wang, Qiong Liu, Far-infrared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for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based on candidate filters, gradient-based feature and multi-frame approval matching, Sensors, vol. 15(12), pp. 32188-32212, 2015.12.21. (SCI期刊;中科院三区/JCR二区;IF=2.033,已发表,本人第一). 

[6] Guohua Wang, Qiong Liu, Qingyao Wu, Far-infrared pedestrian detection for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using scene context, Optical Engineering, 2016(55), 4:043105. (SCI期刊;中科院四区/JCR三区;IF=0.984,已发表,本人第一). 

2. 专利:

[1] 一种实时鲁棒的远红外车载行人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310104777.8,申请日:2013-03-28,已授权,发明设计人,刘琼,庄家俊,王国华,魏澄,廖永贵.             [2] 基于局部特征的车载远红外行人检测系统及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318599.3,申请日:2014-07-04,实审,发明设计人,刘琼,王国华,申旻旻. 

所获主要奖励

2015.06                       获校级2015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 

2015.05                       期刊论文入选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 

2011.06                       被评为校级2011届“优秀毕业生” 

2011.06                       获校级学生创新奖评比一等奖 

2011.05                       本科毕业设计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008.12-2011.04      2次获校级“学习优秀奖” 

2008.06-2011.09     4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 (奖励前2%学生) 

2008.05-2010.06     3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前3%学生) 

2010.06                      获校级“自强奖学金一等奖”

2009.06-2011.04     获校级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比赛成功参赛奖 

2010.06                      获校级“职协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2008.06-2010.05    3次被评为 “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员” 

2009.04                     科研立项申报书创作比赛三等奖

CONTACT Me
Scholat.com/wangguohua
华南理工大学C14学生宿舍410房
我的主页
获取微信名片
SCHOLAT.com 学者网
ABOUT US | SCHO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