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出版 | EI稳定检索 | 已确定ISBN号: 979-8-3315-0796-1
广东工业大学主办, IEEE Fellow特邀报告!
过往4届均检索,快至会后3个月完成检索,会议历史良好 ,检索速度快
2025第五届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NICE 2025)
202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25年1月10-12日 中国-广州生物岛高新木莲庄酒店(琶洲会展店)
出版信息:
会议的所有投稿需经过3轮专家审稿,并提交至组委会复核,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录用的论文将由以IEEE (ISBN: 979-8-3315-0796-1) 出版,见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会议出版历史:该会议平均往届会后3个月完成见刊,见刊后一个月完成检索。
2024第四届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NICE 2024)于2024年1月20成功举行。 IEEE- ISBN:979-8-3503-9437-5 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Click) |
|
2023第三届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NICE 2023)于2023年2月25成功举行。 IEEE- ISBN:979-8-3503-3597-2 IEEE Xplore EI Compendex Scopus (Click) |
|
2022第二届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NICE 2022)于2022年3月25-27日成功举行。 SPIE - ISSN: 0277-786X EI Compendex Scopus (Click) |
|
2021第一届神经网络、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NNICE 2021)于2021年3月12日成功举行。 SPIE - ISSN: 0277-786X EI Compendex Scopus (Click) |
组织单位
主讲嘉宾:
杨旸 教授,IEEE Fellow,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杨旸,教授,IEEE Fellow,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教学)、物联网学域教授、港科广-特斯联“数字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5G/6G移动通信系统、智能物联网、多层次算力网络、开放无线测试验证平台等,已申请了120多项科技发明专利,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六部中英文专著。杨旸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项目《面向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5G泛在物联基础设施建设及示范》。 |
|
张纵辉 教授,IEEE Fellow,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张纵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会士(AAIA Fellow),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和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Research.com评选的最佳计算机科学家榜单。担任多个国际信号处理顶级期刊的编辑工作,包括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资深领域编委(Senior Area Editor),并担任IEEE信号处理协会感知通信一体化工作组发起人与首届主席、通信与网络技术委员会委员和董事会亚太区独立主席(国内第一人)。张纵辉教授专注于面向移动网络优化、机器学习、无线通信的关键信号处理和优化方法的基础研究,已发表 IEEE 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170余篇,包括6篇ESI 高被引论文,总计引8800余次。“以优化及信号处理技术对无线通信的贡献”获得2015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学者奖;与合作者在鲁棒波束赋形优化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于2018年获得国际信号处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论文奖;2021 年以高效分布式优化方法的开创性工作第二次获得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论文奖。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深圳市杰出青年项目以及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横向项目10余项。其中获得华为公司2022年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二等奖、2023年无线产品线优秀技术合作项目奖、2024年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一等奖。 |
|
武刚 教授,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现任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无线与移动通信、抗干扰与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与信息对抗等。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测试技术专委会委员,IEEE通信学会成都分会(ComSocChengdu Chapter)副主席。武教授共发表20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并获得了2012年IEEE GLOBEC大奖。 |
|
陈庆春 教授,广州大学 陈庆春,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第二梯队后备人才,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获得者,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年IEEE全球通信大会最佳论文奖。累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产学研科研项目7项,主研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项。在相关领域发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累计指导毕业博士生9人、硕士生100余人。 |
|
赵山程 教授,暨南大学 赵山程老师一直从事高效传输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纠错码构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在IEEE Trans. Comm.等领域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研究成果曾于2015年获得通信领域旗舰会议IEEE GlobeCom的最佳论文奖。项目组现在主要研究智能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包括统计学习译码等。 |
更多组委会嘉宾持续邀请中,可在官网查看详情...
征稿主题:
神经网络 机器人控制 优化组合 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 逻辑程序设计 人机交互 深度学习 信号处理 信息提取 自然语言推论 |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管理与集成 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 DSP应用 图像传输与处理 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 电力系统中 特殊信号处理 FPGA的应用 公共信息管理与安全 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
|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息论 编码理论 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模式识别 计算机视觉 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 非线性控制理论 工业监控系统设计 |
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息传输 信息交换 信息处理 信号检测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电子元器件 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仪器仪表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集成电路工程 片上系统设计 模型算法 电路设计 模型算法 电路仿真 高性能计算
|
其他相关主题均可投稿! |
◆投稿前可咨询会议秘书,匹配主题是否符合
参会方式
1、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2、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3、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