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基础文化,系统地讲述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eb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等,同时通过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上述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改变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以办公软件应用为主的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延伸为覆盖信息技术基础应用的通识型教育,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附件9: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92220066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开课单位:信息技术学院

学分:2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12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非计算机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本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基础文化,系统地讲述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eb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等,同时通过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上述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改变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以办公软件应用为主的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延伸为覆盖信息技术基础应用的通识型教育,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2学时)

本章的内容包括:数字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概念,数制的基本概念,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数据的数字化的表示。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化和数字革命

2)掌握数制的基础知识

3)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八进制以及十六进制之间的基本转换方法

4)了解数值型数据、字符、汉字、图像、音频、视频数据的数字化表示方法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制的基础知识、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的数字化表示

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的数字化表示

3.说明

通过了解数字化和数字革命,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并了解广义概念上的计算机并不仅仅指PC机。

通过对二进制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

通过对数据的数字化表示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计算机正是通过二进制的“1”和“0”来实现数据的表示与存储的。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内存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硬盘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光盘和光驱的功能、工作原理;网络存储及云存储的基本概念;键盘、鼠标以及触摸屏等输入设备的工作原理;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主板的功能及结构;各种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1. 基本要求

1)掌握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

2)了解CPU的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3)掌握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访问方式、存储单元等)

4)了解内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5)了解硬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6)了解光盘及光驱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7)了解网络存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8)了解输入设备的概念,掌握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常用输入设备的应用方式

9)了解输出设备的概念,了解显示器、打印机等常用输出设备的应用特点

10)了解主板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主板上各种接口的应用

11)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2)了解各种计算机的应用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存储器的基础知识;内存的工作特点;硬盘的工作特点;主板常用接口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CPU的工作原理;内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光盘的工作原理;网络存储的工作原理。

3.说明

本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并且结合前面所讲到的软件系统知识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对各种部件的讲解重在把握其功能及工作特点,以及其在整个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构造的理解,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整个存储系统是一个重点,讲解时可结合实际应用举例,并配合以数据流以及数据存储的特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硬件条件限制,本部分内容不涉及操作性实验,但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2时)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开源软件和闭源软件的概念,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安装、卸载和升级,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途径,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

1.基本要求

1了解软件的组成要素

(2)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

2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3)熟练掌握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方法

4)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途径

5)了解盗版软件的危害

2.重点、难点

重点:软件的组成要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

难点: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发展过程,软件的分类

3.说明

通过了解软件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件作用的理解。

通过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让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理解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功能、完成各种工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各种软件所起的作用。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软件在计算机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卸载过程。

本部分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使用Word撰写文章;实验:使用Excel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实验: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四)操作系统(2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概述、发展和分类;桌面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硬盘、打印机、蓝牙设备);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升级更新

1.基本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和分类

2)了解当前流行的各类操作系统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3)掌握文件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文件信息的管理

4)掌握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方法

5)掌握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了解BIOS的基本功能

6)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更新

2.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作系统的启动、安装以及更新

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及BIOS的概念

3.说明

通过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通过了解各类操作系统家族的特点,开拓学生视野,同时对广义概念上的计算机有进一步理解。

通过掌握操作系统对文件(软件程序)、对设备(例如打印机)的管理,提高学生应用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的能力;通过掌握操作系统的启动、安装与更新,提高学生使用操作系统的实际能力。

(五)计算机网络基础(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原理;OSI和TCP/IP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介绍;因特网的发展和WWW应用;因特网的组成和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网卡的基础知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知识;网络传输介质的基础知识;IP地址的基础知识;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基本分类

2)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特点、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

4)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WWW的含义及作用

5)了解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的过程和相关概念

6)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了解OSITCP/IP两种网络体系模型的特点和应用

7)掌握网卡的功能及工作原理,MAC地址的概念及其功能,掌握网卡的基本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8)掌握交换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及其部署与使用方法

9)掌握路由器的功能及工作原理,了解路由器的结构及其部署与使用方法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介质的概念,掌握双绞线的结构以及双绞线接头的制作;了解光纤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光缆(纤)的部署与应用

11)了解无线网络的分类以及各类无线网络的工作及功能特点

12)掌握IP地址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掌握IP地址的申请方式,掌握IP地址的设置方式,掌握利用子网掩码计算IP地址网络号的方法及其意义

