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等:中文文献在现有学术评价中的地位——计算机领域中英文发文对比分析报告
【原文:《中文文献在现有学术评价中的地位-计算机领域中英文发文对比分析报告》,载于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第16卷第1期-2020年1月】
2020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孟小峰、本科生范卓娅、粟寒婷等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期刊第16卷第1期发表了题为《中文文献在现有学术评价中的地位——计算机领域中英文发文对比分析报告》的文章。该文章基于40年(1980-2019)的CCF中文目录和CCF国际目录,从中英文发文总体概况、计算机各领域中英文发文情况以及学者群体中英文发文情况这3个层面完成了对中国计算机领域学者中英文发文情况的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中国计算机领域科研论文的国际化进程在提升,但在优质论文(CCF中文目录A/B论文、CCF国际目录A/B论文)中,中文论文总体占比持续下降,目前不到20%。
1.中英文发文总体概况
文章指出,中国计算机领域科研论文的发表趋势和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经近体制改革与成就时相符的,且科研论文以英文论文,而中英文发文占比的分水岭是2004年。图1的中英文发文总体概况是孟小峰教授等在文章中给出的.从图1看出:1980 年以前,中国计算机领域学者基本只发表中文论文,但此阶段的总发文分数较低,且在文革期间有一定停滞; 1981年开始,中文发文占比整体递减,而英文发文占比却整体递增;2004年之后英文发文开始超越中文,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形成了“剪刀差”。截至2018年,中文发文占比为16.66%,不到英文发文占比的五分之一。
图1文章给出的中英文发文总体概况图
2.计算机各领域中英文发文情况分析
该文章分析了1960~2018年计算机各领域的中英文发文分数概况,从图2可以看出:1960~2018年,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计算机网络这3个领域的总发文分数相对较高,但这三者的发文分数组成有所不同: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英文论文占大多数,另外两个领域发表的中文论文数和英文论文数相差无几。在中文发文分数占比上保持优势的3个领域分别为:软件工程/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数据挖掘/内容检索。
图2文章给出的计算机各领域中英文发文分数概况图
3.学者群体中英文发文情况分析
孟小峰教授等文章作者分析了所有中国学者中主要发文语言分别为中文和英文的学者占比, 1999~2018年,以中文为主的学者占比逐年下降。其中,2017~2018年是下降速度最快的时间段。
孟小峰教授等分析了院士群体的中英文发文情况后发现:院士群体的中英文论文情况基本均衡,但院士群体近10年的平均中文发文分数占比逐年下降,并在2013~2014年降至平均值以下。孟小峰教授等还分析了杰青群体中英文发文情况:杰出青年群体(简称杰青群体)的英文论文发表分数远高于中文论文发表分数,并且杰青群体近10年的平均中文发文分数占比逐年下降,且均低于所有学者的平均值。
4.总结和建议
孟小峰教授等认为,提升中文发文占比是提升大国国力的重要体现,中文发文目前面临的形势严峻刻不容缓。因此,孟小峰教授等给出了以下3个建议:
(1) 建议中国学者多关注中文学术成果的传承和发展,把更多的优质论文留在祖国大地上;
(2) 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政策扶持中文期刊及学术会议,切实落实政策,制定更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
(3) 呼吁学术界建立更完善的中文学术评价体系,出版界能为中文论文开辟更广阔的承载空间。
(文中图示引用说明:文中图1~图2的数据均源自《中文文献在现有学术评价中的地位——计算机领域中英文发文对比分析报告》原文)
撰稿:池俊龙
审稿:丁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