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路径研究
549
2023-09-06 17:43:27(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科研成果
2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摘要:打造世界级消费中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国际优质消费资源和消费力集聚的必然选择,也是发挥已有基础和推进未来发展的现实取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消费中心区需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从消费资源供给上拓宽视野、深挖潜力、优化布局和创新供给方式,同时加强需求管理,以优化环境、完善制度、强化特色和做好营销工作,实现消费力的集聚,提升消费获得感。大湾区城市群各成员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注重协同发展,提升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联手做强相关支撑条件,共同构筑世界级消费中心区。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消费中心 资源配置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2],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涵。实现大湾区高质量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根基在于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其中消费力的提升是做强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把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打造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大湾区对海内外消费资源的集聚,可以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建设,更可以做大服务国家内需增长的经济流量,做强对国际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吸引力,把大湾区进一步建成新时代高质量开放发展新高地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是时代的选择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国家正式启动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体现了新形势下打造经济社会新发展极的需要。通过构建国际消费资源的集聚中心,形成国家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消费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包括全部直辖市及广州市。直辖市在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经济体量较大、资源配置自主性较强、发展极功能较为显著的特点,因此率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条件比较充分;而广州市作为唯一被列入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副省级城市,既是因为广州具有千年商都和海上丝路枢纽城市的历史基础,也是因为广州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率先搞活商贸流通市场的先行者,更是基于广州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省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枢纽。

从我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批布局看,虽然只有5个城市,但已经分布在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长三角的上海市、京津冀的北京市和天津市、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成渝都市圈的重庆市。这一布局客观上反映了这几大区域板块对我国提升内需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国家对这些具有影响全局的重点发展区域进一步发挥新优势所寄予的厚望。由此可见,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所在的经济区域,也应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提升区域消费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引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取向。这同时是我们依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把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结合起来,实现以点带面、系统集成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应有作为。

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发展的重要取向。世界级城市是全球城市体系中的领头羊,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引领力。消费资源是全球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世界级城市通常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与周边区域联动而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消费中心地带。当今世界主要的湾区城市群同时也是吸引国内国际人流商流等经贸流量的集聚区,如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波士顿、东京—大阪等城市群都已成为领先发展的国际性消费资源与消费力集聚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也应该和必然要成为新崛起的重要世界级消费中心区。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具有良好的现实条件

1.从区位优势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当今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亚太区中心

自海上丝路开辟以来,该地区就成为东亚与东南亚,中国与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南美洲开展经贸活动的交汇点和枢纽。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广东省,长期成为我国领先发展的国际经贸大省;以“广州—香港—深圳”为主轴的华南交通枢纽体系,令该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有力彰显,其航空航运的客货吞吐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对这一地区经济流量的做大做强发挥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2.从政策与规划看,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制度利好

一方面,香港、澳门长期以来都是自由贸易港,在国际经贸活动中获得较大空间,同时在构建优质的国际营商环境中居于前列,如香港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另一方面,国家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的广州、深圳和珠海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并建立了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同时珠三角多地在规划层面积极考虑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了有利于做大做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制度性条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等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这里所指的“广州、深圳等”,不限于广深二市;而要“形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群”,珠三角显然最具条件。

