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0
评论
0
转载
入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丨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市科协大力支持】2025年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国际学术会议(AIPIP 2025)

收录于合集: # 学术会议

2025年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国际学术会议(AIPIP 2025)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中国-沈阳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在空天信息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探索和分享最前沿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创新。会议将围绕空天信息感知、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主题,设立大会主旨演讲、青年学者报告和海报展示等活动,促进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空天信息的感知、处理与应用已成为各国重视的战略性领域。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空天科技的进步,也为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次会议将围绕空天信息的感知技术、数据处理算法、智能决策支持、人工智能应用等主题,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同时提供与会者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

在这次盛会上,参会者将有机会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报告,参与热烈的讨论,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我们欢迎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参与,共同推进空天信息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期待与您在2025年的盛会上相聚,共创未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丨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市科协大力支持

IEEE 独立出版且提供技术支持丨快至提交出版后2-4个月稳定检索

本次大会设置评优环节,欢迎参会者踊跃报名!

2025年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国际学术会议 (AIPIP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Information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t Processing

大会官网:www.ic-aipip.com【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17-19日

会议地点:中国-沈阳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录用、早递交)

录用通知:投稿后5-7个工作日左右

论文检索:EI, IEEE, Scopus【三大数据库实现稳定检索!】

主办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承办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磁信息控制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AEIC学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通信学会、辽宁省航宇学会

技术支持:IEEE、IEEE Comsoc

 

【大会主席团】

大会主席

image.png

张伟 教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IEEE Fellow、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谷延锋.png

谷延锋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杰青、IEEE Senior Member

张在琛 教授

东南大学、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李玉峰.png

李玉峰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院长

TPC主席

贾敏.jpg

贾敏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科工院基础创新处副处长

沈连丰 教授

东南大学

国家973计划咨询专家

王尔申.jpg

王尔申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省优秀教师

出版主席

崔昌.jpg

崔昌 教授

韩国嘉泉大学

image.png

苏新 教授

河海大学

image.png

蓝晓宇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image.png

屈乐乐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16009

王宇鹏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王志鹏.png

王志鹏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42f5eca34bd9ac9fd76ee8914909160.jpg

林鹏 副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宣传主席
郭英翱.png

郭英翱 高级工程师 

辽宁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e5a34ec19204f76d429fda1e812107a.jpg

张立武 正高级工程师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undefined

江秀红 教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南敬昌.png
南敬昌 教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技术委员会成员
王洪玉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雷为民 教授,东北大学

申   斌 教授,重庆邮电大学

孟光磊 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周   帆 教授,沈阳理工大学  

邹   愚 正高级工程师,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燕   锋 副教授,东南大学

别玉霞 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   爽 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张丽丽 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许   鹏 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刘   雷 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杜剑波 副教授,西安邮电大学

张文杰 工程师,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孙红鹏 研究员,电磁信息控制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

张    涛 高级工程师,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组织委员会成员

刘振宇  教授,沈阳工业大学

王庆辉  教授,沈阳化工大学

王   焱 高级工程师,电磁信息控制与效应全国重点实验室

王传云 副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刘永军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梁明珅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赵   亮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王   宇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刘彦娟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洪学宝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田   野 讲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嘉宾】

image.png

张伟教授现任新南威尔士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张教授是IEEE Fellow和IET Fellow,担任《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主编,并同时担任IEEE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张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空间信息网络、毫米波通信及大规模MIMO技术。目前,他还担任《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的主编,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的领域主编。此外,张教授在IEEE通信学会中担任无线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亚太区委员会副主任,并为通信学会理事会的成员。

谷延锋.png

谷延峰教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VHR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多模高光谱遥感探测与处理(Multimodal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etection & Processing)、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Remote Sensing Big Data Processing)。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Associated Editor、《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编委。

贾敏.jpg 贾敏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哈工大第五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空天地立体网络的智能认知通信,主要包括立体网络的智能组网与通信、频率共用理论与方法。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等共计10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56项。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基础创新处 副处长、IEEE ComSoc TCGCC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委会委员等。
张在琛,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主任,紫金山实验室兼聘教授。2004年加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等,现任学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移动通信基础和前沿理论技术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主要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件。牵头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获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任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常务委员、华为-东南大学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EEE通信学会南京分会主席、IEEE WCSP 2022和IEEE ICCT 2022大会主席、IET Communications领域编委和《物联网学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编委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6G移动信息通信系统、光移动通信技术、工业物联网和量子信息技术。

 

【征稿主题】

(一)空天信息感知

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空天信息获取技术、对地观测技术、临近空间感知技术、空间态势感知技术等;

(二)空天信息传输

空天通信、无人机通信、空天通导遥一体化技术、毫米波及太赫兹通信技术、语义通信技术、空中智能组网技术、智能资源分配技术、大规模仿生通信网络技术、抗干扰通信技术等;

(三)空天信息智能处理

高光谱信息处理技术、微波成像技术、雷达成像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多模态信号处理技术、空天信息压缩技术、导航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四)空天智能信息应用

电磁信息控制与效应、电磁兼容、飞行控制、任务规划、半实物联合仿真、可靠性分析、故障诊断、无人系统、卫星导航信息智能处理、多源组合导航增强、抗干扰/防欺骗导航技术、空天信息智慧+应用等;

(五)空天信息产业融合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数字地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主题,其他相关论文主题亦可投递

 

 

【论文出版】

IMG_256

本会议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递交至IEEE (ISBN: 979-8-3315-9508-1),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EI Compendex、Scopus检索。 目前该会议检索十分稳定。

1736991344046.jpg

 

◆论文不得少于4页,会议论文模板→ 下载

◆投稿后请安排一位代表/作者主动添加会议秘书微信,方便及时沟通和跟进论文状态。

◆ 文章需保持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或渠道正式发表。只做报告不发表论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或其他查重系统自费查重;推荐查重:iThenticate限时优惠

◆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报告或海报展示,可开具证明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投稿后可免费参会)

1736991370142.jpg


AEIC学术交流中心(简称“AEIC”),整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机构等专业学术资源,以“忠于学术,服务学者”为理念,致力于科技信息传播、学者科研交流、社会热点深剖等与学术相关交流活动,打造国际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