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出版,目前刊物见刊、EI检索稳定!
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资源国际学术会议(SDER 2025)
202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ergy Resources
2025年8月1-3日 中国·深圳
大会官网:www.icsder.org【更多详情】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录用通知:投稿后5天内
提交收录:SCI、EI Compendex、Inspec、Scopus、CNKI知网
主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绿色低碳能源创新技术研究所
【大会主席团】
名誉主席 | |
何继善 院士 中国工程院 |
何继善,1934年9月生于湖南浏阳,汉族,中 共 党员。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创院院长。 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多年,是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引领了国际地球物理学前沿,建立了集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应用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电磁勘探方法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电磁勘探从“引进应用—跟跑学习—领先国际”的跨越,成为地球物理探测的“中国范本”。广域电磁法等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热能、煤炭、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工程地质条件、隐患的勘察,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
大会主席 | |
赵天寿 院士 中国科学院 |
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 赵院士长期致力热质传递理论和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针对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大需求,围绕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等流体电池储能装置中能量传递与转换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电池储能系统中热质传递和电化学能量转换的耦合理论,提出了热、质、电子及离子协同传输方法,突破了高功率流体电池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可充放电的液态能量载体储电的新方法,发明了充、放电装置彼此独立的新型储能系统,取得了系统效率与输出功率的同时跃升,将在解决风光电并网难题、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解决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
【论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审稿,符合出版社征稿要求的论文将提交至SAE Technical Paper (ISSN: 0148-7191)出版,见刊后并并提交至 EI(核心) 、SCOPUS 检索。该刊物检索稳定。
◆投稿须知:
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论文模板及检索须知:下载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审稿流程:本次会议采用先投稿,先送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审稿周期约5天
SCI期刊-额外征集优秀论文,按SCI期刊论文要求审稿,推荐至以下SCI期刊发表:
Journal 1: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ISSN :1947-2935, IF=1.067,CAS Q4)
Journal 2: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ISSN :1366-5545, IF=10.047,CAS Q1)
Journal 3:Applied Sciences-Basel (ISSN :2076-3417, IF=2.838,CAS Q4)
Journal 4:Electronics(ISSN :2079-9292, IF=2.69,CAS Q4)
【征稿主题】
新能源材料与清洁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系统
储能技术与电池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系统
智能能源管理与能源系统优化
低碳排放与节能技术
可持续交通与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航空航天中的绿色推进与能源效率
氢能技术与燃料电池系统
车辆热管理与能效提升技术
智能制造与工业节能
生命周期评估(LCA)与环境影响分析
碳中和交通技术与政策
智慧城市中的能源基础设施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