3.从相关基础指标看,粤港澳大湾区已有相应的消费力及支撑消费水平提升的基础

从经济总量看,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以人民币计算为12.6万亿元,略高于当年广东全省的12.4万亿元;按同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9530亿美元,高于韩国,接近加拿大的水平,若按单独经济体排序可列当年世界第10位。从人口规模看,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已有常住人口6789.7万人,相应计算的人均GDP达到28764美元,已高于希腊、葡萄牙等发达经济体,与产油国科威特的水平相仿,相当于同年世界人均GDP(12517美元)的两倍多。[3]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外来流动性人口较丰富的地区,由于大湾区经济繁荣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常住人口之外,还有颇具规模的未列入常住人口但亦非短期游客的流动人口,所以广州、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实际管理服务人口都在2000万人以上,比常住人口超出300万~400万人;再以游客为例,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境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据有关研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市年接待游客均逾千万人次,广州、深圳超4000万人次。[4]香港旅游业在疫情期间受挫严重,2023年第一季度已作重启正常秩序的安排,若恢复到2018年的6515万人次的水平,并与同年澳门接待游客3580万人次合计,即达到逾亿人次的规模。总体观察,即使我们剔除因游客在大湾区跨市旅游而存在各市重复计算的因素,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正常年份也将有逾2亿人次的客流水平。大规模和高质量的“人气”“财气”无疑是支撑该地区成为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市群最扎实的现实条件。

2021年粤九市(因香港、澳门部分指标统计口径与内地不完全吻合,考虑可比性,未列入港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均领先于天津,除佛山,其他8市的增幅还同时领先于北京;在常住人口规模上,北京、天津当年都出现负增长,而粤九市均为正增长,总体增幅显著快于国家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5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粤九市中有8市超过重庆,除肇庆、江门和惠州,其他6市还同时超过天津;在人均消费支出上,广州和深圳超过了京津渝三市,珠海、东莞、佛山、中山也超过了津渝二市,惠州超过了重庆。从这些数据的比较中我们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粤九市在消费力相关的主要指标上与国家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间具有一定可比性,部分指标体现了大湾区具有较强的现实消费力与潜在消费力。

由于疫情影响,2022年,在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5市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呈正增长,其余4市均为负增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的降幅较大,分别为-9.1%、-7.2%、-5.2%,最主要、最直接因素是超大城市人口流量规模大,消费总水平容易受人口流量波动的影响。而粤港澳大湾区粤九市中,有7个市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正增长,仅珠海和肇庆出现负增长,但由于该两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数在9市中相对最小,其局部降幅对大湾区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没有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观察,在大湾区属于超大城市的广州、深圳较好克服了疫情管控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有相对较大的增幅,粤九市合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462亿元,其中广深合计逾2万亿元,占比过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核心支柱;同时,在全国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的情况下,粤九市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达到7.95%,总体比上年增长,这表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消费力具有较扎实的内在根基和发展韧性,这给我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增添了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港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港澳地区历史上对外来消费力的吸引较强,是内地和国际游客重要的跨境旅游目的地之一。但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游客及涉外人流大幅减少,消费规模受较大影响。按2023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2022年香港全年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499亿港元,比2019年的4312亿港元下滑18.9%。澳门零售市场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已公布的数据,2021年零售业销售额按年大幅上升63.5%至739.6亿澳门元,比2019年的771.9亿澳门元下跌4.2%。2023年1~2月,港澳均已提出并开始实施重振旅游与消费的举措,预期2023年将有明显的增长绩效。目前港澳与广东及内地其他地区的全面交流已加快重启,预期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消费力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协同提升。

二 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联动发力中提升消费资源配置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消费中心,需要从供给侧角度积极挖掘和引入消费供给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力,做强消费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同时要从需求侧角度积极引导域内外消费力,增大消费人气,提升消费者获得感。

(一)提升商业要素配置水平,更好服务本地消费,做强外来消费吸引力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历史悠久的商贸传统,商业对消费力的吸纳水平高。但从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的要求看,在商业资源配置上,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国际性商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品牌引入

如首店的进入,在内地城市的竞争中目前领先的是上海,同时还有北京、成都、杭州等都相对领先;在大湾区,广州和深圳在珠三角较为领先,但仍需加强与国际一线商业城市对标,要把首店的引入作为提升消费资源配置层次的重要环节来抓。

