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的破坏性创新之路: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
390
0
2024-06-13

【源自沈灵鸿动态】

文献名称:Ke Zhang , Lijie Feng , Jinfeng Wang , et al. (2022). Start-Up's Road to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The Interplay Betwe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的破坏性创新之路: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

论文摘要: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注入为初创企业通过数字创业进行破坏性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尽管已有商业实践,但数字经济背景下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数字化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演化机制和实现路径。纵向案例研究是针对一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成功开展破坏性创新的中国互联网初创企业进行的。本研究从过程的角度分析了数字化破坏性创新的演化阶段。此外,本研究确定了数字技术采用,动态能力部署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关键支柱,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最后,归纳并提出了其演化机制和实现路径模型。本研究丰富了破坏性创新和数字创业的研究范围。本研究可为数字化时代创业企业的破坏性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实施数字化赶超战略提供实践启示。

研究问题

数字时代为开展创业活动、实现破坏性创新提供了更低的准入门槛和更多的机会(Vial,2019)。因此,研究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虽然破坏性创新文献在定义澄清和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已经成熟,但是有关数字时代破坏性创新问题的研究仍然有限对数字技术采用、动态能力部署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如何触发和推动初创企业的破坏性创新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又如何演进?

研究空白:

首先,该研究对新兴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的破坏性创新(尤其是初创公司的破坏性创新)保持沉默最近的研究还呼吁将破坏性创新理论嵌入到新兴环境中(Si和Chen,2020)以扩展其应用边界第二在于采用过程视图来描绘初创企业数字破坏性创新的发生机制其演变过程和实现路径仍不清楚第三,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破坏性创新或数字化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认可然而,它们的链接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这可能为打开机制黑匣子提供细粒度的说明

研究模型:

 

主要命题:

  • 数字时代的初创破坏性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进化的过程。它的路径可以通过三个阶段发展:探索,扩展和强化。
  • 初创企业在数字时代实现破坏性创新的三大关键支柱是数字技术、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它们的动态互动共同支持这一进程。
  • 数字技术是基础设施,在破坏性创新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是数字破坏性创新的诱导条件和成果的一部分。
  • 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必不可少的行动。它们之间的不断互动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化,构成了数字时代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机制。

命题依据:

字节跳动从初创企业到龙头企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集中探索、重塑扩张、自我驱动强化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对动态能力进行部署,分为一阶、二阶、三阶;其次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表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与动态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各有不同。

首先,在集中探索阶段,解决的用户需求和成熟的数字技术是字节跳动建立新的信息分发模式的主要条件字节跳动部署了一阶动态能力(DC这三个维度包括感知潜在的数字创业机会、抓住和利用外部资源以及重新定位和重新聚焦业务从传统信息分发模式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中感知到了潜在的数字化创业机会。因此推出了第一个数字产品——今日头条。在今日头条的早期推广阶段,字节跳动通过建立外部合作来获取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但是由于智能信息分发模式高度依赖外部信息源,内容侵权等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字节跳动进行了转型和资源重组,以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BMI)表现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开发性的价值创造和功能性的价值捕获在价值主张上,字节跳动选择信息分发市场作为切入点,避免与巨头直接竞争然后将潜在的机会和自身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在价值创造方面,字节跳动主要依托外部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在价值获取方面,今日头条基于智能信息分发功能探索变现渠道。最后,在这一阶段,字节跳动的一阶动态能力维度与其聚焦的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首先,一阶动态能力对聚焦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它感受到的潜在数字创业机会直接影响了拟议的价值主张其次,字节跳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动态能力的演进。智能信息分发模式的成功,让其意识到了内容创作的机遇。剥削性的价值创造过程,使资源整合的方向更加清晰,提高了夺取能力的准确性。价值获取部分获得的初步收益进一步支持了其向内容创作的转型。总之,字节跳动通过链接细分市场和新兴数字技术获得了成功。

