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广州于2018年10月11日于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举办“如何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广州分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Guangzhou Branch

CCF YOCSEF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于2018年10月11日(周四)14:30-16:30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B8副楼报告厅举行

专题论坛,敬请光临

论坛主题

如何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又该如何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和持续地探索。此次论坛旨在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州)的高校和教师提供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和培养青年学者具备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分享心得,共同进步。本次论坛很荣幸地邀请到,来自西安科技大学尚荣华教授、李阳阳教授、中山大学王昌栋副教授等分享他们在带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经验。10月11日,让我们相聚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一起探讨、交流、分享心得。


诚挚邀请各位同仁参加,期待您的光临!

主办: CCF YOCSEF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论坛程序:

14:30-14:40开幕致辞

14:40-15:10尚荣华

15:10-15:50李阳阳

15:50-16:30王昌栋

 

特邀讲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尚荣华教授、李阳阳教授、中山大学王昌栋副教授

演讲主题:如何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执行主席:

吴庆耀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CF会员、YOCSEF委员

黄  翰 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CCF YOCSEF委员, IEEE、ACM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参加人员:有兴趣的老师、研究人员、博士和硕士。

报名联系人:黄翰 (Email: hhan@scut.edu.cn ; Tel: 13570967527)

吴庆耀(Email qyw@scut.edu.cn; Tel: 13822289840

请务必填写下附参会回执,于10月11日前回复邮件,我们会为老师优先留位。

姓名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Email


是否教师?


职称


 

温馨提示:本次论坛不提供晚餐,也不作交通安排,给您带来不便,请见谅。

 

特邀讲者:尚荣华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演讲题目:如何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简介:尚荣华,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03年与2008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与博士学位。于2013 年9 月到 2014 年 9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了为期 1 年的交流访问工作。长期从事计算智能、多目标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 70 余篇,SCI论文 60 余篇,IEEE汇刊 9 篇 (包括中科院JCR分区一区期刊、进化计算领域的顶级刊物IEEE TEVC 和IEEE TCB)。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基于Google Scholar的引用指数H-Index为20,所发表论文Google Scholar引用1226次,单篇引用104次。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总被引频次合计 600 余次,他引500 余次。主持了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专著5部。2011年获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5/15),2014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学校首届“菁英人才计划(创新型)”支持,2016年晋升为教授,201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11)。

 

 

特邀讲者:李阳阳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演讲题目:如何指导学生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简介:李阳阳,河南开封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骨干成员,校"智能信息处理优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李阳阳现为IEEE高级会员,IEEE CIS 西安分部成员、IET西安分会司库,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李阳阳分别于2001年与2004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并于200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3月至20153月在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Xin Yao教授团队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量子计算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2012年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了“陕西省科技新星”,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副组长参与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2008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本人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专著3部。

 


特邀讲者:王昌栋教授,中山大学

演讲题目:百转千折科研路,始于学生胜一筹

演讲摘要: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包括本科生在内的大量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学习做研究,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后备力量。但是,学生在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惑,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如何有效地阅读科研文献、如何提炼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如何解决科学问题、如何将研究成果凝练成高水平学术论文、如何面对论文被拒等。在本次交流报告中,我将结合自己若干年的指导学生科研的经历,分享一些指导学生科研的心得。

简介:王昌栋,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13年获得中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1年曾获首届广州市菁英计划公派留学项目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留学。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数据聚类、社交网络、推荐系统、医学数据处理。他一共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IEEE TPAMI等国际顶级刊物和IEEE ICDM、SDM、CIKM、DASFAA等国际权威会议。主持了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12个项目。他的ICDM2010论文荣获最佳论文提名奖;他曾获2012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学者奖提名,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他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委员,CCF-YOCSEF广州副主席。

 

执行主席:

吴庆耀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吴庆耀(Qingyao Wu)现担任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CF会员,YOCSEF委员,珠江科技新星人才计划、广东省教育厅创新青年人才、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于2007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学士学位,于2009和201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与博士学位。自2013年12月到2015年3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5年3月全职回国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具体包括跨媒体异构数据分析、视觉与自然语言融合、知识图谱挖掘等,目前已在相关方向发表近5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包括:IEEE TNNLS(2篇),IEEE TKDE(2篇),IEEE/ACM TCBB,IEEE TNB,IEEE IS,Knowledge-based Systems(3篇) ),BMC Genomic(2篇),KAIS(2篇),SIGKDD'18,ICML'18,IJCAI'18,AAAI'18,CVPR'18,ACML'18,IJCAI'17,ICDM'17,ECCV'17,SDM'14。

 

黄翰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

黄翰,博士,男,1980年出生,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算法与智能软件研究所主任、华工-香港城大物流优化研究室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获得者;曾兼职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高级研究助理,广东省电子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MPM)校外硕士生导师。近5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以及企事业委托研发的多项课题。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 IEEE Transaction on Cybernetics, Information Science,《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和GECCO等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5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授权6项,公开5项),获软件著作权26项。多项智能算法与智能软件技术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成功应用30多例。

 


1. 会场方位图

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B8副楼报告厅

 

 

2.交通

Ø  乘公交(381,382,387,大学城专线1,2,3等)至华工站,然后步行至图书馆正门,从图书馆正门对着正校门笔直走,即可到达。

Ø  乘公交(380A,380B,380路环线,番201等)至华工正门站,进入校门,直走往左,即可到达。

Ø  自驾,终点是外环东路华工正门站,进入校门,直行往左,即可到达。



登录用户可以查看和发表评论, 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
SCHOLAT.com 学者网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用户反馈
联系我们: