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研究生的开学第一课
来源: 刘忆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7341
21
2
2018-09-04

   

2018级研究生就要开学了,今年将有一名博士生、三名硕士生加入实验室,加上目前在校的学生,三十多平方的小房间已经没有空余的位置了,不过,这比起前几年已经好得太多了。2009年开始带硕士生,每年只有一个学生,当时每年要上200多节课,更惨的是没有交流讨论的地方,学生在宿舍或图书馆学习、看文章,需要讨论时,只能找个小教室,如果没有找到小教室,只能在树下的石凳上或门口宾馆的大堂里。说多了,都是辛酸泪。

 

难得的是,学生们都非常努力,使得我跟着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内容,也使得我们过去半年在车联网认证协议、图像秘密分享、隐私保护、区块链等方面发表文章十多篇,还有多篇正在接受审稿(见附录)。谢谢他们的劳动和付出,祝他们未来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也祝他们都有好的前途。

 

有的人说,学校又不重视论文发表,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带学生读文献写文章呢?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学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在读研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做研究,他们的本科毕业设计大多数是做个管理系统之类的东西,连基本的文献查阅都不会,更不要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撰写论文了。我觉的,文章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学生读研只是为了得到去公司实习的机会,何必读研呢,不如直接去工作算了。

 

另外,最近也有不少文章反对以论文为唯一标准,尤其在芯片等核心技术被米国卡脖子以及以论文数量发“帽子”的情况下,不少人提出应该改革唯论文的现象。但对于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不入流高校的科研人员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大项目的研究,还是以培养学生为主。二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曾在一家科研单位打过几年酱油,我们组曾做过一两年语音分析,上级给了两台比砖头稍大一些的数字录音机,听说一个要20多万人民币(当时我的工资是700左右),我想我这一辈子的工资也就买这一个机器了。90年代后期,信号来源不足,后来为了解决信号不足的问题,在广东、江西征地建房子、置设备、调人员、收信号。当面临计算能力不够的时候,直接去无锡上机。这样的力度,哪里是一般的大学的科研团队能企及的。对一般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来说,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学生送到熟人朋友的公司打工,尤其是研二研三的学生可以作为全职员工,一年至少可以为老师赚回几万块钱,但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来说,能有多少实质性的提升呢?

 

如果一个研究生能受到较为规范的学术训练,至少能学会如何阅读中英文文献,悟性好的看的快,能较快地抓住实质性的问题;悟性差的看得慢,更明白需要提升英文能力和基础知识;讨论班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反复给学生说,要能抓住重点讲清一个问题,要训练到这样一个目标“如果别人问你在做什么,留给你的分别是一分种、五分钟、三十分钟,你怎么讲”,这当然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很熟悉,才能在不同的时间内突出不同的重点;创新点的寻找,很多情况下就是“小题大做”,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忽悠能力和包装能力;系统的仿真分析,会逼着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逼着学生熟悉相应的编程工具和仿真平台,这远比大多数公司实习仅用到复制粘贴,要复杂的多;最后的论文撰写环节,更是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做事的严谨性。因此,好的研究生训练,更多的是方法的训练,而非技能性的训练。如果学术训练做的好,更能适应多变的技术性环境。

 

    前段时间中山大学学生会一大堆加括号的主持工作副部长和正部长待遇,成了大家批评的新闻热点,这有什么可批评的呢?这不就是最真实的行政管理环境的演练吗?试想,有两个同学Alice和Bob同为学生会的副部长,有一天Alice成为了常务副部长(正部长待遇),Bob同学当然要平复自己的心态,即使心里不爽也要虚心向Alice汇报;又过了几个月,Alice职位不变,Bob则成为正部长,Alice就要放下身段向Bob请示。试想,如果一个二楞子,弯不下腰丢不下头,连个学生会都混不好,有可能当好一个乡长、县长吗?同理,我们的研究生训练就和学生会类似,如果一个研究团队连纸上谈兵的论文式创新都搞不好,你相信他们能克服更加复杂的技术性难题,从而做出实质性用于国计民生的突破性创新吗?只能说概率极小极小。

 

话说回来,虽然学校不重视论文发表,也无所谓。就好比做和尚念经,是念给佛祖听的,是修炼自己的,方丈听不听得见,方丈重视不重视,有什么关系呢。

 

 

附今年发表、录用及投出的文章:

 

  1. Yining Liu, Wei Guo, Chun-I Fan, Liang Chang, Chi Cheng. A Practical Privacy-Preserving Data Aggregation (3PDA) Scheme for Smart Gri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doi: 10.1109/TII.2018.2809672. IF=6.764 (作者为2015级硕士生郭巍)

  2. Yining Liu, Quanyu Zhao. E-Voting Scheme Using Secret Sharing and K-Anonymity. World Wide Web: Internet and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DOI:10.1007/s11280-018-0575-0, IF=1.473,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B类期刊) (作者为2014级硕士生赵全玉)

  3. Yining Liu, Qi Zhong, Ming Xie, Zubin Chen. A Multiple-Level Secret Image Sharing Scheme,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 vol. 77, no. 5, pp. 6017-6031, 2018. IF=1.530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C类期刊) (作者为2014级硕士生钟婍)

  4. Yining Liu, Zhen Wu. An Improved Threshold Multi-Level Image Recovery Schem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pplication, 40, 166–172, 2018.  (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C类期刊) (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吴珍)

  5. Yining Liu, Yanping Wang. An improv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IEMRS) using oblivious transfer, accepted b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王艳平)

  6. Yining Liu, Yuanjian Zhou, Youliang Tian, Mingzhe Liu, Yanbin Zheng. Secure and Lightweight Remote Medical System, accepted by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周元健)

  7. Yining Liu, Yanping Wang, Xiaofen Wang, Zhe Xia. Privacy-preserving data collection for mobile phone sensing tasks. ISPEC2018.  LNCS 11125, pp. 1–13, 2018. doi: 10.1007/978-3-319-99807-7_32. (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王艳平)

  8. 刘忆宁, 周元健, 蓝如师, 唐春明. 基于区块链的云数据删除验证协议,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录用,(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周元健)

  9. Wei Guo, Jun Shao, Rongxing Lu, Yining Liu, et al. A Privacy-Preserving Online Medical Prediagnosis Scheme for Cloud Environment, IEEE Access, 10.1109/ACCESS.2018.2866971 (第一作者为2015级硕士生郭巍)

  10. Yining Liu, Shih-Chi Wang, Yang Yang, Yeh-Cheng Chen, Hung-Min Sun. An Automatic UI Interaction Script Generator for Android Applications Using Activity Call Graph Analysis.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vol. 14 no. 7, pp. 3159-3179, 2018. SSCI IF=0.903

  11. Rushi Lan, Jinwen He, Shouhua Wang, Yining Liu, and Xiaonan Luo, "A parameter-selection-based chaotic system," Accepted by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10.1109/TCSII.2018.2865255

  12. Peng Wang, Yining Liu, Songzhan Lv. An improved lightweight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or VANET.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作者为2017级在职博士生王朋)

  13. Yining Liu, Zhen Wu, Zhe Xia, ChingNung Yang. An Improved Essential Secret Image Sharing Scheme. Submitted to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吴珍)

  14. Yining Liu, Yanping Wang, Xiaofen Wang, Zhe Xia, Jingfang Xu. Privacy-preserving Data Collection for IoT. Submitted to Computer Networks. (作者为2016级硕士生王艳平)

  15. Yining Liu, Songzhan Lv, Peng Wang. Dynamic Anonym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VANET, Submitted 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作者为2017级硕士生吕松展)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