2.城市商业中心的建设及布局

东京的银座、纽约的第五大道和时报广场、香港的尖沙咀和铜锣湾、北京的王府井和西单、上海的南京路和豫园等,都是所在城市的核心商圈或标志性商圈。商圈是城市商业繁盛度的聚焦点,是吸引购买力的重要磁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商圈目前首推广州天河商圈,其集聚的消费力在全国主要商圈中也具有较大竞争力,但其他商圈的规模及商业优质要素集聚度和人流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3.商贸企业总部经济的布局

总部经济布局不仅包括首店或知名品牌的商业企业,而且包括重要的商贸企业总部进驻,如国际商贸企业的亚洲区或中国区总部,或其核心职能的总部,如研发、营销、财务、物流等中心的进驻。总部经济集聚是国际一线城市的重要特征。目前大湾区的广州、深圳、香港都已在若干全球城市评价体系中进入一线城市序列;依托大湾区及其对内地市场的辐射,应该持续争取更多具有较强国际消费资源配置能力的总部经济布局于粤港澳大湾区。

4.消费品与消费服务供给的便利性

城市及城际交通体系的覆盖水平、运行能力及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供给便利度的重要方面,便捷的交通服务缩短了供给与需求间的空间距离,引发和带动消费力的扩大。消费供给体系的覆盖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资源空间配置的亲和力。在商业要素供给配置上涉及的重点商圈打造与便民供给体系构建,是一种点与面的关系,要辩证处理,系统布局。重点商圈是城市国际化优质消费资源集聚地,是城市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地,也是增强对外显示度和对游客吸引力的聚焦点,而便民消费供给体系是服务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网络架构,二者对提升大湾区消费要素供给水平都不可或缺,均须实现高质量建设。

(二)深挖旅游资源配置潜力,提高旅游消费质量,扩大域外客流吸引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对接国际旅游资源方面也有基础和潜力;同时,大湾区也是对外旅游重要的客源输出地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重点在于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旅游资源的供给能力,提升大湾区旅游对域内外、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做大旅游消费规模。提升旅游消费资源的供给力度,要深入做好以下工作。

1.打好文化资源牌

文化消费对做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大影响力,如纽约的百老汇、伦敦西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罗马的文化遗址、巴黎的艺术与时尚文化以及我国北京、西安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种恒久城市软实力。文化消费不限于付费消费,也包括公益文化资源的消费,后者虽然不直接体现在消费额度等经济贡献上,但往往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带动住、行、餐饮及旅游纪念品等的消费。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现代时尚文化元素,要加强开发和推广,持续提升国际社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知度。

2.打好自然景观牌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依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就有香港的米埔和后海湾湿地、广州海珠湿地、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此外,大湾区各市也分别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丰富了旅游资源。珠江三角洲水网体系及海洋、海岛资源,对发展水上旅游、港口旅游、滨海旅游具有重要价值;鼎湖山、罗浮山等名山声名远播,另有多处国家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景点也充实着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带动拓展旅游产业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一步研究自然资源吸引游客的季节性特征,缩短传统上的淡季,并努力开发令淡季不淡的新亮点。

3.打好商贸、文化与旅游的组合牌

作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内国际大循环的经贸活动较为丰富,它不仅包括各种国际国内的商务会议会展等活动,也包括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商事往来引起的大量人际交流;而商务旅游与工商业活动相互嵌合、双向产业链服务链交融发展带来的消费层次较高,对交通、餐饮、住宿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消费有重要贡献。大湾区也是华南教育、科技、文化资源高度集聚的地区,围绕这些领域开展的海内外交流交往活动体量很大,对高质量旅游业有较大的服务需求,同样带来了重要的旅游消费力。因此,提升对商贸、文化交流所衍生的旅游需求的供给水平,是对大湾区国际商贸、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做强世界级消费中心方面需加强相关谋划。

