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Course Introduction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是面向我校本科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精神和要求,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本课程内容应着重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媒体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力求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师范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其教学目标是使师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养、教师媒体素养与各种数字媒体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的基本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流行的媒体处理软件,实现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利用,用于数字资源的创作和制作;具备熟练多媒体AV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媒体素养意识。
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岭南师范学院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中文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英文课程名称: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适用专业: 全校各本科专业师范生

制定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执笔人:汪莹

审核人:

单位负责人:赵法信

制定时间:2017年6月

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七年一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及课程名称

1.课程代码:08189990

2.课程名称(中/英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二)课程类别及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基础)

(三)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其中,讲授学时:22, 实践(实验)学时:10。

(四)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师范生

开设学期:理科第5学期、文科第6学期

(五)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后续课程:中小学各学科教材教法、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

二、课程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是面向我校本科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精神和要求,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与对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本课程内容应着重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媒体应用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力求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师范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其教学目标是使师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养、教师媒体素养与各种数字媒体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的基本过程;能熟练地使用流行的媒体处理软件,实现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利用,用于数字资源的创作和制作;具备熟练多媒体AV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媒体素养意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2. 信息素养与教师媒体素养

3. 听觉、视觉、视听觉媒体

4. 教育媒体综合应用系统、现代网络教育

5. 微格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该课程教学目的与专业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培养要求

课程名称

培养

要求1

培养

要求2

培养

要求3

培养

要求4

培养

要求5

培养

要求6

培养

要求7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说明:表格要清晰展示该课程与每项培养要求达成的关联度情况,关联度强的用“●”标识,关联度中等的用“◎”标识,关联度弱的用“○”标识;每门课程与4-8项(底线为总培养要求的50%)培养要求相关联。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令师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媒体素养的构成与作用。与各种数字媒体处理的基本概念。

能熟练地使用流行的媒体处理软件,实现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利用,用于数字资源的创作和制作;具备熟练多媒体AV系统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媒体素养意识。

熟悉教育媒体综合应用系统的配置和使用,现代网络教育。

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及研究方法;

2.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能灵活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了解媒体数字化过程并掌握数字化媒体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地获取互联网相关教学资源;

4.了解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步骤、方法,具有基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的能力;

5.具有批判性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能力;

6.了解新的教学理论,具有在新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7.熟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共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2.理解和掌握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并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

3.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和内涵。

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标和教学设计过程。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2.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等。

难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 教育技术概述;2.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育技术概述(0.5学时)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第二节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0.5学时)

一、信息素养:概念、内涵、构成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目标、教学设计

第三章 教师媒体素养(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教学媒体的含义,了解一般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条件。

2.了解教学媒体的各种分类依据及方法。

3.理解媒体素养的含义及教师媒体素养的构成。

4.掌握教师媒体素养教育的含义,了解国内外媒体素养教育的概况。

5.理解教师媒体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师媒体素养。

难点:教师媒体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教学媒体;2.教师媒体素养的内涵;3.教师媒体素养的教育

(五)补充: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

第一节 教学媒体(0.4学时)

一、媒体与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三、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教师媒体素养的内涵(0.4学时)

一、媒体素养的含义:定义、内容。

二、教师媒体素养的构成

第三节 教师媒体素养的教育(0.2学时)

一、媒体素养教育概况

二、教师媒体素养的作用

三、教师媒体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第四章 听觉媒体(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一般的声学和电声学基础知识。

2.了解常规电声媒体的构造、使用方法和一般的维护知识。

3.掌握计算机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一般的CD光盘制作技术。

4.理解听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声学基础知识,常见电声设备,数字音频的采集和处理。

难点:数字音频的三个参数: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听觉概述;

2.AV系统;

3.数字音频及计算机处理;

4.光盘刻录技术级音频光盘的制作;

5.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五)补充:

传声器(话筒、麦克风)、扬声器(喇叭、音箱)、扩音机(功放)等。

第一节 听觉概述(0.5学时)

一、声音和听觉

二、人耳的听觉特性

第二节 AV系统(0.5学时)

一、通用卡拉OK AV系统

二、电脑多媒体AV系统

第三节 数字音频及计算机处理(2学时)

一、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

二、数字音频的计算机采集

三、数字音频的格式及转换

四、数字音频的编辑和处理

第四节 光盘刻录技术级音频光盘的制作(0.5学时)

一、光盘刻录原理、文件系统

二、刻录光盘的种类

三、常见的光盘刻录方式

四、光盘刻录的注意事项

五、数字光盘刻录实例

第五节 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0.5学时)

一、听觉媒体的特性

二、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

三、听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一 声音素材的计算机采集和处理(2学时)

开设要求:必做

实验性质:操作

每组人数:2-4人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计算机/手机采集模拟声音信号,获取数字音频的方法;

2、掌握数字音频信号的一般编辑方法;

3、掌握各种数字音频信号的文件格式和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

4、了解并掌握光盘刻录技术;

5、了解CD抓轨为MP3。

内容提要:

使用计算机及外来节目源进行录音及抓轨的操作,并对声音文件进行处理和转换,并练习音乐CD的刻录。

主要仪器设备:

1、多媒体计算机;

2、光盘驱动器或CD机(激光唱机);

3、耳机及麦克风;

4、多媒体音箱;

5、CD刻录光盘。

6、音频软件Soundforge或Audition,刻录软件Nero,解霸音频工具:CD抓轨为MP3

第五章 视觉媒体(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幻灯机、投影器的基本构造,掌握幻灯片、投影器的使用;了解视频投影机的分类,合理选用视频投影机;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组成及其功能。

2.了解数码照相机各部件的功能及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数码照相机。

3.理解摄影的艺术并在实际中运用。

4.掌握图片处理基础知识,了解图像文件格式。

5.了解扫描仪的技术指标及使用注意事项。

6.了解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

7.掌握视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摄影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难点:摄影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幻灯和投影媒体;

2.摄影基础;

3.图片数字化及处理;

4.视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五)补充:

第一节 幻灯和投影媒体(0.5学时)

一、幻灯机

二、投影器

三、视频投影机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

第二节 摄影基础(2学时)

一、胶片照相机与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调焦、景深

三、照相机的附件:滤光镜、近摄附加镜、三脚架、快门线

四、数码照相机的使用

五、数码照相机的维护保养

六、摄影艺术

1.摄影的构图;

2.环境对主体的烘托作用;

3.空白的留取;

4.画面整体的均衡;

5.色彩的应用;

6.摄影的光线;

7.摄影角度的选择:方向、高度、距离。

第三节 图片数字化及处理(1学时)

一、图片处理的基础知识概述

1.数字图像的分类;2.图片处理的基本要素;3.图像文件格式;

二、扫描仪:类型、技术指标、使用注意事项

三、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oreldraw

第四节 视觉媒体的教学应用(0.5学时)

一、幻灯媒体的教学应用:边讲边放法和声画同步教学法

二、投影媒体的教学应用:书写、图片、实物教学

实验二 数字图像的获取及处理(2学时)

开设要求:必做

实验性质:操作

每组人数:2-3

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学会正确使用数码照相机;

3、学会正确使用扫描仪;

4、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处理方法。

内容提要:

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并对拍摄后的相片进行处理;使用扫描仪进行影像采集并进行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1、数码照相机;

2、扫描仪;

3、印刷文稿、图片;

4、多媒体计算机;

5、平面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OCR软件等。

第六章 视听觉媒体(4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模拟电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了解数字电视的基本知识。

2.掌握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3.了解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4.掌握视频信号采集所需的设备。

5.理解非线性编辑,掌握简单应用Adobe Premiere进行视频信号的编辑。

6.学会制作RM格式流媒体文件。

7.掌握视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摄像技术,数字视频处理。

难点:彩色电视机制式。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电视基础知识;

2.摄像机;

3.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4.非线性编辑:Adobe Premiere的使用

4.流媒体文件的制作;

5.视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五)补充:

第一节 电视基础知识(0.5学时)

一、电视系统的构成

二、电视的像素和扫描

三、三基色原理

四、彩色电视制式

五、电视广播频道

六、电视接收机:CRT、PDO、LCD

七、数字电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摄像机(1学时)

一、摄像机的分类

二、摄像机的使用:

1.调整;色温、白平衡、黑平衡、聚焦、光圈、话筒等;

2.基本操作要领:平、稳、匀、清、准;

3.摄像镜头的运动技巧:推、拉、摇、移、跟、甩。

三、摄像机使用保管注意事项

第三节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0.5学时)

一、视频压缩标准

1.H.261标准;2.JPEG标准;3.MPEG标准。

二、视频信号的采集:

1.视频采集卡、大容量硬盘的多媒体计算机、摄像机/录像机;

2.数码摄像机。

第五节 电视节目的编辑与电视教材的编制(1学时)

一、电视节目的编辑: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

二、Adobe Premiere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

三、电视教材的编制:

1. 电视教材的类型;2.电视教材的编制(拍摄分镜头脚本的编写)。

第六节 流媒体文件的制作(0.7学时)

一、流媒体的特点

二、流媒体的系统构成

三、流媒体的传输格式

四、流媒体文件的制作

第七节 视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0.3学时)

一、系统教学

二、辅助教学

三、示范教学

四、训练教学

五、学生自学

实验三 数字视频的摄录、采集及编辑制作(2学时)

开设要求:必做

实验性质:操作

每组人数:6-10

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摄像机的结构和基本的工作原理;

2、学会数码摄像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学会从数码摄像机或录像机中采集视频信号;

4、学会利用计算机对视频信号进行简单的编辑。

内容提要:

根据设计主题和拍摄脚本,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后进行编辑。

主要仪器设备

1、数码摄像机(含存储卡、电池);

2、读卡器或数据线;

3、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爱剪辑等)。

第十一章 教育媒体综合应用系统(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教室的基本构成和设计要点;

2.熟悉多媒体教室的基本功能及教学特点;

3.了解语言实验室的分类及其教学应用;

4.掌握CAI网络教室的功能及教学应用;

5.学会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多媒体教室的构成、设计要点和功能特点。

难点:使用新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 多媒体综合教室;2. 语言实验室;3. CAI网络教室。

第一节 多媒体综合教室(1学时)

一、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

二、多媒体教室基本功能和配置设计

三、多媒体教室系统的基本构成

四、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第二节 语言实验室(0.5学时)

一、语言实验室的分类: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型。

二、新型数字语言实验室

三、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CAI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0.5学时)

一、CAI教学系统的构成

二、CAI教学的基本过程

三、CAI教学的基本模式

四、CAI网络教室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三章 现代网络教育(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网络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2.了解网络远程教育的基本模式和网络教育应用系统的类型;

3.掌握网络远程教育的两种模式,了解网络远程教育的应用系统;

4.掌握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与获取方法;

5.理解资源型学习的概念,并了解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方法和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与获取、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难点: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2.网络教育;

3.移动学习;

4.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概述(0.3学时)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网络远程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三、网络远程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网络教育(1学时)

一、网络教育应用系统

1.电子教室;2.网上答疑系统;3.网上论坛;4.网上图书馆;5.远程仿真实验;6.FTP服务。

二、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

1.一般的搜索方法与途径;

2.Web检索工具的类型:检索型、目录型、混合型、元搜索、智能型。

三、网络学习资源的获取

1.Web浏览器;2.网络离线浏览工具;3.电子邮件;4.多线程下载工具;5.FTP工具;6.P2P下载工具;7.分类下载工具;8.RSS阅读工具。

第三节 移动学习(0.3学时)

一、移动学习的概念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学习时间短时化、学习内容微型化、学习个性化。

三、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在线、离线。

四、移动学习平台:移动短消息平台、微博、腾讯通信平台、播客、移动博客、Blackboard移动学习。

第二节 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0.4学时)

一、资源型学习概述:基于因特网的资源型学习和传统学习模式比较。

二、个人知识管理:

1.基于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第十四章 微格教学(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微格教学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微格教学的特征、模式;

3.了解微格教学系统的基本配置、运行环境及实施,重点掌握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编写;