其次,在重塑扩张阶段,适宜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市场机会构成了字节跳动进一步扩张的主要条件字节跳动发挥了二阶动态能力。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感知外部和内部机会、抓住外部和内部资源、灵活调整资产布局。首先,字节跳动着眼于扫描外部环境,培养感知能力而且字节跳动注重内外部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和现有的短视频应用,很快明确了自己独特的产品定位。还根据自身产品运营经验,推出了今日头条海外版TopBuzz此外,字节跳动还灵活地重新配置了积累的资源针对不同用户推出三款短视频,并在海外结合当地情况进行适应性产品创新。而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表现为包容性的价值主张、高效的价值创造和多元化的价值捕获对于包容性的价值主张,是由字节跳动在多个并行产品线的扩张决定的在价值创造方面,相关活动从多方面强调了效率在价值获取方面,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强化了原有的价值获取渠道,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因此,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概括为高效而复杂的BMI。最后,在重塑扩张阶段,字节跳动的二阶动态能力维度与高效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首先,二阶动态能力对高效、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对新市场机会的敏锐洞察,使得字节跳动能够在短视频领域等前景广阔的领域快速进行战略部署。对信息分发业务发展方向的准确判断,推动了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内外部资源的精准整合,实现了高效价值创造和快速占领新市场。其次,高效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激发动态能力的进化。普惠的价值主张创新倒逼字节跳动保持敏捷的机会感知能力一系列高效的价值创造活动对资源获取的广度、深度、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字节跳动增强抢占能力。建立价值获取渠道的过程中,对新收入来源的需求激励着字节跳动不断调整和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总之,字节跳动在这一阶段通过纵向扩张强化内部主流市场,通过横向扩张塑造新的业务组合。

第三,在自驱动强化阶段,以主动自我颠覆和被动自我颠覆的双重驱动为主要条件字节跳动部署了三阶动态能力。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寻找一切可能的创新机会、整合异质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阶段,字节跳动已经建立了产品矩阵、较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管理流程。但字节跳动拒绝设限,希望探索更大的创造力和创新机会。此外,字节跳动重组了业务布局,试图通过跨界扩张和自我优化来升级竞争优势。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价值主张强化、生态价值创造、跨界价值捕获等方面。在价值主张上,字节跳动围绕“全球创造与交易平台”的企业愿景强化了自身的价值主张在价值创造方面,相关活动体现出明显的生态特征。字节跳动以推荐算法为工具,以内容平台为载体,建立了独特的价值创造逻辑并尝试将这种逻辑融入到其他陌生但有潜力的领域,比如在线教育、金融等在价值获取方面,字节跳动注重强化可持续竞争优势。除了强化自身实力业务外,字节跳动还在游戏、企业服务等新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建立多维度的盈利渠道还试图通过推进全球化战略来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以获得更多流量并拓宽变现渠道。因此,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概括为进化式BMI。最后,在自我驱动强化阶段,字节跳动的三阶动态能力维度与其演进的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首先,三阶动态能力三个维度对演化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要素仍然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其次,字节跳动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动态能力的推动作用更加显着特别是,平台化和全球化的企业愿景推动了其传感能力的发展,以寻找所有可能的创新机会。此外,字节跳动力求将其竞争性价值创造逻辑广泛应用于相关场景,形成自组织、自进化的生态系统。这个过程引导其夺取能力来获取和协调异构资源。最后,跨界创新构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价值捕捉机制,为字节跳动的转型重构能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总之,在自我驱动强化阶段,字节跳动实现了现有业务和新业务的进化式增长。尤其是字节跳动通过强化核心优势,巩固了在主流市场的地位

研究变量:

破坏性创新指企业最初瞄准低端或新市场,为这些非主流客户提供劣质但有吸引力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动态改进逐渐渗透到主流市场的过程,这可能会改变竞争格局,甚至取代现有的市场。

动态能力:本研究将动态能力的潜力与高度不确定的数字时代联系起来从感知能力、捕获能力和重构能力三个维度对动态能力进行了分类。

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

样本对象:

本研究选择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字节跳动)作为样本案例主要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二手资料、参与式观察等方式收集案例数据首先,本研究对20余名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其中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各业务部门的经理、技术人员以及一线员工其次,收集了案件公司的内部文件和公开文件作为二手信息。前者包括企业年报、技术手册、统计数据、宣传资料等。后者涉及案例公司发表的论文、官方网站、权威媒体对案例公司的新闻报道、专利信息等第三,数据也来自于案例公司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构建方法对收集的案例数据进行自下而上的归纳分析(Corbin和Strauss,1990)。数据和理论之间的迭代通过三个递归程序进行开放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Eisenhardt,1989;Eisenhardt和Graebner,2007)。本研究首先整合多源数据建立数据库然后形成一个年表,涵盖案例公司商业模式发展、动态能力、数字技术以及所取得成果的所有重大事件。并且还使用关键事件轨迹方法绘制了破坏性创新过程(Pettigrew,1990)。从初创企业到龙头企业,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集中探索、重塑扩张、自我驱动强化阶段。

