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南方+2016年8月19日报道
第11届中国传媒年会于2016年8月18日上午在广州广东迎宾馆隆重开幕。18日当天,主办方安排了多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纵论业界融合现状,探讨媒体转型发展的未来未来路径。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秘书长蓝云以《舆情服务与精细治理》为题,介绍南方舆情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与认同。

“党政机构发言人可拜傅园慧为师”
“主题报告正式开始之前我想做个小调查,本次里约奥运会人气最高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一个提问,台下众人原本有些倦怠的情绪为之一振。“不错,她就是有洪荒之力的游泳女运动员傅园慧。”蓝云为听众讲解:南方舆情所做的舆情排行显示,仅拿到一枚铜牌的傅园慧的确是拥有关注度最高的中国运动员。蓝云认为,毫不做作、貌似有啥说啥的傅园慧,在媒体面前的表现恰恰是最妥当的舆情应对的“正确姿势”,“个人认为,全国党政机构发言人都可拜傅园慧为师。”蓝云表示,现实中一些党政部门应对舆情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个别新闻发言人'不说人话、不干人事、不讲人性',事件发生之后的应对不仅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应对方式本身成了更加激烈的'二次事故',根源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网络素养、参与公共治理的意愿,与一些地区落后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在于推动舆情处置的供给侧改革。”蓝云称,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表明,做好舆情回应已被高层看做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党委书记莫高义在2014年初提出,舆情服务核心目的,是力争通过新闻宣传与舆情服务的有效结合,为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蓝云介绍,南方舆情在分管领导、集团副总编辑曹轲的具体带领之下,两年多来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提出建设新型智库,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重塑媒体价值,体现了融合、转型的新的“南方经验”。
“舆情熵”:破坏力=熵值*时长*人数
蓝云称,南方舆情从成立之初,就以人民网、新华网的舆情工作为行业标杆。“我们在国内率先提出舆情具有三个维度: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媒体舆情。我们提倡的舆情应对模式,是从粗放式、机械式的舆情应对模式,转变为精细化、人性化的模式。从管控思维、静态思维转化为治理思维、动态思维。”《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中明确,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蓝云在主题报告里引入“舆情熵”的概念,提出“破坏力=熵值*时长*人数”的公式,着重强调舆情应对时效性的重要性,引起听众的很大兴趣。

蓝云以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发生的陈仲伟医生遇袭身亡的舆情监测为例,指出事件舆情爆点事件在5月7日至9日的事件,称这表明“舆情爆点的出现未必与事件在同一时间节点”。
除了时效性要求,舆情回应还应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
“舆情是治理多元性的集中体现,舆情回应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治理思维是解决舆情事件的开门钥匙,提升治理能力是根本上消解'舆情'的唯一药方。”南方舆情研究院成立2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线上+线下、专职+兼职、电脑+人脑、舆情+数据、问题+对策”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和商业用户提供舆情预警、研判、应对、培训、品牌管理和数据分析等一揽子服务,目前已经做到“广东市场规模第一、项目签约额第一、综合影响力第一、服务覆盖面第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双提升。

与会专家评价:南方舆情媒体融合探索迈出可喜一步
黄晓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广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丰富、最活跃、最前卫的地区,也是社会舆情最复杂、最多发的高地,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勇立潮头、火眼金睛,争做政府治理的耳目和参谋,就像一只灵敏的“青鸟”,这些年辛勤为社会“探看”,卓有成效,令人刮目相看。蓝云秘书长的演讲,有观点、有案例、有数据,情理交融,一上来就吸引大家的耳目。
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今天的论坛精彩纷呈,各家媒体在融合方面做了非常有创意的探索。特别是南方舆情数据项目,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不错,有较大规模的流水。媒体融合项目是否成功,就看能否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
刘建华(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舆情研究绝对不是对发生过的热点事件进行马后炮式的精致分析与点评,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即跟社会治理紧密联系,实现社会心理稳定、经济稳定与政治稳定。蓝云秘书长的主题报告明确宣示,南方舆情是国内首家从专业媒体角度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邻域的复合型智库。他对网络舆情、社会舆情、媒体舆情的“三分法”十分有见地,与我在《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一书中提出的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二分法本质是一致的。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