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点赞
0
评论
0
转载
我要入驻

【ACM 独立出版 - EI 快检索 | 西北大学主办 | 高校认可会议】2025年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SCSD 2025)

收录于合集: # 学术会议

2025年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SCSD 2025)将于2025年4月11-13日于中国西安隆重举行。SCSD 2025由西北大学主办、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承办、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协办,并已获得以上高校的大力支持。大会旨在汇集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与分享最先进的环境工程相关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及其在实际城市开发中的应用。大会将特别关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探索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策略。

 

ACM 独立出版 - EI 快检索,快至见刊后20天被EI, Scopus检索

2025年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SCSD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SD 2025) 

西北大学 主办 |  高校认可会议 | 高录用 | 快EI检索 | 双一流高校联合举办

ACM 独立出版!见刊检索 快速稳定!

 “城市、计算机、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智慧医疗护理类”的相关主题 均可投稿

大会官网:www.icscsd.org【更多详情】

时间地点:2025年4月11-13日  |  中国-西安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3个工作日内

截稿时间:见官网(早投稿、早审核、早录用)

提交检索:EI Compendex、Scopus、ACM Digital Library

主办单位

梁宏嘉 搜狗百科

承办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协办单位: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大会组委(部分展示)

大会主席 大会主席
image.png

Prof. Zhe Chen, Aalborg University, Denmark

 (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

 

未命名1735633150.png

Prof. Yunsheng Hu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AAAS Fellow, ACM Fellow, IEEE Fellow)

大会主席 程序委员会主席1

Prof. Chunping Miao

Chang' 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Yuan Wu

University of Macau, China

程序委员会主席2 程序委员会主席3
1735629985176.png

Prof. Ali Cheshmehzangi,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image.png

Assoc. Prof. Thinagaran Perumal,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出版主席1 出版主席2
image.png

Prof. Rabee M. Reffat,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China

image.png

Assoc. Prof. Deepak Kumar Jai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组织委员会主席1 组织委员会主席2

Prof. Wei Shanggua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Jianqiang Yan

NorthWest University, China

组织委员会主席3

 
41AB3

Prof. Baojie H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a

 

 

主讲嘉宾

华云生 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学 常务副校长

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计算机器学会(ACM)、美国科学促进学会(AAAS)Fellow

未命名1735633150.png

简介:华云生教授曾任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电机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Franklin W. Woeltge 讲座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研究范围包括非线性规划、多媒体讯号处理,以及人工智能。他为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计算机器学会(ACM)及美国科学促进学会(AAAS)院士,并曾任 IEEE 计算机学会会长。多年来,华教授卓越的学术及专业成就广受表扬,获多项国际奖誉,其中包括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颁发的计算机科学杰出校友奖、计算机学会颁发的 W. Wallace McDowell 奖、Tsutomu Kanai 奖,以及 Richard E. Merwin 杰出服务奖。

颜建强 教授,高级工程师 - 西北大学

简介: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陕西省公路学会理事,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图象图形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创新人才发展研究院特聘专家,西安市智慧交通智库负责人。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信息处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10多项,解决了出租车摄像头异常检测、公交车内乘客拥挤度识别等难题,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参与一批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工作,其中1000万以上的项目5项,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项目2项,以第一、第二完成人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2021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安市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西安市委授予“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2020年被中国电子学会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9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授予“科技创新青年英才”称号,2019年西安市团委等授予“西安好青年”称号;2019年西安市团委授予“西安青年五四之星”称号;2018年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授予“金桥奖”,2018年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西安工匠”,2018年被全球程序员委员会授予“西安十佳程序员”,2017西安市雁塔区授予“职业技术带头人”称号。

何宝杰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41AB3

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弘深青年学者、巴渝学者(青年)。他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成环境学部。何教授同时担任昆士兰大学建筑设计规划学院的客座副教授,并且是重庆大学气候韧性与低碳城市中心的负责人。他在多个国际期刊中担任副主编和编委,如《Human Settlements and Sustainability》、《Science Progress》及《Frontiers in Climate》等。何教授在气候变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参与研究和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此外,他也是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何教授2024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 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建筑)榜单。

研究方向:高温韧性城市规划设计,高温缓解适应,城市设计与碳循环

王宇鹏 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学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1741253245043.jpg

简介:王教授在全球建筑与环境工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就。他在2023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外国优秀青年学者项目”资助,还积极参与西安交通大学的“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他的研究得到了国际认可,曾获得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博士后津贴,并在日本获得了博士生全额奖学金。他的指导才华卓越,曾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各类优秀学术奖项。他本人也屡获殊荣,包括亚洲城市环境协会“创新设计奖”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的“工程建设卓越奖”。王教授在多个专业协会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建筑学会地下空间学术委员会理事和陕西省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首席专家,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在国际/中文期刊的编委会和评审中,他是《Urban Climate》的副主编,并为多个SCI期刊贡献评审意见。

研究方向: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空间规划与环境评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估,社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苗纯萍 教授 -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城乡规划学),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常务理事,Human Settlements and Sustainability编委,《中国城市林业》、《生态学杂志》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

 

征稿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

(1)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技术:

城市网络与通信

5G与边缘计算的城市应用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城市物联网系统架构

数据驱动的城市感知与环境监测

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网络安全

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孪生技术

(2)智能交通与城市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自动驾驶与车联网

城市交通拥堵优化

智能公共交通调度

城市规划中的AI应用

城市风险管理与智能预警

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

城市物流与配送优化

(3)社会发展与智能技术应用:

智能家居与智能社区

数字健康与智慧医疗

老龄化的智能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教育技术

公共卫生与城市安全监测

基于AI的城市社会服务优化 

基于社会发展的IP智能设计

(4)绿色计算和通信技术:

绿色基础设施、可持续设计和技术

能源和电力受限的设备和网关

超低功耗系统架构

低功耗,分布式数据处理传感器

节能的M2M有线和无线通信和网络

绿色计算和通信的优化或分析(包括核心网络优化)

绿色大数据、云、数据中心架构5G绿色技术(SDN、IoT、众包等)

能量收集通信和网络

(5)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

经济学

可持续经济模型

气候经济学

可持续金融

社会学

人类健康与环境

绿色技术

管理学

技术与工程管理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可持续管理

教育学

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线教育

人工智能与教育

信息化教育

教育技术

(5)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

农业与土地管理

海洋科学

气象与灾害管理

可持续城市发展

人地关系研究

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土地利用变化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海岸带管理

绿色交通

基础设施可持续性

自然灾害预警与应对

灾后恢复与重建

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自然与文化景观保护

历史建筑与绿色修复

其他符合大会主题的稿件均可接受!

 

论文出版

ACM.jpg

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的严格审稿,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以会议论文集的形式通过ACM出版社正式出版,见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ACM Digital Library等进行检索。目前该出版社EI和Scopus检索快速稳定!

image.png

-论文应是原创、英文撰写,不得少于8页 【论文模板及投稿指引下载】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并缴费的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语言为中文,时间为10-12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请提供A1尺寸竖版的海报文件,组委会负责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所有参会者现场均可获取参会证明,会议通知(邀请函),会议手册,会议专属纪念品,参会证等会议资料。


AEIC学术交流中心(简称“AEIC”),整合全球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机构等专业学术资源,以“忠于学术,服务学者”为理念,致力于科技信息传播、学者科研交流、社会热点深剖等与学术相关交流活动,打造国际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