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低维体系中物质和能量的输运以及非平衡统计动力学理论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在PRL/PRE/JCP/SM/APL等重要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正面他引一千六百多次,单篇论文最高他引150余次, 有11篇论文被物理学最顶级综述期刊Rev. Mod. Phys.正面引用。 201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12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5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外,还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

2001.9-2004.7 中山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9.9-2001.7 中山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 提前攻博(理论物理)
1995. 9-1999.7 湖北大学本科生, 获学士学位

2004-2005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研究
2005-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讲师(2005), 副教授(2006), 教授(2010)
2008-2010, 香港浸会大学非线性研究中心, 博士后
2014.08-10, 香港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2016年 广东省特聘教授
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12年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2007, 2010,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2005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

低维系统物质和能量的非平衡定向输运 , 生物非线性中的噪声效应 , 低维系统热传导
1)活性软物质的非平衡输运:自驱动粒子(胶体颗粒)的集体运动,定向输运,相分离,混合颗粒的分离以及微纳马达的输运。
2)随机过程和布朗运动:布朗粒子的扩散和定向输运,布朗马达和分子马达,随机热力学性质,以及非平衡统计理论。
3)低维材料热传导: 研究低维材料(碳纳米管, 石墨稀), 热流非平衡定向输运的特性, 正常和反常热传导, 负微分热阻, 热整流效应等等。
4) 理论生物物理: 生物非线性中的噪声效应, 光合作用过程的量子输运, 量子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