4.熟悉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实践。

难点:微格教学实践、自评/互评。

(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

1.微格教学概述;2.微格教学系统;3. 微格教学过程;4.微格教学的评价;5.微格教学的案例。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述(0.2学时)

一、微格教学的定义

二、微格教学的特点与特征

三、微格教学模式

四、微格教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微格教学系统(0.3学时)

一、微格教学系统的类型

二、微格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微格教学系统的配置设计

四、微格教学系统的运行环境

五、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六、微格教学系统的人员构成

第三节 微格教学过程(1学时)

一、微格教学设计

二、微格教学的实施

第四节 微格教学的评价(0.3学时)

一、微格教学的评价过程

二、微格教学的评价系统

第五节 微格教学的案例(0.2学时)

实验四 微格教学设计与操作实践

实验时数:4学时

开设要求:必做

实验性质:操作

每组人数:8-10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及操作方法;

2、学会按教学设计的要求来设计和编写微格教学教案;

3、通过训练提高教学技能。

内容提要:

按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编写微格教学教案,以此进行试讲、评议、反馈。

主要仪器设备

1、话筒、摄像机;

2、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

3、连接上网的计算机;软件CMS PowerCreater。

五、教学时数分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2 学分:2

章次

章标题名称

学时小计

讲授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讨论、习题课等学时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1

1

0



第三章

教师媒体素养

1

1

0



第四章

听觉媒体

6

4

2



第五章

视觉媒体

6

4

2



第六章

视听觉媒体

6

4

2



第十一章

教育媒体综合应用系统

2

2

0



第十三章

现代网络教育

2

2

0



第十四章

微格教学

6

2

4




总复习

2

2

0



合计

32

22

10



六、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实验教学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等)

是否为

开放实验

1

数字音频的采集和处理

录音、编辑、转换、刻录音乐CDCD抓轨MP3

2

综合、设计

2

数字图像的获取及处理

摄影、PS;扫描、OCR

2

综合、设计

3

数字视频的摄取、采集及编辑制作

摄像、编辑数字视频

2

综合、设计

4

微格教学设计与操作实践

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实践

4

综合、设计

七、本课程的实践环节

无。

八、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课程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对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讲授法

启发式

讨论法

案例法

项目教学

实验室

实验

技能训练

研究与设计

小组教学

个别教学

课程作业

课外阅读及自学锻炼

08189990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说明:每门课程应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中打“√”。

2.主要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案例法: 将教学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多个案例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案例求解、案例总结等形式进行教学。

实验室实验: 学生在电脑机房上机进行实际操作,获得动手实践的能力。

技能训练:数字音频、数字图像、数字视频处理技能。

研究与设计:研究各专业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作业: 教师布置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任务,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独立完成实验作品,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作品,掌握教学媒体处理的基础技能。

九、考核与成绩评定

1. 该课程与评价方法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对应的评价方法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堂表现

实验报告

项目作业或报告

课程作业或报告

口试

口头报告

上机操作

实践操作

期中考核

期末考核

08189990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说明:每门课程应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现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在相应的评价方法中打“√”。

2.具体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期中成绩考核根据教学的需要,可采取大作业、作品、微格教学视频+教案,教研论文等形式。如果学时不够,也可以取消期中成绩考核。

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百分制,并且全部都采用机考的形式。其中客观题由系统自动阅卷判分,主观题由任课教师判分。

如果有期中考试,则课程学科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30% + 期中成绩×30% + 期末成绩×40%

如果没有期中考试,则课程学科总评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40% + 期末成绩×60%

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学》李方,叶谷平,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二)参考书

1. 《教育技术学》,梁林梅,杨九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2. 《现代教育技术》,冉新义,刘冰,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8

3. 《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训练与评价标准》,蒋家傅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十一、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按32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含实验教学),可按不同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调整。



  • 参与互动
    Interaction

  • 扫码加入课程
    Scan QR Code
教学队伍Teaching Members
需要验证您的身份,请输入请求信息:
  • 学号号:
  • 班级选择:
  • 附注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快速加入本课程!

放大二维码 查看使用方法
课程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