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团队微创摘瘤!解除患者背部10年隐痛
621
2024-04-28 09:56:42(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3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湾区时讯 近日,背部隐痛长达10年之久的周女士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医生接诊后发现其背部胸椎旁竟然长了一个直径达45mm的“哑铃型肿瘤”。神经外科、胸科双镜联合同步手术,在神经外科牟永告主任、陈忠平教授指导下,神经外科张继副主任医师与胸科赵泽锐副主任医师以微创方式切除从椎间孔长入胸腔的神经肿瘤,最终,双镜联合实现椎旁突入胸腔哑铃型肿瘤的微创全切!

背部隐痛10年,竟是椎旁“哑铃”肿瘤作祟

周女士来自外省,其背部发作性疼痛长达10年,在当地各级医院断断续续治疗数年病情未见好转,严重影响周女士的日常生活工作。近几月,周女士感觉疼痛范围扩大,也越来越严重。辗转于多家医院,历时1月余,周女士得到的治疗方案是:去掉自体的部分骨头,再用特制的金属材料在体内加固脊柱以维持稳定性,背部活动将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并有肿瘤不能全切的可能。

周女士和家人都难以接受这样的治疗方案,经病友介绍,他们来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张继副主任医师门诊。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周女士的胸髓旁患有一大小约45mm×31mm×27mm的肿瘤,且已造成椎体及其附件骨质吸收并突入胸腔,诊断上考虑神经来源性肿瘤。周女士的肿瘤体积大,累及范围广,手术充满了挑战性。

小can讲科普:

椎旁哑铃型神经鞘瘤是脊髓脊柱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肿瘤全切除而达到治愈,一般很少复发。恶性神经鞘瘤手术切除后宜辅助放射治疗。椎旁哑铃型肿瘤的完全切除、脊柱的稳定和重建均存在较大难度和风险。由于独特的术中暴露需求,全切哑铃型肿瘤仍然具有挑战性,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对患者术后正常生活至关重要。后路全/半椎板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入路,并且难以全切肿瘤,合并有脊柱不稳的风险。经扩大的椎间孔或间隙入路是一种低侵袭性入路,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双镜合璧,跨区域巨大肿瘤一次切除!

“针对周女士所患肿瘤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分次手术或跨专科联合同步手术,但分次手术将增加创伤,并增加脊柱不稳、肿瘤残留及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跨专科联合手术为最优策略。”张继介绍。该肿瘤累及范围广,肿瘤已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为了患者术后能正常生活工作,手术除了要全切肿瘤,还应避免脊柱失稳的风险。

了解周女士的病情后,经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亚专业MDT(神经外科、胸科、手术麻醉科、影像科等)讨论,对手术方案进行缜密的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MDT专家一致认为,采用经肿瘤形成自然通道入路的微创方式,一次性切除跨区域的巨大肿瘤,既不增加脊柱失稳风险,也无需传统式固定的微创手术方式。这次手术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同时,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IMG_258

三维重建的术前肿瘤

制定了细致严密的治疗方案后,神经外科、胸科团队为周女士实施了手术。为患者调整好手术体位后,神经外科张继和胸科赵泽锐在双镜下同步手术。张继在神经内镜下经肿瘤形成的自然通道入路,同时,赵泽锐医生在胸腔镜下分离突入胸腔内的肿瘤。手术麻醉科王剑副主任医师全程密切关注患者的麻醉情况,确保了周女士手术顺利进行和安全。在双镜通力协作下,仅用1小时,便成功实现了椎旁巨大哑铃型神经肿瘤的彻底切除。

e9d8d34d99bd24726094bcb9b625db34_

张继与赵泽锐双镜同步切肿瘤

3天后出院!“我终于不用再负重前行了”

“以后我终于不用再负重前行了!”手术后,周志欢、赵琴琴护士长率领的脊髓脊柱亚专业护理团队,为周女士制定了快速康复的护理计划。微创手术理念及微创手术操作,加上护理团队的优质护理和康复训练,周女士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独立活动,第3天便顺利出院。

IMG_260

周女士术后第3天出院

这次手术避免了周女士骨质完整性的损害和脊柱的失稳,也避免了传统的内固定术导致的脊柱活动受限。“通过神经外科和胸科团队协作,使得复杂肿瘤以如此微创方式切除,堪称团队精诚协作的典范,实现了1+1>2的疗效。再次见证了多学科联合手术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手术治疗和快速康复,在中肿神经外科已成常规!”张继说。

近年,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亚专业团队十分注重发展脊髓脊柱内镜技术,目前已在多个瘤种外科治疗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理念到疗效实现了微创,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为疑难病患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通讯员/郑敏珊 陈鋆

责任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