4.做好医养旅游服务消费资源供给

随着世界范围内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对健康疗养重视度提升,医养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医养消费与一般或重大疾病诊治有所不同,后者根据各国各地的制度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公费或部分公费和社会医保资金的资助,前者大多为有偿消费行为(个人或其所在服务机构支付费用,有偿程度因医养机构主办方及资金来源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香港等城市拥有的医疗系统水平高,医养配套服务能力强,医养环境选择空间大,生态环境质量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有领先优势,拥有开展较高质量医养旅游服务的资源供给条件。当前这个领域的资源供给优化方向有四个:一是要加大远程医疗体系对相关医养基地的覆盖;二是应提升对医养机构依法依规经营的市场监管;三是要注重提升医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丰富医养供给结构,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三)加强需求侧管理,持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质量的满意度

消费资源供给侧的配置不能脱离消费者的意愿与期待,要有效激活消费、扩大海内外消费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水平,必须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从而持续做大做强消费者“人气”,以旺盛的“人气”引入丰盈的“财气”。

1.提升城市营销水平

城市营销就是把城市作为推广的主体,就消费者管理而言,要通过对城市商业、文化、旅游、民俗、风景、生态等吸引旅游的要素的统筹推介,提升海内外消费者对该城市魅力的认可,激发消费者进入该地旅游、生活等的意愿;对本地居民而言,城市营销力的增强也有利于提升市民的认同感,提升市民本地消费额占比。城市营销需要关注消费者诉求,深化对国际国内消费者怎样进入大湾区消费、消费者结构及其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的认识,对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新高地大有禆益。

2.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特色

特色消费是国内外游客旅游消费的主要聚焦点,提高域内民众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升特色消费的比重。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消费资源在我国甚至国际上都非常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两千余年中外商贸文化科技交流的史迹,1840年起的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奋斗史迹,覆盖中国各地乃至世界的丰富消费品品类,特别是多元饮食文化、特色珠江水文化与岭南文化,强大包容的人文环境等。这些特色优势独具一格,要扩大国际消费者对这些特色的认知度,激发其参与大湾区消费的欲望和行动。

3.加强服务于消费者的制度保障

要把制度供给质量看作实现供求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国内领先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香港领先建立了这一机制,广州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建立消费者委员会并颁布内地第一个地方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城市。当前,我们建设营商环境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保障经营者权益和提供投资便利度着眼,二是从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的角度加以完善。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推进消费提升。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费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就会大大提升消费者在该地消费的积极性;而在优良营商环境中,包括知识产权等所有权、经营权能够得到可靠保障,经营便利度和安全感大大加强,消费供给者将更乐于专注改善经营质量,更好服务消费者及其需求。

4.注重拓展消费者资源

近年来,珠三角多地引导的“反向过年”振兴了春节假期本地市场的活跃度,这是从需求侧拓展消费力的成功经验,要继续做大做强。大湾区还可以利用港澳自由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优势,发展更丰富的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等消费业务,做大消费流量;用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特别是海外留学生资源,发展服务于他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通过他们联动扩大对其“朋友圈”的口碑传递,包括扩大对国际消费力的引流;另外,进一步挖掘老年消费者的潜力,随着时代的进步,老龄人口的消费力在提升,预期寿命延长更增添了消费力延伸的能量,除医养需求,旅游、餐饮都成为常态化的老龄消费需求,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在时尚消费方面的潜力。

三 系统发力协同创新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

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消费是全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行为的目的,也是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终极反映。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必须从消费相关的经济循环系统的运行出发,在系统发力协同创新中加以实现。

(一)系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收入水平,增强区域消费力的基础

消费力的强弱虽然深受当地引入域外消费力的重大影响,但当地常住人口的消费力显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2020~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人口跨域流动规模使我们获得一种反向验证。当地人口消费力的基础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水平与结构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力提升大大推动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其根基就是大湾区经济发展活力强、能量足,居民收入水平总体较高。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要加强协同联动,一是珠三角与港澳的联动,这不仅对于推进香港、澳门繁荣稳定是必要的,对于珠三角进一步用好跨境资源和引入国际发展资源,深化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具有现实作用;二是要用好中央赋予的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和做强粤港澳合作的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以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要政策和制度安排,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质量;三是要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人才链组合的先进性与强韧性,夯实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根基;四是要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提升民众的就业质量与生活质量,在构筑大湾区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打造中国式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创造持久动力。

