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云集!第六届新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11月在珠海举办
2277
2021-10-16
10
0
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由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北师港浸大(UIC)与香港万维网科技学会(HKWS)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与澳门大湾区人工智能学会协办的第六届新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SETE 2021)将于2021年11月11日-12日在珠海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的二十多位院士及专家出席并作主题分享。

       本次会议涵盖了科技与教育领域的两大热点议题,11月11日,将于珠海度假村举行研讨会开幕式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峰论坛;11月12日,举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物联网专委会走进UIC”主题活动。本次研讨会全程对外开放,欢迎领域内专家学者、高等院校与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莅临参会交流。

一、会议主旨

       本次会议旨在为研究人员、教育家和教育领域工作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讨论分享新兴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相关研究及经验,努力为参与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让知识和思想对接的契机。

二、论文专题

        专题1:数字技术、创造力与教育

        专题2:教育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教育

        专题3:教育+人工智能

        专题4:教育中的适应性学习、情感和行为识别和理解

三、与会嘉宾

 

        1、汤涛教授——UIC讲座教授、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为计算数学,在高精度和自适应计算方法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学术成就,因此荣获冯康科学计算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担任香港数学会理事长等重要学术职务。汤涛教授还是数个著名学术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获选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并于2017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获邀成为国际数学家大会报告人。

        2、梅宏教授——分别于1984和1987年获南京航空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1999年3月-2000年4月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任访问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在构件化软件中间件、开发方法学和工具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动态适应和在线演化两个核心难题,提出基于微内核的中间件构件化体系结构和基于容器的构件在线组装机制,建立了构件化的软件中间件技术体系与框架;提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SA)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ABC,拓展SA到软件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对系统级结构复杂性和一致性的有效控制。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次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与优秀论文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两次担任国家科技部项目首席科学家。

       3、赵伟教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家科技部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讲席教授。于197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1983年)、博士学位(1986年)。他曾执教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历任沙迦美国大学科研总监(副校长级)、澳门大学第八任校长、美国NSF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分部主任、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理学院院长、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资深协理副校长等职。为表彰他在教育、科研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12所欧洲知名高校向他颁发荣誉博士学位。
       赵教授在分布式计算、计算机实时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有突出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与奖励,包括美国DARPA颁发的“技术转让奖”、中国CCF颁发的“海外杰出贡献奖”等;他主持并开创了Cyber-Physical Systems(以下简称CPS)领域的研究,建立了第一个CPS的科技计划并拨付科研经费予以实施,获2021年IEEE CPS技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领导力奖”。

       4、倪明选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首任校长,曾担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器科学及工程系讲座教授。倪教授于1980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曾任澳门大学学术副校长、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特别助理、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及计算器科学及工程系主任与讲座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器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微电子系统结构项目主任,美国CC&T技术公司联合创办人暨执行长,及国家科技部项目首席科学家。
倪教授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终身会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并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所授予的海外杰出贡献奖(2009)、国家教育部所颁发的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国务院所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以及广东省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

       5、金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会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三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金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等、云计算与大数据。 

       6、张成奇教授——现任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杰出教授,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2024 大会主席,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理事会理事长。张教授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长达40年, 并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多篇论文发表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和IEEE/ACM学报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上,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和编辑了16本专业书籍。
      曾担任ICDM、KDD和IJCAI等六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和组织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同时在他杰出的学术生涯中培养了30多位博士,获得过13项澳大利亚基金委员会(ARC)项目,并于2012年至2014年任ARC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教授于2011年荣获了新南威尔士州工程、信息与通讯技术类杰出贡献奖和UTS杰出研究领导奖。

       7、周万雷教授——2020年10月12日起出任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分管学术事务,同时兼任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周教授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于2002年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高级博士)。并于2013年获阿尔弗莱德·迪肯总理教授称号。
       曾任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信息技术首席教授,并任科学、工程和建筑学部副部长(主管国际科研合作),两次担任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亦曾先后任教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莫纳殊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访问教授曾就职于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会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就职于美国惠普公司。
       周教授专长于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计算机网路、网络教学等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并完成13项澳大利亚国家研究项目(ARC),成功培养30名博士。在一系列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逾400篇学术论文,参与编辑了7本专著,出版了4本专著,担任过30多场国际计算机会议主持人。

      8、曹建农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潘乐陶慈善基金数据科学教授、电子计算学系讲座教授、人工智能物联网研究院主任、互联网和移动计算实验室主任、大数据分析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于2011-2017年担任系主任。他的研究涵盖并行和分布式计算、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云计算和边缘计算, 发表5本着作及500余篇学术论文。曹教授是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际计算机协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2017年获得中国计算器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 

      9、姚新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位,电子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硕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1990-1992年分别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CSIRO建筑、建造和工程部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9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任教,历任讲师、高级讲师和副教授;1999-2016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任计算智能和应用卓越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演化计算、智能优化、机器学习等。 

      10、过敏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并行与分布式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研究,在各种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了400多篇论文,著述中英文著作8部。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主编并长期担任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等国际著名期刊的编委。 

       11、李青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系主任,1982年获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学士学位,1985年与88年分别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多媒体软件工程研究中心(MERC)创始主任、计算机系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中国北京)等信息技术部顾问,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李教授是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会士,也是香港万维网科技学会的主席,国际WISE Society的副主席。曾担任/正在担任IEEE香港分会和ACM香港分会的执行委员会(EXCO)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学会专委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成员等。

        12、张大庆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北京大学普适计算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情境感知、城市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物联网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国际国内专利20余项。近期工作先后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全部4个普适计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奖。
张大庆教授是普适计算期刊IEEE Pervasive Computing唯一国内编委,ACM会刊IMWUT国际指导委员会7位委员之一、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的创刊编委, 担任过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曾应邀在30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

 

         13、杨天若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计算机和应用物理双学士,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全球高被引学者,国际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
主要从事并行、分布式和云计算、嵌入式和普适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在这些领域中,共计发表了200多篇IEEE和ACM汇刊/期刊论文,其中有7篇文章入选ESI热点(top 0.1%)文章,2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top 1%)。同时也是多个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的25余本学术著作的作者或编者,在世界50多个国际主要学术会议与研讨会上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

       14、潘志庚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担任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