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先生(化名)今年57岁了,胸痛半个多月,在外院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营养缺乏,静脉血栓......这些困难成为了卜先生重获新生路上的一个个巨大阻碍。
卜先生在ICU监护期间,重症医学科将重症超声技术融入到了护理中,护士们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利用超声确定以目标导向的护理策略,实时、动态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为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生命支持。
什么是重症超声护理?
重症护理超声是一种结合超声技术和护理实践的新的护理模式,通过可视化定性、定量评估,确定目标导向性的护理策略,旨在优化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效果,为重症患者提供精准护理。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实践的日益完善,重症护理超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就如同可以看得见的“听诊器”,已成为ICU患者评估和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呼吸障碍?机械排痰+体位引流
术后,由于局限性肺不张及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卜先生接受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使用条件较高,这是足以危及生命的问题......
超声护理小组成员酒钊华专科护士在床旁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肺部病变的筛查,超声提示双肺存在大量肺实变,并结合胸部CT、X光,确定了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
针对双肺的大面积实变,超声护理小组对卜先生进行了基于肺部超声目标导向的机械排痰,辅以体位引流,加强吸痰护理,改善肺部通气情况。
经过10天的精准化肺部护理,重症超声动态监测下可见肺部实变范围明显减少,随着肺部充气量增加,气水比例改善,最终卜先生呼吸困难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
机械辅助排痰(上)实施体位引流(下)
不能经口进食?打通营养支持生命线!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肿瘤患者来说十分重要,但卜先生术后不能经口进食,根本无法获取必需的营养。
术后第2天,护理团队经胃管给予了肠内营养,喂养过程中,超声评估胃肠功能时发现,胃窦运动指数明显下降、胃液回抽超过警戒值,提示卜先生因胃动力不足导致胃潴留,肠内营养无法完全吸收,增加误吸风险。
什么是胃潴留?
胃潴留,或称胃排空延迟,是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及时排空。凡呕吐出4~6小时以前摄入的食物,或空腹8小时以上,胃内残留量>200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孙仲文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应用“床旁超声引导下胃窦渐进式注水联合腹部四分区触诊法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幽门后喂养,既保证了肠内营养的及时供给,也优化营养治疗方案,避免返流误吸和喂养不足等情况,使卜先生得到及时有效的营养供给。
超声引导下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
未雨绸缪,及时“拦截”血栓
卜先生由于长时间卧床、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极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
针对这种情况,超声护理小组使用床旁超声结合患者查体结果,进行了早期血栓筛查,发现卜先生左侧腋静脉和双侧小腿肌间静脉都存在血流充盈缺损,有血栓形成。针对已经形成的血栓,对卜先生采取抗凝治疗,最大程度上减少血栓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辅以下肢功能锻炼设备加强功能锻炼,预防静脉血栓继续形成。
加强下肢功能锻炼
悉心护理30多天,出院!
经过近2周的治疗,准备脱机拔管时,卜先生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旦脱离呼吸机,卜先生便大汗淋漓、呼吸困难。
超声护理小组进行了超声筛查,发现卜先生的膈肌存在病理性厚度变薄,膈肌的位移活动度明显降低。小组制定相应措施,对卜先生进行超声导向的呼吸功能锻炼、下床运动,以增加膈肌肌力,提高膈肌活动度。
呼吸指导膈肌锻炼(上)下床活动(下)
在ICU住院治疗的第30天,卜先生终于成功脱离呼吸机,顺利地拔除了气管插管,并且返回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抗肿瘤治疗。几天后,卜先生终于顺利出院了。
中肿重症医学科十分重视重症护理超声技术的应用。2020年起,科室陆续派出10人参加由中国重症超声协会(CCUSG)举办的重症超声培训,成立重症护理超声小组,先后开展以肺部超声为导向的胸部物理治疗技术、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全过程管理、重症超声目标导向的膀胱功能评估、重症患者早期深静脉血栓筛查、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技术等多项超声技术。其中“床旁超声引导下胃窦渐进式注水联合腹部四分区触诊法经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获批国内Ⅱ类新技术。今年4月,重症医学科举办了国内肿瘤专科医院首届重症护理超声培训班,将重症护理超声技术辐射到更多的省内外肿瘤和重症专科。今后,科室将继续夯实各项重症超声技术,积累更多重症护理超声经验,推进重症专科精细化护理的发展,推广重症超声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规范护理超声技术,提升临床护理能力,让更多危重症患者受益。
通讯员/陈鋆 赵现廷
责任编辑/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