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中山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研究报告
924
2023-09-06 17:17:52(已编辑)
   收录于合集: # 科研成果
1
0
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出重大部署。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本文通过梳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分析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 中山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为实现制造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概述

(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内涵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通过综合运用新型制造技术和5G、云计算、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动力潜能,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促进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在线协同,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数字化与智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字化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连接、全景式的数字世界,对制造业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使其服务于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并非简单利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涵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制造业各环节,实现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与创新突破,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效率。其中,信息化是基础,数字化是提升,智能化是闭环,数智化是创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运用新型技术,集合数字资产积累和智能化运营手段,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机理

1.促进生产环节降本增效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可以在生产环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流程再造,提升制造环节的效率。通过“数字+”“智能+”与制造业相结合,加快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加速传统低端工艺流程的升级,打造消费者“按需定制+参与制造”的新型智能化服务模式,更好地捕捉和满足顾客需求,最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2.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支撑。通过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能力、网络化能力和智能化能力,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数据贯通、生产资源全要素网络协同和生产活动全场景智能化应用,进而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3.开拓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将推动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孕育而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形成新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形成新的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和价值实现模式,带动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

4.激发企业创新潜能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推广,打破了消费与研发之间的障碍,有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紧密对接,加快制造业创新迭代速度。在创新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的高效存储和访问,使制造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转移、外部信息和创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和高效。制造业企业还可通过数字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加强与其他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合作,通过数字互联技术实现各个合作创新主体间的创新信息共享。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企业原有创新流程之间的界线,缩短创新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创新潜力和效能。

5.重塑组织管理方式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企业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制造业企业需要对市场、客户、产品、价值链等整个组织管理方式进行重新审视,重构数字经济下的全新管理理念,在经营理念、战略、组织、运营等方面进行全局谋划,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业务优化升级,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构建由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组成的紧密利益共同体,以适应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

二 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现状

近年来,中山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应用、产业链协同创新等重点领域建设,有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

1.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政策体系

中山市政府出台《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府〔2022〕1号),全市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相继出台标杆示范、平台赋能、贷款贴息等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分类实施,以全流程、阶梯式、多维度的方式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山市宽带建设发展综合排名全省第二,中山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207.59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总数达到463.74万个,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到3.7万个,其中4G、5G基站分别有2.5万个、1.2万个,5G基站占比32.43%。健全中山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体系建设,认定25家市级工业和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为企业提供智能改造方案4500余套。

3.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中山市共新增596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超2200家。各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产业链协同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高端装备项目建设,数字化智能化技改项目较上一年度增加20%以上。

4.树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

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认定,完成了中顺洁柔、皮阿诺、合胜厨电3个省级数字化示范项目建设和奥马冰箱、明阳电气等9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建设,认定了10家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带动3000多家企业上云用平台,逐步形成了示范效应。

5.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中山市的灯饰产业集群、小家电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园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协同等新模式应用。采取“政府政策+智能制造供应商库+融资担保+产业链企业”的模式,加快推进五金、家电、板式家具、灯具等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二)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为系统了解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意愿、转型推进情况、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关政策的评价,中山市经济研究院开展了专题调研,发现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数字化进程有待加快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显示,中山市数字经济指数在全国148个城市中仅排在第55名(在广东省排第7名),距离排在前列的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础薄弱,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中山市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较少,企业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等方面能力薄弱,信息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为主,软件服务业规模不大且未形成集聚效应,软件业务收入与周边制造业规模较大的城市发展差距加大。

2.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现象仍普遍存在

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体实施缺乏指导和有效引导,企业不理解,甚至没有能力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有些企业虽然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多数企业仍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与实现路径。调查显示,52.5%的调查企业认为投入成本较高,47.5%的企业缺乏数字化人才队伍,42.5%的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缺乏成熟的新技术和硬件支持;其他依次为缺乏转型战略规划与路径,缺乏融资支持,产出成果难看到、面临转型失败风险等,导致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动力不足,陷入“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困境。

3.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有待深化

调查显示,中山多数制造业企业还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级阶段,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缺乏,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37.5%的企业无使用数字技术,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的企业不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能力整体较弱,中山不少制造业企业仍停留在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工业2.0和工业3.0补课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应用和迭代推进较慢,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强度不高,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量连续多年在珠三角处于末位,制造业整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4.缺乏全链条全景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调查显示,中山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研发设计、采购、仓储运输、销售、组织管理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比重偏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链条全景式数字化能力缺乏,导致企业组织、流程、业务模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要求,数据应用创造价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5.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中山已培育认定一批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服务商,但同广深佛莞等城市相比,缺乏带动能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平台及高水平技术服务公司和数字化服务商,无法建立供给能力强的服务生态。中山制造业门类众多,各个制造业数字化路径行业属性和专业性较强,而针对行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较少,服务针对性不强,缺乏满足行业细分领域实际应用的云化软件、工业App,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强,平台供给服务能力不足,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可用性、可操作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6.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力度亟待加大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主战场。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左右,而且几乎都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中山制造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9%),企业数字化转型呈“多批次、小批量”特征,存在数字化标准不统一,数字化认定模糊等情况。由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投入成本高、周期长,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数字化人才匮乏、资金周转压力较大,难以通过自身能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政府加大力度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拓宽政策覆盖面,增强政策执行效果。

