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医生在食管里展开了“地道战”
602
2023-06-19 20:52:57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1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湾区时讯 不久前,39岁的王先生(化名)遇上了难题,他在体检做CT时发现纵隔内有一个接近6厘米的肿块,进一步的胃镜结果提示这是食管粘膜下肿物,并且活动度较差。当地医生告诉他,由于肿瘤较大,内镜下手术困难且风险高,无法行微创手术。

“医生,医生,我该怎么办?一定需要做开胸手术才能切除肿瘤吗?”焦急的王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

鸭蛋大小的肿瘤藏身食管“隐秘的角落”

内镜科单宏波主任医师接诊后,详细的询问了王先生的病史,还进行了增强CT及超声胃镜检查。检查发现,王先生的肿瘤现在已经如鸭蛋般大,位于胸中段食管,起源于食管壁的固有肌层,同时向食管管腔腔内、腔外突出,毗邻着肺动脉、胸主动脉。

黑暗里有星球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王先生的术前CT(红圈标注肿瘤部位)

考虑是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这一类是最常见的食管粘膜下肿物,临床上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表现为轻微吞咽不适、梗阻感或胸骨后不适、隐痛,有时可伴有上腹部不适。虽然是良性的病变,但有小概率癌变倾向,且肿瘤持续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脏器。对于这类病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切除。

“去年体检的时候还没有的,现在都已经长这么大了,我希望能尽早切除掉这个隐患!”但是一想到可能要接受开胸手术,王先生又陷入了不安之中,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费用高、并发症多,这可怎么办?

内镜科医生挖“地道”巧取肿瘤

看着满脸焦虑的王先生,单宏波主任医师在仔细的评估了王先生的病情后,决定为他进行内镜下经食管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小can讲科普:

STER手术是在病变部位上端3-5cm的粘膜处开一个小口,随后内镜深入进粘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后逐步剥离肿瘤部位,最终在直视下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经由隧道取出肿瘤,最后关闭隧道入口黏膜。

传统的内镜电切术在切除深层肿瘤时,有时需要进行全层切除,创面较大时不易缝合。而STER技术巧妙地利用消化道黏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第三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保留了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了这一困境。

与常规的外科手术相比,STER技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粘膜下肿物有着独特优势:

①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很小;

②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③可以达到术后完全无体表瘢痕。

单宏波主任医师表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内镜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被发现,虽然它们大多是良性的,但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会带来消化道梗阻、出血等症状,部分肿瘤恶变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对于此类病变建议定期随访,符合手术指征的要及时切除。

考虑到这个肿瘤太大,旁边又紧邻着胸主动脉,单宏波主任医师联系了胸科专家作为这次手术的坚强后盾。

单宏波主任医师团队在手术中

尽管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这个巨大的食管肿瘤还是给单宏波主任医师手术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手术麻醉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之下,经过艰苦的奋战,在不损伤任何周边脏器、血管的情况下,最终得以顺利除了肿瘤,并完整取出标本,避免了开胸手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王先生和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图片包含 人, 女人, 食物, 男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完整切除的肿瘤

正是因为中肿多学科、多部门的通力协作,才顺利为王先生挖出了这颗埋在食管里的“地雷”!术后,王先生恢复迅速,很快可以正常饮食。目前王先生已经顺利出院了,正在逐步康复。

通讯员/陈鋆 赵现廷

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