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点赞
0
评论
0
转载
我要入驻

广州南方学院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数学教育论坛

收录于合集: # 湾区时讯

探索应用型数学学科发展

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肖曼婷)11月21日至24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学教育论坛"在广州南方学院举行。本届论坛由广州南方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重点建设研究基地主办,以"跨学科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融合与创新"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育在跨学科背景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论坛开幕式由广州南方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曾铁勇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梁贯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曹一鸣教授,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潘建新教授,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刘文斌教授以及高夯教授、汪晓勤教授、张侨平教授、苏洪雨教授、林亚南教授等知名学者共同出席了本届论坛。

刘文斌副校长致辞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刘文斌教授致辞

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刘文斌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我们始终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基石、创新的源泉,更是连接学科、赋能发展的桥梁。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应着力推进数学学习研究和应用型数学人才培养。”他呼吁与会专家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培养兼具数理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潘建新副校长致辞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潘建新致辞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潘建新表示,希望青年教师既能扎根数学学科的深厚底蕴,又能勇敢打破边界——去尝试用AI赋能课堂,去联动其他学科设计项目式教学,去把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梁贯成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梁贯成教授致辞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梁贯成教授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数学教育与人才的坚实基础。他从跨学科、跨地域、跨范式三个维度,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培养,把传统的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结合,培养具备高度数学素养的下一代。

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院士做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作大会报告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学学习”为题作首场报告。他强调,AI时代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他提倡将动手实践融入数学学习,通过数学的实践活动探索模型和空间结构。“AI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培养学生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拥抱AI,成为AI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为解决传统教学评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团队推出了一套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质量报告、精准诊断教学问题,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从五种数学思想视角,阐述了中华传统数学文化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香港大学张侨平副教授分享了香港STEAM教育与数学建模的实践经验,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模式。东北师范大学高夯教授探讨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时代命题;华南师范大学苏洪雨教授研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学考试评价中的应用;国家级教学名师林亚南教授则带领与会者欣赏几何模型和智力玩具中的数学之美。

76772a821315aed7f982040a68f485bc赠书仪式

论坛期间,广州南方学院向从化区、梅州市丰顺县及番禺附属中小学的近150所学校捐赠了《数学文化》图书。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数学中的镜面对称”展览,并参与了Zometool工作坊,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学教育工作者构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论坛探讨的“跨学科融合”理念与广州南方学院的“应用型+博雅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相契合,其强调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将为应用型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在汤涛校长、刘文斌教授、曾铁勇教授等数学界领军人物的支持下,广州南方学院于今年6月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旨在通过打造应用型数学学科,探索人才培养新路,赋能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学院将紧扣大湾区新兴产业需求,构建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重的模块化课程,计划2026年开始招生。

此次论坛不仅为广州南方学院应用型数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思路,更推动了大湾区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未来,大湾区数学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大湾区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资源。


立足湾区,放眼全国,我们希望能以专业的视角观照社会科技发展前沿,以切中肯綮的见解为湾区科技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湾区科技工作者、湾区科创企业、湾区科技发展趋势,注入磅礴不息的生机与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