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名称: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digitalization for disruptive innovation
数字创业:创业导向和数字化对颠覆性创新的作用
二、研究问题:
探讨创业导向如何影响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以及破坏性创新
三、研究模型示意图:
Innovation boosts economic growth, and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s when considering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is the role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which is hailed as a lodestar by leaders of both small and large firm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 and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in enhancing or hindering firms’ disruptive innovation. Our study thus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O and firms’ ability to develop disruptive innovation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firm’s digital strategy. Our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quantitative survey data from a sample of 242 firms across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geographic locations, and size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that deployment of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is perceived as a metaphorical cage for disruptive innovation among highly entrepreneurially oriented firms. However,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supports disruptive innovation when firms are less entrepreneurially oriented. The insight of this work is that firms should focus on EO to allow 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increase or decrease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deployment and planning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EO.
创新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在考虑创新驱动增长时,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颠覆性创新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创业导向(EO)和数字化战略在增强或阻碍企业破坏性创新方面的作用知之甚少。因此,我们的研究探讨了在考虑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情况下,创业导向(EO)与企业开发破坏性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实证分析基于 242 家企业的定量调查数据,这些企业来自不同的行业、地理位置和规模。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O 对破坏性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高度创业导向的企业中,数字化战略的部署被视为破坏性创新的隐喻牢笼。然而,当企业的创业导向性较低时,数字化战略则会支持破坏性创新。这项工作的启示是,企业应注重创业导向,以实现颠覆性创新,并根据创业导向的程度,增加或减少数字化战略的部署和规划。
五、研究空白:
观点1:EO与破坏性创新的关系
文章提出了一个假设,即EO(包括风险承担、主动性和创新性三个维度)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是基于多个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家行为支持企业的增长潜力和竞争力,而EO正是企业家行为和战略决策不确定性的产物。
观点2:数字化战略在EO与破坏性创新关系中的作用
文章提到了数字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战略可能影响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文中提到数字化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潜力、提高生产力,并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此外,数字组织能力在零售部门有效部署社交媒体以开发增量和破坏性创新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都表明数字化战略可能在EO与破坏性创新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六、潜在的研究空白:
1、数字化战略对EO与破坏性创新关系的具体影响:文章没有直接研究数字化战略如何具体影响EO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潜在的研究空白,因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了解数字化战略如何促进企业创新,特别是破坏性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2、不同行业和文化背景下EO与破坏性创新关系的差异:文章主要基于特定的样本和行业进行了研究,但没有探讨不同行业和文化背景下这种关系的差异。不同行业和文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创新动力和需求,因此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对于提供更全面的理解是必要的。
3、EO各维度对破坏性创新影响的细分研究:虽然文章提到了EO的三个维度(风险承担、主动性和创新性),但并未深入探讨每个维度对破坏性创新的具体影响。细分研究每个维度的作用,可以更精确地理解EO如何促进或阻碍破坏性创新的发生。
4、长期跟踪研究与案例研究:文章主要基于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缺乏长期跟踪研究和深入案例研究的支持。长期跟踪研究可以揭示EO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而案例研究则可以提供更具体、更深入的情境分析。
七、理论视角:
视角1:企业家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的重要性:作者从企业家导向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其在企业发展和经济成长中的关键作用。这一视角认为,企业家导向表现为对新机会的积极寻求和利用,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创业成功。
视角2: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分类与影响:文章还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低端市场破坏和新市场破坏两类,并探讨了破坏性创新如何随时间发展而被主流客户所接受,进而颠覆现有行业。
八、主要假设:
Hypothesis1: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Hypothesis2: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the deployment of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Hypothesis3: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loy ment of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the firs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Hypothesis4:The deployment of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such that the higher the deployment of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lower the effect of EO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假设 1:EO 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2:企业运营与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3:数字化战略部署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前者在EO与破坏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4: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会调节企业运营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即数字化战略的部署越高,企业运营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越小。
九、假设论据:
Hypothesis 1: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假设论据总结逻辑点如下:
1、EO与创新的正向关系:文中提到,EO的三个维度(风险承担、主动性和创新)与创新有正向关系。由于创新是EO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EO与创新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可以推断EO与破坏性创新(作为创新的一种形式)也可能存在正向关系。
2、破坏性创新的特点:破坏性创新寻求新机会或竞争优势,这与EO的主动性维度相契合。
