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蓝云在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开设主题为《π型智慧:锻造中学教师AI核心素养与教学创新实践力》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蓝云首先进行了政策宣讲,让听众快速在大局、大势、大方向上有了全面认知。同时蓝云没有只停留在理论、政策层面,而是以“胡萝卜称重”小实验开场,请现场教师快速估算一根被细绳吊起的胡萝卜哪一头更重,再对比实际称重结果。通过实验,蓝云指出,“真正的教学,就是带学生动手验证、逻辑推理、总结方法——AI让知识变得无限,而教学要做的,是引导人从‘1’种答案走向‘π’型的多元智慧。”那么,教师该如何教?蓝云提出五点转变:提出好问题优于简单解答、判断答案好坏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构建知识体系胜于记忆碎片、有灵魂的回应远胜标准答案,以及人类的审美与批判能力愈发珍贵。“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能借AI激发学生创造力,反之则可能一起被AI带偏方向。”

8月28日,蓝云在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提出,AI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π型智慧”。
蓝云趁热打铁,紧接着抛出一组热点问题:AI时代,各类知识似乎唾手可得,青少年是否还要背诵、记忆?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粤有数专家团队此前在这方面有长时间专业分析,得出两个重要的初步结论,一是AI是否能真正促进创造力,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人类的情感共鸣,引导其进入深度沉浸状态,从而诱导产生“涌现”式的创造力。AI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获得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创造力,只有当AI能帮助诱导涌现时,才能激发人类创造力;二是对于专业能力强的人,AI有助于促进个体创造力发挥,但对专业能力弱甚至不具备该领域专业能力的人,AI反而会对个体创造力发挥起到负向影响,区别产生的原因在于AI使用者是否具备评判AI产生结果好坏的判断力。蓝云强调,“AI时代,青少年学生还是需要适量的记忆、背诵,人的大脑不经‘预训练’,就会和动物没什么两样。”

8月31日,蓝云(图中)在广州恒润学校,开设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专题讲座,现场默写圆周率前100位。
为了让“AI时代青少年适量背诵、记忆”理念更有说服力,8月31日在广州恒润学校,应现场听众要求,蓝云现场默写了圆周率前100位。当广东省科学院琶洲科普小镇-科学玩家创始人林嘉明当场验证,宣布结果准确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林嘉明认为,这凸显出在AI时代下如何引导孩子们去锻炼、培养自己的大脑。蓝云也现场“凡尔赛”了一下,说自己在青少年时能背诵五六百位,这种强化训练让自己终身受益。

8月30日,蓝云在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技师学院,开设AI专题讲座。
蓝云在整场讲座中,围绕政策、知识与实践三大维度,通过“一个小实验”“五个问题”和“十项实操”等具体方式,从科普、揭秘、思考与实践四个层面展开论述,为在场教师系统搭建起对人工智能(AI)的认知框架。在AI核心知识讲授环节,蓝云教授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符号主义、联结主义与行为主义三大流派的核心思想与区别,并结合其著作《从1到π》及区块链相关书籍的创作经验,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他还围绕“五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解析,通过数据与案例明确指出:当前AI技术仍处于辅助阶段,无法替代人类教师,其真正价值在于增强而非取代人的能力,尤其在创造力与情感互动方面,人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何为“π型智慧”?蓝云认为,π的“一横”代表知识面,“两竖”指领域整合能力,“π型智慧人才”指的是至少掌握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不同知识跨界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蓝云的讲座,既有政策宣讲、知识传输,还有现场实操、科学实验。图为现场实操环节。
在实践培训环节,蓝云教授以“十项实操”、广州云蝶科技“AI赋能教育”产品为主线,带领教师逐步动手操作AI工具。通过实时演示与个别辅导,他指导教师掌握运用AI辅助教学设计、作业批改及学情分析的具体方法。教师们积极参与,在真实任务中深化对AI应用的理解,有效提升了操作信心与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教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蓝云的讲座,既有政策宣讲、知识传输,还有现场实操、科学实验。图为科学实验环节。
蓝云的系列讲座获得了各主办单位、学校领导的肯定。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江为彬代表职教园区为蓝云教授颁发授课证书,并对其倾心授课表示诚挚感谢,认为蓝云教授的精彩分享为园区“AI+教育”的推进注入了专业力量,并将助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广州市番禺区恒润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银华认为,蓝云的讲座干货满满,能直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极具指导性,讲座中对“AI是否取代人类”的困惑解答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大量实例清晰阐明“提问题比答问题更重要、辨别能力比执行能力更关键”的核心,既化解了教师的焦虑,也为大家指明了AI时代的成长方向,对全校教师启发很大。
文 黄友来 蓝益乾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