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与公共价值创造中的合作生产(以丹麦为例)+JCRQ1+20250123
来源: 王惠玲/
华侨大学
77
0
0
2025-01-23
  1. 文献名称:

Co-production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value creation: The case of Denmark

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与公共价值创造中的合作生产:以丹麦为例

  1. Scupola A, Mergel I. Co-production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value creation: The case of Denmark[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22, 39(1): 101650.
  2. Scupola, A., & Mergel, I. (2022). Co-production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value creation: The case of Denmark.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9(1), 101650.

二、研究问题:

公共行政机构如何通过使用共同生产的方法来数字化转变公共服务提供,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公共价值?

Our guiding research question is therefore: How 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s digitally transform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by using co-production approaches and create public value in the process?

细分为以下三个问题:

(1)How was co-production implemented across the different governmental levels and relevant stakeholders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anish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在丹麦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共同生产是如何在不同政府层面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实施的?)

(2)Who are the actors and related activities and tools characterizing the different co-production phas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在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不同共同生产阶段中,有哪些行动者以及相关的活动和工具是特征性的?)

(3)What kind of public value is generat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alized by the employees at a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it?(公共行政机构的员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造了什么样的公共价值?)

三、研究模型示意图:

IMAGE

四、论文摘要:

Public administrations are investing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citizen-oriented services and internal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They are using co-production approaches and include different types of stakeholders into these transformative processes to increase service quality and generate public valu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how these co-production approaches are implemented in both digital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Denmark. We identify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value: citizen,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and societal public value.

公共行政部门正在投资于面向公民的服务和内部行政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他们采用共同生产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纳入这些转型过程,以提高服务质量并创造公共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丹麦在制定和实施数字化战略时如何采用这些共同生产方式。我们确定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价值:公民公共价值、经济公共价值、行政公共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

五、研究空白:

观点1:文章中提到,尽管最近的文献(例如Cordella, Paletti, & Maha, 2018)强调了共同生产在公共部门数字化转型努力中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共同生产如何帮助公共部门组织生产和提供“被当代社会更加重视的服务,从而帮助公共行政更有效地创造公共价值”(Cordella et al., 2018, p.3),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实证研究解开公共价值是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创造的。

观点2:尽管存在一些关于公共价值概念化的研究(例如Jørgensen & Bozeman, 2007;Bannister & Connolly, 2014),但这些研究很少提供实证指导,说明公共价值是如何在实践中创造的(Andersen et al., 2010; Panagiotopoulos et al., 2019)。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确定的理论空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缺乏实证研究来解开公共价值是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创造的。尽管有文献强调了共同生产的重要性,但很少有研究深入探讨共同生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公共价值创造的。

(2)缺乏实证指导来说明公共价值是如何在实践中创造的。现有的关于公共价值概念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来支持这些理论观点,并指导实践中的公共价值创造。

六、理论视角:

本文的理论视角主要集中在共同生产(co-production)在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及公共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与机制上。作者通过丹麦的案例,深入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生产不仅是参与过程:作者强调,共同生产在数字化转型中不仅仅是公众参与的过程,它涉及到不同主体间关系的重组、互动与合作(如引用Emerson & O'Flynn, 2009; Bannister & Connolly, 2014; Jørgensen & Bozeman, 2007等人的观点)。这意味着,共同生产是一个更广泛、更深入的概念,它要求公共部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在数字服务的规划、设计、管理、交付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进行紧密的协作。

(2)公共价值的创造:作者通过丹麦的案例,展示了共同生产如何促进公共价值的创造。这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透明度、满足用户需求、扩大服务范围以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包容性(如引用Panagiotopoulos et al., 2019; Twizeyimana & Andersson, 2019等人的观点)。作者指出,公共价值的创造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共同生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

(3)多层级政府的协同作用:文章还探讨了丹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区域政府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共同生产。作者指出,这种跨层级的协作有助于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并确保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高度互操作性(如引用OECD, 2010等人的观点)。

当前研究中存在理论空白,即很少有实证研究能够清晰地阐述公共价值是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通过共同生产创造出来的(如引用Andersen et al., 2010; Panagiotopoulos et al., 2019等人的观点)。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通过丹麦的案例提供实证证据。

七、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文章采用了解释性传统中的定性研究方法(Miles & Huberman, 1994),这种方法侧重于对被调查实体的质量、过程以及在环境中自然发生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研究者将理论框架作为理解和解释所调查现象的指南和灵感来源(Walsham, 1995),这表明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旨在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和丰富理论。

(2)在案例选择:研究者采用了案例研究设计,并选择了丹麦作为研究案例(Yin, 2003)。丹麦被选为案例是因为其在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不同政府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共同生产,以及组织层面上数字化转型的协同生产。研究者认为,这两个层面是理解丹麦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1. 研究的目标:是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政府战略与在公共行政层面实施这些战略所产生的价值之间建立联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选择了丹麦商业管理局(DBA)作为具体的公共管理单位进行研究。DBA在丹麦和欧盟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突出,是研究丹麦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的理想对象。

八、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

(1)一手数据:通过15次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协议的访谈收集。这些访谈围绕三个主要主题进行,这些主题与概念框架和相关研究问题紧密相关。访谈对象包括负责数字政策和战略制定的国家专家,以及负责实施公共行政单位数字化转型的专家。这些专家在数字战略和政策制定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他们的访谈为理解所调查的现象提供了独特而详尽的数据。

(2)二手数据:包括丹麦官方政策和战略报告、政府网站上的新闻稿、以及内部报告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这些数据补充了通过访谈收集的一手数据,有助于提高研究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所调查现象的能力。

