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网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张纯 余涵霞)为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深入实施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11月1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恶性杂草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2023YFD1400500)”子任务“华南经济作物田牛筋草成灾机制及治理技术”现场观摩评议会在广州市花都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承办,来自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化工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以及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相关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实地考察项目试验基地现场,张纯研究员介绍相关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振飞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感谢各方对植保所科研工作的长期支持。他指出,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防控是保障经济作物稳产增收的重要环节,研究团队聚焦抗性牛筋草等恶性杂草的成灾机制,创新构建了蔬菜田杂草“一清二封”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物理与化学措施相结合,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升级。希望专家组为技术优化和推广提出建议,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兴山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型自走式火焰除草车在田间展示除草机理。
杂草防控是蔬菜种植中的重要植保环节。近年来,华南地区蔬菜田中牛筋草等杂草抗药性持续增强,草甘膦、草铵膦等传统除草剂防控效果下降,导致用药量增加、作物药害与环境污染加剧,加之绿色防控产品缺乏、农膜控草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稳产增收。项目组围绕该产业需求,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系统推行了蔬菜田恶性杂草抗性机制及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田兴山研究员介绍相关试验情况
观摩环节中,项目负责人张纯研究员和田兴山研究员介绍了位于花都区花东镇七星村的示范基地情况。该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主要种植西兰花和长茄,田间主要杂草包括抗性牛筋草、日照飘拂草、碎米莎草、酸模叶蓼和凹头苋等。团队重点展示了新型自走式火焰除草装置在菜田清园阶段的应用效果,以及新型除草剂苯嘧草唑、氟草啶单剂及其与草铵膦、草甘膦混配使用的控草表现,同时演示了乙草胺+噁草酮新组合在蔬菜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效果。

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刘都才与田兴山研究员一起察看试验结果。
评议阶段,张纯研究员系统汇报了“蔬菜田恶性杂草‘一清二封’高效绿色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历程及在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试验示范情况。专家组实地考察了示范区杂草治理效果,听取汇报并进行了质询与讨论。
经现场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研发的基于火焰或新型除草剂清园、移栽前乙草胺+噁草酮新组合土壤封闭处理的“一清二封”综合治理技术效果显著,对西兰花和茄子等移栽蔬菜安全,为蔬菜田恶性杂草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建议加快新型除草剂的登记进程,并扩大示范应用规模。

与会人员合影
下一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杂草防控课题组将继续深化技术研究,优化集成细节,积极联合农业推广部门、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相关企业,构建“产学研推用”协同机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与模式推广,推动该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在华南乃至全国适宜区域落地应用,为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