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R1 训练方法相关论文已于 2025 年 9 月 17 日正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并登上当期封面。该研究由 DeepSeek-AI 团队完成,通讯作者为梁文锋。论文核心内容如下:
(一)纯强化学习激发推理能力
DeepSeek-R1 采用“纯强化学习”训练流程,无需大量人工标注的推理示范,仅通过“答题正确→奖励、错误→惩罚”的试错机制,让模型自主学习并逐步生成可解释的推理步骤。
(二) 多阶段 pipeline
DeepSeek-R1-Zero:完全去掉监督微调冷启动,仅用群组相对策略优化(GRPO)+ 规则奖励,在数学、代码等任务上实现自我进化。
DeepSeek-R1:在 Zero 基础上引入少量高质量冷启动数据与拒绝采样,再进行第二轮强化学习,兼顾通用场景的有用性与无害性
(三) 性能表现
在数学基准测试中,DeepSeek-R1-Zero 得分 77.9%,DeepSeek-R1 进一步提升至 79.8%;在编程竞赛及研究生级 STEM 题目上同样优于传统大模型。
(四) 学术与行业意义
成为首个经过《自然》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填补了主流模型缺乏独立学术审查的空白
论文回应了外界对“蒸馏”质疑,明确训练数据全部来自公开互联网,无刻意使用 OpenAI 输出,并实施全流程数据去污染。
(五) 开源与影响
模型已在 Hugging Face 开源,下载量超 1090 万次;Nature 评论认为其开放模式有助于建立公众信任,推动 AI 行业从“技术竞赛”走向“科学纪律”。
总结
DeepSeek-R1 通过强化学习自主习得推理策略的研究方法、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以及全面开源的举措,为提升大模型推理能力与可信性提供了新的范式。
【高校科研必备】DeepSeek使用指南全汇总,为科研人助力
扫码无套路免费领取-扫码立即发送云盘链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