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ICE 2026)由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广州计算机学会协办。EICE 2026于2026年1月30日-2月1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会议将围绕“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拓展专业网络、面对面新思路和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 探讨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研究方向,以期促进该领域理论和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建立商业或研究联系,寻求未来事业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交流全球相关领域科技学术最新发展趋势,链接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活跃、最新学术资源,通过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推动科研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技术、资本聚集,提升发展新动能。
【会议亮点】
①双一流211高校-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联合主办!
②连续4届稳定EI 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双保障!
③多位IEEE Fellow 高层次嘉宾齐聚三亚,学术氛围浓厚!
④2025年12月15日之前投稿可享受早鸟优惠!
⑤JPCS 出版,确定ISSN号:1742-6596!稳定EI 检索!
2026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26年1月30-2月1日,中国-海南三亚
大会官网:www.ei-ce.com【投稿参会】
截稿时间:见官网
提交检索: EI Compendex, Scopus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暨南大学
承办单位: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协办单位:广州计算机学会
【大会组委】
| 大会顾问主席 |
Prof. Mohamed-Slim Alouini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udi Arabia IEEE Fellow, SPlE Fellow, AAlA Fellow H-index: 136 |
| 大会主席 | |
|
Prof. Yonghui Li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IEEE Fellow |
Prof. Sotirios K. Goudos Aritos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Greece IEEE Senior Member |
杨亮 教授 湖南大学 H-index: 4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
赵山程 教授 暨南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
王咸鹏 教授 海南大学、国家级人才 |
|
| 技术委员会主席 | ||
Prof. Shamala K. Subramaniam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IEEE Member |
Prof. Gordana Jovanovic Dolecek Institute INAOE Puebla, Mexico IEEE Senior Member |
Prof. Zuriati Ahmad Zukarnain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IEEE Member |
| 顾问委员会主席 |
王昭诚 教授 清华大学、IEEE Fellow, AAIA Fellow, AIIA Fellow, IET Fellow Web of Science全球高被引学者、国家级领军人才 |
| 出版主席 | |
李全忠 副教授 中山大学 H-index: 31 |
Assoc. Prof. Thinagaran Perumal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IEEE Senior Member |
| 地方组委会主席 |
武贵路 副教授 海南大学 |
【主讲嘉宾】
Prof. Mohamed-Slim Alouini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udi Arabia |
IEEE Fellow, SPlE Fellow, AAlA Fellow
H-index: 136 Prof. Mohamed-Slim Alouini出生于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市。他于199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及德州农工大学卡塔尔分校任教。2009年,他成为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创始教员,现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阿尔-花剌子模杰出教授,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接未连通者教育"讲席教授。阿卢伊尼博士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光学学会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其研究涵盖无线与卫星通信等广泛领域。他当前特别致力于解决通信服务欠缺地区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相关挑战,通过应对农村、低收入、灾害频发和偏远地区ICT资源分布不均、接入困难及使用障碍等问题,全力弥合数字鸿沟。 |
王昭诚 教授 清华大学 |
IEEE Fellow, AAIA Fellow, AIIA Fellow, IET Fellow Web of Science全球高被引学者 国家级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面向6G的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人工智能、无线光通信等领域的科研工作,支撑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应用。主要学术贡献包括:①提出了OFDM时频二维正交导频,能提升系统分集性能,被WiFi、IEEE802.11等国际标准采纳;②提出了毫米波多波束自适应跟踪反射波思想,突破毫米波信号易被人体等遮挡、接收不鲁棒等技术瓶颈,保障高清视频用户体验;③提出了无线光分层ACO-OFDM调制方法(LACO-OFDM), 充分利用传统ACO-OFDM中剩余偶数子载波,能提升频谱效率近一倍且无需直流偏置。 |
Dusit (Tao) Niyato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 |
IEEE Fellow, IET Fellow
Dusit Niyato 目前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 (CCDS) 的校长讲席教授。他于 1999 年获得泰国拉卡邦国王技术学院 (King Mongkuk'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dkrabang, KMITL) 的学士学位,并于 2008 年获得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Dusit 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分布式协作机器学习、物联网(IoT)、边缘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移动和分布式计算以及无线网络等领域。Dusit 曾获得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Stuart Meyer Memorial Award、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ComSoc) Best Survey Paper Award 和 IEEE Asia-Pacific Board (APB) Outstanding Paper Award。他还是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on Communications 的客座编辑。他是 2024-2026 年 IEEE 通信学会理事会无任所成员。他被评为 2017-2023 年计算机科学领域高被引研究者。他是 IEEE 会员和 IET 会员。 |
徐正元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徐正元,1989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在清华紫光集团担任部门经理和工程师。于1999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创建了加州大学泛在光通信(UC-Light)研究中心并担任第一届主任。曾为清华大学教授,入选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建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以下理论和实验研究:三维立体空间(空天地海)宽光谱(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无线光通信、成像、传感、定位导航、智能交通和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无线定位,无线光电异构系统等。 |
杨亮 教授 湖南大学 |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H-index: 41 杨亮,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生。2006年在中山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和TAMUQ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光无线通信,发表IEEE期刊类论文130多篇,其中高被引论文8篇,热点论文2篇,Google及ResearchGate的H指数为41,连续5年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2023、2024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课题负责人)。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如IEEE-TCOM、IEEE-TCCN、IEEE-WCL、IEEE-COMML、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通信学报等)。2007年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9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2等奖获得者(排名第1)、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IEEEWCL最佳编委。湖南省电子学会副理长。 |
赵山程 教授 暨南大学 |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赵山程老师一直从事高效传输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纠错码构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IEEE Trans. Comm.等领域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曾于2015年获得通信领域旗舰会议IEEE GlobeCom的最佳论文奖。项目组现在主要研究智能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包括统计学习译码等。 |
【征稿主题】
|
电子信息 |
通信工程 |
|
信号处理 无线网络和信息系统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 传感器和物联网 移动计算和边缘计算 GPS和无线定位 物理电子学 微电子学和固态电子学 电磁场和微波技术 电路与系统 空﹣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技术 综合立体成像与机器视觉技术 光电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电子线路与技术 电路基础 交换技术 计算机通信网 数字电子技术 光纤通信 无线通信 模拟通信 集成电路 |
通信电子线路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数据结构 信号与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 模拟电子技术 通信原理 数字通信 多媒体通信 无线通信 互联网通信 天线与电波传播 光通信与光网络 移动互联网与终端 射频技术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现代交换技术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论文出版】

本会议的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录用的文章将由EI系列目录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出版,并提交至EI Compendex和Scopus数据库检索。该出版物见刊检索稳定!
>>>投稿参会须知
◆论文不得少于4页,投稿前请查看会议资料处的《关于学术会议投稿须知》。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译,请将稿件投至【艾思编译】平台进行翻译。
◆论文录用前可免费修改终稿内容,已录用稿件不建议再做大篇幅修改,且若需修改作者需提交申请文件,具体请咨询会议秘书;
◆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 所有参会人员均可申请报告或海报展示,可开具证明!点击【报名参会】
【SCI期刊】覆盖医学、计算机、工程技术、材料能源、人文经管等全学科 | 审稿平均两个月,高效发表首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