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ICMTIM 2026)
2026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26年4月17-19日 广州
大会官网:www.icmtim.org【更多详情】
截稿日期:见官网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Scopus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协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专委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分会
支持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工业大学
二、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陈小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院长)
李 兵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IEEE高级会员、副校长)
周雪峰 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大会联合主席
万加富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IEEE Fellow、AAIA Fellow)
朱海飞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IEEE会员)
程序委员会主席
潘佳 副教授,香港大学(IEEE高级会员)
赵志甲 教授,广州大学(IEEE会员)
出版主席
何力 副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IEEE高级会员)
徐大波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王瑞洲 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IEEE会员)
地方组织主席
钟勇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IEEE会员)
吴鸿敏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IEEE会员)
组织委员会主席
黄沿江 教授/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IEEE会员)
徐智浩 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IEEE会员)
主讲嘉宾
![]() |
宗福季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
| 宗福季教授是工业大数据和质量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入选斯坦福-Elsevier Mendeley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榜单。他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讲座教授,领导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Triple-i Institute)和质量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QLab)。宗教授曾是《质量技术期刊》主编,港科大工业工程与决策分析系主任,以及港科广信息枢纽的创始署理院长,当选国际质量科学院(IAQ)院士、美国统计学会 (ASA)、美国质量学会(ASQ)、美国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IISE)、和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等国际知名组织的会士。他也荣获2025年度国际质量界顶尖奖项休哈特奖章, 表彰在质量领域理论、方法及实践方面的最高荣誉。他在顶级期刊发表过180多篇论文,并成功指导了众多博士生。宗教授拥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 |
![]() |
张正涛 研究员/主任,中科 院自动化研究所 |
| 张正涛,博士,中科 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领军,中国科学院工业视觉智能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自动化学会智能制造系统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工信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科 院青年联合会委员,洛阳市首届科技领军人才,洛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长期从事工业外观检测、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在IEEE Trans.等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4篇,合著图书2本,授权发明专利36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大、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1 )、2023年度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杂工业场景机器视觉鲁棒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3与201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河南省“河洛英才”计划与中科 院青年创新人才计划支持。 | |
![]() |
陶波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 计划”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者。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常务委员、秘书长等。长期从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了“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获得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研究。 | |
![]() |
刘强 教授/院长,广东工业大学 |
| 刘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与企业项目20余项,累计到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 | |
![]() |
陈文杰 所长,美的集团(蓝橙实验室) |
| 陈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广东省珠江人才领军专家,现任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美的蓝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美的集团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负责集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布局和探索。曾担任日本FANUC总部机器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和浙江大学-UIUC联合学院兼职教授等职务。从事机器人、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研究,在中美日等国主持或参与了数十个前沿研究和应用研发项目,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和高水平学会论文60余篇,在中美日德四国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项,国家级协会科技奖6项。主导/参与国标2项、行标团标2项。担任IJARS、DSCC、ACC等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编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的指南编制和评审专家。 |
征稿主题
①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智能控制与优化
②机器人与自动化
③智能感知、检测与控制
④机械电子工程理论与应用
⑤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
⑥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
⑦人机交互与协作
⑧工业技术、互联网与工业5.0
论文发表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IEEE 出版(ISBN号:979-8-3315-6178-9),最终交由IEEE Xplore、EI (核心)、Scopus 等检索。
参会方式
1. 口头报告:现场演讲10分钟左右(演讲PPT自行设计)
2. 海报展示:报名时,需提供一份A1竖版尺寸的彩色电子版的海报(下载海报模板);
3. 听众参会:仅参会听会,无任何展示,会议上可提问交流;
以上参会方式,请前往【报名系统】,可获得会议资料(会议通知、参会证书等)
期刊推荐:

期刊名称: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期刊简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eISSN:2667-1336)是一本国际化的,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开放存取期刊,致力于传播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系统” 中所有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计算与分析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算法见解。论文发表在施普林格 • 自然(Springer Nature)。
征稿范围:以人为本的 AI;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信息传播和建模;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社区检测和动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用户建模、个性化和推荐;负责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期刊主编:李天瑞 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徐贯东 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顾问委员:Masaru Kitsuregawa 教授(东京大学,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
Philip S. Yu 教授(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学院)
期刊主页: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230
>>>为鼓励科研成果的传播,本期刊暂时不收取文章版面费用
>>>本期刊设置“最佳论文奖”
【期刊推荐】 涵盖不同类型多学科期刊资源,为您精准匹配期刊并提供文章初步评估结果和期刊契合度参考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