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时讯(编辑/刘秀 通讯员/陈鋆 郑敏珊 )“医生,我带着‘它’活了十年……”92岁的陈阿婆(化名)佝偻着身躯,腹部却高高隆起,像怀着一个“巨型雪球”。陈阿婆因腹部异常膨隆,辗转求医。令人震惊的是,她腹中竟藏着一个直径超过40厘米、60斤的巨型包块,占了她体重的1/3。
十年“滚雪球”:从一颗“冰粒”到一个“雪球”
追溯病史,陈阿婆早在10年前就发现了盆腔包块,却因“年纪太大”“害怕手术”“当地医院不收”等原因一再拖延治疗。这颗“冰粒”被放任自流,在10年的岁月推移中疯狂“滚动”,最终膨胀成直径40厘米、重达60斤的“巨型雪球”!
手术前的陈阿婆坐在轮椅上,腹部如孕妇般高高隆起
当阿婆被轮椅推进诊室时,她的腹部已如临盆孕妇般隆起,甚至无法平躺或行走。“这就像眼睁睁看着肿瘤,越积越大,直到难以撼动。”主刀医生李俊东教授感叹,“许多女性因恐惧或误判,让‘小雪球’变成了‘雪崩’。”
“极地级”难题:多学科联手开展“破冰行动”
面对超高龄、巨大肿瘤、心肺功能减退等“极地级”难题,妇科手术团队联合麻醉科、影像科、ICU进行了多学科会诊(MDT)。经过缜密评估,专家们制定了“分阶段减压+低创切口” 的创新手术方案:
精密麻醉护航: 赖仁纯主任医师团队通过精准血流动力学监测,量身定制麻醉方案,全程守护生命体征平稳;
“温柔”减压防“雪崩”: 术中使用特殊的负压装置缓慢释放囊液,避免囊液外溢及快速减压导致的血流剧烈波动,保护周围脏器;术中抽出的囊液总量高达23000毫升(相当于46瓶500毫升矿泉水),考验的不仅是技术,也是耐心。
低创巧取巨瘤: 巧妙利用下腹部仅约10cm的小切口,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术后疼痛显著减轻。
“重量级”手术:拆除10年“冰冻炸弹”
手术历时3小时,出血量仅50ml。当重达60斤的肿瘤被成功取出时,手术室内响起了掌声。“这台手术的成功,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医患互信的结晶!”李俊东教授感慨道。
中肿团队为陈阿婆进行手术
手术顺利结束,陈阿婆的腹部逐渐恢复
陈阿婆的康复故事是一曲生命赞歌,更是一记沉重的健康警钟。李俊东教授郑重提醒:“肿瘤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停止脚步,拖延只会年龄更大、肿瘤更大,手术风险成倍上升!”
给所有女性的健康忠告:莫让“再等等”变成“来不及”
定期体检是关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筛查;
警惕身体信号:不明原因腹胀、腰围持续增大、排便习惯改变,立即就医;
科学评估风险:高龄≠手术禁区! 现代麻醉与手术技术已显著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冰雪”化春水:春天从不辜负破冰的人
“患者拖了十年,我们要治的不仅是病,还有心里的寒冬。”李俊东教授介绍,术前团队多次与家属深入沟通,消除顾虑。护理团队则量身定制康复计划,从呼吸训练到营养支持,每个细节都倾注关怀。赖仁纯主任医师强调:“高龄不是手术禁区,精准评估与多学科协作是关键。医学的进步,就是让‘不敢治’变成‘治得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永不放弃!”
此例手术的成功,显示了中肿在妇科肿瘤低创治疗及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领域的领先实力。医院持续推进亚专科建设,通过MDT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妇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等优势资源,已成功救治多例高龄、危重复杂病例。
陈阿婆一家送上锦旗向中肿医护人员致谢
从60斤“雪球”压身到6天康复出院,陈阿婆的故事告诉我们:健康路上,莫让“再等等”变成“来不及”。正如李俊东教授所言:“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帮助患者重拾生命的尊严与希望。每一场‘冰雪消融’,都是生命的春天。”这例手术,正是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医者箴言最生动的诠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