破坏性创新往往与不确定性、新兴市场以及未确定的消费者群体相关,而EO正是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策略构建过程。
3、EO支持企业成长和竞争力:文中指出,EO作为创业行为的结果和具有不确定结果的战略决策,支持企业的成长潜力和竞争力。破坏性创新同样被视为推动企业成长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4、学术研究的支持:学术研究已经证实了EO与(产品或服务)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由此可以合理推断,EO与破坏性创新之间也存在正向关系。
Hypothesis 2: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the deployment of digitalization strategy的假设论据在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逻辑点:
1、EO与战略导向的关联:EO具有战略思维的特点,它关注于通过行动计划来开发竞争优势(Henderson, 1989)。这种战略导向与数字化战略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
2、数字化战略对EO企业的支持:文中提到,数字化战略在高度创业导向的企业中被视为一种隐喻性的颠覆性创新(虽然这一点是关于EO对数字化战略影响的间接提及,但它暗示了EO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部署数字化战略)。
3、EO与数字化战略结合的实证支持:有观察显示,当企业的数字化战略愿景与EO相结合时,如银行业,能够实现更高的业务成功(Niemand et al., 2020)。这表明EO与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Hypothesis 3: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loyment of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the first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假设论据在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逻辑点:
1、数字化战略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文中指出,高度创业导向的公司认为数字化战略的部署是破坏性创新的一种隐喻,这意味着数字化战略在某种程度上与破坏性创新有正向关联。
同时,当公司创业导向较低时,数字化战略反而支持破坏性创新,这进一步证明了数字化战略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数字化战略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文中提到,创业导向(EO)对破坏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数字化战略的部署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意味着EO可能通过促进数字化战略的部署来间接推动破坏性创新。
3、数字化战略的多功能性:文中强调了数字化战略的多功能性,包括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潜力、提高生产力和开发新业务模型等。这些功能为破坏性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从而加强了数字化战略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正向联系。
4、数字化战略与市场环境:文中还提到,数字化业务战略可以是对数字业务竞争环境的一种反应。这表明,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行为的重大转变(如转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战略成为推动破坏性创新的关键因素。
5、实证研究支持:文中基于242家不同行业、地理位置和规模的公司的定量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结果为上述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
6、数字化战略与创业导向的互补性:尽管文中也提到了数字化战略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对创业导向公司的破坏性创新产生限制(如通过过度结构化的战略规划),但总体上,数字化战略与创业导向被视为推动破坏性创新的互补力量。
7、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效果:文中指出,有效的数字化战略实施可以改善资源分配和资本部署,从而加速破坏性创新的过程。这进一步强化了数字化战略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
Hypothesis 4: The deployment of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O a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such that the higher the deployment of a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lower the effect of EO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假设论据,文中总结的逻辑点如下:
1、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文中提到数字化战略的实施程度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过程,尤其是颠覆性创新。
2、数字化战略与EO的关系:虽然文中没有直接论述数字化战略如何降低EO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但可以推断,随着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可能更加依赖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推动创新,这可能会减少对传统EO(如风险承担、主动性等)的依赖。
3、资源分配与战略重点:数字化战略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关注,这可能导致企业在追求颠覆性创新时,对EO的依赖降低。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数字化手段来优化现有流程和产品,而非通过EO来寻求全新的市场或产品突破。
4、创新与战略协同:文中暗示,当数字化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时,它可能会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EO对颠覆性创新的直接影响。
5、市场响应与客户需求:数字化战略可能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对EO中主动寻求新机会和承担风险的依赖。
6、持续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平衡:数字化战略可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创新,但这并不等同于颠覆性创新。随着数字化战略的深入,企业可能更加专注于渐进式创新,而非颠覆性创新,从而降低EO在颠覆性创新中的作用。
7、技术与战略融合:文中可以推测,随着技术与战略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战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EO的激进性,使企业更加稳健地推进创新,而非盲目追求颠覆性。
十、研究变量:
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
1、变量定义:创业导向是描述创业型组织特征的概念,它强调在积极寻求新机会时经常面临的不确定性,并可以利用这些新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和创业成功。
2、变量测量:问卷中使用了多项目量表来测量创业导向,具体包括风险承担(EO_RT)、前瞻性(EO_PR)和创新性(EO_IN)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相应的测量项目,例如“我们鼓励公司里的人对新想法冒险”(EO_RT)、“我们的营销努力试图引领客户,而不是回应他们”(EO_PR)、“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重视创造性的新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传统智慧”(EO_IN)等。这些项目使用七点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1=强烈不同意至7=强烈同意)。
数字化战略部署(Deployment of Digitalization Strategy, DS)
1、变量定义:数字化战略部署指的是公司实施数字化战略的程度。
2、变量测量:通过问卷中的几个项目来测量,如“我们公司已经实施了数字化战略”(DS1)、“我们公司的数字化战略是有记录的并且已经传达给相关人员”(DS2)、“我们公司的数字化战略对业务有重大影响”(DS3)和“我们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评估和调整数字化战略”(DS4)。这些项目同样使用七点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分。
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1、变量定义:破坏性创新是一种创新类型,它通常始于小众市场,通过提供低成本但功能减少的替代产品或服务(低端破坏)或以全新方式向客户提供功能(新市场破坏)来颠覆现有市场。
2、变量测量:在该研究中,破坏性创新是通过测量公司在过去三年内推出的突破性产品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衡量的。具体使用了七点量表(1=<5%;2=5-10%;3=11-15%;4=16-20%;5=21-25%;6=25-30%;7=>30%)来评估。
十一、控制变量:
员工数量:使用七点量表测量。
业务年龄的对数:即公司成立年数的对数。
行业哑变量:六个更具代表性的行业(制造业、食品业、服务业、农业、时尚业和零售业)作为哑变量进行控制。
十二、研究层面:本研究的主要层面是企业层面。研究关注的是企业的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以及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数据是通过向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如营销、销售、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管理人员)进行在线调查收集的。