九、数据收集方法:

(1)访谈:访谈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协议,包括开放式问题,以鼓励访谈对象提供详细的回答。访谈的顺序是循序渐进的,从涵盖研究问题1(RQ1)的主题一开始,然后是涵盖研究问题2(RQ2)的主题二,最后是涵盖研究问题3(RQ3)的主题三。访谈进行了录音和完整转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访谈方式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会议、Skype和电话访谈。

(2)雪球抽样法:为了识别访谈对象,研究采用了雪球抽样法。这种方法通过确定一个初始访谈对象来招募其他研究对象,然后该对象将研究者推荐给其他潜在访谈对象。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识别或定位的特定和相对较小的流行人群的研究。

十、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大致遵循演绎主题分析方法(Crabtree, 1999)。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先前研究中确定的主题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组织、编码和解释。

1、演绎主题分析的具体步骤

(1)确定主题数据集:在演绎主题分析中,研究者会在先前的研究中确定一系列主题,这些主题将作为分析数据时的参考框架。

(2)使用现有理论作为透镜:研究者还会利用现有的理论作为透镜,通过这个透镜来组织、编码和解释数据。这意味着数据分析过程会受到预先存在的理论和概念的影响和指导。

2、数据分析的解释性和理论框架

(1)解释性数据分析:由于演绎主题分析依赖于先前的研究和理论,因此这种形式的数据分析是解释性的。它旨在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丰富或修正预先存在的理论和概念。

(2)理论框架的指导:在本研究中,数据的主题分析受到了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框架(图1所示)和研究问题的指导。这意味着数据分析过程是有目的性的,旨在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并验证或挑战理论框架中的假设。

十一、案例简述:

1、背景与动机:丹麦是一个人口较少但高度教育普及、失业率低的国家。由于国家规模较小,单独的公共行政部门难以独自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复杂问题,因此产生了变革的需求。

共创在数字转型中的角色:丹麦的数字化转型努力涉及多个行动者的共同参与,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这些行动者在政策制定、策略规划、服务设计和实施等各个阶段都进行了密切合作。

2、关键工具与活动:共创活动在丹麦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中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管理、共同交付和共同评估。此外,共同融资也是推动这一转型的关键工具之一。

3、具体实例:如丹麦商业管理局(DBA)与财政部在“Virk.dk”项目上的合作,该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单一的联络点,满足企业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这个项目从构想、规划、融资到实施都体现了共创的理念。

十二、发现与结论:

1、共创在数字转型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共创不仅是丹麦制定国家数字政策和战略的关键要素,也是实施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2、公共价值的创造: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如何创造不同类型的公共价值,包括行政效率、社会包容性、经济繁荣和公民信任。这些价值是通过提高服务交付效率、增强透明度和满足用户需求等方式实现的。

3、挑战与应对:尽管共创带来了显著的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资源分配等。丹麦通过灵活的政策框架、有效的合作机制和透明的决策过程来应对这些挑战。

研究提供了关于国家政府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成功创造公共价值的实证见解,但存在局限性。首先,作为单一案例研究,其结果受环境限制,概括性有限,但仍可能对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门有参考价值。其次,访谈数量相对较少,但受访者关键作用为理解现象提供了独特数据集,且二手材料的使用补充了专家访谈。该研究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基础,可进一步探讨合作生产和公共价值运作的阶段、活动、组织设置和工具,并实证检验其他类型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案例的流行程度。最后,未来研究可提取实用的活动集,形成公共组织共同生产价值的手册。

4、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研究在理论上为理解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中的共创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共创在创造公共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在实践上,研究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具体如下三点:

(1)为理解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中的合作生产和公共价值创造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2)为其他国家和公共行政部门提供了关于如何进行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有用见解。

(3)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类型的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案例,以及量化验证该研究的发现。

十三、阅读感想:

1、新理论的学习

(1)共同生产理论的深入理解:文章强调共同生产不仅仅是公众参与的过程,而是涉及不同主体间关系的重组、互动与合作。这使我意识到,在数字化转型中,共同生产是一个更广泛、更深入的概念,要求公共部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在数字服务的规划、设计、管理、交付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进行紧密的协作。

(2)公共价值创造的多维度视角:文章提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共价值:公民公共价值、经济公共价值、行政公共价值和社会公共价值。这让我理解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生产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增强透明度、促进社会和经济包容性等,从而创造更广泛的公共价值。

2、新方法的学习

(1)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文章采用了解释性传统中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和二手数据分析,对丹麦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的共同生产现象进行了详细探究。这种方法为我提供了研究复杂社会现象的新视角,即通过深入理解被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和意义,来揭示其本质。

(2)演绎主题分析法的运用:数据分析部分采用了演绎主题分析法,结合先前研究和现有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组织、编码和解释。这种方法有助于系统、有条理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新选题思路的探索

(1)跨国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作为单一案例研究,其结果受环境限制,概括性有限。这启发我可以进行跨国比较研究,选取不同国家的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案例,探讨共同生产在不同环境下的实施效果和公共价值创造机制。

(2)数字化转型的阶段与工具研究:文章提到,共创活动在丹麦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中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管理、共同交付和共同评估。这促使我思考,可以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和工具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共同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

(3)公共价值量化的实证研究:文章虽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如何创造不同类型的公共价值,但并未进行量化研究。因此,我可以考虑开展公共价值量化的实证研究,通过量化指标来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和公共价值的创造情况。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还激发了新的选题思路。这些收获将对我的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我在公共行政数字化转型领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索。

附件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