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获批建立,是北京师范大学在“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下依托珠海校区建设的第一个教育部科研平台,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部委批准设立的关于边缘计算的平台。
中心实行技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目前主任由王田教授担任。中心拥有专业人才80多人,其中包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国家青年拔尖人才等一批学术骨干,是国内最早研究边缘计算的一批学者。面对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心致力于解决云端在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带宽限制、可信度低、延迟高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同时,中心也致力于突破边缘智能领域的技术瓶颈,发挥边缘端的“就近计算”优势,以提供高效、可靠、低延迟和高安全性的人工智能服务,也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落地,使其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在未来三到五年,将逐步建成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云边协同的智慧生产、智慧城市和智慧教育等示范应用落地。
王田,北京师范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主持人,广东普通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福建省“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福建省级人选,连续5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单,入选北京师范大学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从事物联网、边缘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在CCF A类以及Transactions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15000多次,H指数73,ESI高被引论文10篇(含3篇ESI热点论文),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转化1项),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IEEE/ACM IWQoS 2024 Best Paper Runner-up奖、IEEE CBD 2024 Best Paper奖、IEEE MSN 2024 Best Paper奖、UbiSec 2024 Best Paper奖。
“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被誉为“亚洲最美山谷大学”,是按照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和“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原则,打造的与北京校区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呈现、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和增量改革示范区。利用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和创新氛围,珠海校区旨在打造成为卓越教师尤其是国家急需学科师资培养的南方高地,服务港澳人心回归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高精尖研究中心以及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育基地。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署了《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三方协力推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珠海校区。珠海校区致力于培育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创新领导者以及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已成功打造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顶尖本科专业。此外,校区专注于文理基础学科、工程学科、应用文科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依托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大力推动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同时,珠海校区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
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 “大数据云边智能协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迅速集结了一支由资深学者、中坚骨干和新兴人才构成的研究队伍,建立了一支年龄层次均衡、研究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梯队。其中,贾维嘉教授、王田教授和王庆国教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的“终生科学家”和“年度科学家”荣誉。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广东省科技项目等。此外,中心还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众多企业建立联系,努力成为校企之间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标杆。
中心团队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交叉智能超算中心——配备400张A100/A800显卡、投资超1.3亿元,不仅能提供卓越的计算能力,更致力于满足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开发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中心团队逐步提供计算资源与AI算法相结合的全方位深度服务,以实现最优化的计算效率和加速模型训练过程。在第五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ChinaSC 2023)上,基于AIPerf-LLM——一个专为大模型设计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准测试程序,组织方发布了以“大模型训练能力”为标准的算力排行榜。在这一榜单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交叉智能超算中心所提交的智能计算系统荣登国内AIPerf-LLM排名第4,展现了中心团队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卓越实力。
中心已初步建成云边协同的数据智能感知和收集实验室、云边协同的数据智能融合和清洗实验室、云边协同的分布式智能学习和数据处理实验室、云边协同的智能数据安全与隐私实验室,形成完整的研究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技术研发及创新发展起到强支撑作用。中心目标是在工程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承担多项国家或地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完成一批“大数据+边缘智能”的工程示范。
中心与业界多家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珠海分公司、中国联通珠海分公司、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长陆工业自动控制有限公司、山东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华发思特软件有限公司、珠海芯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格努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金智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展了20多项产学研项目。
中心汇聚了一群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杰出青年学者,他们充满活力,紧跟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中心不仅注重人才的引进,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致力于打造一个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团队文化。中心鼓励科研团队间的合作精神,同时积极与国内外一流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已成功主办和协办了多场重要的学术会议。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中心每学期定期举办团队建设活动,全面培养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边缘计算、计算机网络、人机物融合机制、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智慧城市等。
1.教研岗教师
(1)拔尖人才:具有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本学科领域为学科带头人并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国外著名大学终身教授、副教授,或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相当职位或水平的高层次人才。
(2)青年英才:具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和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或一流学科毕业的博士或出站的博士后,或有在一流高校从事两年以上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的青年人才,研究成果特别突出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人选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骨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高校、科研单位任职经历,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5岁。
2.工程技术人员
知名院校硕士及以上学位,3年以上工程技术开发经验,对学术和论文可放宽要求,需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类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或者有承担过中大型技术项目的经历。
3.博士后
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的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招收在职人员。
具有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学科背景和科研经验,从事过交叉学科研究者优先考虑;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良好的编程能力,如Python、C++、MATLAB等。
勤于思考,热爱科研,有主观能动性,不怕涉足新领域,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善于沟通,原则性和责任心强,工作勤奋踏实,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校为教职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配备宽敞的办学空间和优越的住房条件(人才公寓或者共有产权房,可租、可售),确保教师拥有良好的办公和科研环境。
教育方面,学校建有附属幼儿园(校内)、中小学,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还致力于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人才服务环境,提供一流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并设有专项校内运动经费,以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教研岗教师
(1)拔尖人才、青年英才:聘任与申请人能力水平适合的专业技术职务;给予具有大湾区竞争力的优厚薪酬和科研启动费;提供安家费,首个聘期内按年度等额发放;授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条件便利的周转住房或租房补贴,可根据珠海市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选择申请购买校内共有产权房;优质的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全阶段基础教育资源。根据业绩和贡献,额外发放项目组团队绩效。
(2)骨干教师: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基本薪酬保障;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授予硕士研究生导师或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条件便利的周转住房或租房补贴,可根据珠海市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选择申请购买校内共有产权房;优质的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全阶段基础教育资源。根据业绩和贡献,额外发放项目组团队绩效。
2.工程技术人员
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基本薪酬保障;条件便利的周转住房或租房补贴,可根据珠海市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选择申请购买校内共有产权房;优质的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全阶段基础教育资源。根据业绩和贡献,额外发放项目组团队绩效。
3.博士后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工作博士后第一类A档薪酬为50万元/年(税前),B档薪酬为40万元/年(税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工作博士后第二类的薪酬为30万元/年(税前);合作导师酌情根据绩效另外发放津贴或者其他福利。绩效标准包括发表文章、项目申请、实验进度等。享受北京师范大学员工标准五险一金。
在站期间,提供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福利关怀:享受工会福利、薪年休假、员工体检、节日慰问等福利;提供校内公寓租住(约500元/月);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的子女教育系统,在站期间为符合条件的子女办理金凤小学、金鼎中学入学。
科研和人才项目申报:支持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基金课题、申报各项人才计划,并提供各项培训课程;提供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与课题合作的机会,支持申请博士后境外交流项目。具备优秀科研成果的出站博士后可优先考虑留校工作。
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按照个人申请、应聘资格审查、学术评价、外审、面试、公示等环节,择优确定录用名单。
应聘者请将个人中英文简历等信息直接发至中心主任邮箱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将通知应聘者进行面试。
联系人:王主任
电话:18359242669(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tianwang@bnu.edu.cn,主题请注明“应聘”。更多信息,请关注“云边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