(二)增强规划协同引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的基础是各相关城市/地区对建设消费中心和进一步提升消费作用的规划部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必须加强规划协同的引领力。一是各地对已有涉及发展消费的规划内容要抓紧落实,相关政策要做好绩效评估,及时优化促进消费的制度安排,推进建设项目及时完成和生效,为加强协调创造更优越的发展起点;二是加强各市促进消费的相关规划及措施的交流沟通,在市场配置消费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市场创造更有利的制度性支撑条件,当然这种统一市场是以尊重“一国两制”、承认三地制度差异性为前提,但同时又能够把某些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杂交优势”,这样就可以取得“系统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集成创新优势;三是要加强引导粤港澳大湾区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协同引领商会协同,促进资源优化流动,实现世界级消费中心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三)多方协同联动发力,做大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建设的支撑力

1.发挥四大核心引擎在营商环境建设上的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广州、深圳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位居全国领先地位,2022年两市均入选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发挥着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标杆作用;同时,香港在国际营商环境评价中也屡在前列,澳门营商环境在回归后总体较佳。建设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广州、深圳和香港要发挥引领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者和实践者的作用,并率先相互借鉴先进经验举措,更好影响带动其他各市,其他市也要积极对标先进,把先进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和经验加快复制、推广到大湾区各地,以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体化建设,打造宜商宜游宜消费的高质量世界级消费中心区。

2.发挥既有的支持和影响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建设的相关试点和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得开放风气之先,在改革中先行先试,赢得了不少发展先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陆续布局的新试点或示范区也往往选择大湾区,给粤港澳大湾区营造了多点带动的发展格局。比如,广州、肇庆、佛山、中山、惠州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海、惠州、深圳、肇庆、佛山、东莞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州、江门部分区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广州被列入首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和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等;广东省(含深圳)列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深圳与广州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江门、惠州等大湾区城市各有部分区域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等。这些重要的试点或示范区出色的业绩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不是局部的,而是辐射全局的,包括有利于增强商贸、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势,增强消费者在当地消费的欲望和信心。所以,各市要善于交流这些试点与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把各市局部试点的影响力延伸到整个大湾区,形成多种试点和示范区推动下的激发消费力集聚水平的集成创新。

3.加强支撑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客货流量的基础设施系统性建设

构建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消费中心区,必须做强联通内外循环的交通、物流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在大型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和重要港口所在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难度相对较小。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空港、海港资源,总体客货吞吐量已列世界各湾区之首,商流物流资金流规模巨大。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大湾区国际性综合性交通与物流枢纽的潜力,使其进一步转化为吸纳消费供给要素的张力,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消费中心区提供更强韧的基础性支撑。比如,在大湾区内各城市间建立港口合作机制,有利于发挥交通枢纽的系统性功能,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商品与物资运输承载力,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其他措施包括配合综合性交通体系建设,引入更多国内外一流航空航运企业及其总部,以及政府推动、行业组织联动发展建设平等互利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模式。

4.打好对外交流交往的组合牌

发挥广州、深圳等国际性会议会展品牌的影响力,联手香港、澳门,带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会议会展高地,其中消费有关领域的会议会展要更好协同,做大规模、做大影响力,持续促进大湾区消费资源的高质量集聚;联手做好海内外推广活动,建议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消费资源推广的线上平台,推进数字化、网络化运用,以多媒体、多语言、全天候方式扩大粤港澳消费魅力的传播;还要发挥大湾区各市拥有的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往城市的联系纽带,在各市联手推广中织密城际网络,稳固提升城际商贸、文化、旅游等的交流规模,并在促进消费资源汇流的同时,带动民心相通,共同提升域内外消费者在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董小麟 

通讯员/粟华英

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