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介绍
来源: 刘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7881
4
0
2016-09-2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5208

  授予学位:工程硕士

                                                                                         制: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是一所具有近60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独立设置的5所技术师范院校之一,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

硕士点学科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电子与信息学院建设,于2014年开始招生。学科设有珠江学者岗位,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研究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青年珠江学者一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博士27人,客座教授2人,特聘教授2人,企业导师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担任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评审专家21人,在企业兼职担任技术专家的教师9人。

本硕士点下设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三个研究方向,具有较好的科研环境与条件。拥有广州市数字内容处理及其安全性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移动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粤港制造云国际合作基地、深度学习与压缩感知数据处理广东省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基地、赛宝广东省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省卓越网络工程师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电子与信息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等10个省、市级教学科研平台。此外,还拥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开展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平台。

近几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2项、省级科研项目近30市厅级和企业委托横向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2400余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研奖励,获知识产权授权66件,三大索引论文86


 

研究方向一: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学术带头人:戴青云

    戴青云,博士,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广东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发改委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制造物联网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粤港制造云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国际合作基地广东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广东高校制造与知识产权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重点行业知识产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主要从事制造物联网技术与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医药健康大数据、科技管理与科技评价、中国制造2025工程实训的重构与实践、智能制造与职业教育研究等。先后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等权威国际期刊及主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Google Scholar H指数为14。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应急管理项目各一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项目和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各一项;主持广东省应用研发重点项目、广东省粤港招标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20多项、企业委托项目10多项,主持完成的相关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参与完成的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个人2008年度获新世纪巾帼发明家优秀奖。

 

本方向团队拥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

 

主要研究:

1工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RFID在制造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模式,在基于RFID的实时采集智能终端的开发、无线通信与传感技术产品开发、软件产品与平台开发、制造物联与行业示范应用、制造云服务、建筑能源流智能检测与动态优化重调度等技术。

2)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及关键技术。重点研究面向医药健康产业、传统制造业大数据资源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多源异构非结构化平台大数据融合和存储技术、平台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和药品监管和行业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

3快速图搜专利技术在产业创新服务中的应用技术。重点研究深度学习方法在快速图搜专利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快速图搜专利技术在产业创新服务中的应用模式与方法研究、平台开发、行业服务。

 

科研情况

近几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近10项、市厅级和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900余万,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知识产权授权26件,三大索引论文16篇。

 

主要项目

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药聚合供应链协同云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国家自然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制造物联网车间生产过程多周期前摄式优化决策方法;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水风复合冷却关键技术研究及高能效空调的产业化;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建筑能源流智能检测与动态优化重调度关键技术研发及节能示范应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化复杂系统故障诊断关键问题的研究,等等。

 

就业范围

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从事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智能建筑、电子信息、移动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方向的研究、设计、开发或教学与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二: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学术带头人:赵慧民

    赵慧民:教授,博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常任理事,广东省政府科技咨询专家,广州市数字内容处理及其安全性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英国斯特莱克赖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多媒体信息处理专业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几年,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应用研发重点项目以及广州市重大科技创平台项目等12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 On、《电子学报》、《软件学报》等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23篇被SCI/EI检索。现为《IEEE Trans. On TCSVT》,《电子学报》、《电路与系统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委员。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著作权3项,主持完成的成果获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与佛山指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指纹DSP加密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对指纹图像的物理层处理封锁,技术成果得到成功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319亿元,新增利润4235万元,新增税收1072万元。

 

本方向团队拥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

 

主要研究:

1数字内容安全性技术。视频与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信息隐藏的应用、多媒体信息的隐写术与隐写分析、数据安全性评价体系。

2数据通信及其网络优化传输技术。基于身份属性(人脸和指纹)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分布式压缩感知DCS(Distributed Compressive Sensing)多方计算协议及其信道优化模型、数据结构化多载波信息隐藏传输技术。

3信息中心网络(ICN。基于SDNICN架构流量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ICN架构的缓存重构、拓扑重构、缓存重构与网络拓扑重构的融合以及自适应路由机制。

 

科研情况:

近几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市厅级和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知识产权授权32件,三大索引论文30篇。