三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

抢抓“双区”、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技术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示范城市,加快“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转变,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中山、智造名城”。

(二)转型路径

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数字赋能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生存和利润增长、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所处阶段不同,数字化转型赋能路径也不同,因而要结合中山制造业实际,摸清家底,认清路径方向,因企(业)施策,分类改造,避免盲目转型,有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快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针对尚处于工业1.0向工业2.0过渡阶段的制造业企业

重点是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业软件、设备等数字化工具,先从部分流程数字化起步,从企业急需改进的环节入手实施数字化改造,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研发、生产、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同时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数字化转型成功率。

2.针对由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制造业企业

重点是增强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水平,支持其加快设计研发、生产装配、营销管理等企业内部各子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打通企业供应链、价值链、人财物各个环节,同时鼓励其接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内外部数据集成,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业务流程再造、资源配置优化、运营模式升级。

3.针对由工业3.0向工业4.0过渡的制造业企业

重点是总体规划、局部先行,在对原有制造环节数字化转型、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探索,实现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推动企业逐步向研发设计、供应链、销售环节延伸拓展,形成数据闭环和业务闭环,实现研产供销快速响应和高效协同,提升制造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4.针对迈向工业4.0的制造业企业

重点是对数字化赋能做好全面的战略规划和设计,依托数据要素、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手段等支撑,打破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逐步从内部运营优化向外部业务拓展转型,推动产品功能的智能化智慧化,再基于数字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提升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具体建议

1.做好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打造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地

在中山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办公室基础上,设立工作专班,建立数字专员制度和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完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政策,针对设备互联、流程再造、场景建设等不同类别(项目)实行差别化政策补贴标准,拓宽政策覆盖面,增强政策执行效果。搭建产业数字金融平台,推出行业数字化金融产品,成立数字化专项基金,创新“数字化券+数字贷”联动支持。建设数字化人才培育基地,培育数字化专业技能人才、数字工匠、数字名家。建设中山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中心,打造高质量产业数字化综合体、中山“数智谷”,汇聚优质数字化资源,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立足中山、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城市新地标新名片。高标准规划建设数字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建设数字终端制造集聚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集聚区、元宇宙产业园、数字经济小镇,加快园区数字化改造和网络升级优化,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和服务能力。

2.深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打造高水平数字化支撑服务平台体系

加快完善5G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适度超前布局未来网络设施。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和集成创新,强化工业软件、工业App等硬件支持。引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数字赋能平台、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行业“数据大脑”。实施“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无人工厂(未来工厂、灯塔工厂)建设。搭建对接平台,加快引进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平台企业。

3.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推动“数字+”“设计+”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加快新兴产业数字化进程,主动对接广深港世界级的数字化资源,大力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健康、区块链、量子通信等产业,招引华为、阿里、腾讯等公司的数字科技项目和技术转化项目,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空间,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推动全链条全景式转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实施制造业全链条数字化能力提升行动,打造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定制、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型模式。围绕生物医药、光电光学、智能家电、五金锁具、灯饰光源、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制定一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部署实施一套行业特色数字化解决方案,按照“一链一图一方案”加快推进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5.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数字化“大讲堂”系列专题培训辅导,进一步提高企业家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要意义、案例路径等的认识,引导企业树立数字化思维、利用数字化手段重塑业务模式、技术范式和组织方式。举办政策宣讲、论坛、讲座、实地走访、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动更多企业到数字化标杆企业参观交流学习。组织专家团队、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方案提供商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诊断(会诊),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构建线上线下数字化学习平台,联合院校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辟数字化运营部门,并与工信部门互联互通,政企同心同向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6.构建数字化协同发展企业梯队,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

谋划成立中山市数字经济联合会(或数字经济产业促进会、数字产业协会),打造“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生态型”数字经济品牌组织。建设企业数字化资源库,推进共享设计、共享制造、共享仓储等。选定部分镇街作为试点,组建产业联合体生态组织,带动集群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7.围绕数字湾区建设,提升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

积极对接数字大湾区、省数据运营中心、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发挥“黄金内湾”关键节点作用,积极推动中山与深圳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数据融通合作,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提升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分中心建设,建设中山工业数据、算力中心,构建“产业大脑”,实现“工厂—企业—园区—城市—运营中心”的多级联动治理数智化,更好利用数据资源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和数据中心集群。

作者/梁士伦 丘书俊 李奇航 

通讯员/粟华英

编辑/刘秀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