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0
评论
0
转载
我要入驻

【华南理工大学主办 | 高录用率】第二届桥隧建设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BTCE 2026)

收录于合集: # 学术会议

第二届桥隧建设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BTCE 2026)将于2026年4月10-12日在青岛召开,这是一个集中探讨全球桥隧建设与工程领域创新和挑战的国际学术平台。旨在汇集全球领域内的学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业界领导者,共同探讨各种与桥隧建设与工程相关的最新趋势、技术革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届会议将涵盖一系列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桥隧融合技术、隧道设计与施工、桥梁健康监测、桥梁再生与加固、地质与隧道相互作用、智能交通系统等。

本次会议为桥隧建设与工程领域学术研讨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交流,促进领域内学术问题的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

7c9bc9d6-c55a-4ee6-8e2b-20b7c28f1e24

 

土木、建筑领域均可投,征稿范围广 | 4月重磅会议!华南理工大学主办

第二届桥隧建设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BTCE 2026)

2026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 &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BTCE 2026)

大会时间:2026年4月10-12日

大会地点:中国·青岛

大会官网:www.icbtce.org【参会投稿】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早鸟优惠时间:2026年2月2日23:59前投稿,优惠400元/篇

出版检索:会议论文集出版,提交EI、Inspec、Scoups等数据库

参与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可获报告证书,毕业/项目结题等均可用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华工LOGO-透明.png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jpg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协办单位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会议主席】

大会主席

宋丹青-116.png

宋丹青,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张志增-116.png

张志增,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张建伟-116.png

张建伟,教授,河南大学

Krishna Kant Pathak.png

Krishna Kant Pathak,教授,印度理工学院

组织委员会主席

袁炳祥116.png

袁炳祥,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Mohammadreza Vafaei.jpg

Mohammadreza Vafaei,副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出版主席

宋宏权116.png

宋宏权,教授,河南大学

SOPHIA C. ALIH.jpg

Sophia C. Alih,副教授,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姚晓亮116.png

姚晓亮,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Mohd Hisbany Mohd Hashim.png

Mohd Hisbany Mohd Hashim,教授,玛拉工艺大学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1、桥梁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桥梁监测与维护、材料与构造、桥梁施工技术、桥梁工程管理系统、桥隧融合技术、桥梁再生与加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与桥梁设计、桥梁风工程、桥梁结构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多功能桥梁设计、智能交通技术与桥梁管理、多式联运与桥梁

2、隧道工程:隧道设计与施工、地质与隧道相互作用、隧道施工技术、隧道环境与生态保护、隧道应力与变形分析、隧道结构抗震设计、隧道通风系统、城市交通系统、隧道智能化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排水系统、隧道抗震设计与安全评估、新型隧道掘进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地质工程数学模型

3、其他相关主题均可。不确定主题是否符合,请联系会议秘书快速评估!

 

【论文出版】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Inspec等数据库检索。  

Submission 2.png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提供一名作者免费参会名额;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统一由组委会打印;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Registration 2.png

 

艾思编译汇集全球数万名真实学术专家与英语母语编辑,提供专业的翻译、润色、发表支持服务!


AEIC学术交流中心(简称“AEIC”),整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机构等专业学术资源,以“忠于学术,服务学者”为理念,致力于科技信息传播、学者科研交流、社会热点深剖等与学术相关交流活动,打造国际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