13)掌握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网卡的结构、功能和应用;交换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线传输介质的分类、结构及工作特点;无线局域网的工作特点;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组建家庭型局域网。

难点:数据交换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因特网的组成、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子网掩码的作用。

3.说明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功能、组成、分类的讲解,使学生改变“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错误理解,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网络协议、网络分层的基本含义,了解OSITCP/IP网络模型结构的产生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过程和工作原理。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技术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网络通信过程以及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同时为后面的MAC地址及IP地址的讲解奠定基础。

通过对以太网技术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局域网概念和工作特点的理解,并以以太网为基础讲解后面的各种应用。

通过各种基础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网络的工作过程,同时为后面的组建局域网奠定基础。

IP地址是网络通信的重要基础,通过对IP地址的讲解和实践,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组建局域网

(六)Web(2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Web的含义与发展;浏览器的概念及功能;网站域名与网站的URL的概念与作用;网站访问协议HTTP的概念;网页的基本概念;静态网页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的特点;Web服务器的概念、功能及搭建Web服务器的过程;基于Web的各种应用;Web技术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制度。

1.基本要求

1)了解Web的含义与发展

2)了解浏览器的概念、功能及常用的浏览器

3)掌握域名及URL的概念与作用

4)掌握网页的基本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特点

5)了解Web服务器的概念、功能,掌握搭建简单Web服务器的过程

6)熟练掌握基于Web的各种应用并能够归纳总结

7)了解Web技术的发展趋势

8)了解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

2.重点、难点

重点:Web的含义;浏览器的功能;域名与URL的作用;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Web的各种应用

难点:浏览器的工作原理;http协议的工作内容;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技术的特点;搭建Web服务器

3.说明

通过对浏览器、网页、Web服务器、域名及URL的综合讲解,结合网络通信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Web技术的应用基础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为后面掌握基于Web的各种网络应用奠定基础。

通过对基于Web的各种应用的讲解及归纳汇总,拓展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学习的能力和空间,提升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素养。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互联网生活、学习

(七)数据库系统(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功能和发展;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功能

(2)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以及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

(4)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

(5)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

(6)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7)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

(8)了解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

(9)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

难点: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作用,掌握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处理、分析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章不涉及实验内容。

(八)多媒体技术(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文本处理的概念;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应用;音频的基础知识;声音的数字化过程;音频的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基础知识;视频的数字化过程;视频编码与压缩;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拍摄、编辑实践。

1.基本要求

1)掌握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文本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3)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

(4)了解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

(5)了解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图像压缩技术

(6)掌握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7)了解音频的基础知识及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8)掌握常用音频的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9)了解视频的基础知识及视频编码与压缩技术

(10)掌握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

(11)掌握视频文件的拍摄技巧,并熟练应用视频编辑软件实现编辑实践

2.重点、难点

重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声音的数字化原理;数字视频的拍摄技巧及后期编辑技术;常用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难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及图像压缩技术;声音的数字化原理;视频的编码及压缩技术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数字化过程,了解为什么要对数字媒体文件进行压缩处理;掌握常用的数字媒体文件的扩展名格式及其播放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掌握对常用数字媒体文件的处理,以使它们适用于电子邮件附件、网页发布或者打印;掌握数字视频的基本拍摄技巧并会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所拍摄视频进行后期处理。

本章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 微电影实践。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24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12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授

实验实 践)

上机

小计

备注

第1章:数字化和计算机基础

2



2


3:计算机硬件

4



4


4:计算机软件

2



2


5:操作系统

2



2


6:计算机网络

4



2


7:Web技术

2



2


8:数据库系统

4



4


9:多媒体技术

4



4


实验一:使用Word撰写文章


2


2


实验二:使用Excel统计班级成绩


2


2


实验三: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


2


2


实验四:互联网生活、学习


2


2


实验五:组建局域网


2


2


实验六:微电影实践


2


2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考勤:10%;实验:40%,期末考试:50%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许成刚 主编 《计算机文化》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李凤霞主编《大学计算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9

3June Jamrich Parsons Dan Oja主编《计算机文化(原书第15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6

2.参考资料:

1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IT-47004

2http://www.scholat.com/course/bcomputer

2020年2 月



  • 参与互动
    Interaction

  • 扫码加入课程
    Scan QR Code
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请求信息:
  • 学号号:
  • 班级选择:
  • 课程密码:

扫一扫二维码,快速加入本课程!

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
课程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