研究结论:

关于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演化机制它先后经历了集中探索、重塑扩张、自驱动强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生机制遵循条件-动作结果的逻辑不同。对于中心化探索阶段来说,源于数字技术进步和用户底层需求的双重驱动。相应地,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被发展为一阶DC和重点BMI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一阶动态能力有力地引导和支持了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创新。集中的商业模式创新略微促进了动态能力向更高阶的演进。对于重塑扩张阶段来说,是由于技术和政策条件的改善以及新的市场机会而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二阶DC和高效复杂的BMI凸显了外部和内部资源和机会的双重利用。同时,这两类行为通过它们强大的迭代相互作用保持动态对齐,从而导致它们的共同进化。对于自驱动强化阶段来说,由于业务颠覆的发生总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这一阶段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主动和被动自我颠覆的压力。相应地,三阶DC和进化BMI关注的是重新配置拥有的资源并发展其生态系统以实现开放创新和跨界创新。对于它们的交互,三阶动态能力的转变仍然支持BMI的实施。同时,BMI对动态能力演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对不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动态能力部署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两个关键动作也在不断演进。对于动态能力,感知、捕获和重构构成了一阶、二阶和三阶DC的主要维度。早期阶段的低阶DC是后续阶段高阶DC的基础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其过程呈现为从聚焦型BMI,到高效复杂型BMI,再到进化型BMI。DC和BMI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它们在每个阶段的动态调整,也促进了DC的转变和BMI跨阶段的演变。

关于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扩张和强化。这个过程有三个关键支柱:数字技术、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他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支持这一进化过程。在破坏性创新的各个阶段,数字技术通过影响动态能力的演变和商业模式创新来参与各种活动。反过来,动态能力的演进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促进了数字技术的进步。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说是破坏性创新的两个核心要素。动态能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感知、抓住和重新配置,而商业模式创新则可以分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捕获。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支持和驱动商业模式中不同要素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不断推动动态能力向更高阶转变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协同和共同演化,构成了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机制。

研究贡献:

首先,本研究调查了数字环境下初创企业的破坏性创新过程。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快速注入正在催生数字创业,进一步激发破坏性创新的潜力。尽管有相关的商业实践,学界仍缺乏足够的理论解释。本研究通过考察中国互联网初创企业实现破坏性创新的数字化创业过程,响应了破坏性创新新背景下的号召(SiandChen,2020)。

其次,本研究为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演化机制和实现路径提供了新颖的理论见解。所提出的演化机制模型彻底揭示了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轨迹,并明确解释了其发生机制。

第三,本研究巩固了商业模式创新与动态能力文献之间的联系。基于案例分析发现,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被确定为支撑数字时代初创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核心行动机制。

阅读感想:

首先,通过本文对动态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动态能力在早期被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响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Teeceetal.,1997),而后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动态能力的理解。在商业环境中,特别是破坏性创新领域,一些研究试图探索动态能力的作用。例如吸收能力方面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还有以价值主张创新为中介的动态能力与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讨论没有考虑到数字环境。而本文恰恰考虑了数字时代这一大热环境,数字时代的到来会为创业活动创造许多新的机会,而面对此不确定性的机会和挑战,动态能力的感知、捕获、重构能力正是在此环境中所必须的能力,因此结合数字时代探究动态能力与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次,在本文中还认识了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将它分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这三个维度,来探讨其与动态能力交互作用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变量,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维度摸索其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其次对于它的定义还需要进一步加深了解,这也是在后续文献阅读中可以进一步挖掘。

最后,本文主要是以单案例来证明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多案例研究改善单案例研究的局限性,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对于数字技术、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三个关键结构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使用其他的实证范式,例如假设检验(Khan等人,2022)或定性比较分析(QCA)。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