十三、样本对象:研究通过横截面数据收集,即在同一时间点对样本进行观测和收集数据。具体来说,研究者在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通过在线调查向随机抽取的意大利企业发放问卷,并最终获得了242家企业的完整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这些企业在该特定时间点上的创业导向、数字化战略部署和破坏性创新的情况。
十四、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定量方法,通过开发研究框架模型并利用标准化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旨在理解和解释企业创业导向、数字化战略部署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数据来源于意大利Aida-Bureau Van Dijk数据库中的1000家公司随机样本,数据收集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受访者主要是战略相关领域(如营销、销售、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在线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保证受访者的匿名性和数据的隐私合规性。在样本特征方面,共有242家企业完整地完成了问卷调查。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意大利的不同行业和地理位置,其中大多数活跃在食品行业。企业的成立时间跨度较大,既有成立超过50年的老企业,也有成立不足10年的新公司。员工数量方面,以小型和中型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型和微型企业参与。此外,受访企业代表了良好的行业多样性,六个主要行业至少占样本的5%。除了公司特征外,研究还记录了完成问卷的人的特征。参与者中,首席执行官占比最高,其次是首席运营官、首席营销官和首席信息官等角色。大多数参与者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且年龄主要集中在36至55岁之间。总之,该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和广泛的样本收集,为探究企业创业导向、数字化战略部署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十五、研究结论:
1、EO与破坏性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导向(EO)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具有强烈创业导向的企业更有可能进行破坏性创新。
2、EO与数字化战略部署的关系:研究还表明,EO与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创业导向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和推动数字化战略。
3、数字化战略对创新的影响: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的创新,包括渐进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升企业的数字组织能力来实现的。
4、EO对创新各维度的影响:EO的三个维度(风险承担、前瞻性和创新性)都与创新正相关。这意味着企业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时,其创新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5、EO对企业成长和竞争力的支持:研究发现,创业行为支持企业的成长潜力和竞争力,而EO正是创业行为和战略决策不确定性的产物。
6、数字化战略的好处:数字化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种好处,包括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潜力、提高生产力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7、破坏性创新的定义和分类:研究指出,破坏性创新可以大致分为低端市场破坏和新市场破坏两类。低端市场破坏提供低成本、低质量的替代品,而新市场破坏则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功能和服务。
8、破坏性创新的市场接受过程:破坏性创新最初可能不被主流市场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流客户开始需求这些创新,并最终取代现有技术和提供商。
9、研究方法的说明: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和统计数据分析来解释和理解EO、数字化战略部署和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数据是通过在线调查收集的,受访者主要是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
10、研究的独特性和时效性:本研究在破坏性创新的研究中考虑了创业导向和数字化战略的角色,这使得研究具有独特性和时效性。因为以往的研究很少将这两者纳入考虑范围。
十六、研究贡献:
1、理论框架的构建:文章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家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数字化战略部署与颠覆性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有助于学者和实践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表现。
2、实证研究的支持:通过收集来自意大利242家不同行业、地理位置和规模的公司的数据,文章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框架的有效性。这种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文章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
3、揭示EO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家导向与颠覆性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丰富了企业家导向和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理论,并为企业如何通过培养企业家精神来推动颠覆性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
4、探讨数字化战略的作用:文章还探讨了数字化战略在企业家导向与颠覆性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指出,数字化战略的部署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颠覆性创新的发生。这一发现为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5、对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文章的研究结论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理论界而言,这一研究填补了企业家导向、数字化战略与颠覆性创新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对于实践界而言,这一研究为企业如何制定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十七、阅读感想:
新的理论学习
1、企业家导向(EO)的深入理解:文章详细阐述了企业家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这些维度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创新过程,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通过学习,我对企业家导向的概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2、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文章介绍了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包括低端颠覆和新市场颠覆两种类型。颠覆性创新往往始于细分市场,随后逐渐扩展到主流市场,对现有行业产生重大冲击。我对颠覆性创新的发生机制、影响及应对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数字化战略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数字化战略不仅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和生产力,还能促进新商业模式的开发。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新的方法学习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文章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在线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来解释和验证研究假设。这种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客观、可量化的依据,增强了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新的选题思路
1、企业家导向与数字化转型的融合研究:文章虽然分别探讨了企业家导向和数字化战略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但并未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融合关系。我认为,将企业家导向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显著的创新效果。因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选题方向。
2、不同行业颠覆性创新的比较研究:文章中的样本涵盖了多个行业,但并未对不同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进行深入比较。我认为,不同行业由于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其颠覆性创新的发生机制、路径和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不同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中小企业颠覆性创新策略研究:文章中的样本虽然包含了中小企业,但并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颠覆性创新策略进行探讨。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竞争力相对较弱,其颠覆性创新策略可能与大企业有所不同。因此,我认为针对中小企业的颠覆性创新策略进行研究,也是一个有意义的选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