 

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稳健性视频水印技术研究基于SDN的信息中心网络流量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压缩感知与深度学习的通用隐写分析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图像信息隐藏的压缩感知理论研究自适应自组织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基于SDNICN流量优化方法研究面向信息中心网的网络流量优化控制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云环境下海量规则并行处理关键技术及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基于成本控制节能环保的云存储系统研制指纹密钥实现技术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广东应用研发重大项目基于安全身份认证的电子商务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等。

 

就业范围:

研究生毕业后可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职院校从事图像处理、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相关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三:光通信技术与器件

 

学术带头人:何影记

    何影记,博士,教授,20077月获中山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空间光学孤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基金等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60多篇,平均每篇影响因子约为2.2,单篇最高他引为159次。应邀参与编写4部学术专著,3部在世界知名出版社出版,其中,2部著作在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1部著作即将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科学杂志Phil. Trans. Royal Soc. A出版。两篇论文在2012年全省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1926SCI论文中高引次数分别排名第5和第9,申请发明专利3项。2012年发表的论文:“Lattice solitons in PT-symmetric mixed linear-nonlinear optical lattices”被引频次94次,进入Physics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1%之列,入选ESIPhysics领域的高被引论文。

 

本方向拥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9人。

 

主要研究

  1非线性微纳米光子和光孤子传输研究:形貌和缺陷对纳米材料非线性光学效应的作用,采用微区荧光光谱和变温荧光光谱方法来研究形貌结构、缺陷对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响应行为;采用时间分辨光谱法研究样品的载流子寿命与动力学过程;探索多种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竞争机理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时域有限差分、米氏散射、有限元等方法计算纳米材料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收、散射、电磁场分布以及温度场分布。

  2微纳结构中光子与辐射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光子晶体L3腔中的共振再循环,探索其验证方法、物理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固态强耦合系统中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过程,探索调控量子信息相干交换的途径;研究量子点跃迁偶极矩取向对强耦合相互作用的影响,探索对量子点取向依赖较小的其它类型的光子晶体平板微腔。

  3集成光路设计与分析CRR外腔镜的设计和分析,硅基混合激光器的制备和测试;制备以CRR为外腔镜的硅基混合激光器,在实验室进行器件的测试和评价。

 

科研情况

近几年,获批国家基金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市厅级和企业委托横向课题9项,科研经费500余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知识产权授权8件,三大索引论文40篇。

 

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非均匀增益或损耗的耗散带隙光孤子的研究混沌类随机性检测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共振增强低噪音小尺度传输光场合效率的研究部分相干矢量涡旋光束的紧聚焦和传输固态强耦合系统中结构无序的双重效应和光的安德森局域紧聚焦光场的空间结构测量、调控和应用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非局域耗散空间光孤子的研究基于空间非均匀增益或损耗的耗散带隙光孤子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省级重大项目非均匀粘滞效应对耗散光孤子传输影响的研究等等。

 

就业范围

    研究生毕业后可在企业从事光电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或在科研院所和高职院校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国际合作

 

客座教授:ChunmingRong

    ChunmingRong,博士,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教授、基于IP的服务开发与创新中心(CIPSI)主任,挪威科学院院士,挪威计算机科学基金会(NIK)主席、挪威信息安全联会(Norwegian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常务理事、挪威计算机理事会理事,国际云计算协会(CloudCom)联合创始人及主席、IEEE云计算技术领域主席、JournalofCloudComputing杂志主编。致力于大数据、云计算、安全隐私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研究,是国际知名云计算专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客座教授:Jinchang Ren

 

    Jinchang Ren博士、教授,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高光谱图像中心主任。2009年获得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电子成像与多媒体通讯博士学位。在领域多个顶级期刊如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 forVideo Technology, IEEE Trans. Multimedia,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IEEETrans. Broadcasting, IEEE Trans.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and IEEE Trans.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

 

学校网站:http://www.gdin.edu.cn/

学院网站:http://www2.gpnu.edu.cn:8080/dxxy/

咨询电话:18078812044 刘老师

电子邮箱:798451810@qq.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



附件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