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变革
来源: 睿思王/
武汉中科睿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185
0
0
2022-03-31
扩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变革
 
“博士生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造就更多的高质量人才,而不是生产博士学位。”今年两会期间,“博士扩招”“调整博士生学制”的提案再次引人瞩目。
博士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存在,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有关博士培养的改革持续不断:扩招、取消统考、延长学制、分流清退......每一次变革都牵动着无数考博/读博人的心绪
 
01
政策拓宽
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已走过40余年,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900人,扩招到2021年的12.58万人,博士毕业生人数随之稳步增多。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博士扩招的背景下,专博尤受“关照”。2018年,国家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20年9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20年9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02
两会呼声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沈开举就把聚焦点放在了高校博士招生名额制度改革上。他认为,目前高校博士生招生指标仍存在着名额限制过严的问题。高校的科研工作,博士生是主力,博士招生指标太少,很难组建研究团队,更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他希望能够通过放开博士生招生指标,让学校招收的博士生数量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进而更好地服务好国家发展。 可以预见,在各方的关注与力挺下,博士生规模或将继续扩大
 
03
申请考核制成趋势
目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除了保送,主要有2种:统考和申请-考核制。如果说统考制是对学子1年准备成果的检验,那么申请-考核制就是对其本硕6-7年的成果考核,更考验综合实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有超过90%的高校全面或部分实行申请-考核制的高校。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
 
04
调整学制
分流落地
在延期毕业率持续攀升的势态下,不断有声音提出分流建议,以此来缓解延毕率之困。
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早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加大分流力度,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具体而言,就是博士生未达博士培养要求,可以转为以硕士身份毕业。
 
学制延长
除了分流机制,延长学制也逐渐成为高校处理“博士准时毕业率偏低”问题的一种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还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调整博士研究生学制的提案》。提案建议,对博士生毕业时间实行弹性化管理,合理调整博士生学制及毕业考核标准,更高效地为国家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05
发论文 解限!
每年都有一批博士生虽然完成学业并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但是却不能获得博士学位。其原因是部分高校自行制定的博士学位门槛政策剥夺了他们获得博士学位的权利。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雄就提出建议,呼吁纠正和清理博士论文申请与发论文挂钩的“土政策”。 事实上,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就曾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国已有多所高校陆续取消了博士发表论文限制。2020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出台《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明确论文发表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评定学位的主要依据为学位论文。2020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制定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取消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的统一要求。此外,2021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9月贵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也都相继取消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强制性规定。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