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公众号9月30日报道 在秋意渐浓的九月,上杭县第一中学迎来了一场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的高水平学术活动。9月26日,我校93届优秀校友、数字广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宏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蓝云教授重返母校,为高一学生作题为《AI与青少年创造力——人工智能简史、现状与未来趋势》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不仅是校友反哺母校的佳话,更是一场连接前沿科技与基础教育的知识盛宴。
讲座由上杭一中吴如生副校长主持,上杭一中陈宏科副校长,高一年级主任、年段长、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开始前,吴校长和蓝云教授互赠了纪念品。

接着,蓝云教授以“工业革命与技术浪潮”为脉络,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演进历程。他从蒸汽时代讲起,一直延伸至当前以AI为核心的智能革命,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由数据、算法与算力共同推动的时代洪流之中。

他特别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更是青少年面向未来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讲座中,蓝云教授援引202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进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内容,突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等重要指示,为整场讲座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与政策高度。
在探讨AI是否影响青少年创造力这一关键议题时,蓝云教授没有回避争议,而是以三个富有辩证性的观点作出回应: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AI的最后堡垒;人机协同的最佳模式是建立“认知冗余系统”;而AI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人自身的判断力。他鼓励学生“提问比解答更有价值,建立知识坐标系比机械记忆更关键”,倡导在学习中培养批判思维和系统认知。
为增强讲座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蓝云教授设计了多个富有启发性的互动环节。例如,他以“切碎的胡萝卜放置在天平秤上的方法与大数据算法的关系”“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没有黑光?”等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通过数学分解、信号模拟等实例,揭示AI背后深刻的数理逻辑。


在讲座的尾声,蓝云教授以“π型人才”为喻,鼓励学生拓宽知识边界、深化专业能力、拥抱人工智能,成为兼具跨界素养与创新精神的未来领导者。整场讲座持续近两小时,现场气氛热烈,学生踊跃提问,蓝云教授也一一作出专业而生动的解答。




本次活动是上杭一中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实举措,也体现了学校在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整合方面的前瞻布局。讲座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人工智能的窗口,更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探索科学、勇攀高峰的种子。
供 稿 | 学生发展中心
编 审 | 校 办 室
监 制 | 吴 如 生 陈 宏 科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